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杂文·评论·奇章

杂文·评论·奇章

  • 民间武术传承何去何从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如今为人们所知道的中国武术已逐渐为世界认识和肯定,但是为世界人们所了解的这部分武术却只是中国武术领域展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而在民间仍有更多的武术流派却鲜为人知。就如下文中的一个村庄,它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武术,然而如今它的武术传承却陷入困境,它的武术传承又将何去何从……习武风潮突被掀起2013年年初,寒假还未结束时,一条名为白鹤坡的村子里掀起了一股学武风潮。那时候的每天傍晚六点多的时候,晚饭过后,村子里的篮球场上便会聚集一群人,男女老幼皆有之。其中的年纪小的有5、6岁的小孩,大的有六七十岁的老大爷。那里时而有一些妇女抱着小孩站在不远处认真地看着,偶然经过的村民也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好奇观望,偶尔也有几个老人在一旁或蹲着或站着,还有的老人坐在那里的石凳上抽着水筒烟,爬满皱纹的脸上眯着眼睛、带着淡淡的微笑看着正在整齐的方阵里扎着马步的小伙子。在篮球场上练武的几乎是十多岁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中,多是正在读书的孩子,有小学生、中学生,还有一些在外地读大学的和已经出去工作的青年人。每天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自主的准时出现在篮球场上,练习扎马步,偶尔练一下打拳,有时也练习棍棒对打。他们每天大概从下午的六点多开始训练,到晚上的九点多的时候才结束。每当他们训练的时候,村民们也乐呵呵地来到一旁凑热闹观看着,甚至还有一些几岁的小孩也满带热情地在一旁有模有样地学。据了解,这一股学武风潮是由一个村里刚毕业且在市区工作的年轻人梁海辉掀起的。他说,看到村里很多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各种民间老手艺正在渐渐消亡,他很担心自己村子里几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武术也会失传。故此,他向村子里一些老人提出自己的想法,老一辈的村民深有同感,也纷纷表示赞成。然而,村子里的武术传承一直以来都是言传身教的原始方法,因此随着很多老一辈懂得武术的人的逝世,现今在村子里真正会武术的人已寥寥无几。全村子里,目前唯一能找到且还记得全套武术动作的只有3人,一个是年过花甲的村民梁大和,另一个则是一个已跟随儿子移居到茂名市区且年过五旬的梁塞,还有一个就是已经卧病在床的梁华庆。面对如此困境,梁海辉作为倡议人也身体力行的积极参与其中去,他利用自己工作的空闲时间拜访与他同在一座城市的梁塞,在他家里向他学习武术的各套动作,然后每逢周六周日自己便从城里赶回村子里协助村民梁大和一起教武术。传奇村传奇武术史白鹤坡村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的西南部,毗邻湛江市吴川兰石镇。然而该村如此的地理位置也是与村子的历史紧密联系的。据说,在清朝嘉庆年间,梁氏第二十世梁芝莲等三兄弟于湛江吴川市兰石村迁来。兰石村的梁氏祖先,是梁克家。梁克家是福建泉州府晋江人,宋代庚辰科状元,被封为仪国公,曾任右丞相,后出之福州府。其后裔孟坚率众入粤开基繁衍。故此,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白鹤坡村。白鹤坡村,起名由来据说也是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原来村中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形似白鹤的小山坡,山坡上有一穴被堪舆先生命名为“白鹤”,的风水坟地。有一天,坟主想将坟里的骨石迁往别处,当挖开坟墓时,竟然验了堪舆先生“白鹤”的说法。有两只白鹤从远处飞来牺在坟头上。坟主认为这是祥瑞之兆,当即复原土坟,并给此地命名为白鹤坡。由此,人们确信此处就是风水宝地,并也将该村命名为白鹤坡村。人们居住下来后,又给附近几处地方分别冠上白鹤岭、白鹤嘴、白鹤眼等。白鹤坡村民风淳朴,尚武崇文之风源远流长。武功(洪拳)、醒狮可谓该村村粹,另外还有佛戏等民间传统艺术表演。清末,村中武学兴盛,曾请北淦武术名家吴秀昌任教,据说其高徒有梁毓铜等人,其中梁毓童两兄弟使用的关刀重达一百多斤,名震乡里。后明国时期设有武馆新民社,请衍水拳师梁大友和北淦一代宗师吴有权的高徒吴兆平到村授艺,学成者甚众。改革开放后,遍访名师梁大福回村创办学武堂,与村中拳术、狮艺好手一道授艺传德。其时,无论男女,全村青壮少年都参加到习武行列。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村中不少村民参与到市中武术表演赛中均获第一名。后学武堂狮班代表本镇首次参加市汇演独领风骚,后多次被邀请到市里的各种活动中去表演。 武术继承何去何从然而,在白鹤坡村的武术发展在改革开放后达到高峰时,却似乎又是其逐渐走向低谷的开始。二十世纪八九是年代,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东本省位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的,城市里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城务工。市场经济下,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在村子里学武倒不如出去多挣些钱,这种想法很快被多数村民所接受。多年过去后,村民们对武术的热情不比当初,所有过去的辉煌已成为这个村子的历史。如今,梁海辉这个年轻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子做一些事,然而很多时候这份微薄之力却显得柔软无力。据了解,从今年初2月份兴起的这股风潮,至今2013年的5月底,风潮已逐渐平息。现在村子里每天傍晚时候也依然还有一些孩子在习武,但是相比当初的人数已大大减少了,而且他们练习的时间也由之前的2、3个小时缩短成现在的1、2个小时,由以前每晚的训练变成现在几乎是一周2次的训练。如今,尽管到球场打球的人没有减少,到球场乘凉、聊天的也没有减少,但是练武的人数此时却是屈指可点了。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很多在校住读的年轻人都早已返校学习,要工作的也早已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剩下的一小部分的年纪稍小的读小学、初中的小孩,对武术的热情也早已消失。由于条件限制,记者没法了解到那些年龄稍大的习武的年轻人练武的原因,为此记者只能访问那些正在篮球场上习武的小孩,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要练武就要练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好就要扎马步!扎马步太累了……很无聊……“”以前从城里回来教我们的老师父都没怎么回过了。一直在村子里教我们武术的梁大和师父身体也不好,也没怎么来教……“其中一个正在读初二的小孩向记者说到:“平时多是我们自己来练就练。之前组织我们练武的梁海辉现在也很少回来教我们了。他说自己的工作很忙,如果有不懂的动作,我们可以打电话问他。但是,我们小孩中有电话的很少啊……”当问到他们当初为什么加入练武的行列时,孩子们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一个年级稍大的孩子说:“练武可以强身健体啊,可以保护自己啊……”还有一些小孩则说自己是因为看到其他人练才跟着练,觉得好玩;有些则觉得练武可以变得很厉害……由此看来,孩子们似乎没有真正了解练武的意义。当问到村子里的村干部是否支持大家练武时,“支持啊,就每天晚上我们练武练到天黑时,村长就开篮球场上的大灯让我们继续练。”一个扎完马步的少年蹲坐在球场一旁说到,当问到村子里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帮助时,那少年摇了摇头说到:“没了!就这些!”另外,记者也询问了一些村民的相关看法。一位三十多岁的村民梁伟说到:“听我老爸说,以前我们村子的武术可出名了,可我们这一代人都没几个会的。起初看到村子里有人组织练武就一直都有过来看,现在娃们都没人教,怎么能练好呢?我们村子里的很多又不懂武术,想教也没法教啊……”白鹤坡村的武术——洪拳,多少年前曾是该村村民的骄傲所在,而今真正会此武之人已寥寥无几!洪拳,作为一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们又该如何继承与发展?练武的组织者,梁海辉怎么面对这个难题呢?他接下来又会怎么做呢?村子里老一辈的村民回首过去武术辉煌之时,他们除了忧虑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其他村民又该如何行动去捍卫武术的传承呢?而村委会又该在这场捍卫战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除此之外,还有村子里的的醒狮、佛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也如该村的武术一样面临尴尬的境况呢?……面对一系列的疑问,本报将进一步跟踪报道。

    2013-06-15 12:35:31 作者:梁中娥
    • 0
    • 9781
  • 坚持梦想不懈努力

    坚持梦想不懈努力                   ——访湛师法政学院成功考取厦门大学研究生贾开元                     当梦想在前面闪闪发亮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除了努力,别无它选。他,是成功考取厦门大学研究生来自法政学院09思政5班的贾开元。人生是一段迷蒙却华美的经历,需要我们先为未来描绘一张理想中的蓝图,慢慢撰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而他用平凡而极具特色的经历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坚定地迈出脚步,走向梦想……四年前,他和其他新生一样,刚踏入了湛师大门,对未来却有着不一样的向往。因为对名校的憧憬,他积极。对一切都有着热忱。从参加辩论赛,到加入广播台。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对名校的憧憬让他在大学的末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关于学习,他决定应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努力积攒知识。用功努力,坚持勤奋是学习道路上的。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学会为自己积累财富。把握好自己时间,完成自己的梦想。他热爱看书,学习带给他无限的乐趣,而看课外书则增长了对人生的另一种看法,启发了他的思维,从中得到的,都足以让他一生受用。关于考研,他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在兴趣和未来发展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而不是盲从别人。而考研给予他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展现自己,提升自己的选择度,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在整个备考过程,他称,他是享受这个过程的。每个人都应该享受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努力让它成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关于选择,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所适合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选择,应该按照自己,而不是一味的盲从。无论是加入广播台,参加演讲比赛还是辩论赛,他都觉得因为选择自己的兴趣,所以从这些活动中受益良多。他由衷的建议师弟师妹,要即使规划好自己的认识,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让自己更充实。他用他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因为努力而明亮,因为梦想而精彩,因为坚持而出彩!                                                       通讯员/胡建清

    2013-06-14 13:19:35 作者:佚名
    • 0
    • 9615
  • 别样人生 别样精彩

    别样人生别样精彩——访湛师法政学院成功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高婉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于是,每个人因为别样的人生所以会遇上别样的风景。她是书写者,用自己的别样人生书写着属于她自己独有的美丽。她,是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来自法政学院09社工的高婉君。黑暗时代在省重点高中毕业的她,因为高考的失意,度过了她最为低落无助的大一,她颓废失落。那年,对她来说是最黯淡无光的日子。因为沉沦于过去,沉湎于埋怨,她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展现自己,让自己成长。或许,在她后来的日子里,最为叹息的就是浪费了这一年最好的锻炼机会,这一年的颓废也让她痛惜自己失去了很多的机遇。却也从那时起她暗自决定奋起,考取研究生。正正是这个信念,让她重新有了奋起学习、积极应对人生的动力。初见曙光从人生态度的转变,她开始变回原来积极乐观的她。开始当选班长,融入班集体并爱上这个班级这个专业。她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去三下乡、去调研、她开始组织三下乡、开始组织集体活动、参加广东大学生福彩公益奖评选活动……她认为正是因为这些活动,为她的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峰回路转,因为大一失去当选院干的机会,所以她再次错失了竞选助班的机会。她建议,各位同学应该及时从阴霾中走出来,学会在当下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表现自我,在大学里尽量为自己积攒机遇,积累自己的竞争筹码。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亮。骄阳似火她努力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多年如一日坚持着对英语的热爱,她认为这对她日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她坚持着每天积累,在本子上细化自己的目标。她用她的经历警戒我们,在面对外界压力和内在压力时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她还建议,在四年中,不能荒废了自己的,要多看书,按着自己的喜好看书,知识是相通的,知识总会推动着你向前。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博览群书的自己。她还表示,大学四年,她从未看过一部电视剧,相反她看英语电影也是以学习为目的的。她坚定着自己的梦想,用破釜沉舟的精神,为自己书写着她理想中的人生轨迹,或者,在将来,这种精神将会带她走得更远更远……                          阳光相伴在她的人生路上,有着很多的阳光照亮着她。一路上的师友相伴,让她更有力量坚守自己的梦想。她感激着所有老师对她的关爱与爱护。感谢黄剑老师对她的心灵开导,感谢吴金凤老师对她的无微不至,她感谢研友黄林丹对她的扶持,感谢所有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所有朋友对她的关爱。她用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照亮我们的人生,指引我们的未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旅途,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相信你会用你的坚持与努力书写着更别样的属于你的人生。通讯员/胡建清

    2013-06-14 13:17:58 作者:佚名
    • 0
    • 9598
  • 百姓讲坛------网络诗歌,网络诗人

    百姓讲坛------网络诗歌,网络诗人网络诗人许多人都认为网络诗人就是在网上写诗的人。其实这个说法不尽正确。仅以现代诗歌为例,大家都知道现代诗歌没有具体的标准,几乎人人都可以写,网上人人都可以发,甚至有些人把一句话或一段话分成行就叫诗歌。那么随便在网上发几首分行的文字就叫网络诗人吗?可见网络上写诗的人并不能笼统的叫网络诗人。诗人:写诗的名人(现代汉语大辞典解释),起初我一直怀疑这个说法。但现实生活证明了这个说法是毋庸置疑的。以此而论,网络诗人也就是网上写诗的名人。诸如梨花体赵丽华,羊羔体车延高,下半身沈浩波,伊沙等人。虽然网络上大多流传一些他们负面的诗歌(他们也有一部分好的诗歌),但是他们出名了,也就是网络诗人,于是乎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当然是那一部分好的诗歌,不过也不见得如吹捧那样优秀)。网络文学迅猛发展,一些玄幻,穿越小说(网站是付稿酬的),如火如荼的繁荣起来,出书拍影视剧,央视还播了一部穿越电视剧《魔幻手机》,可是网络诗歌呢?只能在冷宫长嘘短叹,网络写诗分文不给,点击量也微乎其微,一些人自费出书却无人问津,网络诗人成了网络死人,可悲,可叹。诗歌以简短的文字宣扬真善美,以优美的语言给读者以音乐般的享受。更不必说诗歌让我们思考,领悟人生了。目前网络上每天都有不少优秀作品诞生,然千里马屈死于槽枥,网络诗人(网络写诗的优秀作者)也只能唉声叹气,知音难求。也许有一天,网络诗歌会走向辉煌,网络诗人(不包含垃圾派和下半身等)会被人们认可与尊重,那么这一天会远吗?网络诗歌说起网络诗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术文献确认:最早的网络诗歌出现于1993年。1993年起诗阳使用电脑创作诗歌并通过网络大量发表,网络诗歌诞生。诗阳1994年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1995年诗阳、马兰、鲁鸣等创办《橄榄树》网络诗歌月刊(后曾有祥子、京不特、桑克等加盟),“网络诗人”、“网络诗刊”等名词出现。所以,学术文献确认诗阳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之后,网络诗歌在更多的网络诗人推动下,逐渐地发展起来。1999年出现网络诗刊《界限》(李元胜),2000年诗生活(莱耳、桑克)、诗江湖(南人)等诗歌网站成立,2001年于怀玉创建诗歌报网站。此外还有:丑石(谢宜兴、刘伟雄)、轻诗歌网(刘湛秋)、诗选刊、同志诗歌网(墓草)、新诗代(海啸)、扬子鳄(刘春)、第三条道路(林童)、或者、荒诞诗工厂(祈国)、一行(严力)、女子诗报(晓音)、今天(北岛)、时代(九歌)、翼(周瓒)、蒲公英、独立诗歌网、乐趣园诗歌社区以及其他诗歌网站等,从此中国的网络诗歌进入多元化时代。这些人大多写诗没有成功,但却开网站大赚特赚,忽悠着一批又一批的诗歌爱好者,哈哈。我们先来欣赏几首在网络走红的诗歌,让您一饱眼福。“昨夜/惟一的纪念活动/是做爱/与往常没啥不同/“左手摸右手”(她说的)/(我)一炮(她)四响/夜里/两人各朝一边/身心俱空睡去/我一头栽进梦里——”——伊莎《梦99》“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我喜欢她演的《青衣》/剧中的她迷上了戏/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遍喊面瓜/就想,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人塑造的”——鲁迅文学奖得主“羊羔体”诗人车延高《徐帆》“我的骨头开始腐烂/腐烂深入骨髓腐烂开始长蛆/我的鸡芭也开始腐烂了/我懒得去操这个装逼的世界/你们不必给我治疗/也不必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你们干脆把我干掉算了”——垃圾派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徐乡愁《你们把我干掉算了》“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我坚决不能容忍》“她一上车/我就盯住她了/胸脯高耸/屁股隆起/真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盯住她的胸/死死盯住/那鼓胀的胸啊/我要能把它看穿就好了/她终于被我看得/不自在了/将身边的小女儿/一把抱到胸前/正好挡住我的视线/嗨,我说女人/你别以为这样/我就会收回目光/我仍然死死盯着/这回盯住的/是她女儿/那张俏俏的小脸/嗨,我说女人/别看你的女儿/现在一脸天真无邪/长大之后/肯定也是/一把好乳”——下半身写作的沈浩波《一把好乳》这样的诗歌作品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地思索呢?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现代诗歌面临着毁灭,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诗人。再来看一首诗吧现代诗人自杀排名榜--------作者:闫平1987蝌蚪1989海子1991戈麦1993顾城2004谌烟2007余地2008吾同树2010荒流2011小招有多少没有记录有多少还将继续媒体说他们的死与诗歌无关成不了诗人想成为诗人成了诗人,旅鼠跳海其他的艺术家咋没有这么疯狂诗人的死与诗歌无关这些人的死应该与诗歌有些瓜葛,上世纪九十年代可谓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朦胧诗歌风靡全国,汪国真一炮走红,可是一个不幸的伟大诗人海子却郁郁不得志,卧轨于山海关,可见当时诗歌的辉煌是血染的风采......随着人们对金钱物欲的追求,精神生活已麻木不仁,诗歌读者越来越少,诗歌质量越来越差,大多是歌功颂德,风花雪月。中国现代诗歌已经到了山穷水复的地步,而官方媒体所吹嘘的诗人们往往遭人唾骂讥笑,可悲呀。那么中国现代诗歌能否走出困境吗?以一首古诗作结吧。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013-06-13 01:41:06 作者:诗人闫平
    • 0
    • 9742
  • 向学校食堂敬礼

        直到上初中,才会念念不忘家里菜肴的美味,这就好比一句话:不要等到离开家才想起妈妈的饺子。第一次离家外出读书,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必定是彷徨惆怅的,尤其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以前记着的是一家子温馨脉脉的画面,再平淡无常的菜肴也会变得美味不已,而在学校食堂里,面对再昂贵的菜肴也会食之无味。我想,对于学校食堂的种种不满、指责和谩骂,除了食堂本身存在问题之外,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如今的食堂已经不同于五六十年代“公社化”、“大跃进”运动兴盛一时的“大办食堂”了,那时候的食堂是免费吃喝的,材料由各家各户收集而来,最初那几年还好,人们可以放开肚皮使劲吃,后来公社入不敷出,经济体系遭到破坏以后,公社食堂才慢慢关闭。关闭的结果呢,自然离不开一个饿字。如今的食堂也多叫做饭堂,多集中在学校里面,大多由私人承包,材料由市场供应,饭堂统一购销、烹煮、售卖,学生们只要付钱便可了。早几年打饭时用的是饭票,纸质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以后,饭卡便开始盛行,有时甚至不需要人工充钱,绑定银行卡转账便可。要打饭时,只需要往机器上刷一下卡便可,十分方便的,只是当饭堂师傅把五块钱的菜打成五十五块的时候,你才会把笑脸转成无泪的苦瓜脸。自离开家里以后,此后的十几年学习生涯里,都是学校食堂哺育着我的,至今读大学也仍然享受食堂的供养,本人至今仍健康快活地活着,脾胃肾五腹六脏等还在正常运转,身材也毫不费力保持苗条,对于这些本人心存感恩。尤其要对那些在饭菜背后无私奉献的味精、鸡精以及各种添加剂们道声谢谢。学校食堂虽不比家里饭菜可口,但也是有好处的。首先是菜式方面,你看着一盘盘菜整整齐齐地摆在窗口前,一个个窗口堆砌着小山式的菜,但你总会像挑猪一样眼睛定定的,边看边走直到最后一个窗口,然后从最后一个窗口往回走,直到你的盘子终于有了可怜巴巴的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美女如云让你一睹为快,平时那些爱宅在宿舍的美女是抵不过饿着的肚子的。下雨天更妙,湿漉漉的食堂,正在吃着饭的你,偶尔抬一下头,看见某个汲着拖鞋的美女走着走着,突然“噗通”一声扭一下倒下去,接着又扭一下站起来,若无其事地继续去打饭,其淡定情状实在让人惊叹。在食堂吃饭,若是到打饭高峰期,人流像一条鱼儿似的窜入饭堂,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举目四望,只见一颗颗脑袋占据着一个个座位,一摇一摆,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真有万人同进食的气势,场面蔚为壮观,还顺便让你领略一下众人进食时的千姿百态呢。这样想想,学校食堂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2013-06-09 23:41:39 作者:黄惠燕
    • 0
    • 9596
  • 中国梦•教育梦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谁没有梦?我的梦就是在这三尺讲台上奋斗一生。身在师院,心系教育。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就深深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立国之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沧海沉浮而不消逝,最终创造了五千多年的文明,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奴隶社会时期“学在府尹”,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应运而生,教育已经走向正规化,儒家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法家主张“以法为教”,墨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汉武帝“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取人,渐成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国时期全国知名大学蜂涌而出,培养了众多学术大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伟大教育思想在中国建立起来,为民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教育在50年代有过短暂的高速发展,但是随后的文革让整个中国教育陷入了一场悲剧,中国因此错过第三次科技革命,错过了一个民族腾飞的巨大机遇。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中国梦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中国历代领导人对教育格外重视。然而,就在近几年,接二连三出现“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南昌航空大学腐尸案”等等事件震惊社会,敢问中国教育怎么了?教育梦何以实现?中国梦在何方?如此种种现象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教育。当前的大学教育过分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让人发现今日的学生很聪明,却在聪明中难以获得道德和情感的东西。他们的贪婪和掠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如何做人和爱人,尊重人和帮助人,已经逐渐淡去,这不能不使人担忧和感到害怕。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他朝上大学,然而现实中的大学与我们心目中的象牙塔相差甚远。在这里我想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1.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2.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3.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4.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5.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在大学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终日或游手好闲,或以游戏自娱,或以电视为乐,考试时终日惶恐不安,这都是不足为取的。人的一生可以不读书,但不可以不学习,不接受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改革!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立校之基。夸美纽斯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事了。的确,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园丁,是春蚕,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如今,在教育逐渐走向生本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呢?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道德修养。毕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古人云:“师哉!师哉!桐子命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可见,教师应该是学生心中的榜样,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格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专业教育理念。教育部就教师的专业理念提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可见,教师的专业理念强调了师德要求、学生主体、实践能力、时代特点。教师应该有正确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必须站在时代和发展的高度,学习教育前沿理论,参与教育实践改革,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再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职业,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让学生学有所成,直接考验着教师的专业知识。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由于对所教专业知识了解甚微,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难度不大的问题都不能给予相应的回答,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场面。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正所谓:“学到老,活到老”,这对于一位优秀的老师来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专业素养!最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教育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教育技术能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他必须在读大学的时候不断地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师技能,譬如在大学里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三笔字水平、加强对普通话的训练,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生动的课件等。一位好老师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身能力,以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教师,我们就要爱岗敬业、恪守师德、铸就师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在我国教育史上,老师是用爱心去浇灌、培育了一代代幼苗,谱写出一曲曲爱的奉献!教育是永恒的事业,教育就在当下,教育更在于成就未来,未来不是教育人要去的地方,未来,是那些充满青春光彩的孩子们注定要耕耘、创造、发展的美好地方。为了实现中国的教育梦,我和我的老师正走在这条幸福大道上。

    2013-06-08 14:52:30 作者:刘正朝
    • 0
    • 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