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杂文·评论·奇章

杂文·评论·奇章

  • 《永隔一江水》

    那天和一位朋友重回高中校园。买了一些水果,两人坐在看台上一面吃东西聊天,一面观看高中生打球。有好一会,我可能显得心不在焉。确实,我当时是神驰远方了。这种远并不是空间的远,是时间、记忆意义上的远。我想起我的高中岁月。当时我也打球来着,也跟几个同学很投缘、玩得挺好,当然其中包括一两个女生。但是萦绕在我心里的迷雾一直挥之不去。那些笼罩在十七八岁的天空的厚厚的、忧郁的云层,那些偶尔吹过、又常常令我陷入幻想世界的秋风,无一例外都深深蕴含一股忧郁的味道。正聊着天,风吹来了。我似乎又感觉到了那种味道——这是夹在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忧郁味道。过去的风景不会再变,风的味道也还是清凉,天空依旧一直阴霾。在风的背后,我看见过往生活若隐若现的痕迹。较之以前,图像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我曾试图保留它的模样吗?我自问道。这个恐怕没有。我不喜欢这段岁月,就像我不喜欢抽烟。我一直将其搁置在记忆的一个角落,不给予光线,不给予关注。可是,每当我倍感孤独的时候,那段生活的记忆会不由自主地跃出脑海,不无无情地对我说:你一直是这么孤独过来的。想起村上对孤独的一番看法。大概意思是这样:人本质上是孤独的。首先得承认这一点,才能取得沟通和理解的可能。既然你我都是孤独的,那么很多人会放弃理解对方的努力,进而对他人筑起高墙。这种行为的后果则是切断了一切与他人彼此理解的可能。可取的应该是,将注意力拉回自身,向内求,就像挖井一样,往深处挖,挖得越深越好,一直到达一定的深度(进入连带区域),这时你与他人终于可以通过内在的“连带性”而有了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因为孤独的本质是相通的)。关于孤独就说这么多。说了也未必能赢得适当的理解。昨晚洗澡的时候在想一道问题,还听着歌。王洛宾的《永隔一江水》。“你我就像河两岸,永隔一江水。”唱得真好!还想问题来着。本打算写一篇心情,可是思前想后,却不知自己有着怎样的心情。这使我很为难,所以我在洗澡的时候都在想自己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绪,我该怎样处理它。我既不开心,也不难受;没有惊喜,更没幸福可言;平静,亦不是安安分分的平静,还是有那么一点躁动不安。好吧,我就是不爽、不痛快!原因为何?简直一头雾水。我在脑子里进行了这样一段对话,准备将它作为文章的开篇。   “很简单的道理,不是吗?    NO,这样说有问题。因为我还没说明这个道理是什么。    开头就出现错漏,已经损坏了完美。人们常说,我不能选择如何开始,但是可以选择让它如何结束。那么,开始的错误我就不纠结了,努力做好收尾工作吧。刚才在洗澡,问题还没思考明白,发现澡已经洗好了,该关热水了。......”     就像在生活面前,我往往是被动的。生活早早帮我做了许多决定——不管我喜欢与否,而且这些决定对于我的存在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我对这些“错误的决定”恨之入骨,怀疑生活是不是拿我的存在开玩笑,是不是哪天喝多了,随意掷掷骰子来决定我存在的形式。说来一塌糊涂!我没能够拥有自己钟意的开始。我想,结果我也不会喜欢。很自然的,我在这里想到了死亡。死亡,挺简单的一件事情,不是吗?可是,我能感觉到你那尚还温热的泪水。你的眼泪到底为谁而流?为谁而流?为死去的一切!我正在走向死亡,但我还活着。荒谬!多希望自己是完完全全形而上学的存在呵——形而上学地活着,形而上学地死去。遇见你之后(到底遇见没有?),我还希望有形而上学的眼泪。谁可以为我而流?一滴形而上学的泪水。听听,是不是有人在哭泣?那滴眼泪是属于我的。

    2013-08-08 21:06:58 作者:佚名
    • 0
    • 9646
  • 人,总是得历过才会慢慢成长,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一帆风顺一路到底。一世人溜溜长,总会碰上几个人渣。这句话是春娇对志明的评价。人的一世很长,磕磕碰碰总会难免。跌倒了,该如何起?我们都在乎着世俗的眼光,也始终摆脱不了世俗的眼光,甚至乎,我们在为着世俗的眼光而活着。因为跌倒过,才会知道哪一个地方的石头特别多,只有磕碰过,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使我们小心翼翼但不曾磕碰,我们终究还是会跌倒在该跌倒的地方。缘分,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无法描绘,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由不得你不去相信。有缘,无缘,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失去的,你强求的,终归还是无缘与有缘。在爱情里头,很乐观也很悲观,因为一棵大树,我们失去了整座森林,却甘之如饴。而,并不是所有的都使用这句话。为了一个人,失去了对一个人的信任,失去了对很多人的信任,然后失去了对所有人的信任,为了一棵大树,放弃了整座森林。前者被所有人认可,这无可厚非,且很幸福。后者被悲观者认可,不该死的也死了,很可悲。人的一生很漫长,需要我们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去填满。没有各种色彩的人生,算是人生吗?而所谓的人生色彩,各自定义,是好是坏。每个人心里的考量与尺度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双胞胎。所以或许在这个人眼中这就是一个很悲观的事情,是一个很严重的冷色调,然而到了另一个人眼中或许就成了一个很乐观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很可喜的暖色调。冷暖自知。生离死别,悲欢离合,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生,不可强求,冥冥中命中注定着。有人,赚取更多的钱,为了享受;本来就可以享受,在没钱的时候也可以享受。忙碌着,奔波着,到底为了什么?为了更多的利?为了更高的名?为了党和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孩子亲人?或者,为了自由?忙碌,奔波,然后得到,然后回归原本,然后死去?友人去了,消息传到时已不知道去后多久,若没有另一友人的告知,我们连友人去了亦不知。其实,生与死,差不多,差的就是中间所经历过的各种酸甜苦辣。来时,赤裸裸,什么也没带,家里人欢喜着,孩子哭闹着,没有友人,亲戚不知何方。走时,赤裸裸,什么也没带,家里人悲伤着,没有了哭闹声,没有有人,亲戚不知何方。强求,到底得到了什么?渴望,到底拥有了什么?一切随缘,缘起缘灭,皆为缘。怨,让人生更加可悲,让情绪更加低落,让旁人更加心痛。怨,并不能够让我们得到任何正面能量,只能够得到负面的更加坏的消息,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低谷。厄运,总是会接二连三,俗称祸不单行。绞了脚后跟,丢了工作,失去了对世人的信任,一个比一个更加悲惨,厄运在指数爆炸。然而,绞了脚后跟是因为怨,怨积聚着,然后绞了脚后跟,接着更加怨,怨在以指数的速度增加着,工作丢了,然后更加怨,这回的怨不是积聚而是指数爆炸,接连着就对世人失去了信任,不再相信别人,对这个世界死了心。如果,当初一开始的时候不曾怨,会不会就不曾发生后面的各种悲惨?我们没有如果,只能够改变,尽我们努力去改变,不再怨,一切随缘。随缘,更平静,快乐,无欲无求。 

    2013-08-04 16:57:16 作者:何荣华
    • 0
    • 9647
  • 書籍的力量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類獲得知識的主要方式是書籍,書籍作為一個總所周知且必讀過的角色,此時,書籍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書籍,從何而來?所有的書籍都是由人類編寫,無論是如康熙字典般的工具書,還是如笑話大全此類偏書,抑或如各大名著此類名書,皆有作者,皆是人所為。人類寫的書籍,必定帶有人類的感情,除了工具書。工具書乃集大之所成,其含大眾的思想,以眾人類感情為基礎,就大家之風範,成就而來。人之所想,作者之所想,皆為個人之思想,飽含個人感情色彩,以己之見度世間之長度,以己之想想世間之所想,喜怒哀樂,無不顯現。凡是,皆有非。是是非非,大是大非。每個觀點,每件事情,從不同角度有不同詮釋,錯亦對,對亦錯。書籍挑選,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思想便有不同抉擇。人說,女不看西廂,男不看三國。有人希望從書籍中可以求得心靈慰藉;有人希望從書籍中可以求得思想解放;有人希望從書籍中可以求得生存之道;有人希望從書籍中可以求得發展之道;有人希望從書籍中可以以思想走他人曾走過的路以期望同道或反其道。書籍是人類的朋友,同時也可以是人類的敵人。書,為人所寫,必有害人之書。像網遊、修真類書籍,固然精彩,卻容易沉迷,甚至引導大眾玩網遊墮落。教人以奸詐道行,以踩著死體往上爬式的奮鬥,何以好?寫書,寫書,書是靠寫出來的,寫出來的書是用于販售賺錢,迎合大眾口味的書也就越來越多,爲了銷售額而以大眾心理所需求進行創作,爲了賺錢而創作甚至是抄襲,一味地只想著銅臭,漸漸,書,可以不再僅僅是書。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書可教人以德亦可教人以敗德。  

    2013-08-04 16:50:41 作者:何荣华
    • 0
    • 9636
  • 老和尚與小和尚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終於,有一天,山上的泉水枯涸了,於是,不得不,下山找水源。老和尚雖然年紀大,但身體硬朗功夫了得,一下子咻地一聲已經到了山下,卻發現山下竟然找不到水源,越是走越是遠,到了鎮裡。小和尚年紀小,腳程慢,一步一步慢慢走著走著,看見蝴蝶就跟著飛一下,看見蟋蟀就跟著跳一下,看見蜥蜴就跟著爬一下,看見兔子就跟著屁顛屁顛狂追,迷路了,雲深不知處。老和尚越走越渴,於是想著趕緊找到河水或是井水好喝上兩口,卻發現,此鎮被人洗劫,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狂徒不知何處,水源亦無芳蹤,出家人不殺生不打諢更不能喝人血,餓了渴了忍著耐著,阿尼陀佛。小和尚越走越迷,越迷越走,渴了就啃點野花野草,餓了就摘果子,漸漸地,迷霧越來越濃,看不見路,於是就地打坐,靜靜心神。殊不知,一個時辰過去了,小和尚竟然沒有回神。老和尚越走越遠,因為一直找不到水源的同時漸漸遺忘了找水源這件事情,人間化緣去了,兜兜轉轉終是回到了山頂,此時籠罩山上達半年的大霧忽而散去,怪哉怪哉。原地打坐半年的小和尚因大霧散去而回神醒來,竟然變成了大和尚,功力狂增,咻一下就回到了山頂,看見了老和尚。山上那乾涸的泉眼竟冉冉流泉。山上再度流出老和尚的聲音,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彷如夢境,頓悟,覺醒。  

    2013-08-04 16:49:25 作者:何荣华
    • 0
    • 9596
  • 2011之“公”伤

    2011之“公”伤  龙年大吉”等携带“龙”标的祝福语不知何时渐渐地多了起来,最近几天更是不绝于耳目,它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提醒人们:龙年来了!新的一年来了!是的。又是新的一年,它又将给期待中的人们带来些什么呢?在2011的背影远去的时候,我不禁陷入了沉思。2011,公益部门的信任危机2011年6月20日,在新浪微博出现了“郭美美事件”。她的现身,不是玛莎拉蒂跑车的豪华照,不是别墅宴会的高档片,更不是名牌皮包、手机、手表等的奢侈相,而是其微博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雷人的头衔与尚轻的年纪不得不引起众人猜忌,质疑的浪潮波涛汹涌般地滚向红十字会。这,是一场信任危机,使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信任关系不断加重裂痕。鲁乙己在小学的时候,看到同学有新衣服穿,就找爸爸要去。爸爸说:“……我,们,家……好吧!”爸爸无奈地答应了。第二天,鲁乙己放学回家,看到书桌上摆放着一件衣服。他看到衣服上沾染了灰尘,不情愿地问妈妈:“妈妈,这是谁的衣服啊?”“这是你的啊!是你爸买给你的新衣服。”妈妈说着说着,眼眶里的泪不由自主地流落在面颊。鲁乙己摸摸脑袋,不解地问:“妈妈,你怎么哭了啊?”这声音很稚嫩,一点重击力都没有。2011,公众人物的话语强权“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这是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就“温州动车事件”解释的后头追加的一句话。2011年7月23日晚,由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动车,因遭到雷击失去动力停车。晚八点,后方开来的北京至福州D301次列车追尾D3115,造成D301列车第一至四位车厢脱轨,D3115列车第十五至十六位车厢脱轨。此次事故害死了四十人,至少有一百九十二人受伤,是我国高铁第一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这是官方的分析和数据)。事故消息一发,立刻引起国民愤慨。究其根源,国民之所以会对动车事故如此仇敌,是因为其严重后果和近年来铁路系统事故频发。不仅如此,王勇平的那句话与铁路当局提早掩埋车体更是民众积怨爆发的导火索。从此,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敢轻易相信官方“服务”。就连官方赛事活动,在小朋友的眼里不屑一顾。他们感到官方在巧立名目,变相强取“服务费”。鲁乙己通过网络平台,便捷地组织网络文学社社员参加官方的作文赛事。不料,有近半成的社员都不愿参加。2011,公共服务的道德沦陷   2011年12月,黑客在网上公开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CSDN的用户数据库,高达六百多万个明文的注册邮箱帐号和密码遭到史无前例的曝光和外泄,随后有多家网站的用户密码被流传于网络,甚至连中文社区天涯网的四千万用户的登录名及密码也被公之于众。这件事是中国互联网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用户资料泄漏事件,引得众多网民对自己的互联网信息普遍担忧。与此相似的还有败诉的彭宇案、日本地震引发国内的抢盐事件、“出尔反尔”的云南政协委员猥亵案等,不尽其数地接连发生。   这些事件,不光是警示那些贪欲胜过理智的人,不光是告诫,更是人类道德的考验。每每听到同学的无聊议论,一股怒气便涌上心头。不过,只要一想起母亲说“凡事要忍”,鲁乙己就强忍着愤怒,将“火气”硬压至心底,那种恨与尴尬却是无法抵消。中国人的懦弱,中国人的“忍”,何时能去根呢?难道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训还不足以我们铭记吗?2011,是中国人道德考验的一年,也让许多中国人明白了一个事理:摔倒的老太太不能扶、路边的乞丐不能帮、灾区支援不能去,小悦悦事件正是丧失道德的那些人的果报。   生活在民间的鲁乙己,2011年目睹的是道德与信任的考量,身历的是伤泪满眸,聆听的是呜呜凄泣。2011,民间变化多端,处处伤心地!新的一年将至,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不能沉溺过去,更不重蹈覆辙,历史的教训是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不能抛诸脑后。至于怎么做,鲁乙己的心跟明镜似的,人民的心里更有一杆秤,平衡与否是看自愿的程度,倘若程度高深或浅低,都不尽人意,只有“公平”才是这杆秤的价值罢。

    2013-07-18 17:24:54 作者:罗文辉
    • 0
    • 9640
  • 转途——写给十八岁的天空

    转途 ——写给十八岁的天空罗文辉 亲爱的天,我很久没有像如今这样深刻地回忆了。我是你的鸟儿,始终在你宽大的臂膀下翱翔。回溯童年,是那么幸福,又是那么痛苦。在我来到尘世的前几年,生活得还算称心。大抵和其他人一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玩的过程中度过,玩游戏,玩交谈,玩融洽,也玩认真,玩追求,玩奋斗。上学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每每铃声一响,我就会和同学一起来到教室里静默地坐着;每每老师走进教室,我就会和同学一道问好老师;每每两个常规的尊敬的程序过去,我们就竖起耳朵,倾听老师的微言,铭记老师的大义。铃声又一响,这一遍激动或平静地讲授就end,我也同他们尽情地玩闹。或许是天禀使然,我不会像很多人那般,一玩起什么就收不回心。玩累了,我就坐回课桌上,安安静静地翻阅书籍,勤勤恳恳地写着作业。如果没有布置给我的“任务”,我就踏踏实实地跟着书本里的汉字,慢慢深入,细细琢磨。我不否认有人也和我相似,也从未否置过谁不勤勉。那是他们多疑罢,初中的同学就超出我的思维预设。天,你还记得吗?就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因着自己的一腔正义,去做出超乎平淡的衡量度,使一杆友谊称被正义的热血压得不平衡了。老师用科学的成果告诉我们吸烟会危害生命,顺附用理性的真理告诫我们若要尝试将一发不可收拾,说那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的行为,我相信,也引以为戒。老师还说了用麻袋也装不住的一大堆告诫,我们或早或晚都能体会到那是老师的责任,又是老师的温情呵护。我不晓得它是不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老师比父亲要和善些,比母亲要理智些,不会动不动虐你、骂你,也不会把怨气都发泄在你的身上,而会在潜移默化的时候扶着我们走到原来的正轨,可然有不少同学会畏惧老师,甚至比怕父母还要怕。我真看不懂他们的心。如果说老师是河马,那么父母便是婴儿,人永远比动物还要可怕。我们在父亲的拳头下成长,在母亲的呵斥声中生活。我不知其他人是否如此,但我是这样的过了一个痛苦的童年。这便是我因何故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而不想再看到父母的“疯态”,狂躁的拳头尤使我身不敢受了。我也为那份稚气的正义,和老师说了很多很多,有对同学恶行的不满,也有对同学恶语的不快。那时,我简直有点儿塞万提斯,把老师感受成青天包公了。生活在校园,同学也就成了和我接触较为频繁的人儿罢。夜幕降临之际,我伏案发呆,偶尔还想起童年的欢笑,想起去动物园的笑容,想起去游乐场的愉悦,更令我难忘的还是去厦门的游玩,那是我第一次去那么远的地方,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后来,父亲的狂躁迫使我不再去接触同学,也不再和外人说上许久的侃儿。我想还是专心学习罢。天,你想起来了吗?那些日子,那些夜晚,我一回到家,就听到父母亲大吵大嚷,潜深的心都被烦杂声浮躁起来了。就连语文老师布置的几段课文内容要一晚上背熟。天呐,我只有一个夜晚的功夫,剔除作业的时段,能背诵的时间所剩无几。可是,父母还在为了他们的纠结,为了他们的公平,从里屋吵到外厅,甚至摔盘子摔碗,费劲儿而破财,还逼得我没有一刻在家安宁学习。我无语过,无奈过,伤感过,也绝望过。人生如浮萍,起起落落,就在其间,我记恨过,压抑过。终于,我的心,彻彻底底地碎了。头疼欲裂的我,不敢和父母说半个字,他们从来都没有重视过我,在他们的心理只有自己。万般忍耐不住,我只得去校医务室讨了粒止疼片,和着水咽了下去,这才抑住我的精神负荷。可能你会觉得我是愤青,可能你会觉得我在胡诌。总之,我的痛苦没有人能感受到,我的过去也没有人能明白。你的远离,只会让我看到丑陋的你;你的危言,只会让我更瞧不起你。而今,我学会了理性,学会了忍咽,也学会了真正的执著。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去学的,都是我自己领悟到的罢。我要感谢你。我的天,是你见证了我的过去,是你陪着我走过这十几年的孤旅。你对我的爱,对我的包容,我无言以对,就让时间的流淌帮我继续剩下的旅途吧!感谢有你,感谢你的存在。                                           感知的我                                         公元二十一世纪

    2013-07-18 17:21:14 作者:罗文辉
    • 0
    • 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