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杂文·评论·奇章

杂文·评论·奇章

  •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悲剧

    难逃厄运的俄狄浦斯                            ---论《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悲剧何为命运悲剧?在劫难逃便是悲剧命运的一种。那些被“命中注定”的人们很努力地想方设法地想逃避命定的不幸。但是他们越是逃避,却越是更深地陷入悲剧的命运。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 他“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他担心预言会实现,于是把刚出生的孩子扔至荒山中。这孩子被邻国牧羊人解救下来,起名为俄狄浦斯,并成为该国的王子。俄狄浦斯长大成为后知道了自己会弑父娶母的事实,为避免预言成真,俄狄浦斯离开了这国家,去了邻国忒拜。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遇一个老人并发生争执,他失手把老人杀死。他不知道这个人就是他的亲生父亲。当俄狄浦斯后来解答出狮身人面兽的谜题拯救了城邦,被人民推崇为新一任国王,并娶了前国王的妻子。后来国家灾祸瘟疫盛行,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底浦斯犯了杀父娶母的罪行。明白真相的俄底浦斯用金钩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跛着脚四处漂流而去。俄狄浦斯正是害怕“杀父娶母”的预言会实现才狠下心来离开自己的养父(他以为自己是养父的亲生儿子),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只为了不犯下违背伦理的罪,只为了逃离被设定好的命运。于是他来到了邻国,打算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到了邻国忒拜,在经过狭窄得只容一人通过的山路上,俄狄浦斯遇到了一位傲慢狂妄的中年男人,这位狂妄之人挑衅俄狄浦斯。血气方刚的俄狄浦斯便与之大打出手,失手错杀了这位中年男人。这本来就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但却改变了俄狄浦斯的一生,让他陷入了命运的罗网。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忒拜的国王,俄狄浦斯的亲生父亲。后来俄狄浦斯后来解答出狮身人面兽的谜题拯救了城邦,被人民推崇为新一任国王,并娶了前国王的妻子,也就是他自己的母亲。最终,俄狄浦斯还是无法逃离已被设定好的命运。当他自己为拯救城邦查出真凶时,他发现杀父娶母的人就是自己。那一刻,他发现自己为抗争命运所做的一切都全部落空,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无论你怎样逃避。从小开始,我们的老师和家人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人定胜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提倡这样的一种价值观,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改变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状况。但是俄狄浦斯的人生结局却告诉我们命运是一种强大而又神秘可怕的力量,人在强大的命运面前是渺小的,是无能为力去改变任何事的。这就和我们一直倡导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就是我们为俄狄浦斯的人生感到悲痛的重要原因。

    2014-06-08 14:27:09 作者:湛师教科院吴宛姗
    • 0
    • 9619
  • 校园文学 希望之光

    校园文学 希望之光——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碧草文学社创办十八年有感          《碧草》主编 碧草2000年初,时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廖红球为创刊5周年的《碧草》题词:“校园文学 希望之光”,一眨眼之间,便10多年过去了。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社等指导,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省对外贸易学校团委主办的校园学生文学刊物《碧草》,创刊于1995年底,是一本立足于本校,面向各兄弟学校的校园内部学生文学刊物。该刊创办以来,本着“活跃和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繁荣校园文学,提高同学们创作水平和欣赏能力,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的宗旨,采用“同龄人的故事、同龄人写、同龄人编”的特色,力求“展示当代校园生活,表现当代学子风采”,受到了原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廖红球、名誉主席陈国凯、原党组书记蔡运桂、原专职副主席杨干华、原副主席杨羽仪(既《作品》原主编)、副主席兼文学院院长伊始和叶文玲、韩石山、王剑冰、舒乙、肖复兴、程树臻、雷达、韩作荣等著名作家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外经贸厅有关领导的好评。该刊创办十八年来,结出丰硕的成果。在该刊培养出来的学生已在《中国校园文学》、《青年文学》、《作品》、《中专生文艺》、《中专生月刊》、《校园文化周刊》、《大中专》、《广州青年报》、《少男少女》、《中专天地》、《小溪流》、《大学生参考》、《同窗》、《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珠海文学》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及出版社的书里发表了上千篇各类作品。2000年陈国凯主席亲自为本刊名题字;2001年广东省作协《作品》接管(主管)本刊;2002年碧草文学社被国内一家有影响的刊物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2003年本刊被评为“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2004年本刊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2005年起本刊承办广东省作协有关部门主办的每年一届的“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2006年5月在珠海出版社出版“广东校园文学碧草文丛(一)”(四本)(广东作协主席兼党组书记廖红球题写书名)。《碧草》被省文学界知名人士誉称为:广州地区校园文学的一朵奇葩。2010年8月,《碧草》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十佳社团”。回首前辈的鼓励,我们激动万千,我们也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在校园。在新世纪的曙光面前,《碧草》将本着“求实、探索、进取、创新、发展”的精神继续以“同龄人的故事、同龄人写、同龄人编”的特色,力求展现当代校园生活,反映当代学子风采,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繁荣校园文学做不懈的努力。 

    2014-06-08 09:17:42 作者:碧草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9597
  • 扮嫩不如装老

    女人怕老,地球人都知道。女人扮嫩,也就天经地义。几年前,我家儿子还愿意陪我逛街的时候,专柜导购一叫我阿姨,他就生气。他一边拿卫生球眼睛白他们,一边用变声期的嗓子恶狠狠地说:“什么眼神啊!怎么叫阿姨呢?”我搭着他的肩膀笑:“你说我身边站着个一米八几的儿子,人家不叫我阿姨,难道还叫我姐姐不成?”我家楼下有个3岁小男孩,喜欢各种搞怪,我也经常以逗他玩为乐。他一般都叫我阿姨,但有段时间却很怪异,见面就喊我奶奶。看我答应得脆生生的样子,他的亲奶奶表情却总是异常尴尬。我家儿子听了又生气,趁他奶奶不在场,抓着小男孩的胳膊,指着我,扮着鬼脸警告道:“小鬼头,以后见她,要叫姐姐,明白不?”我一下没忍住,差点笑岔气:“他叫我姐姐,那叫你什么?”儿子把辈分一排,明白过来了:“对哦,如果他叫我叔叔,那叫你奶奶也正常!”和儿子逛街的时候,他自以为眼光不俗,拉着我满商场转,最后总是停留在少女装前,指着那些粉嫩粉绿粉红粉紫的蕾丝上衣、雪纺裙或者棉麻衣裤说:“这个好看,真好看,买吧!”我这类白吃饭不长肉的老女人还真能将自己套进少女装里去,为了不打击儿子让娘扮嫩的一片好心,我有次还真的咬牙买下了一件造型不算太夸张的水蓝色衬衫和一条简单的白色中裤,心想这套衣服至少可以在周末穿着去散步,不至于沦落到挂在衣柜里当摆设的地步。不过悲催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天就是穿着这套衣服和老公挎着胳膊去超市,两人并肩站在自动扶梯上。估计挡住了后人的道,有位大妈在后面直嚷嚷:“小妹妹让一让,让一让。”我侧身让过,大妈回头看我一眼,再回头又看我一眼,嘴里嘟囔着快步往前走:“身材真好啊,背后看看嘛,真以为是父女俩!”我和老公面面相觑,这是表扬呢还是批评呢?反正我是当批评听了,从此老公也开始调侃地叫我为他的“后备女儿”!女人怕老扮嫩无罪,但扮嫩的风险系数无处不在。相对我来说,不如一贯的装老来得更安全,不时地还可以听到更多表扬你年轻之类的好话,比如说:“你身材真好,穿什么衣服都好看。”其实不是我身材真的好,是硬挺的正装将我的身材掩饰了起来。比如说:“你这么年轻,像小姑娘似的,干吗穿那么老气啊?”其实不是我真的年轻,是和身上的衣服比,我相对年轻而已。我的学生结婚生子了,我开心地在QQ群里吼:“我当外婆了!”学生们集体跳出来回吼:“世上哪有您这么年轻的外婆啊?您都可以去申请最年轻外婆的吉尼斯纪录了!”其实我心里明镜似的,咱这年龄当二十回外婆都可以了。女人到了一定年龄,想要听到更多表扬你年轻之类让你听了开怀一笑的话,扮嫩其实真的不如装老有效。向孩子学情商女儿3岁多。她不高兴了就会大声地哭,高兴了就会开心地笑。想想我自己,每天脸上像挂着面具,痛苦时禁锢着每滴眼泪,告诉自己要坚强,得意了装作平静,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忘形。女儿不小心把苹果掉到地上,她连忙捡起来,用小手拍着说:“苹果不哭,摔疼了吗?”而我,早没有那个敏感细腻的心灵了。一根棒棒糖、一串肥皂泡,可以给女儿带来一整天的欢笑,孩子是那么容易满足。而我,可以几天脸上都不见舒心的笑容,整天想着怎样挣更多的钱。女儿喜欢大自然,喜欢花鸟虫鱼,喜欢草木河山,常让我领着她去玩,常沉醉不知归路。而我,每天忙得身心疲惫,不知道该去消遣消遣,享受生活,更少有俯拾皆是的欢乐。女儿在社区里见到小伙伴就能跟人家玩成一块儿,还热情地邀请小朋友去我家玩。而我,和左邻右舍相居多年,竟然互不相识——成人的戒心总是这么沉重。女儿喜欢附近超市门前的摇摇车,不让她去就哭闹,每天下午都要去玩一会儿。想来自己也曾发誓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后来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爱好没有一点执著之心。女儿由奶奶照料比较多,我问女儿跟谁最亲,她说跟奶奶,还不忘当众亲奶奶一口。我很惭愧,对于从小养我长大的母亲,我很少那么直接地表达爱意,甚至一个拥抱都没有。孩子的心是纯真透明的,充满真性情。向孩子学学吧,让心灵多一分快乐,让生活少一点俗味。

    2014-06-08 00:49:32 作者:匡天龙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9607
  • 在看不见的地方进取

     平常有人问我,你那么大年纪,还忙些什么呢?我只有对之苦笑。实在说不清楚。因为一个真正立心做学问的人,实在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毕生求证“内明”之学的人,必须把一生一世,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好学深思的领域中,然后才可能有冲破时空,摆脱身心束缚的自由。这种境界,实在无法和一般人说,说了别人也不易明白。这是南怀瑾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他说的这种境界,我也不明白,但我相信它的存在。世上的人,大部分都为名为利而奔忙。对有名有利的人,众人都赞之曰“积极进取”。这些积极进取的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没有理由不受赞美。但是,世界的可爱,就在于它的参差多态。如果世上全是积极进取的人,世界就非但不可爱,甚至会很可怕。学术泡沫、经济泡沫,是否就和“积极进取”的人太多有关呢? 有人用圣经中的一句话赞美钱钟书先生:“他们的力量就在于稳坐不动。”稳坐不动的人就不是积极进取吗?钱钟书先生不慕名利,一辈子只是勤奋地读书、做学问,没有很多钱,也没有高的职位(挂名社科院副院长算是他的“友情赞助”),照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来看,也算是不够进取了。至于有些可敬的和尚在默默地“勇猛精进”,似乎就更匪夷所思了。其实,他们都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进取,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敬意。     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花了七八年时间,放弃了所有与证明费马大定理无直接关系的工作,完全独立和保密地在自己书房里思考问题,证明似乎完全没有经济效益的费马大定理。如果怀尔斯穷毕生之力,最终还是证明不了费马大定理,那么他的一辈子是否就毫无意义?当然不是的。追求真理,追求智慧,或者像南怀瑾先生所说的求证“内明”之学,让自己活个明白,就是了不起的“进取”。而我们对“进取”的理解太片面了。

    2014-06-01 10:58:45 作者:匡文坛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9586
  • 狐狸的伟大的“狠心”

    上世纪80年代,电影院热播一部外国纪录片《狐狸的故事》,作者在原始森林里跟踪了数十年,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狐狸从出生到死亡的生长过程。有一组镜头我至今仍无法忘怀。当小狐狸从娘胎里出来后,母狐狸无微不至地照顾小狐狸:喂奶、喂各种各样食物,带它们到处玩耍跳跃……简直和人类一模一样。小狐狸一天一天长大了。有一天,母狐狸突然对小狐狸发起凶来,挡住洞口,用嘴拼命地咬它们,用脚狠狠地踢它们,不让它们进洞里来。小狐狸一个个都瞪着莫名其妙的眼睛,看着母狐狸。我们也都瞪着奇怪不已的眼睛:好端端的,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不近情理?小狐狸们自然不肯离开母亲,犹豫不决地围着洞口转,眼睛流下了泪水。没有吃的,饿得它们伸长舌头,嗷嗷直叫,但每当挨近洞口,母狐狸就发疯似的赶它们、咬它们,目光凶巴巴的。一次、两次、三次……一天、两天、三天……看来,母狐狸是动真格的了。小狐狸们终于死了心眼,依依不舍地,转着圈子,一步一步地离开洞口。到了很远的地方,还于心不甘地往回望。当看到洞口依然没有动静,便无可奈何,头也不回地往远方奔去了。这时候,银幕上显出了母狐狸偷偷地躲在洞口边,看着小狐狸渐行渐远,一滴滴泪珠滚下来的镜头……一个盛大的节日终于在森林里展现:蓝天白云,树海茫茫,风和日丽。几只脱离了母亲的小狐狸,融入了庞大的狐狸群,热烈地奔跑追逐,欢快地大喊大叫,紧张地觅食搏斗……开始了一种独立自主的全新生活。多么伟大而悲壮的一幕!我们顿时为谜底的终于解开而震惊不已。母狐狸心如刀绞、心在流血,牺牲了感情,克制了爱怜,却用“狠心”换来了幸福的报偿,赢来了小狐狸的新生!这是多么伟大的“狠心”啊!尽管这是任何物种都与生俱来的生存和种性繁衍的本能,但演绎得有板有眼,仿若人性。小时候读童话就知道狐狸是比较狡猾的家伙,现在应该换一个说法,那就是比较“聪明”(反正在英语里“狡猾”和“聪明”就是同一个词),而且岂止“聪明”,更加敢于决断:敢于冲破感情的羁绊、割断爱心的藕丝……    反观人类,尽管生儿育女的理论很多,冠冕堂皇应有尽有。不少人口头上虽然也懂,但偏偏在实际上却连狐狸的聪明智慧也比不上。他们或者老是倚仗权力和金钱,总要把儿女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或者对子女过分溺纵,万千宠爱在一身,舍不得把他们推向社会……如此培养出来的,不是无德无品的害群之马,误人损己,遗祸一方;就是无所作为的低能之辈,有的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还是一根靠不住的“生虫拐杖”。于是,问题总是屡见不鲜,不但“啃爹”者有之、“拼爹”者有之,“坑爹”者不少,乃至“砍爹”者也时有所闻。我们堂堂的高等动物,怎么就下不了母狐狸那样的“狠心”?母狐狸能做到的,难道我们人类就做不到吗?

    2014-06-01 10:54:54 作者:匡文坛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9799
  • 微博控

    微博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典型的“微博控”据说在起夜的间隙,也会忙里偷闲发一条微博,只是不知道在那种状态下,发到网上的东西会不会全是些梦话。微博的字数虽少,但信息量不小,而且往往越是说半句留半句的那种半截话,越能引发大众的兴趣。微博的长项是快捷,短板是在传递信息时易造成各种歧义。一句话,被脱离上下文和语境,单独拎出来任由大家发挥,系微博常态。微博之所以大受欢迎,与它的“短”分不开。140个字按一个键就发出去了,这跟写一篇博客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过去写一篇博客,可能还觉得有点像写一篇正式的文章,需要在乎文字是否优美、逻辑是否严密等。微博没那些讲究,百十来个字,看的人不会那么挑剔,大家谅解的程度远比对博客文章高。而且因为字少,写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可搞定,反响却立竿见影。据说,人类对他人隐私所怀有的好奇心乃天生,当然,也有强度大小之分,排列依次为你最关心的人、公众人物、熟悉的人、陌生人。照此逻辑,实际上公众人物要想完全保留个人隐私几乎没有可能。既然明白不可能,还不如把自己的某些想法和隐私大大方方发到微博上,反倒可以出奇制胜。女演员姚晨曾被媒体封为“微博女王”,然而前段时间却被另一女星谢娜取而代之。据说,是谢娜趁姚晨在新西兰结婚后又怀孕保胎顾不上更新微博之际,加班加点经营自己的“微博王国”,于是粉丝便领先了姚晨几十万,一举上位成为新的“微博女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这是网站为了“刺激”姚晨而人为操纵的结果。你姚晨不是不乐意让广大人民群众围观你的婚姻细节吗?那好,我们就转推另一位“微博女王”出来以撼动你的位置,看你在乎不在乎!怎么样,着急了吧,还不快快把你的隐私从实招来!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如今流行的说法是“出名得自暴”。有人说微博自暴是一条不归路,只要上了道,想回头都难。而这个时候,博主与他的粉丝角色便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逆转,貌似握有主动权的博主开始被他的粉丝牵着鼻子走。博主开始在乎乃至臣服于粉丝的趣味,粉丝们想要什么,博主就想尽办法提供什么,以维持自己对粉丝们的感召力。有个笑话:爷爷抱起孙子,给他讲人生的道理。讲完后,爷爷问孙子有什么感想。孙子说,爷爷,你的嘴好臭!这是一种对文字的解构,同时也显示了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布者的挑战。换句话说,信息接收者已开始影响甚至有能力决定文字意义的走向。我认识的一个人随旅行社参加了欧洲9日游,跑了13个国家,估计哪吒踩上风火轮都没这般神速。没承想这老兄在9天时间里竟然还忙里偷闲,发了40多条微博,而且每一条都算“猛料”——在米兰某奢侈品店邂逅国内初恋情人;在日内瓦与一酷似娜塔莎·金斯基的金发女郎同桌进餐;在摩纳哥参观赌场被误认为是香港来的赌王;在阿姆斯特丹乘船游运河勇救荷兰落水儿童……别说,这些微博看上去还真挺抓人。后来我问他,是不是把每一条微博都当成微型小说去写了。他说也不全是编的,有影儿,比如在米兰的确去逛奢侈品店了。不过他承认多数是他自己发挥的。他说:“不这样谁看我微博呀,更甭提转发了。”网络时代,百相丛生,有人每天用微博签到、灌水、自暴、招揽粉丝,强迫记录自己生活的每个细节,唯恐粉丝将他遗忘;有人用微博曝光腐败、彰显正义、倡导公益,来为健全我们的社会献绵薄之力……当然,微博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自不必说,用得不好也会伤及无辜,而且难说就不会伤到自己。

    2014-05-31 00:11:37 作者:匡天龙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 0
    • 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