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新闻

  • 奉献美好的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勉励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通过这一次的线上调查以及自己的进一步了解,让我更加坚定我们国家的扶贫与法治让我充满信心。我前段时间负责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现在负责的是访谈提纲的设计,通过网络调查与进一步了解,我们对法治与扶贫提出了更加深入的问题。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在扶贫与法治这条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许多家庭逐渐步入小康,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在进步与发展,很多方面在逐步地完善。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更要学好专业知识,深入基层,将自己有限的力量奉献到有需要的地方。本次三下乡活动虽然自己无法到线下进行实践,但是在这次线上的工作中,也收获到了许多知识,线上的工作是为了服务线下。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我们定要勤奋学习,让青春的热血奉献到实践中去,不负祖国的希望。

    2020-08-13 17:54:16 作者:杨巧
    • 0
    • 9609
  • 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13日,我们的法政团委“三下乡”理论宣讲社会实践队深圳分队实践活动来到了第二天。我们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的身边、走进群众的心里。今天,我们队伍依然分为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进行。线下的队员因为有了前一天的调研经历,大家已经不再胆怯与陌生的市民进行访谈。今天线下的任务和昨天一样,都是向市民派发民法典宣传小册子和号召市民配合填写我们的问卷,队员们热情高涨,活动进行得很顺利。线下的队员满腔热情,线上的队员也毫不比他们差。作为线上的一员,同样是有了昨天的经验,基本适应了线上的工作,今天工作起来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今天我的任务同样是收集好队员们的心得体会并投稿至不同的网站,并且撰写今天线下队员们的相关新闻稿并完成投稿。今天工作起来比昨天效率高了很多,昨天是第一天做线上的事情,很多都不懂,很多都不知道怎么操作,所以昨天问问题也花了不少时间。今天我便很快的可以开始我的工作。经过两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体验,虽然我是以线上的方式参与,但也收获满满。我在不断的撰写稿件中体会到国家为了实现全面小康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而我们作为大学生,也要不断地向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小,但汇聚起来便会十分磅礴!

    2020-08-13 17:52:54 作者:梁欣霖
    • 0
    • 9634
  • 滁院学子开展生态扶贫,助力义和实现生态脱贫

    滁院学子开展生态扶贫,助力义和实现生态脱贫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滁州学院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20年7月17日下午至7月28日,滁州学院土木学院赴滁州市定远县大桥镇义和村实践小分队开展“行生态治理,创最美村庄”助力扶贫实践活动。滁州市定远县义和村,属于省级贫困县,同时也是滁州学院定点扶贫地,在2014年贫困户高达235户874人。近年来,在滁州学院的定点扶贫下,贫困发生率降至0.12%,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已超过5000元。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本着习主席的生态扶贫原则,首先针对村内废弃的水沟、闲置无法被合理利用的土地以及村内垃圾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存在的废弃水沟、黑臭水体、垃圾堆积、环境治理差等问题进行处理,利用专业知识提出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流程及方案,以此来加强农村的生态治理。 随后再结合村内农畜产业的产量、销售情况、村内民情风俗等情况为义和村制定出合理的生态改造,提倡开展农家乐带动产业、旅游业发展,实现吃住玩买一体化,线下线上一体脱销。以此来发展旅游业并带动村内经济发展,达到生态扶贫的目的。最后在鼓励义和村生态扶贫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对村民对于垃圾的集中投放,保护村内环境的意识进行加强,鼓励村民共同改善村内生态环境,为生态扶贫做好最后的保证。 本次通过自己组建团体的方式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一方面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发扬中国青年精神;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调查出一系列农村环境问题,让更多大学生关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环境。号召更多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投入到建设国家的事业中,关注社会,走进社会,重视国家愿景,切身参与国家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020-08-13 17:09:53 作者:张思哲、凌子贤、吴悦
    • 0
    • 9610
  • 参与“脱贫攻坚,法治引领”三下乡活动心得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和实践是分不开的,而有许多无法从课内得到的知识都需要我们从实践中得知。这次我们队伍以“脱贫攻坚,法治引领”为主题进行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队伍分为了线上以及线下两组,虽然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去到基层参与街边访谈,普法走访等活动,目的是扩大普法活动受众范围,了解村民对于脱贫攻坚政策、对新出台民法典的看法以及当地的法制建设,但是线上的调查,了解大众对法治脱贫的了解和看法等等也让我受益无穷。例如,现如今我国倡导法治脱贫,但从调研的数据来看,自依然有许多人对这个说法不太了解,即使几乎人人都认为这非常重要。有关法治与脱贫的现实的相关问题,就是我们课内无法了解到的,这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才可以得知。虽然这次三下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是却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我们国家依然需要不断的扩大法治的宣传与脱贫的力度,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也需要不断学习,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2020-08-13 16:10:37 作者:陈丹燕
    • 0
    • 9632
  • “归郷”实践 ——走进多彩乡村,感受扶贫变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正如“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阶段我省的扶贫状况,我“归郷”实践队选择了九龙镇这一片区进行了走访与调研。  8月10日,我们来到了位于河头村的万仔蚕桑专业合作社,这是当地的一个扶贫项目基地,他们现在主要的产业是桑芽菜,并且已经有了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从采摘到选材,再到加工脱水,真空包装,都是纯手工的。随后,我们来到了合作社的内部参观,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我们会特意照顾一下当地的贫困户,让其来社里工作。另一方面,假期的时候也会有学生来参与采摘工作赚一点生活费,真正做到扶贫济困,还能发展特色产业。   8月11日,驻泉水村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带我们深入农村,实地地感受了扶贫建设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其中大部分的村落已经整体规划,修建了自己的房屋、文化室等,基础设施也等到了很好地完善,比如路灯,篮球场等。期间,我们有幸遇到了正在工作的村干部,他们正在讨论村前水塘的设计施工问题,随即我们也跟着他们进行了巡视。一路上,乡间小道、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可见多彩乡村的建设并没有影响这里山清水秀。   实践出真理,用脚步丈量大地。此次实践的亲身经历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扶贫建设给百姓的惠利,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安居乐业,脱贫攻坚战也在持续,一切都是那样安静而美好。

    2020-08-13 16:04:24 作者:李明戈
    • 0
    • 9664
  • 穿越62年的愚公精神——雷州青年运河价值篇

    自古以来,以打雷闻名的雷州半岛却没有多少淡水的恩赐,是著名“十种九不收”的荒芜之地。雷州半岛没有大河经过,地面的淡水依靠降水来补充,但是雷州半岛却又有着特殊的红土土壤结构,吸水的土壤会把地表水很快渗入地下,难以蓄水;加之雷州半岛整体位于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更是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多重地理环境因素导致雷州半岛“水贵如油”。雷州青年运河的经济价值30多万劳动大军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带材料、自办工厂、自搭工棚,手挖肩挑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从此,运河水成为了湛江人们的“生命之水”,鹤地水库被誉为湛江人民的“大水缸”,运河的建成谱写了新中国建设的豪迈乐章!流淌不息的运河水,常年保障着雷州半岛146万亩农田旱涝保收,维护着灌区868万亩土地的耕作生态,解决了400万人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问题。同时还确保九洲江下游50多万人口防洪安全和抵御20多万亩农田的洪涝灾害。雷州青年运河的精神价值“敢叫日月换新天”创造伟业的豪情壮志“不能等那么久!”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湛江地委和当地人民斗志满满,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苦难的命运彻底改变!“大战一年建成库,再战一年通运河,周年放水得胜利,水不到田不罢休!”时任湛江地委专员王勇写的这首《为水而战》充满斗志。1958年5月15日,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这一声号令,犹如点燎原的星火,雷州半岛“燃烧”了起来!“不周山下红旗乱”全民奋战的众志成城湛江地委作出兴建运河决定喜讯传开后,雷州大地一片欢腾。不少人多次写“决心书”要上“战场”,上至73岁的老人,下至13岁的孩子,工地上出现了父子齐上阵、夫妇同劳动、老幼争出力的场面。他们自带材料、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搭工棚、自办工厂,安营扎寨、摆开战场。工程项目除国家少部分投资外,其余全由群众自筹。群众踊跃捐钱、捐粮、捐工具,生怕耽误了工程进度。开工不到一个月,工地指挥堆满了各地支援的物资和粮食,仅耕牛就有7120头,木材6500立方米,茅草1800吨,还有不少人变卖了金银首饰,把钱捐给指挥部。“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共产党人的挺身而出愚公精神就是那种“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先锋队精神,就是那种“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动员能力。纵览青年运河修建过程,党员领导干部无不发挥了主心骨、先锋队的作用,他们既身先士卒,又注重发动群众。从县委书记到大队干部都战斗在第一线,边指挥、边劳动。他们中2820人参加搞“试验田”,占干部总数的90%以上,带领着群众发明创造,进行技术革新;党员、团员带头组建突击队,掀起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到1960年运河主河全线通水时,工地上有5071人光荣入党,9940人入团。“众人种树树成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兴建雷州青年运河,乃民心所向,群众纷纷表示,要工出工,要粮出粮,工地上出现了父子齐上阵、夫妇同劳动、老幼争出力的场面。在这久受旱魔侵害的古老大地上,到处都充满了“青春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国家的困难时期,“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梦想从未消磨。为建设雷州青年运河,前后有30万劳动军民付出,空前的热情使得雷州青年运河主要工程之一的鹤地水库仅仅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便于1959年8月份胜利建成,一个储水超过11亿立方米的“人造海”赫然出现在这个曾经龟裂的雷州半岛上。

    2020-08-13 15:47:30 作者:钟东亮、梁其胜、周铭毅
    • 0
    • 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