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认为老师仅仅课上教授知识和课后批改作业。随着高考后选择了“小学教育”这个专业,渐渐对“老师”的课前课后的工作有所了解。 以前我以为老师授课思路能如此清晰是因为他们是“老师”。但其实并不完全这样子,清晰缘由于课前备课。由于疫情,我加入了“缘来于此”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在岭南师范学院线上辅导的平台上,让我认识到了备课比真正辅导学生难度要大。辅导学生前,我不断地回想从小学到高中,老师都是怎样上课授课的。我认识到老师的思路都很清晰,都有一条主干线,让我们能够抓住主干,并且有分支,思路清晰。也因此,我了解到了一个叫做“逐字稿”的方法。“逐字稿”就是一个“排练”,“排练”多了,就能很快抓住主干,不容易脱离课程主题。 随着辅导进行,我愈来愈对“教师”这一工作有更深入了解......
我很高兴这个暑假能够参加了岭南师范学院“缘来于此”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在这里,我遇到了我支教的对象-小文,我们在这个暑假里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小文英语比较差,我便教导他英语方面的有关知识。我们制定了系统学习计划,有时间的话每天早上9点到10点学习,根据他英语书分单元来进行学习,划分为单词、角色对话、语法、课文。计划完成之后,我们便开始实施。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改进教学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爱好来进行教学,多讲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联系教学。小文也从中得到了提升: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愿意学习英语。 我相信,我们会度过一个充实并且愉快的暑假。
暑期将至,我所心心念念的三下乡活动却因种种原因受阻。正当我觉得遗憾之时,班上便有同学提出组织云支教小队的想法,借助学校搭建的志愿服务平台,我们可以一对一地进行线上辅导。班上的同学们热情似火,紧锣密鼓地组织了我们的小队————“缘来于此”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作为学生的我们,在一个学期的熏陶之下,似乎已经习惯了网课这种课堂形式。然而,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的身份由学生转变到教师。教师二字,就意味着担当,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使命。当我在学校的的志愿服务平台上报名的那一刻起,我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为人师表,切忌误人子弟。因此,我在课前与辅导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刚开始交流时,气氛未免有点尴尬,但渐渐地,我们彼此都敞开心扉,打破了僵局,从中我也感受到他那份热情与学习上的冲劲。我的辅导对象表明,他在英语方面较为欠缺,希望我能够帮助他填补缺漏。被寄予希望的我,在课前搜罗了各种优质试题,以供学生练习。在第一节课上,通过试题,我们搭建其沟通的桥梁,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下,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辅导的课堂上,我仿佛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快乐,这份快乐是其他快乐难以比拟的。正所谓教学相长也,在辅导对象的学习热情越演越烈时,我的教育热情也在熊熊燃烧。
遇见瑶族文化,开启全新征程(通讯员张静婷)导语:疫情阻断了外界,网线联接全球。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攻坚克难,顺利完成第一天的调研工作。8月2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正式开始征程。本着让队员们相互熟悉,以便更好开展工作的目的,服务队于上午九点齐聚云端,队长麦舒瑜通过腾讯会议进行总动员和分配任务。 图为队员们在腾讯会议开展动员会议。“手工艺”宣传组供图 接着,队员们分别进行自我介绍,熟悉彼此,大家激情满满,干劲十足,对完成调研工作充满信心。 图为队伍云端合影。“手工艺”宣传组供图 动员会议结束后,调研组和宣传组分别按照队长分配的任务上网寻找资料,了解蓝田瑶族乡织带仔的传统文化以及蓝田瑶族乡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为宣传组成员在搜集资料。通讯员张静婷摄 图为宣传组成员在搜集资料。宣传组李冬妍摄 结语:虽然疫情阻断了服务队的线下考察,但是队员们的激情只增不减,大家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实践中。经过这一天的相处,大家熟悉起来,也初步了解了瑶族的民俗文化,更加对织带仔这项手工艺充满好奇。
(通讯员龙宇晴)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手工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了线上看视频、做采访等活动,对织带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织带仔带来更好的弘扬与传承。8月3日,全体成员线上观看了龙门县蓝田瑶乡的相关视频,从中了解到织带仔对于瑶乡来说意义重大,织带仔被列入龙门县非遗名录,常被当地居民用于婚嫁、装饰上,已然融入到了瑶民的生活中。 图为全体成员在腾讯会议观看视频。“手工艺”宣传组供图 8月4日,开展了线上采访活动,对象为织带仔传承人朱木恩。她提到,从16岁开始学习后就自己慢慢琢磨并学会,到现在还在编织,还记得编法,编织方法虽复杂,但不觉得辛苦,这都源于她喜欢。 图为调研组成员在对朱木恩进行采访。“手工艺”宣传组供图 朱木恩表示自己对于织带仔的期望便是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来学习,不让编法遗失。她还提到,用机器或简单化编法编出来的织带仔,是无花的,不好看,大家都不喜欢,所以,一直坚持用最初的、最复杂的编织方法。 图为传承人朱木恩在编织织带仔。传承人朱木恩 供图 图为传承人朱木恩与她编织的织带仔。传承人朱木恩供图 结语:希望织带仔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人去学习、传承织带仔,去感受织带仔的文化底蕴与工匠之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脱贫攻坚,法制引领”三下乡活动调查,既是对市民对法制社会调查,也是对市民经济情况的调查。秉承着对调查细致性的追求,8月13日法政团委三下乡团队再次进行街边调查问卷。不同于12日的调查于大雨中进行,本次调查特地避开了大雨于市场中进行,对摊贩们进行细致的提问以及较快的问卷调查。虽然店主们都有自己的生意,但在接受调查时,他们都愿意在自己生意间歇之间用心填写,即时对民法和脱贫攻坚了解不深,也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尽自己所能地填完问卷,甚至有店家提出多拿几份问卷,让顾客们填写。经过今天的调查,我深刻意识到百姓对民法与脱贫攻坚的关心,他们可能对这些事物没有足够的了解,但他们愿意去配合调查,耐心回答。可见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视,民法保障百姓的生活安全,脱贫攻坚保障百姓的生活质量,两两结合,决定着百姓们日后的幸福。我真心希望民法能得到更好的推广,脱贫攻坚战能尽早取得优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