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为何能屡屡得手?
作者:蒋任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诈骗分子的伎俩也在不断翻新,虽然有些作法手段方法拙劣,却往往屡屡得手。经过笔者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和采访一些当事人的受骗经过,皆因诈骗分子抓住了一些人的“贪”性心理和一些人的“虚”心状态......
案例一:2004年某日,我一个要好的朋友——在本市任教的周某,突然接到一个手机号码打来的电话,说他的电话机号码中奖,奖金金额是3万元,且兑奖地点是在北京某地,要其汇3000元兑奖经费。何某欣喜若狂,想都没想就汇去了3000元,于是左等右盼,半个月还不见奖金汇来,他再打联系电话,皆不通了。这时,他才发觉是上当受骗,去报案,也是枉然。
案例二:2005年某日,我的一个亲戚打来电话,说她的电话号码中了奖,是一辆价值6万元的轿车,对方说如果不想要车,只要汇1500元代办手续费,那么6万元的奖金即可汇来。她正准备汇款时,我阻止了她,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才未得逞。当时,那位亲戚还很不高兴,认为我搅了她发财的机会......
案例三:2005年夏天某日,又是我的一个亲戚问我,说他的电话号码中了奖,是8万元,要到上海兑奖,如不去,可汇手续费即可得到汇款单,问此事怎么办?我说,你可跟对方“钓鱼”,说请对方将手续费从8万元中扣除,看其怎么回答。我那亲戚按我说的与对方联系,结果对方很不耐烦的将电话挂断了。
吾亲历之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单位上班常接到诸如“金锁链”之类的“游戏信”,要求按其方法复制多少封信寄至亲朋好友及同事处,否则就会灾祸连连,不乏危言耸听之语,并且还附有“真人事例”等。那时笔者就以为是邮政部门在捣鬼,增加信件以赚邮资?后来,我接到的信件就开始与金钱挂钩了,说什么只要往某几个人某几个地址寄上10元或20元,此链不中断,人家就会给你寄钱,而你可以迅速成为“百万富翁”云云......
吾亲历之事二: 2006年6月13日 ,我突然接到一封“内详”之信,邮戳是从福建泉州寄来的。内容抄录如下:你好!冒昧给你写信,希望你谅解。实在对不起,实属无奈。想当初我是一位事业有成,出行前呼后拥,在家能左右一番的人。由于经营不善,遭小人算计,才落得今日一日三餐无着。迫于无奈,向你求援。望你能伸出援助之手,还我给你的1万元钱的红包,这点钱对你来说无所谓,可对我来说不定能改变我现在的命运,若能东山再起,一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若置之不理,相信你以前帮我所办之事我若公开,可能对你的前途将会有影响吧!我相信你也是个明白人,你不会因为吝啬这几个小钱而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吧,如果这点小小的要求你都做不到,我什么都看开了,什么都敢做。相信你的领导及纪检部门很快会通知你的。望你在收信后三天将钱汇到我表妹的账号上。因为时间关系就写到这里吧,我等你的消息。农业银行账号:XXXXX XXXX
XXXXX XXXXX户名:XXX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封做作十分拙劣的敲诈勒索信,笔者不是贪官,何来有人送红包?愤慨之余,原以为是本地熟人与外地人勾结作案,遂邀在农行部门的亲戚查验此账号,以便抓往此人报案。谁知,亲戚告诉我,此账号是外地的。我只得一笑置之,权当作小说素材也。说不定某位“贪官”一时“心虚”,而真给这诈骗分子汇去若多“孔方兄”......
吾亲历之事三: 2006年7月6日 ,一个大“馅饼”又向我砸来。突然,单位同事又交给我一封从福州寄来的信,拆开一看,是“2006年度满堂红钻石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精品供货会暨石狮分公司十周年广告有奖活动,并附有一张刮刮卡。刮开一看,是一个红桃卡,一等奖,奖金28.8万元,可获现金支票一张......我一笑置之,在其“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广告语旁,写下了“美丽的谎言,永恒的骗局”调侃语。
2006年10月18日 ,《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靠“揭发嫖娼”,他敲诈“老总”屡屡得手》的报道,现摘录如下:一名男子以短信、电话等方式与一些单位的“老总”联系,声称要揭发他们的嫖娼行为而敲诈钱财共计5万元人民币......钱某是江苏来沪人员。一天,他发现电话簿黄叶中有一些企业法定代表人、厂长、经理的名字,还有附在旁边的手机号码。于是,钱某以卖淫女的朋友或警察的身份发短信、打电话给这些人,要挟他们将钱款汇入他指定的银行账户内,威胁说如不给钱就让他们的丑事曝光,部分被敲诈的被害人,出于各种心态汇入钱财,使钱某屡屡得手。从2004年至2006年间,钱某先后敲诈多名被害者,得赃款共计5万余元。屡屡得手的钱某不肯善罢甘休,不间断地向其中几名被害人连续发出威胁短信,要求他们继续为其汇款。于是,部分被敲诈的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2006年4月,钱某被公安机关抓获。2006年8月,检察机关以被告人钱某犯敲诈勒索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尊敬的读者和网友们,看了以上的案例和报道,你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是引以为戒呢?还是遇到此类事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干脆以“退财消灾”的心理泰然处之。笔者认为,“贪”不可有,面对“馅饼”来临总得揣摩一番,是吃非吃,请看准啰,免得崩齿塞牙。当然,面对日日猖狂的诈骗者,那些屁股不干净的“虚”心者,也不要遇事来临就腿瘫打哆嗦给他人认为有可乘之机,而应勇于奋起,不遮丑,让敲诈勒索者“显身露面”,自己也从此洗心革面,洁身自好......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
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
电话:0735-3331694 13786567808
邮编:423400
2008-12-28
【编者按】文中案例,不禁让人唏嘘,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编辑:明月清风
2008.12.28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