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可信度”?按字面理解,即是可以相信或信赖的程度。笔者不是语言学者,也不敢奢望对“可信度”一词做彻底的研究。笔者对“可信度”一词一时颇感兴趣缘于今年春节的一场大雪。春节期间,湘南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因为岳母在老家挑水滑倒摔伤,后又发生煤气中毒,我不得不从百里之外的城里冒雪步行了十几个小时去救助她老人家。在此期间,我亲眼目睹了雪灾的肆虐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民众苦不堪言的情景,也发现了一些地方官员“不作为”的行径。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耳濡目染,痛定思痛之后,回到城里,立马写就了一篇纪实文学《我是风雪夜归人》发表在网上,一些非主流媒体引用了文章的一些事例。大概是文中说了一些大实话,并且触动或刺痛了一些官员那敏感的神经,于是发文“围剿”之,说我是中国自由撰稿人,其事例的真实性“可信度”不高等等。当时,我取沉默寡言的态度,到如今我也没有反驳。为什么呢?常言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客里空”的故事来。“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他根据听来的消息,即前线总指挥的儿子阵亡,就编造了总指挥的儿子在牺牲前如何发誓、总指挥听说儿子牺牲后如何痛哭流涕等情节。此人专靠杜撰虚假、空洞的文章欺世盗名,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因此成为该剧抨击的对象。“客里空”是俄语的音译,其意译应为“乱嚷乱叫的人”或“喧嚣的人”,作者为笔下的人物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显然带有讥讽的寓意。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人们在写文章时把那些歪曲事实的报道消息称为“客里空”。由“客里空”的故事,我不由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在一些权威人士的眼中其“可信度”就大打折扣,而“客里空”是一名特派记者,那他写出来的尽是些假话连篇的报道又该如何解释呢?一些报刊杂志从写稿定稿就层层盖公章层层领导批示再到编辑部用稿的“三审制”,为什么依然出现假的文章呢?
春节后,我从乡下回到城里。有一天,我不经意的在一个属主流媒体的网站上看到本市一个属宣传部门的作者写了一篇报道,说是本市从外省及时调运了70多万支蜡烛发放到灾民手中。事后,我一估算,全市才30多万人口,就是按人头每人也可分到两支蜡烛。可我一问乡下的亲朋好友,他们均说一户只分到一至两支,而在我们城里的大多数人连半支也没有见到。按理说,雪灾的发生,不论城乡都成了灾民,也不知道这些蜡烛身处何处去了?我想,这篇报道的“可信度”又有几何?!
说到“可信度”,我就想起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那是在1999年的时候,我抽调到本市一个乡参与“清理合作基金会”的工作,每到一些农户进行清偿时,看到有的人家里竟是家徒四壁没有几样值钱的东西时,我的心就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市里一位领导来乡督察“清整”情况,当看到乡行政办公室墙上的小康一览表中各村的人平纯收入均达到小康标准时,忙对乡党委书记说:“不错啊!”那位乡党委书记忙说:“这都是按上面的意思填上去的,可不能当真!”那位领导忙摆摆手,不吱声了。试问,这墙上数字的“可信度”该作何解释?
说到“可信度”,我还遇到一件事,也是令人欲说还休。到了本世纪的2004年,当时我是一名史志工作者,本来编史修志是一项真实记录历史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若干年后,假的东西也变成真的东西了,那时将愧对苍天和黎民百姓。有一次,我去一个旅游部门撰写志稿,当看到本市某一年的旅游收入达到过亿时,笔者有些疑惑,便说:“这么多收入,我要作一个效益分析!”可一位旅游负责人却说:“这都是按上面的意思写的,千万别当真,千万别上志书!”我心愕然,不让上志书,他们还算明智,但他们的年终总结和上报材料都是堂而皇之的此类数据,这样的“可信度”又该作何感想?!
说到“可信度”,让我联想到今年众所周知的某省某奶粉企业,今与昔比,前后“冰火两重天”。她曾是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奶粉产销量连续14年实现全国第一,酸牛奶进入全国第二名,液体奶进入全国前四名。其奶粉、液态奶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并双双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按理说,该企业有如此众多的“桂冠”,其“可信度”应该是很可观。当有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记者披露其“毒奶粉”事件后,当时的该集团传媒部却说:“婴儿奶粉是专门为婴儿生产的,在生产中对理化、生物、卫生等标准也是完全按照国家配方奶粉的标准执行并全面检测的。我们希望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能够尽快给出一个有力的检测报告,因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遮掩问题的。当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其言信誓旦旦,现在想起来,真的是不可思议!
说到“可信度”,又让我想起“周老虎”事件,一件很简单的鉴定之争,却要延续那么长的时间。且看, 2007年10月12日 ,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现场会,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第二天,网上论坛就出现了质疑照片真伪的帖子;打虎派英勇的站了起来。 2007年10月19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子植物分类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傅德志称:自己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的身份,“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 2007年11月16日 ,杂谈网友小鱼啵啵啵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 2007年11月20日 ,宝鸡律师正式向西安市公安局举报周正龙。 2008年5月8日 ,美国著名华人刑侦专 家李昌钰 博士在福建一场专题演讲中,否认了“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并说:“照片后期处理得相当好,我只能说咱们中国农民很不错,PS的水平太高了。”当然,“周老虎”事件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此笔者不便赘述。说到这里,笔者大胆设想,如果没有“打虎派”的一味坚持和对“周老虎”的穷追不舍,说不定那里已在耗材动众兴建华南虎的自然保护区了,因为“周老虎”照片是“真”一直得到某些国家机构的认可,自然而然其“可信度”是不容置疑的。
说到“可信度”,有人认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可信度、诚信度似乎变得越来越低,我们在与一个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要报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我们的社会变了,难道人与人的“可信度”也变为零了吗?人应当诚实守信,不管是对自己的朋友、陌生人,都应该抱着一颗诚心,这样的人的“可信度”才会高。“可信度”高的人是最有威望的人,而有些人没有诚信就会导致他以后的路越走越窄,所以说,做人还是诚实守信的好。社会上有很守信用的人,也有很不守信用的人,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最好还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这样才会心安理得。
窃以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以及物,其“可信度”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一是有的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二是对不讲诚信的人和事惩处过轻,让其付出成本太低;三是一些地方的做法和“土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那些“可信度”差的人不断的弄虚作假,形成恶性循环。现在有些地方考核干部以GDP增长数据论“英雄”,晋升提拔也看数据,这样,谁还甘心被“末位淘汰”?俗话说,吹牛拍马不犯法。只要自己上去了,还管它“可信度”不“可信度”?!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
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
2008-12-27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