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7月21日至8月20日,土木学院赴滁州学院,滁州学院周边,网上开始调研。实践小分队开展“就业之路”—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分为三个阶段,一:实践准备阶段:在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制定团队实践活动的总体开展方向;团队成员需做好关于202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差问卷;与部分企事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学生取得联系。二:实践开展阶段:面向滁州学院2020年毕业生发放问卷,整理调查结果;与已经联系的企事业进行沟通,并整理调查结果;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篇调研报告;将非毕业班同学的看法整理进行调研报告,并向知名公众号投稿;汇总分析调研结果。三:实践收尾阶段:活动结束后,对已收集的活动资料进行整合,统计分析数据,制作汇报PPT。 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更加全面的了解到2020年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情况,向企事业单位了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暑期踊跃投入实践的热情,去了解社会就业创业现状,去为未来事业努力奋斗。
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能够参与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未来有很大的帮助。很多高校的实践教育,目的是为了能让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也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这个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参加了岭南师范学院开展的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学辅导万人志愿服务行动。这个志愿活动是为了在疫情期间,协助中小学做好在线教育教学,也为了充分发挥岭南师范学院在教育教学,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这次的志愿活动有很多科目的辅导服务,如语文、数学、英语、心理、美术等。我报名参加了我比较擅长的科目:英语。当我接到订单时,我既激动又忐忑。激动是有人找我辅导了。忐忑的是,我该怎么辅导。刚开始,我辅导的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这位学生的问题是发音不准,不会拼单词。跟家长沟通好上课时间和了解好基本情况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一开始我有点压力,因为音标的知识是小学的时候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而且我很怕自己的读音不准。所以,当我一接到订单后,我就开始恶补音标知识,开始认真备课。在上第一节课之前,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去准备这一节课。我怕我讲不好,读音不准,所以,我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我认真思考该以什么方式上课,该怎么跟学生讲,学生才能听得懂。所以,我就去网上搜了视频,学习一下那些优秀的小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之后,我又一遍一遍地看视频,听音频,学习音标的发音和音标的发音规则。总之我系统地全面地恶补了音标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接下来就是做课件。在做课件之前,我也想了很多。我应该考虑一下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目前对音标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我又及时去跟学生沟通,了解了情况后再来准备课件。之后,我决定系统地给学生讲一遍音标的知识,我制定了教学目标,准备花8个课时来讲述音标知识,期间安排一些练习巩固。准备好这些之后,我自己又跟自己试讲了一遍。在上完第一节课时,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我询问了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她说可以听懂,可以接受。顿时,我感到无比开心。接下来,我更有干劲了。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很认真的备课,发给学生的练习,我都会认真做一遍,做好笔记,准备好下节课和学生讲解。经过几周的上课,学生已经掌握了音标知识,看见单词基本都会拼读了。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我认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双赢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了,而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我既过了一把当老师的瘾,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颇深。通过这次辅导活动,我学习了一些好的教学方式;学习了怎么跟学生和家长交流;学习了怎么制作课件,学习了怎么当老师。而且,我深刻地感受到当老师的不容易。他们在台上的精彩讲述,需要台下长时间的准备。而且我感受到当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不懈的努力。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崇高的品德,要对学生有耐心;当我们的学生读了很多遍还是不会的话,我们不应该骂他们,要保持平静的心,耐心地纠正他们的错误。需要老师善于发现问题;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促进他们的进步。需要老师倾听学生的需求,意见;当学生有学习上的需求时,老师应该竭尽全力去帮助学生。当了一次老师,我也对老师有了深刻的理解。站在老师的视角,我也渐渐地感受到我的老师的辛苦。老师是真的为我们好,当我们有了进步之后,老师是真的为我们感到高兴,感到欣慰,也感到无比地自豪。当我们犯了错误时,老师是真的为我们担心,他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自此,更加坚定了我要当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所以,我要努力学习,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才能,修养身心,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准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是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三下乡”活动无法以往常的形式举办。为此,我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鼓励青年大学生结合相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求,在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有六种实践内容和方式,我选择了其中之一,文化支教实践活动,并加入了队伍“繁星”文化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支教大家庭里的一员。文化支教实践活动以团省委“两帮两促进”、“青年云支教”和学校“中小学线上教学万人志愿服务联盟”为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活动,重点针对所在地农村贫困户孩子,开展中小学学生文化课程、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先生线下课程辅导。而我参加的是“万人志愿辅导“活动。主要负责线上辅导中小学生文化课程。在这次的辅导活动中,我一共负责两个学生,一个是八年级数学下,辅导对象是个女生;一个是八年级下英语,辅导对象是个男生。现在辅导已接近尾声,回首这十多天来我的志愿辅导老师服务生活,想着我课前备课准备资料的场景,上课的场景与课间的唠嗑,课后与学生的聊天。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坎坷,对我来说也是收获满满的。在开始辅导前自然是需要准备工作的。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找教材,复习知识点。家里没有任何关于初中的书籍了,就跑去跟人借,借不到就在自己上网找电子教材。课本翻一翻,把内容过一遍,看一下大概讲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没讲的,避免我之后用没讲过的知识点为学生讲解。准备工作第二步,买器材。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我所讲的题目,我决定买一个手机支架。这样在讲题时,我可以在纸上画图,写解题步骤,然后自己开摄像头,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解题的过程,方便学生理解。准备的差不多,我的第一次辅导即将拉开帷幕。我是先接的辅导数学的单子,在自己本身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磕磕绊绊的讲完了一节课。但我能感受到,在后面的课堂里,我在一点点进步了。由于学生有事,只辅导了三节课,感受不是都深。但我清楚的记得,在等待审核通过的那两天的晚上,我睡觉时满脑子里全是我自己在心里模拟我上课时的情景,想着我要讲什么,怎样讲才好,课间与学生聊天要说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第二个单子接的是英语辅导,可能有了第一次的一点小小的经验,第二次就顺利多了。男生的英语基础不好,我就先给他讲音标,并在每节课上课时会先复习音标再讲课。讲单词时,我并不着急把单词读给他听,而是让他先看下音标,再根据音标的读音与发音规则,自己试着拼读音标。遇到他不会的,我就一个音标一个音标地问怎么发音,怎么拼读,有哪些发音是有变化的,一步一步带着他读。几节课下来,他也慢慢学会自己拼读单词。看着他慢慢进步,自己也是满满的自豪感与成就感。在这两次的辅导中,他们在学习,而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同时,这也让我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和背后的辛苦与不易。当然,这也最大程度的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提高的了我的教学技能,我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温暖和幸福,实现了我作为师范学校的一名大学生的价值。
为了助力乡村发展,决胜全面小康,岭南师范学院“夏乡之旅”实践队积极响应团中央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于7月25日至8月25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走访广东各地符合主题的乡村,最终通过微信推文、海报等多种途径,展现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 根据工作安排,我与另一名实践队员于7月26日走访茂名高州南塘镇的彭村村。近几年来,彭村村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不断努力,并获得了巨大成果。我认为这些成就与村民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息息相关。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普通村民,大家各司其职,为着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他们紧紧跟随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方针,一步一个脚印,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稳步前进。 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这又何尝不是国家的发展之道呢?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国家在布满荆棘的路上勇往直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我们国家有远大目标,却从不好高骛远,而是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条件,一点一点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我们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势必要打好脱贫攻坚这一战役。因而我们国家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确保剩余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已脱贫户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小到个人发展,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亦是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国家的骨干和栋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生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这是我们的荣幸。如今,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我们享用着现代文明的成果。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获得资源,去学习,去提升和充实自我。但不要忘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时刻谨记着我们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身为后浪,身为国家的栋梁,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脚踏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增长自身才干,说实在话,做实在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砥砺前行。成才之路必定布满荆棘,困难重重,这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但我们不应轻易言败,我们要坚持不懈,我们要勇敢拼搏,我们要努力奋进!因为青年一代努力成才、拼搏奋斗的身影,才是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线。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次的“三下乡”活动非常有意义。首先,这提升了我的个人能力。实践的过程中我采访了很多村民,设置采访的问题有利于锻炼我的逻辑能力,进行采访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想办法努力解决问题锻炼了我的思考能力和意志力……其次,经过这次活动,我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明白了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最重要的是,我为后期宣传推广多彩乡村提供了素材。后期我们实践队会采用微信推文、视频等多种手段宣传我们走访的乡村,将这个村的经验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乡村,让其他乡村有所学习和借鉴。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了乡村发展和振兴,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虽然今年因为疫情这个特殊情况,实践活动的形式有所调整,不便集体线下实践,不过通过此次实践我还是受益匪浅,这是非常特别的一次体验。明年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会毅然选择“三下乡”。
青年亭上远眺,鹤地水库银波万里,丹青一幅。遥想60年前,雷州半岛还是历史上有名的苦旱地区,说“滴水贵如油”一点也不过分。但中央的一份规划,唤起豪情万丈,湛江地委决定兴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在不到2年时间里,党员领导干部率领30余万“敢战士”,凭革命斗志、英雄气概,靠技术与人力,斩断九洲江,筑造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建成广东最大的“人造海”,再造了“水系”,使苦旱了千百年的雷州半岛变成河涌交错、湖沼棋布的水网之乡,创造了人间奇迹,至今还滋养着当地近800万人民。“你们真是当代愚公!”1960年,来湛江视察的邓小平如此称赞,并手书“雷州青年运河”6个大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辈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令我们感悟颇深。接下来,我们将领略廉江鹤地水库著名的景观,并学习领悟前人对鹤地水库的赞美,唱响歌颂之乐。一、感恩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鹤地水库的感恩亭,寄托着雷州半岛人民对水库,对青年运河的感恩,对共产党的感恩!以前的雷州半岛,赤地千里,无雨一把刀,下雨一团糟。地不出粮,民不聊生,自古以来就是流放的荒蛮之地。自从建成水库,修了运河,湛雷大地变为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甘蔗的甜蜜之乡,更有遂溪那几公里长的可以行船的天河渡槽。二、丰碑镌青史在鹤地水库管理局的丰碑广场上,排列着石刻铭记,万寿墙,塑像石雕,玉柱仙鹤祥云等。1、万寿墙,记录了当年修水库30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举和丰功伟迹。管理局2014年,征集当年修水库时参与者,至今还在世的英雄好汉的亲笔签名,计有一万多人。是年最小的71岁,最长者96岁,平均年龄85岁。人们不会忘记时代的英雄。2、群雕。雕像再次还原了修建运河的艰苦环境以及人民不畏艰苦,靠执着的信念,如磐的初心去建设家乡,再现了当时人民改天换地的“愚公移山”拼劲和英雄气概。站在群雕下,人的渺小以及群雕表达的精神不禁让人满怀敬意。3、运河春石刻。历史不能抹灭,每一个高光时刻都值得被人铭记。运春河畔的石刻也在铭记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和百折不挠的运河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三、歌颂之词运河之精神,更有不少文人骚客称赞,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报道。董必武写下了鹤地水为库,雷州旱不忧诗句,表达了对鹤地水库的高度肯定。郭沫若更是在参观雷州青年运河工程时发出了“移山造海千秋业,站地戡天亘古传”的感叹。至今,仍有不少文人在称赞歌颂青年运河,下面请欣赏现代诗《雷州青年运河》:悠悠九江边卧着一条巨龙,静静地守着碧波荡漾,这条巍巍的大坝和无数的副坝,用壮美的姿态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辽阔如海的江面波光粼粼,那是古人闪光的智慧点点,1958年数十万劳动大军披星戴月、日晒雨淋,极简的工具配以最热情的干劲,用血汗铸成的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惊叹。拾级而上的青年亭,以气宇轩昂的姿态,屹立在大坝的东边。一块块石碑上镌刻着他们的英名,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运河,把生命给了祖国,我们给他们多少赞美也不为过。环绕着青年亭的是,绿树成荫,芦苇在阳光下轻轻摇晃;远处的湖中缀满了大小不一的珍珠,这些形态各异的岛屿,又像仙女散落下来的翡翠。碧波在蓝天白云的渲染下,他成了一条烫平的绿缎子。水鸟在岸边洒下一串串音符,悠悠的河水日夜兼程。这不仅是一条生命河,更是雷州半岛人民的母亲河。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河流经之地飘满了稻香,五彩斑斓的瓜果喂养了灿烂的明天;敢为人先开河的精神,改写了红土的面貌。如今,我们走在鹤地水库的路上,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革命英雄为榜样,立志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而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不仅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还应大力提倡红色文化自信,宣扬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为了宣传雷州青年运河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红色文化建设,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的雷州青年运河党员宣讲社会实践队在对雷州青年运河作了充分的了解和资料准备后,在8月13日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以“穿越62年的愚公精神”为题进行了宣讲活动。会议上,汇报人先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阐述。2013年以来,为解决雷州青年运河的源头鹤地水库生态环境的问题,湛江市政府开展了多次打击非法采砂行动;同时全面清理非法养殖;还采取了定时定点清理“水葫芦”“清道夫”等外来物种、放养“四大家鱼”等措施;开展了鹤地水库渠首区域生态整治工程。截止2019年,鹤地水库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得到提高。接下来,汇报人又从雷州青年运河精神建设方面进行阐述。为挖掘保护弘扬好雷州青年运河精神,在湛江市政府的推动下,雷州青年运河积极推动“六个一”活动,并建成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人建设运河的智慧和毅力,恍如当年愚公移山的气势,也可以看到共产党员在运河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看到党的活力和凝聚力。1958年5月15日,湛江地委做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世代饱受苦旱的雷州人民决定建水库凿运河。30万劳动大军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11亿立方米库容的鹤地水库和总长五千多公里的雷州青年运河。现如今,来雷州青年运河参观学习的党员络绎不绝,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建库开河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争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