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是金》读后感
《落泪是金》讲述了诸多寒家学子大学之路的艰辛困苦,全文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的感人故事反映了中国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况,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情景更是激起了我无尽的思考。
古人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如今的读书人哪个不希望自己能够登上“天子堂”,成为“状元郎”?然而却有无数贫寒学子在成为“状元郎”的背后,承受着悲喜两重天的煎熬。既为自己目标的达成欢喜,又为接下来整个家庭所要承受的经济重担忧愁。
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高额的学费,他们用一颗积极向上、坚定求学的心去鼓励自己完成上大学的梦想,并付出实际行动去获得支撑他们完成梦想的物质基础。托尔斯泰说过:“生活环境的清寒,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坏处的。”贫寒人家的孩子,似乎总是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他们不会埋怨自己出身清贫,责怪自己的父母没有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寻找工作来筹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无论是捡垃圾赚钱的曾祥志,还是“承包厕所”的李祥华,还是“校园修鞋匠”程云飞……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大学梦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大学之花,梦想之花。尽管生活的艰辛跟无助的痛楚也曾让他们落泪痛哭,但是在悲伤过后,他们选择用积极正确的态度跟做法去直面困难,他们显示出的毅力跟勇气,或许真的是生活所迫,但是植根于他们骨髓之内的韧劲却是无法被剥夺的。无论是面对下跪屈辱,毅然决然选择辞职的孙天帅,还是怒斥那些嘲讽并冤枉自己是小偷的人的“木头”,尽管物质的贫穷让他们几乎难堪于在人前抬头,但是精神的富足却让他们变得高大,正如薄伽丘所说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那些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并不能阻碍他们对自己的尊重。
这时,我不禁想起一位大学生给作者何建明来信中的一段话:“尽管我穷得叮当响,我依然穷其心力来守护和经营自己的心灵家园,家园里生活的我有好高骛远的愿望,有张扬坦荡的个性,有苍旺凌厉的思想,我有正常的随意的生活作风或生活方式。”是啊,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愿望憧憬,他们都在努力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用另一种方式去弥补其他的不足,在迈进大学校门之前也曾好好规划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事物变化运动,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它的美好无可厚非;大学人员冗杂,万事纷呈,它存在的各种攀比跟诱惑也不可否认。贫困生不计其数,富有的人也比比皆是,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面子,特别是神经更为敏感的贫困生群体,在面对那些赤裸裸的物质刺激跟炫富挑逗,为了拾回自己的面子跟平衡自己的心理,有部分人免不了会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破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像扎破汽车轮胎的“仇富男”,商场偷衣贼“伪富家女”,“疯狂猎女郎”蒋永……他们都是社会贫富分化下的真实写照,都是对比他人与自己生活状况下心理失衡的产物,比贫穷更可怕的就是忘记贫穷的教训,踏上错误的路途,最后酿下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咀嚼,所有为了上大学而付出的辛劳,而流过的泪水,最后也将一文不值,一无所获,最终害了自己前程。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家庭的贫困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助,认真劳作最后却仍家徒四壁,可能会为此落泪辛酸,但是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会是流泪,在生活面前落下的泪,只能成为越来越激发他们斗志的动力,贫穷并不是耻辱,贫穷的经历也是日后的一笔财富。贫困大学生群体不会消失,但是学校,社会团体,国家政策也都在为贫困大学生打开绿色通道,学生本身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现状,富兰克林说过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自己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并积极求变才能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
看完他们的故事,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发现我找不到不好好努力、不感恩生活的理由。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要汲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摒弃他们的陋习,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