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象牙塔
——读何建明《落泪是金》有感
读罢作家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我的内心百感交集。这是在用文学的嗓音为所有贫困大学生向社会发出的嘹亮呐喊之声。我能深深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体会到什么才是生活的重量,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才是生命的尊严。虽然这本书写于90年代,至今十几年过去,回头再看依然能给人带来震撼。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其中贫困大学生是近二十年来受到关注最多的话题。这本书的问世让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得到社会的重视,国家随之出台多项有关解决贫困大学生读书难的政策,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难处。
正如《落泪是金》书名蕴含的真理所言,贫困大学生流下的泪是对苦难的诉求,更是对未来人生埋下信念种子的隐忍。是贫困成就了如金子般闪闪发亮的眼泪。贫困大学生们在得到社会援助后圆梦象牙塔,待毕业后再以他们全部的青春回报社会,这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盼。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中国大学生是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之一,在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人生价值观,虽然现在国内每所大学都设立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读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大学生本身并不是贫困生,但为获得利益,编织了贫困的事实。还有的大学生获得资助后,却没有认真学习,在毕业后仍然留恋校园生活,导致不敢直面社会竞争压力,不能独立工作生活。而有的大学生在已有经济能力的条件下仍然不愿偿还当初学校和社会给予的资助,造成失信后果。
这些少数大学生的不良风气为整个大学生群体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啃老族、蚁族等各类网络名词不断涌现,都与大学生这一群体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曾经享有天之骄子的美誉,如今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涌现,大学生的社会身份地位可能不如一位农民工。我也是一名大学生,同样出身于贫穷家庭,因此本书更让我感同身受,引发强烈共鸣。
贫困,在每个人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但贫困并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作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因此家境贫困的大学生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履行好大学生应尽的义务。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只要考上大学便可以高枕无忧,于是躲在象牙塔里逃课,打游戏,睡懒觉,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导致毕业后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为避免这种后果,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紧跟时代,德育智全面发展。
身为大学生要学会读书。学好专业知识,不逃课,不沉迷网络。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这些古言永远是真理。虽然当今社会流传着读书无用论,但这些都是以讹传讹的谣言。读书并不是指对书本上知识学习的死读书,而是扩大到对个人,社会,世界认识高度的读书,在读书中提炼人生价值。
身为大学生要学会感恩孝敬。面对大学的高昂学费,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父母用血汗钱供读的。现在很多大学生知道感恩别人,却一直忘记感恩陪伴自己成长的父母,感恩父母不是俗话和套话,而是行动。就我的家庭而言,妹妹虽已离世5年,但她作为子女对父母没完成的感恩行动,换成在我身上延续下去。
身为大学生要学会承受压力。虽然高考造成的大学起点不同,但毕业后走进社会的机遇摆在每位大学生面前都是平等的。面对日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要充分想象困难,做好充足心理准备。庞杂的社会如一座金字塔,每位大学生踏入社会意味着要从塔基做起,承受来自塔腰、塔顶、塔尖的压力。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中不断蜕变自己,最终才能得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生命成果。
身为大学生要学会谦卑。大学生群体存在各种攀比现象,比成绩、比钱财、比外貌等。这种不良心理会给人造成浮夸肤浅的印象。如今读大学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已没有昔日天之骄子的光环,更应胸怀谦卑,放低姿态与他人相处,而不是一味索取和炫耀。
身为大学生要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是口号,正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就是肩负社会责任的匹夫,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应担当起作为一名现代社会人角色的责任。
只有成为一名勤奋积极、阳光向上、意志坚强、尊师孝道、谦卑有礼、感恩生命的大学生,最终才能以强者的身份挣脱束缚,冲出这座美丽而坚硬,迷幻而舒适的象牙塔,走出未来绚丽多彩的人生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