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青妇为例——
读懂广州市枢纽型社会组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大决议》提出了社会组织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确认了社会组织这个概念,而枢纽型社会组织概念首次出现在2008年9月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那么到底何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呢?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组织”什么呢?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呢?一起来揭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面纱”,一探究竟吧。
集体发声:我们生来就是枢纽型组织
在对工青妇这三大枢纽型组织负责人进行采访时,记者都听到了同一句话:“我们从以前就是枢纽型组织,干的就是枢纽型组织的事情。”广州市发展部部长、市儿童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袁微更是说:“只要是妇联做的事情,就是属于枢纽型组织做的事情。在还没有枢纽型组织这个词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做枢纽型组织的事情。”
也就是说,从工会、共青团、妇联,这三个组织诞生的时候开始,它们的任务就是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
为了更好地理解枢纽型社会组织,有人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枢纽型”社会组织如同针线,能把分散的“珍珠”串起来,带动一大批社会组织共同发展。这个比喻恰如其分,让枢纽型社会组织这样一个“严肃”的词,能够更容易被理解。
有专家认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可以看作是社会转型的前置环节,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培育孵化各类社会组织,引导它们发展壮大,从而适应政府对社会管理从主导到引导的转变。”
而在广州市社工委《关于加快构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更是鲜明地提出“要积极构建以人民团体为核心的枢纽体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增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带动作用,创造条件在本领域培育发展一批机制健全、社会公信力强、有广泛代表性或较强影响力的枢纽型组织,全面构建以自身职能为中心、覆盖广泛的社会服务网络”。
生来就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青妇,是如何搭建服务平台?培育了哪些枢纽型组织?现在正在做着什么样的枢纽型组织工作?
现状探看:孵化基地是优选
广州市共青团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诞生和发展,是广州市共青团积极探索构建枢纽型组织的一个典型代表。
作为广东省首个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于去年3月15日成立,“零门槛”接受各类组织申请,以“孵化+培育”的方式,在协助自组织注册登记成合法的社会组织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公益理念、运作模式、项目设计等多元化的“大管家”培育服务。
“像 ‘心次方’青少年成长中心就是由中山纪念堂志愿驿站的志愿者们自发成立的,并且在去年8月成功注册为NGO。这是由自发群体自主进行法人注册的NGO,我们为他们提供办公场所,由志愿驿站的骨干志愿者自主运营,是一个挺成功的组织。我们为很多社会组织提供培育服务,在它们孵化成功后,我们还会为他们进行引导和培训,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它们能够成为自主运营的组织。”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梁雄文介绍到。
与广州市共青团的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谋而合的,是广州市总工会即将成立的“广州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
据广州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广州市总工会准备牵头组织市总工会以及基层工会下属的职工文化体育协会、职工济难基金会、职工红娘协会等20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联合成立“广州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支持、培育、合作、引导和服务,构建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孵化服务平台和沟通联动平台,同时积极组织会员单位竞标,参与政府通过社会招标方式开展的公共服务项目,积极联系、引导、团结职工服务类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那么,相较于工会和共青团的孵化基地模式,妇联又有怎样的动态发展呢?广州市妇联的袁微说:“今年我们将会有三大突破。第一,全市普遍建立“社区妇女之家”的基础上,打造市一级妇女之家,更好地统领妇联工作,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第二,鼓励各级妇联与社会组织“联姻”,不断拓宽妇联的“手臂”。第三,尝试在妇联指导下利用好社会组织,为妇联介入社会管理做好指引,争取服务被购买,培育自己的社会组织。”
未来展望:在现有基础上形成品牌
据了解,广州工会正在积极打造“服务职工工程”十大品牌,包括:“双节”(中秋、春节)送温暖活动;“送安康”服务;“双促”(促提升、促就业)服务;“困难救助”行动;“金秋助学”行动;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工会会员卡服务;“红娘协会”交友牵手活动;异地务工人员活动中心建设;三级职工服务体系等。
就“红娘协会”交友牵手活动来说,广州工会利用工会的网络优势,关注单身职工的婚恋问题,仅2011年就为7000多单身男女牵线搭桥。去年8月,广州市总工会成立了职工红娘协会,将担当全市职工红娘组织的龙头角色,与各级工会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为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提供工作指导、活动策划、组织协调、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全方位服务,为有需要的单身职工提供全面、广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
而广州市共青团依托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志愿时网站、志愿者学院等平台,在青少年服务领域进行有益探索,棠景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天河南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保利志愿服务队……这些都是广州市共青团的“成功展示”。梁雄文说:“广州市共青团根据目前格局,将继续发挥共青团联系、凝聚社会资源的作用,建立、完善全市青少年体制项目,理顺社会组织机制。”
而据袁微介绍,广州市妇联正形成“社工+义工+妇工”的工作模式,她说:“我们现在鼓励我们妇联的工作人员去考取社工资格证,去年就有七个工作人员拿到了社工证。鼓励妇工变社工,能够在服务中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且我们也跟高校合作,进行社会组织人才培养计划,为我们的妇工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既能够做好妇工的本职工作,同时又能有社工的专业技能。”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