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米公益:另类中大合伙人

时间:2016-01-26 12:01:00     作者:谢怡晖      浏览:9661   评论:0    来源: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

米公益:另类中大合伙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陈独秀

六月,凤凰花开,一大批在象牙塔里的学子正准备行囊,踏上各自的奋斗之路。在这个毕业季,中山大学里的几位同学,他们即将走出这所华南地区的百年名校,或工作、或继续深造、或留学,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因为一项公益创业项目“米公益”汇合到了一起。十几个年轻人,抓住大学的尾巴,在公益路上,向青春奔跑。

 

中大合伙人——米农

“不清楚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或许tooyoung too naive,但我们坚持让我们感觉得到幸福的东西。”这是最近热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的一句被众网友热议的台词,而对于“米公益”的一群即将踏入社会的“合伙人们”而言,“米公益”就是此刻让他们感觉到必须坚持的叫做“幸福”的东西。

2012年的冬天,已经确定保研的王子和莫子皓都觉得,在大学的尾巴,他们应该做点什么。“回望整个大学,无论是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友乃至整个社会都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帮助,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的能力来做点什么。不一定要有所成的时候才去回报社会,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现有的能力帮助他人。”莫子皓这样对记者说。

在大学期间,他们发现在大学生这群对公益最有亲和力的人群中,公益仍然存在有各种的不足。比如,一说到公益,大家都觉得无非就是捐钱或者支教,但是,对普通大学生而言,这些公益活动的成本都比较大。

王子之前在手机游戏“捕鱼达人”的创业团队工作过,他和莫子皓都一致觉得把公益和移动互联网联合起来,是解决现有公益活动问题一个很好的出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他们决定创建了现在的米公益模式。

从刚开始的2人团体,到现在的十几个人的团队,莫子皓说,米公益是大家的,单靠我和王子是绝对不会有米公益的成长,正是各种思维的碰撞,各种优点的叠加才能让米公益更健康的成长。

他们称自己是米农,是“中大合伙人”。看他们的团队介绍,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精英汇集的“合伙人”队伍。

王子和莫子皓都是中大管理学院的学生,其中,王子是中大管理学院和创业学院双学士,曾赴丹麦奥胡斯商学院交流学习;莫子皓本科期间拿了近10项奖学金,曾赴美国迈阿密大学交换。

说起曾经的国外交换生经历,莫子皓说,在这段求学经历里让他受益终身。“迈阿密大学里面的教授都是顶级商学院里面毕业的金融博士,在读书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带给我非常多新的思考。不一样文化带来的冲击,留学生活的孤独感,不一样的社会形态等等,都让我感触很多。”

而王子,更是中山大学的“明星”人物,“四年全系第一”,曾获东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区)全国二等奖等,更获得“2012年中山大学年度人物”……

他们都带着学生时代的满身荣誉,在结束大学生活的时候,毅然投身公益,用社会企业的形式,实现他们共同的公益和创业梦想。

 

 in公益模式:“米公益”APP游戏

我们从未要求过一分钱的利润,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道德模范,但确实想在中国做一家不同的企业。我们全心全力帮助公益组织,是因为我们从公益实践中走来,因为我们懂那种痛。我们愿意尝试,因为我们年轻。因为年轻,所以投入;因为信任,所以简单。由此,天下才没有难做的公益。

——@王子RiceDonate 

2012年,移动新媒体的力量在中国公益界风起云涌,无论是公众抑或是公益机构都在这股新媒体力量的推动下,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变革。

当前,中国的公益领域最突出的亮点是新技术催生下的社会化媒体引领中国公益的民间革命。而且,新媒体尤其是以移动APP为代表的自媒体的产生,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速度产生了重大的飞跃。

“微博打拐”掀起微公益热潮,“免费午餐”赢得政府回应,而这个由一群年轻人创建的充,将潮流与公益结合,用健康游戏的形式实现全民公益的创新方式,会让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关于“米公益”

米公益平台由APP应用和Web网页互联组成,用户可以通过完成移动App的健康任务,获得虚拟“大米”,然后在米公益的Web端,选择感兴趣的公益活动,并用手中的“米”和其他用户一起兑换真实公益物资,捐给米公益的合作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可以在用户换取企业提供的捐赠物资后,直接接受企业的捐赠。米公益平台负责对公益组织资源的捐赠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用户可以随时在APP或Web端向自己所在的社交群体(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分享有趣的米公益体验。比如,将“某天向某地区希望小学捐赠了100份午餐”分享给身边的好友,并邀请好友和自己一同参与捐校车的任务。

 

米公益包括5个功能模块和一个公益活动展示区

米·知:快乐学习,每天正能量!每天向用户推送一条趣味冷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帮助别人。

米·妈妈:亲情甜蜜蜜。生活的忙碌常常让我们忽略了和家里亲人的联系, 米妈妈定时提醒用户和亲人通话,让大家放下忙碌的工作,拿起电话,拨出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号码。

米·有氧:有氧运动每日必备。米有氧将利用GPS定位记录运动距离等运动数据,鼓励大家每天进行有氧运动,在保持健康的同时,奉献爱心。

米·伸展:肩部保健的好帮手。长期伏案工作者肩部劳损已是常态,米伸展将提醒用户定时伸展手臂放松肩部,并应用传感器进行检测,在舒缓压力的同时帮助他人。

米·扭扭:颈椎最贴心的呵护。劲椎病是十分常见的现代病,米扭扭将定时提醒用户扭动脖子放松颈椎,并应用人脸识别对用户进行检测,在呵护劲椎的同时,帮助别人。

 

青春,是人生的实验课

第一次跟“米公益”的同学们接触,是在一个下雨过后闷热的午后,“米公益”传播端的王思雨、覃渝和公益段的潘臻钰到报社来向我们介绍“米公益”。还是稚嫩的模样,但是在谈论他们的公益创业项目的时候,他们脸上的真挚,眼神的坚定,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激情和他们对公益的热情。

“创业最辛苦的是很多事情是没有规划的突发的,所以可能一天会有非常多的事情在进行,同时还不停有很多的事情进来。”问到创业的辛苦,莫子皓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在真正做事的过程中,大家会有不同的新的idea出现,好的idea被采纳了,就会有执行的问题,所以很多事情跟我们设想中的计划有很大出入。”

虽然有很多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但是大家都不觉得辛苦,“因为我们是在创造价值,是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和奋斗,所以应该说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531,“米公益”开始公测,根据团队的效果反馈统计,网站和App的次日留存率达到50%,这对这个年轻的90后公益团队而言,无疑是很值得开心的事情,毕竟作为一个刚起步的社会企业,在刚起步就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是非常难得的。

还有3个月,王子就要去清华大学就读硕士,莫子皓也要去北京大学就读硕士,王思雨要去深圳工作,团队的很多人都要各奔东西,分散天涯了。但是,他们都说,他们会带着米公益到自己要去的城市,让它登上更大的舞台。

现在,米公益继续“凑合”着企业和NGO组织,希望公益路上,有更多的企业和组织在“米公益”的平台上共同前行。“我希望米公益不局限在现在的一个网站和一个APP,而是一种模式,一种人人都可以做公益,在帮助自己同时帮助别人的公益模式。”对于未来的米公益,莫子皓在设想这长长的理想路。

(实习记者谢怡晖)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