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深度稿《打造青少年服务的“淘宝网”》

时间:2016-01-21 17:27:00     作者:陈丹纯      浏览:9609   评论:0    来源: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

深度稿《打造青少年服务的“淘宝网”》

郑长忠与团干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共青团转型

 

本报讯(记者 陈丹纯)月16 日上午,复旦大学青年社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来到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开展主题为“网络社会条件下共青团组织的形态创新”的专题演讲。团市委书记魏国华、副书记安建国等领导及400 多名基层团干部共聚一堂,学习探讨互联网时代共青团应该如何创新组织形态。

 

社会转型倒逼共青团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急剧转型,倒逼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和方式的革新。20 多年来,中国发生了两场社会变革:一是1992 年,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开始了市场经济建设,制度的变迁引发了结构的转变,社会的生存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是2000 年,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场由技术革命带来的改变,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前的交往方式,也对共青团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之前的个人利益与单位捆绑到一起,变成个人利益从单位剥离出去。”郑长忠将前者形象地比喻为“单位化青年”,后者为“原子化青年”,1980 年代的社会状态就是“原子化社会形态”。

1993 年,团中央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将青年志愿者行动列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一改过去“组织在先”的情况为“主体在先”,重新建立了团员与青年的关系,使得原子化的生存状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在郑长忠看来,这是“具有前沿性时代精神的做法”。“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它在整个社会全面推开,受到广泛的欢迎。”

郑长忠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共青团应该把握时代的特点,牢牢抓住市场

经济的特色,运用市场机理的规律来实现团的运作。郑长忠认为,广州市共青团开展过的三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就充分运用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以项目化的形式服务青年,实现了有效的互动。

 

互联网思维改造组织架构

根据统计,网络用户每年都在呈递增趋势,35 岁以下的用户占网民的80% 以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青年成为了社会互动的主力军。传统计划经济被冲垮,传统的话语体系和工作方式不适应网络时代,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在下降。

如何在市场经济的互联网大背景下加强团对青年的影响,凝聚青年,将青年组织起来,这成为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广州市共青团提出了“智慧团建”的概念,对组织机构进行了“流程再造”。“流程再造实现了内部部门之间的交流,使运行形态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孤岛现象,重建了内部指挥机关的整体关系,在组织设置合法性的前提下,在机制上进行了调整。”

对于广州市共青团对“智慧团建”的构思,郑长忠非常认可。利用既有的团组织,实现在互联网时代,对多层次、差异化青年的引导,重构组织形态,有效地对接和服务青年,同时对接社会性和商业性,聚集社会资源,实现整个社会的互动。郑长忠认为,在经过三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之后,团市委所形成的“组织库”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使共青团对青年的服务更加直接、具体,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

郑长忠以马云的淘宝网为例,生动地描述了互联网时代下,团工作与商业模式的共同点。“过去大家买东西都要去实体店,而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买东西,这就是网络运行的结果。运用市场机理整合与青少年服务相关的党政、市场和社会力量,紧扣青年个性化需求,不断开发、更新具体的服务项目产品,形成青少年服务领域的‘淘宝网’,实现青少年服务供需实时对接及青年群体之间的网络互动。”

 

依托网络,利用大数据突破时空

“智慧团建”通过建立服务体系,推送具象化服务产品,形成动态更新、不断优化的服务项目目录,青年可通过“菜单式”在社交活动系统进行选择。这种“菜单式”方法得到了郑长忠的肯定,“在配置活动的过程中,共青团就已经把意识形态嵌入活动中。这个开放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团组织享受到优先性,一方面也已经在思想上引领了青年。”

“这不是单纯建立一个网站那么简单,而是网络重塑组织的过程。”郑长忠认为,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够盘活基层团组织,而且能够有效地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最终将实现新型的“团青关系”——既松散又紧密,既有社会关系又有政治功能。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的团建工作都在做有益的尝试,共青团的工作理念、服务方式及对象也在悄然改变中。

广州市作为团中央“智慧团建”工作试点城市,以青年为本,广泛应用“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借助信息化技术进一步突破共青团原有的工作时空,将各项工作依托网络进行有效呈现,运用云数据挖掘加强对社区青少年需求及兴趣爱好的研判,建立一系列社区智能化服务终端,为社区青少年个性化需求推送靶向服务,实现‘网络连支部,服务聚青年,团就在身边’的目标。

“‘智慧团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这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重点,第一,对于线上而言是朋辈导师的概念,首先是朋辈的角度,站在朋辈的角度上,为大家提供参考、建议,第二个是导师的角度。我们是导师,是有价值观的,是经过优选的,有公信力地为青少年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在线下,我们要加强组织建设,对于共青团工作,共青团任务、目标没有变,变的是方法、形式,共青团的工作靠的是大家。团干要发挥‘一起来,更精彩’的精神,敢担当,为广大青少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魏国华表示。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