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龙湖古寨笔记三——时光易老

时间:2016-01-18 14:23:10     作者:杨美滨      浏览:9759   评论:0    来源: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

龙湖古寨笔记

时光易老

我们在单车铺裡听阿伯讲故事,忽见门口闪过一支队伍,有人说大导游

来了。只见前面的导游大叔领着一群游客飘忽而过,各种人也长枪短炮对准了斑驳的厝角头,关闭的老铺窗,破旧的门楼,浩浩荡荡转入客巷......

客巷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和我们一样目送队伍匆匆而去。见我们对高出一层的巷头厝感兴趣,老人说起这巷子前曾经有一个寨门,每到傍晚时分是需要关上的。因为桑浦山的山贼要下来了。老人能清楚地记得,山贼来时,他们用黑布蒙着脸,公然抢掠,这时巷头的寨门关闭,人们躲到寨门内,躲到家里去…那应该是民国的事吧,在这之前,龙湖寨是这样的:

 

引:清代中期以前,龙湖寨发展至鼎盛,由于靠近西港这一重要的江河出海口和通商口岸,潮州府城及兴梅地区(现梅州客家地区)杉木、柴碳、贝灰、粮食等大宗商品均在此集散,盛极一时。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定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从此掘起,西港逐步没落,加之南海海岸线的南移,龙湖逐步成为内陆镇,地理位置的变化使得龙湖寨商业经济整体滑坡,并逐步走向衰落。

 

那时塘湖的热闹也渐渐停歇了,就像烟花在盛然怒放之后,星星点点的阑珊供人留念。单车阿伯忆起孩提时候,那时直街两边常常是水泄不通摩肩接踵的。货物从附近的码头上岸,周围各方的人都赶集来了,市声嚷嚷,一派生机。特别是到了过时过节的时候更是热闹非常,从市头贯通到市尾。时过境迁,这曾为海上丝路的一站,也不得不像一位洗尽铅华的老人,看时代的金色马车扬尘而去。

 

而今古寨又热闹起来了, 龙湖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现在也热闹起来了。寨子前也一个个牌子挂上去: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广东最美乡村示范区,中华民俗摄影协会创作基地,文学创作基地,潮州文化研习基地…老伯被问是否知道龙湖又热闹起来的原因,是否被打扰到生活。他无法用堂而皇之的官话来应答,他摸摸脑袋笑着说,只要外面的人知道龙湖的名,并知道这里的酥糖好吃就行了,这是最朴素的愿望。

但当我们把镜头对准老厝人家的门楼,并心生羡慕时,耳边传来老人困惑的呢喃...... 无意中听到一个点锅的大叔说:“我是不希望他们来照我的。”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生活的闯入者,也像他年的山贼一样吧。他们经历了两场热闹,第一场是生活自由生长出来的,而第二场则像夏天里被披上一件华丽的袍子。这场生活之外的热闹摇荡了老年人的缓慢和悠长,但他们依然那样生活着,在晨起时候跟身边的人互相借问,昏定以后清扫门庭安然睡去,任由老年人的顽固、执拗和善良继续在骨子里生长......

 

乙未中元前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