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师德•师魂----《冯志远》观后感

时间:2009-10-27 16:35:29     作者:Elaine      浏览:10963   评论:0   

在德育课上听老师说了《冯志远》这部电影讲述了195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冯志远的故事,他离开新婚妻子,放弃在上海的优越工作来到宁夏,在宁夏中宁县教书育人42年,培养出一万多名学生的事迹感人至深,回到宿舍我就马上下载了来看,真的是催人泪下,让我感触颇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这句话来形容冯志远老师的职业品行也一点也不为过,冯老师点燃自己的生命,照亮大西北地区孩子们远行的路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冯志远还是久逢的甘霖,滋润了大西北每一个干涸的心灵,为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铸就了知识的绿洲,也留下了人性的温暖。冯老师用自己人生中最珍贵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宁夏千千万万的孩子,献给了大西北的教育事业。他四十二年来始终坚信孩子们可以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辍学的孩子得以重新回来上课。他不顾自己视力的不断恶化,晚上在自己制作的煤油灯下给学生补课,深夜还靠着微弱的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直到双目失明,他可以把书本全背下来并坚持要给学生上课。退休后还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学生,留下来每天义务给学生补习,直到患病不得不离开宁夏才回到上海治病,与分别多年的家人团聚。当我看到冯老师拿着放大镜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的情景,看到冯老师拄着拐杖走上讲台,用颤抖而铿锵有力的声音背诵课文的情景,我流泪了,我真的被这荒漠里伟大的“师德”感动了。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职业了,只是在这个平凡的职位上可以描绘出不平凡的蓝图,可以铸就非凡的人生。冯志远把自己的学生看成自己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神圣的事业,他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坚韧的恒心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真挚的爱和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我是大雁口中的一粒草籽,从遥远的江南飘落到这片生长着红枸杞的地方,澎湃的黄河涛声激荡着我的情怀,肥沃的黄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上苍给了我这份崇高的职业,我从此走上了三尺讲台,我的身边亮起了一颗颗会眨眼睛的星星,我的心就在这纯洁的时空里游弋,我愿做一束照亮童心的烛光。”这是影片中冯老师最后的一段独白,这段话道出了冯志远把自己当作烛光去点亮了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的平凡人生,他无怨无悔,而积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去勉励所有的教师。当我看到全校师生含着泪对他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的情景,看到道路两旁送行的人们为这个老师的离去感到惋惜的情景,我又流泪了,我真的被这平凡的“师魂”感动了。  

   看完整部影片,我的眼睛早已被泪水模糊了,但心灵却被冯志远的师德、师魂洗礼得更明澈了。作为师范生的我,我将以他为榜样,重新定位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将来做一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教师,做一名受欢迎、爱戴的好教师,无愧于这份崇高的职业。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