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我与《中学生阅读》的故事

时间:2019-02-20 11:37:11     作者:欧阳雄东      浏览:9510   评论:0    来源:青年作家

我与《中学生阅读》的故事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中国改革开放从此开启了新的征程。随后,一首《春天的故事》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序曲。这一年,我的人生也打开了新的大门:告别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进入了中学时代!

学校是圩镇上的一所完中,创办于1940年,历史优久,远近闻名。在随后的六年间,我就在这里学习、成长。刚上初中,学业并不紧张,午休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结伴到圩镇上去逛遛。一代有一代的底色。那时的时光很慢,日子很舒心。没有电脑网络,更没有手机微信。我们的学习生活,半径很窄,很单纯却也很有趣。那时“追星”成为我们这代人的时尚。流行的有以“四大天王”为主的港台歌曲;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主的武侠小说;以琼瑶为主的言情小说。而最吸引我的除流行歌曲外,是一本叫《中学生阅读》的杂志,它伴随我度过了人生中继童年之后,最快乐、最难忘又充实的中学时代。

《中学生阅读》是河南省教委主办的、享誉全国的一本中学生阅读写作类期刊。起初是合订本,后来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每期的扉页都印有当代知名作家如马识途、肖复兴、苏童、铁凝、王安忆、张聂尔、迟子建等等写给读者的寄语。那些充满哲理的话虽然只有几句,我却常常抄下来并记在心里当作人生格言。从那时起,他(她)们就成了我心中的“明星”,让我心存仰慕。从此,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作家梦”的种子。

书摊是要好的同学他姑丈开的。那时一本《中学生阅读》印价是一块钱,他一般卖给别人是一块二,由于经常买的缘故,那位肖老板也按印价卖给了我。你别小看这二毛钱,那可是当时物价水平的一种历史见证。九十年代初,虽然改革开放已有十年了,但社会物质和人们生活并不富足,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农村子弟,一毛钱也倍感珍惜。

每次把书买回来,我都先在首页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再从头到尾地欣赏那些精彩文章。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我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一天,我尝试着给县城的《兴宁信息周报》投稿,没想到竟然发表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直到后来,家里相继发生了很大的变故。1995年,辛苦一生的祖父终因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我们。1996年父亲的工作单位粮所也因国企改革而保职停薪,家里一下子陷入了窘境。而那时,我和二哥还在上着高中。父亲为了供我们读书不得不操起年轻时学的手艺,每天踩着自行车到十公里外的县城去搞建筑。在一次做工时,他不慎从架子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腰在家躺了将近一个月。母亲顿时感到很无助暗地哭了起来,擦干眼泪后,又起早贪黑更加卖力地干农活和养猪。由于长期的辛苦劳作,母亲颈椎得了骨质增生,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药。这二年是家里最艰难的时期,但是父母还是很支持我们读书。每次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时候,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打开箱子,从袋子里取出那叠皱巴巴的钱,一块一毛的数给我。

1997年,上高二的时候,我的一篇迎接香港回归的征文《盼》发表在《中学生阅读》上,还得了个全国二等奖。母亲看到我把获奖证书拿给她看,倍感欣慰的笑起来,也更加支持我买书。此后,我发表的作品也越来越多。1998年,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寄来一封信,让我报读少年作家班,考虑再三,终究因家境困难又即将面临高考学业紧张的缘故,放弃了这次机会。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每当回想起来,我都百感交集。蓦然回首,二十年,世界变化很大,我的人生也历经了许多事情,写了很多作品。恍眼间,已近不惑中年,虽一事无成清贫如洗,仍不忘初心。如今,看书更多的成了一种品悟人生的生活方式。而当初那本《中学生阅读》却成了我文学的启蒙,就像一盏明灯,一直并且将继续照亮我人生前行的道路。

                               20181213


责任编辑:青年作协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