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忽培元:延安红星园记(之二)

时间:2021-10-19 20:57:22     作者: 忽培元      浏览:9721   评论:0    来源:义耕堂主人



那天早晨,那个陕北山丹丹花开正艳的金秋九月天,整个红星园就像山野盛开的一朵诱人的野百合,散发出浓浓诗意和缕缕幽香。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暗示,一种怀旧情致。在远离城镇喧嚣的这条小山沟里,红星园魅力无比。当我下榻其中,读着斯诺·海伦的《延安采访记》顿时为之陶醉。西方女记者的丰富想象和自由活泼文风,竟然有如此的魅力。读着她的回忆自述,我几乎忘记了时空,忘记了晨练与早餐。我想象着八十多年前那个中国的黑暗年代,一个年轻而高大美丽的金发女郎,就像幽灵一样趁着东方的夜色掩护,在古老西安的一家旅馆越窗而走,避开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控而朝着北边的红区大步走去。这是何等的勇敢而富有传奇色彩一幕。简直就是虚构的理想中的戏剧情节。这个传奇女子,就是斯诺当时的爱妻海伦。那时他们的感情,正如一团燃旺的炉火,人生价值观,政治倾向与强烈事业心也是完全的一致。一个几乎愿意为另一半赴汤蹈火。时值193X年X月,恰是她勇敢的丈夫斯诺首先采访陕北苏区一年之后。海伦深知,雄心勃勃的斯诺正在北平家中埋头写作《西行漫记》。听多了红军和苏区的故事,海伦的心也痒痒了。渴望有一天亲眼去北边看看。当她得知斯诺急需补充一些材料和照片,海伦即萌发了只身奔赴陕北的想法……

这个传奇故事,由此开头,便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了。然后她并不曾想到,这次浪漫悲壮之举竟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使她在以后的岁月中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始终不悔,坚信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她甚至在言论及发表作品自由被完全剥夺的日子里,仍然坚持把这次北行的经历和见闻翔实记录下来,成为了人类进步不可多得的文献和足迹。于是八十四年后的那天早晨,一个痴情的中国粉丝,我捧着海伦此后在故乡美国受迫害时潜心写出的这本厚厚的书籍,又一次深深地感到了一个人的灵魂崇高,和爱意绵绵。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很快就忘记了身在何处,而与书中人物如影随行。金发美女,背着简单的行囊,迈开两条迷人的长腿……在那个路边庄稼和杂草叶上挂满露珠的早晨,她一路迎着初升的太阳,嘴里情不自禁地哼着家乡的小曲儿,心情格外愉快。就这样,海伦北上的脚步是急匆匆的,仿佛那里就是故乡,有许多的朋友和亲人都在等待迎接自己。我随之而去,沿着北上红区的黄土道路,越过渭河,走过草滩,跃上天高云淡的渭北高原……一路之上,欣赏着远远近近的村落和原野上的景色。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我的胸腔随之而起落,完全进入了书中的历史情景,感受到的是海水般蔚蓝色眼球反映出的红色土地上的一切未曾见过的新鲜见闻,心情同金发美女一样的兴奋。于是我的生活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节奏一下子放慢下来。

当太阳升起来时,我竟然一口气站着读完了该书的前几章。我激动不已地走出楼门,来到院子里的广场上。我伸展双臂,做着深呼吸。感觉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开始用完全不同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一切。就像斯诺和海伦夫妇,分别经历千辛万苦来到陕北红区,开始如饥似渴地观察和了解所有的一切。只是我并不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穿越。这也许是阅读的更高境界,真正忘我的境界吧。一本书能让读者获得这样的感受,那一定是一本出奇的好书。看来“红星园”正是这样一本打开的好书,令你我一旦走进来,就无法走出去,实现你命中注定要经历的一次穿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凸起的红星。鲜红颜色,更像俯视一朵盛开的山丹丹。五角的红星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看到整个广场,就是一顶红军军帽。可以想象,那灰色的军帽下面,应该就是刚刚进入红区的斯诺或海伦。事实是为了采访方便,他们当初都欣然穿上了红军军装,戴上了红军军帽,即完成了一次灵魂的穿越。



金色秋阳之下,我举目四顾,整个青山怀抱的小山沟,又像是处在母亲臂弯中的婴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安人,离开多年后吃惊地发现,红星园的神奇还在于她选择了保留着自然状态的原始山形地貌。这是雕塑,更是诗。这在今天城内建筑物杂乱拥挤,高架桥纵横如同捆绑着城区的所谓“现代都市”的现实,实在是难得。这样的一方圣土,完全是当年的样子,正是让人产生“带入”感的关键。只是树多了,色彩变绿了,但花草树木几乎全是原始生长状态,绝非人工栽植和修饰。这陕北秋日的金黄与墨绿与鲜红,令苍老的黄土山沟与梁峁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令古老的土窑洞与苍老枯树焕发了青春。

我在沟底漫步,仰望四周,由此联想到千沟万壑,连绵不断犹若黄河波涛的丘陵沟壑。想象着当年红军翻过六盘山后,风尘仆仆而来,一路红星闪耀,像播种机,把红色的革命火种一路播撒。毛泽东与红军,刚刚到保安落脚不久,斯诺就来了,随后海伦也来了。不久,全世界都知道了,看见“红星照耀中国”,开启了中国革命最辉煌的年代:毛泽东领导的延安时期。

眼下,广场镶嵌着的那颗巨大的红星,在红星楼与红星亭,在四周山坡俯视下显得更加真切而富有诗意。斯诺先生的胸像,就坐落在广场一侧。整个红星广场,体现的主题显然就是《红星照耀中国》。此刻的作者斯诺,他采访毛泽东的传奇故事和生动内容,早已诗意地定格为重要历史篇章。斯诺的铜像,他的目光是安祥专注的,同时又透露出某种难以言说的忧虑。据说另一座同样的雕像,是坐落在美国的堪萨斯城。两座雕像,远隔千里万里,却是同一种心情和目光。眼球原本是大海的颜色,如今反射着金色阳光。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红星园,拜谒注视这目光,想象中穿越大洋,遥相呼应,构成了红星园的灵性与魂魄。


责任编辑:食不食鱼丸
0
欠扁
1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