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散文·随笔·短信

忽培元:延安红星园记(之一)

时间:2021-10-15 22:42:10     作者:忽培元      浏览:9724   评论:0    来源:义耕堂主人



    “红星园”这个名称,听起来很提气。这几年早就听说延安马逸飞创办了一个红星园,成为全国首个“民间外交”的平台,也是全国和省上对外友协指定的“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和国内外斯诺研究机构纷纷聚焦之所。当然也隐约伴随着一些不同声音,甚至是噪声。这些口头传闻和国内外报道使得红星园就像当年的《西行漫记》渐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并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包括官方和民间人士,纷纷慕名而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大家看了真景实情,无不惊叹喝彩,不少人情不自禁地问马逸飞先生,你是怎么想到要建设这样一个特别的项目?作为民企行为,你们设计的“营利模式又是怎样的?”“营利模式?”马逸飞瞪起一双陕北后生特有的大眼睛,显出疑惑不解。“就是靠什么挣钱呀?”“挣钱?!”马逸飞淡淡一笑说:“我压根就没准备挣钱!”“那你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情?资金从哪里来,如何求得商业回报?”马逸飞被问得满头雾水,心想提问者和自己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呀。然而雷同的问题不断有人提出,他每次都重复着同样的表情和心情,显出无可奈何的尴尬。可是就在这双方都莫名其妙的提问声里,红星园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中外宾客越来越多。笔者也算是其中的一位吧,因此才有了如下的切身体验和感慨。



当你走进今日的红星园,你就穿越到了昨天的延安。你感到周围一切既新鲜又亲切,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甚至是幸福,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朋。你住的窑洞或房间里,书架上摆着的各个年代的书,无论是亲历者自述还是后来的研究者所著,都是讲的当年国际友人在延安乃至红区及各个解放区的故事。那些真切而鲜为人知的描述,营造出的特定环境就像一张张黑白色的历史旧照,留住了一个个珍贵而迷人的传奇瞬间。这些书籍,你只要拿起来就会爱不释手。你发现自己对于红色历史是那样的着迷。它们大多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斯诺和海伦-斯诺等西方新闻记者采访西北红区和外国友人,冒险支持中国人民抗日和解放事业的传奇经历和动人故事。那些独立不群的人物与事迹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把昨天与今天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也把走进红星园的每一个人,无论年龄职业经历政治观点如何,都难以避免地带入了红色经传,感受到历史的陶冶。这种“带入”的感觉,远不是你走进博物馆参观所能感受,也不像在看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和电影故事。参观与观看电影,你总感觉自己是置身镜外,是冷眼旁观者,而此刻你所感受到的是切身体验那年那月那日那时的感觉。你甚至觉得,自己就像是斯诺和海伦本人,是白求恩或马海德,是杨早或寒春,或是来自印度的柯桦华医生……当你翻阅着这些装祯朴素的书籍,你的耳旁和周围,随即时隐时现地响起了熟悉的背景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还有热情洋溢的《南泥湾》《绣绵匾》……那深远的红色意境,与质朴文字营造出的特殊氛围,牵起一根红线,令你一下子即陷入无限美妙的遐想。你如同走进了一幕实景的戏剧,整个身心都化入了历史的风云演义之中。那就是昨天,久违了的当年延安岁月,宝塔延水,石桥与古城墙的装点,延河清澈流水中,呈现出的国画一样生动的流云与清凉山、凤凰山清晰的倒影……幻觉中的诗意,一直飘逸延展,流向远方的黄河,汇聚成举世瞩目的天下奇观乾坤湾……而这一切,又绝非仅仅幻境,而是变作了精巧构思,成为红星园里魂牵梦绕的主体思维元素。难怪你进入红星楼的大厅,迎面而来的,即是两幅对称高悬的巨型绘画:桃花盛开的古城延安和春潮涌动的黄河乾坤湾。这就像是红星园的入口,亦真亦幻,半实半虚,曲径带你通幽:“山丹丹那个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甘,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歌声伴随四周立柱墙上红彤彤的陕北剪纸图案,盛开的山丹丹花和扭打得翻天覆地难分难解的陕北秧歌腰鼓说书道情,还有纺线织布开荒种地收秋,……边区军民大生产的热闹场面,更是热火朝天感天动地。蓝天的云黄皮肤黄土地,统统都被太阳的光辉染红。红绣延安,活力无限。而在这跳动的音符和活跃的人群中,那些个高鼻子大眼睛的外国友人,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显得更加抢眼。这些精心设计,足以深入人心的每一处装饰点缀中的图式,构成了延安红星园浓墨重彩的开台锣鼓。序曲拉开之后,大戏随即开幕了!你这才发现,自己的身心早已完全融入其间,成了历史大舞台中的一份子,体现着那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


责任编辑:食不食鱼丸
下一篇: 一鸣惊人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