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杂文·评论·奇章

杂文·评论·奇章

  • 我承诺,做个好学生

                                     写作于2004年                   (图片来源:网络)     简短宣言,预示我要做个好学生   我承诺,做个好学生。这句话是我月初在自由班会上的承诺。那一天天空好蓝好蓝,风好柔好柔,我面对着全班96个兄弟姐妹的作了一个简短而庄重的发言: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已经在风风雨雨中同甘共苦两年有余。回首往事,一点污泥;再回首,一片泥潭。人生苦短,岁月无情。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堕落的,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枯萎的。求实进取是每一个耻于无所事事的人应有的作风。我不认为自己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惊天动地做一个足于流芳百世的巾帼英雄。那样的话,我想我会活得很累。但我也必须为自己一个即使是很渺小的理想而拼搏。我必须进取,这是人生的必然,也是无奈的选择;我必须复兴,既为自己负责,也为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负责。我承诺,做个好学生。我不知道自己缘何有那么大的勇气可以雄心壮志地作出承诺,也忘记了为我尽情喝彩的掌声响了多少遍,但我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做个好学生。                                         搞好学业,激情并失落着 学生,乃以学为生者也。不学无术,谓为过;半斤八两,是为憾。故曰:学生以搞好学业为天职!大一常常没日没夜地奔波于学生工作,屡屡潇潇洒洒地沉迷于游校会友,频频傻里傻气地陶醉于风花雪月……搞到成绩无可奈何地达到令人尴尬的境地,实在是大一最大最痛的遗憾。我不是一个坏学生,原本我也拥有令人羡慕的成绩。我懂得权衡轻重,曾经好长好长一段时间,我的目标简简单单,那就是认认真真念好我的书,做一个可以受到尊重和钦佩的好学生。我一直都清楚,优异的成绩是我在学校称雄争霸最最有力的资本,而一旦失去优异成绩做后盾,那么我的学生生涯将是可悲的。因此,我一直踏踏实实地用功念着我的书,天花乱坠地用心编织着我的梦。可是……可是为何大学我会心甘情愿地忍受平平庸庸的成绩呢?为何我会……唉!前历往事,尘埃落定。纵使伤伤心心,亦是空悲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后发致胜。可取之计,当然应为努力搞好学业。做好学生,就应认真听讲。以前从没好好上过一节课。经济学专业沉闷的理论课令人烦闷,呆板无聊的数学课堂让人昏昏欲睡,夹杂太多失落和无奈的英语课更是让人感到窒息,因此,除非无论如何必须出勤的课程,我总是潇潇洒洒地签一下到,然后大摇大摆地拍拍屁股就走人。   下午是宏观经济学课,老师是一位年轻女教师,手执北大学士证书和复旦硕士证书。虽然年轻,但据说其学生时代成绩优异,讲课算可以,旁征博引,图文并茂,理例相合,可依旧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作为重点大学,推行多媒体教学,老师的讲义常常采用教材配套光盘,学生大都拥有电脑,要复制一份简直易如反掌。好多同学都懒得做笔记。即使是老师的补充内容,亦尽可拿几个用功做了课堂笔记的同学的笔记复印一份,实在是省时省力。因此,部分同学干脆选择了逃课,出勤的同学亦并非真正刻苦,有些低声细语天花乱坠地闲聊,有些满脸笑容风驰电掣地收发短信,有些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地酣睡……只有可怜巴巴的一部分人在认真听讲……看看班里的气氛,再加上中午睡眠不好,我也没有多大心思听讲啦。唉,好学生不一定要认真听讲的,不就是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嘛,只要晚修时间好好利用,上课可以松动一下啦。我这样想着,倒变得心安理得,随即又潇潇洒洒地伏案约会周公啦.   早早吃完晚饭,又冲了凉,便寻思着到第一课室大楼自修。下午好好睡了一觉,现在感觉精力充沛,憋了一肚子的劲,只想痛痛快快地自修一晚。安安静静躲在教室里自修半小时,感觉良好,效率颇高。刚想继续埋头苦读,却碰上教室要上选修课,无奈,只好捡起书包找一个可以自修的教室。可惜,一楼,全要上选修;二楼,也要上选修;三楼,依旧;四楼,好点,有几个教室空闲。刚想进去,却见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几个醒目大字:本教室今晚中文系01级毕业生试讲,请礼让!唉,只好又转移阵地啦。糟糕的是,找了半小时,直到十楼,都没有一个可以容身的教室。唉,虽然可以到第二课室大楼碰碰运气,但这时谁还有心情念书啊。算啦,明天吧?!明天星期五,下午没课,可以好好自修……想着想着,我又回到宿舍继续我的电脑下载电影欣赏之旅。   晚上十二点,果断关机,做个好学生,应该早睡早起。然而,躺了一个钟,翻来覆去依然难于入眠。宿舍太吵啦。六个人,有两个是夜猫子,常常玩电脑到通宵,频频深夜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大学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地方,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人。大家心里都好强,谁也不真心服别人。最要紧是我们宿舍是整栋宿舍楼最典型的,舍友可以在深夜爬门翻墙到校外吃宵夜,可以任由大家垂骂在凌晨三点在公共浴室一边高声唱着“如果再回到从前,和你一起相恋……”一边冲凉洗衣服……搞得我们怨声载道,有苦难言。直到凌晨四点,大家终于安静下来,唉,痛苦!八点闹钟大响,想起床上课,上午还有两节课,可是眼睛实在不争气,挣不开。看来,逃课又是顺理成章的事啦。想想,做个好学生,但也要睡眠充足啊!随即蒙头又睡。   中午早早吃完饭,睡了一上午,精神良好,准备利用午休好好用用功。可惜刚来到教室,书包都还没放下,电话响起,初中同学打来的。原来初中有十个同学登门造访已来到校门,要我去接。唉!老同学啦,几个已有好多年没见,总不能置之不理。因此,整天下午心事重重地舍命陪同学聊了一阵。做个好学生,同学之情总要顾及的,不然还不落过翻脸不认人的骂名。不过下午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劝我大学不用太用功时,我心里忽然涌上一股酸酸的感觉。唉……   一直没机会好好念书,心里寻思着周末了,这下总可以吧。可惜兴致冲冲地来到教学楼,却见大门紧锁。一看,只见正前方挂着一行醒目告示。原来周六周日教学楼要作全省XX考场。学校是省的“教育母机”,常常要承担全省的各种考试和改卷工作。无奈,整个周末学习计划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啦。   其实,我真的真的好想好想做个好学生,搞好学业,然而这好像是一厢情愿的事,我的生活环境常常令我无奈地继续虚度着我的生命,我,一个承诺做个好学生的人,就在搞好学业的梦中激情并失落着……                                             想做好学生的我,在爱情的刀尖上跳舞      我不清楚自己曾经的出色成绩是产于我的聪明,还是源于我的刻苦。但我一直非常努力非常执着地做着严父慈母心中的乖乖女、良师益友眼中的好学生。父母反对早恋,老师禁止早恋,我便心甘情愿地拒绝走近美丽的爱情陷阱。   我的情感履历一片空白。我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更非长得非常困难。平心而论,我虽无沉鱼落雁之貌、倾国倾城之气,倒也端庄秀丽、落落大方。苟活二十载,常常有男孩向我射出邱比特之箭,其中不乏才子佳男,只是没有一个人能闯进我的心灵。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会一个人平平静静地演绎大学风雨历程;因为我要做个好学生。然而,如果中学生拒绝早恋是众望所归的话,大学生没有爱情则难免有自欺欺人之嫌。哪个青春少男不多情?又哪个阳光少女不思春呢?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如果不是念书,许多已为人父为人母亦在情理之中。难道,难道做个好学生,就一定不可以恋爱吗?       晚上回来,舍友秀又同如意郎君浪漫去了;舍友锋也满脸欢愉地隆重声明正式脱离单身族拥有男友。想想自己,空有一脸秀容和满腹才华,却从未恋爱,未能品味被吻的浪漫,没能体会被拥抱的温馨,甚至连同男生手牵手的回忆都没有——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以淑女自封的女孩的荣誉还是悲哀,但我有时真的好想好想有一个男人,一个最爱我和我最爱的男人的爱怜和保护。当我春风得意时,有人携手分享欢欣;当我心苦神伤之际,有人陪我面对困苦。然而……   依然铭记大一生日那天,成绩优秀,英俊潇洒的某学院某班班长辉把我带进学校餐厅的一个小餐间里,关掉耀眼的灯光,要我静候三分钟——当我睁开双眼的时候,我发现在餐桌的中央放着一块小巧玲珑的蛋糕,上面刻着五颜六色的一行字: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蛋糕前面是一个用蜡烛摆成的一个心型图案,两边各有两个字,左边是“13”,右边是“14”,均为蜡烛拼凑而成。而故事的男主角辉则拿着一枝最红最艳的玫瑰,呈到我面前,动情地对我说:“我不是一个喜欢乱花钱的孩子,但为了我心爱的公主,我可以付出我的一切——这是我生命里的第一枝玫瑰,希望你能喜欢!”——那一次,我差点就接受了辉,但我最终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逃避,逃避了一段可能会成为美好爱情的童话。   要逃避一段感情有时真的非常简单,当作透明就是啦。然而,我究竟在逃避中收获了什么呢?有时感觉自己真的好无能,没有风流恋爱史,成绩又尴尬不堪。要知道,在这所高等学府内,集成绩一流、身居要职和情场得意于一身的例子可非凤毛麟角。他们,纵使不算是一个十足的好学生,却是一个小有成绩的学生。学生如此,夫复何求?   窗外正朦朦胧胧地飘着雨,隔壁传来一首小刚的《我的心太乱》:“夜里难以入睡/用什么可以麻醉/情绪太多/怎堪面对/不是不要你陪/有些事你无法体会/卸下了防备/孤独跟随……”听着听着,我终于抑制不住,任凭久违的眼泪在夜阑人静的星空里天马行空地乱坠……   决心做个好学生的我,就这样在爱情的刀尖上跳舞。                                                                 工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念大一时的我,在工作方面还算幸运,竞选进入校学生会公关部和校团委秘书处,同时兼任校飘梦书画社的秘书长。虽远沾不上出人头地,倒总算有点脸面。因为一个大一新生,能够在这间拥有三万多名学生的重点大学里,同时兼任几个职务实非易事,何况全部都是校级社团呢?同学们一次次羡慕的眼神,求助者一声声动听的赞语……令我飘然,让我得意。我以为自己会在这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里大有作为,然而,我在学生干部之路上走得并非一帆风顺,欢乐长伴。东奔西跑是家常便饭,日忙夜做则常遇无怪。常常清早爬门出去,深夜爬门归来,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我就在这种生活中执着地走着。我不认为自己的社团之路得不偿失,一直都是学生干部的我,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我心里非常清楚,选择这条路就肯定有得有失,关键是心态问题,心态把握好,问题处理好,你就会大丰收;否则便是无功而退。我常常想,我的梦是绿的,开了花,它会结果吗?非常遗憾,属于我的生命之花终究没有盛开。我输了,大学自由松散的生活方式让我输了。我变得不喜欢学习,变得每天只是想逃避学习……终于,我的学习到了不得不好好努力的尴尬境地。我痛苦,我忧伤,然后便是思索、思索……已是大二学生的我,最终选择了放弃,放弃学生干部之路,出人意料地退出了所有社团,准备全身心地努力学习。没有人知道我心里的酸痛,一个打念书开始就一直是干部的人,一下子失去忙碌和荣耀是一件何等残酷的打击;没有人了解我心里的失落,一个满怀激情梦想大学潇潇洒洒地做番事业的人,一下子失去机会和希望是一件怎样的遗憾……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空悲切,白了少女头。唉……我终究没有全身心地努力学习,忽然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什么都不理,心里反倒空荡荡的,一点激情都没有……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知道自己想逃避这种生活,逃避这种并不属于我的生活。逃课、睡觉、看电影……也许我在浪费我的青春,也许我在谋杀自己的生命……可是,我又能怎样呢?我做错了什么?为何受伤的偏是我呢?7月2日那晚的同学聚会上,一个现在正春风得意的昔日同事忽然出人意料地当着众人的面指着我的脸说道:“你现在又怎样?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平起平坐?”——我没有说话,没有流泪,可是我知道自己的心在滴血。想想,人生真的非常现实,当你风风光光时,大家当你是朋友个个把你当菩萨供奉;而一旦失意,则当你是傻瓜懒得理你……我,终于一无所有了。可是,可是我真的就会这样一直逃避现实吗?我真的甘心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吗?……不,我不是孬种,不是弱者,我不甘心失意,不会安于现状……然而,谈何容易啊?!      唉!工作,我又爱又痛的工作,想说爱你不容易……                                               郑重重申,做个好学生  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堕落的,没有追求的生命是枯萎的。事业是人一生的支柱,没有事业心的人必然浅薄和残缺。我不认为自己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惊天动地地在万人之上建立自己的江山。那样的话,我想我会活得很累。但我也必须为自己一个即使是很渺小的理想而拼搏。我必须进取,这是人生的必然,也是无奈的选择;我必须复兴,既为自己负责,也为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负责。也许,我会继续消沉;也许,我会继续失意……可是我想这个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面对。我知道,要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好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可能立竿见影,要有决心、有信心、有行动……然而,我会一直执着地追求,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承诺,做个好学生。      【编者按】师兄果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学生,得多多向你学习,嘻嘻 ——编辑:枕云旧友--  

    2007-07-05 00:00:00 作者:汤炎忠
    • 0
    • 9603
  • 如此高材生

      这是发生在广东省广州市数所国家重点大学里的真实小故事。鄙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但斗胆断言,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一定普遍存在。在这,我不想,准确地说,应该是不愿评论这个令人遗憾的事。我唯有记下,记下这几个生活小品,让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   镜头一  某日无课,全宿舍八条好汉围坐在书桌旁天花乱坠地闲聊。 其时,舍员甲正计划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兜兜风,顺便找几个老友聊聊。“各位兄弟,有哪位到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知道从这到那的具体车费和行车时间吗?”因从未到过珠海市,不了解具体车费和行车时间,甲便向舍友求救。“我知道。两元。半小时。”家居广州市的舍员乙脱口而出。“我说的是珠海校区。”甲以为乙没听清,随即补充道。“就是啊!”乙自信回答,然后又反问一句,“难道不是吗?!”“拜托,老兄!你知道珠海市在哪吗?”舍员丙听不下去,就朝乙问道。   “珠海不是在海珠区(作者注:珠海为广东省的一个市,海珠区为广州市的一个区)吗?——难道我说错了吗?”乙亦不甘示弱。舍友们大笑。“喂,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哪几个吗?’”舍员丁冲乙问了一句。“深圳、汕头——你还别说,我真忘记啦!”乙道。“真是弱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以后在班里不要说你是我们宿舍的!哈哈!”舍友们异口同声,然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你们笑什么——别忘了,你们全都是我的手下败将——在这个宿舍,高考分数我最高”乙没好气地回敬道。其实乙所言属实,他的高考成绩确实不错,好到可以进入广东的任何一间大学,只是因某些原因,未能如愿入读第一志愿院校。有意思的是,乙的高考第一志愿,正是中山大学。   镜头二 某日,学生A的外校老友B到访。酒肉饭饱之后,两人商议到著名的北京路逛逛。因双方均未到过北京路,A便从舍友处借来广州地图,然而大大方方地递给B。“女士优先!”B毕业于某省市一中,高考以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荣摘某名牌大学的入门券,现年年喜获一等奖学金,素有“才女”之雅称。出人意料地,B把地图翻来覆去端详了好一阵,最后无奈地道出一句:“还是你看吧——不怕你笑话,我不会看地图。”“啊?!——”A大惊!   镜头三 某日,某著名大学三年级男生宿舍,三舍员正各自玩着自己的电脑。同学a走进来,问道:“你们知道南京在哪个省吗?还有,它是不是直辖市呢?”舍员b答:“江苏——哦,好像不是,应该是江西。”舍员c:“不知是江苏还是浙江,好像不是直辖市。”舍员d听不下去,便大声回答:“江苏——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同学a不太放心,又补问一句:“确定不是浙江或江西吗?”“浙江的省会是杭州,而江西的省会是南昌——绝对正确!哦,忘记告诉你,南京不是直辖市。我国现只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市才是直辖市。”舍员d信心百倍。同学a终于眉开眼笑,临走还不忘称赞一句:“你们宿舍果然厉害,刚才我在另一个宿舍问了四个人,居然没一个人敢肯定。”舍员d口瞪目呆。 【编者按】现在名牌大学生退学,研究生退学等等的新闻屡见不鲜,究其根底,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重点大学也只不过是背书背上去的,考试不考的东西,不知道也不足为奇了。不过,窥一斑不足以见全豹。                                     ——编辑:飞霜 【编者按】偶来汗一下,说的好象是地理问题,偶是地理白痴,上述所说问题偶也糊里糊涂,汗,反省中                                     ~~~~~编辑:枕云旧友 

    2007-07-05 00:00:00 作者:汤炎忠
    • 0
    • 9592
  • 小议《麦克白》的悲剧形成

                小议《麦克白》的悲剧形成  【摘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剧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向堕落和灭亡的过程。本文试从内外因方面分析麦克白悲剧的形成。关键词:麦克白 悲剧  《麦克白》《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它同其他几部悲剧一样,都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它展示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走向堕落和灭亡的过程。对于麦克白的悲剧成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女巫预言的极大诱惑造成的,有些人认为是麦克白夫人的极力挑唆所致,有些人认为是麦克白本身的性格缺陷所致。而哲学让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本文以《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为底本试从外部条件对麦克白悲剧的催化作用及麦克白自身行为对其悲剧的决定作用两个方面作些探讨。一、      外部条件对麦克白悲剧的催化作用唯物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那么麦克白悲剧发生的外在原因有几个呢?主要有女巫预言的诱惑、邓肯的匆忙立王储这一行为上的不信任、麦克白夫人的极力挑唆三个方面。(一) 女巫预言的诱惑在剧中最先出现的不是本剧的主人公麦克白,而是三位女巫。在第一场中女巫的出现是在电闪雷鸣的诡异天气,且三女巫的对话中出现了“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对女巫的这一系列描写中不难看出女巫在这一出戏中将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果不其然,在征战的途中,麦克白和班柯就遇到了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要成为国王。从整个悲剧来看,三个女巫的预言贯穿始终,而预言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塞斯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这些所谓预言无疑在麦克白的心湖掷下一块敏感的石子,引起了层层涟漪,功高盖主的麦克白自然萌生出更高追求的欲望。第二葛预言是针对班柯的,“你虽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前面女巫说麦克白是未来的君王,而这里又说班柯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按此预言发展,麦克白现在及将来所作一切都是在为班柯的子孙服务。这个预言就等于在麦克白和班柯这两位好战友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面麦克白派人刺杀班柯及其儿子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次预言是“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西嫩高山移动”,“你可以把人类的力量付之一笑,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这个预言助长了麦克白在众叛亲离的最后仍虚妄的自信,加快了他灭亡的步子。可以说麦克白悲剧的开始是由受三个女巫预言的诱惑开始的。三个女巫的预言在开始和最后的出现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麦克白的悲剧未来就是在她们的预言中一步步走向灭亡。(二) 邓肯行为上的不信任      在历史中,君王和功臣之间的矛盾总是很尖锐,自然在这一戏剧里的君臣之间也是无法避免。麦克白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根据当时苏格兰的王位继承制,他也拥有王室继承权,而最为有力的是他在“征讨叛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可谓功高盖主,连邓肯都不得不感叹道,“你的功劳太超越寻常了,飞得最快的报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点,那么也许我可以按照适当的名分,给你应得的感谢和酬劳;现在我只能这样说,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你的伟大的勋绩。”而麦克白当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要使他的功绩与名分相当,那也只有君王一职了。邓肯显然深切地感到了麦克白对他王室的威胁,所以才会在接见麦克白的同时,急忙宣布立长子“玛尔康为王储,封为肯勃兰亲王”。邓肯这一行为,无疑在麦克白强烈燃烧的欲望上,跃跃欲试的野心中泼了一盆冷水,破灭了麦克白用“正当的手段”满足野心的希望,扼杀了麦克白“也许命运会替我加上王冠,用不着我自己费力”的想法。可他天生不是安分守己的人,“欲望很大”又想做“非分的攫夺”,邓肯的间接不信任表现这一盆冷水在麦克白野心的驱使、欲望的膨胀下反而使火烧的更烈,就像风可以熄灭小小的火花,却会使狂野的大火越燃越烈一样。(三) 麦克白夫人的极力挑唆麦克白夫人可谓对自己丈夫的性格了如指掌,这对夫妻间感情来说是好事,但在这一出戏剧中,恰恰是因为这点,麦克白夫人的强烈挑唆才成了麦克白悲剧的催化剂。当麦克白夫人读出麦克白写着女巫事件的信件时,她就已经直接点破了麦克白的性格弱点:“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的乳臭,使你不敢采取最近的捷径;你希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一方面不愿玩弄机诈,一方面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伟大的爵士,你想要的东西正在喊:“你要到手,就得这样干!”她也看透了麦克白的内心深处:“你也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于是,这位女人不但以“我们今后就可以日日夜夜永远掌握君临万民的无上权威”来诱惑麦克白,还利用了作为女人的优势“我要把你的爱情看作同样靠不住的东西”激发麦克白“只要是男子汉做的事,我都敢做;没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胆量”。于是乎,麦克白就在妻子的所谓“鼓励”中找到了弑君的借口。二、      麦克白自身行为对其悲剧的决定作用      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行为不成为悲剧”[5]主张通过行为表现人物。剧中借助于军曹之口,一开始便出现了恢宏的战斗场面,背景是黑灰的,战场上狼烟四起,厮杀声一片,给人一种既恢宏又悲壮的感觉。然后出现了本片的主人公麦克白,手持一把利剑,凶猛地刺入了敌人的胸膛。这些都描述出麦克白奋不顾身、勇猛善战的气概。显然,他是一个不愧受全国称颂和国王加封重赏的英雄好汉。但女巫的预言一旦对他发生作用,他的野心便立即萌动起来,而且,这一野心是与他心中的良知相互抵触的。面对女巫预言的极大诱惑、麦克白夫人的强烈挑唆和客观上恰恰出现的难得“良机”,犯罪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此外,莎士比亚也深刻地揭示了麦克白的内在软弱———他的顾虑并非来自是非观念,而是来自与个人利害紧密相关的畏惧,正像麦克白夫人所断言的那样,他“不是不肯这样干,而是怕干”。在途中听到三个女巫的预言,表面上麦克白好像无动于衷,但实际心动不已,暗地里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说起这件事,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在寻求妻子对他野心的鼓励。当麦克白夫人嘲笑他的“懦弱”,并提出了全然颠倒悖谬的做人途径时,麦克白所知道的正当原则就被压倒了。他把原本正当的顾虑视为懦弱,对夫人的可怕意志表示了钦佩:“愿你所生育的全是男孩子,因为你的无畏的精神,只应该铸造一些刚强的男性。”他不仅把自己的人情、惧怕一下子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而且提出了一个更为周密的方案:“要是我们在那睡在他寝室里的两个人身上涂抹一些血迹,而且就用他们的刀子,人家会不会相信真是他们干的事?”于是,凶残披上了伪善的外衣,把麦克白性格中虚伪奸诈的一面显露了出来:“我的决心已定,我要用全身的力量,去干这种惊人的举动。去,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们的耳目欺骗;奸诈的心必须罩上虚伪的笑脸。”有过犹豫但最后还是凶狠地刺向了熟睡的国王,但是他却并不敢确认国王是否真的死去。麦克白夫人骂他是胆小鬼,他也诉说了自己的良心和道德上所受的痛苦,在谋杀邓肯之后长叹,“我怎么了,什么声音都叫我心惊?这双是什么手?嘿,要给我挖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这之后他如愿以偿登上了王位,然而麦克白却忘记不了女巫关于班柯子孙的话,不愿意玷污了自己的手杀了邓肯只为了将王座交给班柯的子孙,而且麦克白对班柯还有另一种恐惧,即班柯“高贵的天性”“无畏的精神”以及“深沉的智虑”,这些都令他内疚的心更加恐惧。且惧怕班柯泄漏命运女巫的预言,于是计划杀害班柯。这次麦克白没有和妻子商量便谋杀了班柯,而这点非常微妙地表现出欲望和野心已经完全主宰了麦克白的内心,这时的麦克白已没有当初的犹豫也不需求助于妻子的鼓励了。另一方面,这种举动让他的处境愈加艰难。麦克白不得不再次访问女巫,不仅是为了给心灵找个慰藉,更重要的是表示他已将心灵交给了恶魔。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因为我现在非得从最妖邪的恶魔口中知道我的最悲惨的命运不可。为了我自己的好处,只好把一切置之不理。我已经两足深陷于血泊之中,要是不再涉血前进,那么回头的路也是同样使人厌倦的。”女巫们提醒他要小心已经逃亡到英格兰的麦克德夫,得知麦克德夫逃离了苏格兰,麦克白为求心安毫不犹豫,也没有任何顾虑地下了追杀令,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没放过。如果说杀死邓肯国王时,麦克白还有些犹豫和下不了手,那么到了后面一次又一次地铲除异己他已经不再手软。但是在血腥中,麦克白最终还是遭受着自己良心的谴责,尤其是当麦克白在宫中设宴招待各位大臣,面对着一把空椅子,班柯那血淋淋的头像一直出现在他的面前,最终宴席只得不欢而散,同时也泄漏了他罪大恶极的风声。他变得有些暴虐和疯狂。此时在麦克白的心中已没有了怜悯与内疚,也没有了欲望,只有勇气和疲倦,所以当宫中因王后的死亡而传来哭声时,他说道:“我简直已经忘记了恐惧的滋味。从前一声晚间的哀叫,可以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听着一段可怕的故事,我的头发会像有了生命似的竖了起来。现在我已经饱尝无数的恐怖;我的习惯于杀戮的思想,再也没有什么悲惨的事情可以使它惊悚了。”王后的死也引起不了他的任何的情绪波动,他已经麻木了,他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死亡,死在自己所信仰的预言下,死在自己的欲望下。                                       结语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不管是女巫预言的诱惑、邓肯的匆忙立王储还是麦克白夫人的极力挑唆,最终都是通过作用于麦克白这一主体人物这一关键点,促成了麦克白的悲剧。 注:本文所引《麦克白》译文,皆取自《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参考文献:[1][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2]杨福.论麦克白的性格特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3]周彦.人格的悲剧:麦克白夫妇的心理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舍勒.舍勒选集(上)[M].刘小枫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314  P.S.     认真地硬着头皮看了《麦克白》,也看了别人如何看待麦克白悲剧的论文,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一点就是这篇小论文的写作角度,有些人是从外部作用看麦克白的悲剧,有些人是从麦克白本身性格弱点分析,想来想去,觉得二者缺一不可,不管缺少了哪一方面,麦克白的悲剧都无法造成。外部作用的话觉得还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风气和班柯方面的态度来分析。而上面论文中分析麦克白自身决定作用时,考虑针对外部作用一一对其行为进行分析,这样条理会更加清晰,无奈期末考试也无法静下心来做读书卡片以进行归纳,汗颜……常理来说,内因要先于外因写,但想到要依外因来分析内因的决定作用,还是放到第二来写……思维逻辑不强,这是我弱点来的……再汗……邓肯的作用和麦本身作用有些内容有粘贴的危险……狂汗……不怎么喜欢外国作品,但作为论文对象,还是值得去研究下,呵呵个人看法。  考试完再好好琢磨琢磨…… 

    2007-06-30 17:58:14 作者:悲惨黑粥^^
    • 0
    • 9594
  • 幽幽离家怨

      北上的车上挡风玻璃上雨水游动            如蝌蚪般                    窗外青山匆匆远去只留下无奈的叹息  每次离家,心情总是那样凝重。不知为何,渴望飞往蓝天的雏鹰,竟也对家如此恋恋不舍,像飞远了的风筝,看不见那可爱的模样,却有根线总在别人手里,自己并未真正自由。每次离家,天总要多情地泪别,或号啕大哭,或低声轻泣,总让人觉得不舍,却又不得不挥手话别。父母的声声叮嘱,姊妹们的句句祝福,兄弟们的沉默不语……这一切,竟像是诀别,而又周而复始地在离家前重复,重复,重复……每次提起笔,想写封家书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思想一片空白,面对养育自己多年的白发双亲,总想说些什么,但总是一笑而过:而现在,只有泪珠滑过,懊悔该说的话总没来得及说,却一直让双亲担忧,而提起笔时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小小的几页纸怎能承受得了如此浓郁的思念和乡愁呢?每次拿起电话,想向家中报声平安,在漫长的等待声后,传来父亲或母亲的声音,竟发现自己不知要说些什么,而长长的电话线却传来了母亲的句句唠叨,“天热了,多喝点水”,“天冷了,多穿件衣服”……而父亲更多的是沉默,或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忽而,心中泛起阵阵心酸——我亲爱的双亲呀,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恩情和牵挂呢?无奈!无奈!“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有谁知道在外求学的游子竟也是对亲人和故乡如此牵挂?我们已经习惯地把宿舍称为“家”了,似乎这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我们的一处小小的避风港,在孤独的时候可以缓解心中的那份酸楚,但午夜梦醒时分,总发现枕巾湿了一角,是母亲梦中的含泪的阵阵呼唤,还是父亲一直默默的关爱……竟是无语凝咽。原来,我们只是一条条在汪洋大海中漂泊的孤舟,总在人海中寻寻觅觅,希望找到一处小小的港湾,卸去那满身的疲惫;当我们在风雨中靠岸,却有渴望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再次扬帆远航,继续漂泊……可有谁想过,在岸的背后,总有一处灯火通明的地方,那是我们永远的港湾,永远的家!未离家的,总渴望逃离那个温暖的港湾;离了家的,又只知道往前寻找,或徘徊不前,而总忘了回头忘记那个灯火通明的地方;只有孤独时,才会在心中点燃一盏心灯,希望照亮回家的路,却发已离家太远,心灯太暗了。异乡,霓虹闪亮,却无法遮掩离家的阵阵哀愁;车水马龙,却无法带走离家的孤独与寂寞……路上,不知谁说了一句“你要是找不着我,就大我父母家的电话吧。那就一定能联络到我的”。不知怎的,泪水就那么泛滥了。是呀,家是永远不变的!幽幽离家怨,在这寂寥的夜晚慢慢弥漫开来,占据了我的整个世界!   【编者按】  幽幽离家怨,游子可以用细细的笔端幽幽的倾诉……幽幽离家怨,而家的那一端呢…… 每次拿起电话,想向家中报声平安,在漫长的等待声后,传来父亲或母亲的声音,竟发现自己不知要说些什么,而长长的电话线却传来了母亲的句句唠叨,“天热了,多喝点水”,“天冷了,多穿件衣服”……而父亲更多的是沉默,或询问学习生活情况。忽而,心中泛起阵阵心酸——我亲爱的双亲呀,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恩情和牵挂呢? 有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唠叨一下呢……对着家的那一端……                                    ——编辑:幸福白粥  

    2007-06-25 21:54:53 作者:海岚
    • 0
    • 9571
  • 故乡影相•山水楼

     背景简介:吉水村,位于客家之都梅州南部,人口约六千。村虽小虽穷,但山清水秀,人勤地灵。据说,现村里有三十多个千万富翁,任职各地的科级以上干部无数……还听说,2004年广东“下马”的最大贪官就是我们村里人,还有原国民政府全国盐备总司令汤毅先将军也是出自我们村里……虽然有些事情根本不值得自豪,但并不影响村的可爱和美丽……  故乡,当是一位从花瓣的意境中袅娜走来的淡妆美女,高楼林立,彩桥飞架,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流的配置,是大自然赋予,更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为故乡平添了一丝画意,一片诗情。      故乡的楼房是凌乱的,星星点点散落各地,这是农村特有的壮观。因地而建、因利而向,不求整齐有序,但求舒服自在。由此共同点缀了故乡的潇洒,共同装扮了故乡的美丽。      山不在高,有水则秀;水不在深,有山则灵。故乡的山水,总是息息相连,相映成趣。不知是水增添了山的秀美,还是山阐释了水的灵动?      山如长蛇,河流恰似长蛇的一条小动脉,从遥远的山那边流来,流进故乡的山,又流向遥远的另一边……河流的流动,就是一幅绚彩的山水画,一个优美的音符,一首轻快的旋律,一曲永唱不完的歌。      故乡的石头,多半破土于河流,或平整无暇,或奇形怪状。正所谓:宝石本无意,天然去雕塑!      一库在村,可保万家灯火。水库的建成,不仅可让村民确保灯火长亮不夜村,还可在洪水期让村民欣赏到酷似黄果树瀑布的雄浑和飘逸……      飞流直下三重山,疑似天河戏吉水。小溪很浅,浅得只能浸没幼童好动的小脚丫,每天却有成群洗衣的少女,汲水的牛羊,游戏的儿童,赤黄的沙石……                这就是我的故乡,2007年春节记录于我的相机中的故乡。或许故乡的美丽我根本无从拍摄,也根本无从表达。但是,我想,无论我飘泊的足音唱响何方,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都会深深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成为永恒!是为记!      2007年6月24日草作于朋友欢聚三瓶啤酒下肚醉意正酣后(本人好像基本没有不良嗜好,唯一可以算的就是喜欢喝啤酒,而且一般一次只喝一瓶,不过今晚例外了,呵呵)            

    2007-06-24 00:00:00 作者:汤炎忠
    • 0
    • 9588
  • 《战国策》进谏语言艺术初探【编辑推荐】

    《战国策》进谏语言艺术初探林旭恒         (广东教育学院04中文本四B班,广东广州510303) 摘要:《战国策》这一优秀的古代文化典籍,除了记录一些史实和人物事迹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这些游说之士“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直接原因在于进谏语言的巧妙运用。本文以《战国策》为题材,选取的大量的语言例子分别从进谏语言的切入方式、陈述方式、修辞方法、副词运用四个方面试图分析进谏语言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在进谏中所起的作用、意义。 关键词:  战国策  进谏  语言艺术 进谏,即规劝,使改正错误,但它规劝的对象不是一般人,而是君主或长辈。怎样给君主或长辈提意见并使之接受呢?这就要讲究语言上的功夫了,《战国策》正是这方面的最佳代表作之一。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独霸一方,割据称雄,都想凭自己的国力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在尖锐的而频繁的斗争中,有才能的人,只要受到国君的赏识,便可以平步青云,朝为布衣,暮为卿相。智能之士纷纷奔走各国之间,希望说动人君,采纳自己的主张。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这些智能之士是如何做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呢?《战国策》除了记录一些史实和人物事迹外,主要是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言行汇集。关于《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许多文学著作都作了较多的论述,而对进谏语言艺术,探讨尚少。本文以宋韬译注的《战国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为底本,试图从进谏语言的切入方式、陈述方式、修辞方法、副词运用四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权当引玉之砖,以期引起更深入研究。     一、切入方式说话也和写文章一样,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切入就是一个“凤头”。不同的是,文章可供读者反复阅读、仔细揣摩,而进谏这一口头表达则是说过即逝,要求必须立竿见影、当即见效。一开口就是令人生厌的话,别说高高在上的国君,就是平常百姓也是不想听的了,更不用说接受你的意见了。所以在进谏中采用切实有效的切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肯定切入、否定切入、疑问切入、举例切入这四种切入方式分别论之:(-)肯定切入:即以肯定对方的优点为切入,如功绩、财富、实力等等,有奉承之意。其中以苏秦的游说为典型。苏秦依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在这些游说中,苏秦进谏所采取的肯定切入方式对其进谏结果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试以苏秦为例。     ①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②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苏秦为赵合从说楚》)③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从上面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当说服对象处于劣势时多采用肯定切入。无论是齐国、楚国还是赵国,都是处于举棋未定:是该纵还是该横?自身力量不够秦强却又不甘受制于秦,苏子正是抓住了众君王的这一心理,予以一强心剂,为合纵的事去游说时都是在开门见山时大肆渲染、铺陈其国的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充分肯定其优势,虽然这肯定带有奉承之意,但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这肯定确实是使其选择了连横。我们都知道,凡是人都有自尊,有虚荣心,喜欢听好话和恭维话,不喜欢听逆耳的批评,这是人之常情。君王也是人,且因为他贵为天下至尊,听惯了恭维,所以就更难以听进逆耳忠言。苏秦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进谏中运用肯定切入的语言艺术技巧,达成了游说的目的。(二)否定切入:相对于肯定切入,否定切入即以否定对方的所作所想所为为切入,它往往是从一件事的结果开始,当头棒喝,一针见血,然后再说事情的原委和经过。这种切入方式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又可以酿造气氛,先声夺人;还可以使叙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利于进谏的顺利进行。如《东周欲为稻》中,西周君不肯放水给东周种水稻,苏子作为东周的说客,他对西周君的进谏并不是一味的恳求,而是来一个当头棒喝:“君之谋过矣!”听到苏子如是说,西周君自然非常意外,按照他的思维方式,不放水便是对东周不利,怎地就变成了富东周呢?这样一来,苏子就成功地动摇了西周君头脑中所固有地一种信念,句句都迎合西周君的心思和利益,继而把西周君引向了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使西周君觉得“放水”最符合自己的利益,从而成功地完成使命,并得到两国的黄金。在《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中,苏秦为了消除自己失信于天下的恶名,取得秦王的信任,进谏的开始就说明自己低贱的出身“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因为秦王的慧眼识人。这过程虽然一开始就否定了自我,但这马屁确实是拍到点子上了,让秦王笼罩在“贤君”的光辉里,无形间就获得了许可,接着便顺理成章地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和一个小故事,驳斥了那些道学家们对他的指责,也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同样,《楚王使景鲤如秦》中身陷囹圄的景鲤之所以能够从秦王的虎口逃生,其说客的进谏方式功不可没。此人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利益所在,一开口就说“我看大王这样做,会失势于天下,并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一下子就否定了前面说客灌输于秦王的观念:“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且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使得“秦王乃出之”。对君主进谏,势必要讲究策略。因为普通的陈述、说话方式对于高高在上的他们实在是太多太乏味了!如果一开口就指责君主的过失,反而会引起对方的重视,对方会欣赏你的胆识和勇气,从而对你的计谋、看法产生很大程度上的信任。《东周欲为稻》中的苏子和《楚王使景鲤如秦》中的说客正是采取了这种否定切入为进谏扫除了障碍。从前面所举例子,我们又不难发现:当面对强势时,再打强心剂就无异于抱薪救火了,只能起反效果了,这时只能采取自我否定了,因为否定自我的同时意味着抬高对方。如苏秦面对毁谤时,只是一味地在秦王面前强调自身的优秀而不是否定自己贬低自己以抬高秦王的话,恐怕苏子小命休矣由此可见,在进谏时善于语言的灵活运用,不但可以尊君安国,而且还是保全性命的重要工具。(三)疑问切入:   即以询问等方式切入。这种方式不但能挑起听者的好奇心,还能给予高高在上的君王充分的主导权,也有助进谏的进一步深入。如《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中,徐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能听臣乎?”聪明的徐子并不是大咧咧地对魏太子炫耀自己有百战百胜之术,而是给予太子充分的主导权,且运用“百战百胜之术”这一点挑足了太子的胃口,继而为下面徐子所要说的内容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武灵王平昼闲居》中,肥义就成功地采取了疑问切入的方法。他先是向武灵王提出了疑问:“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这一问就让武灵王把自己的心思和想法都表露了出来,进而针对武灵王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进谏。在《汗明见春申君》中,汗明把疑问切入更是用得出神入化。汗明想继续谈话,但春申君却叫他去休息,急中生智的汗明问了春申君一句话:“明愿有问君而固恐。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听到汗明将自己与圣明的尧一起比较,一下子就来精神继续听汗明发表高论,而汗明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五日一见”。若非这一问,恐怕春申君转身就把汗明给抛之脑后,又何来“五日一见”呢?在进谏时最困难最麻烦的就是还没开口就被君主一口拒绝了,面对这种情况,更得出新招,要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以利诱之或制造悬念使其听取意见。这样一来,就能在进谏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可见,精心地设计导入进谏的问语或开场白便是进谏成功的一半。(四)举例切入:在《战国策》中,策士们为了劝谏君主,常以具体的形象——“事”为出发点来启发君主,最后达到明“理”的效果。在进谏中,有些思想不宜直接表达,举例切入则可以通过铺垫,把这些思想委婉地表达出来。这样,既能使听者听了心知肚明,又不至于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场面。所以,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常见而又屡试不爽的进谏的好方法。例如《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中,魏臣周沂用生动形象的例子一下子就把问题说得明明白白.用那个求学三年却直呼其母名,还广征博引的迂腐书生为例规劝魏王不要入秦送死.虽然当时没有说明,但为不久魏王的回心转意打下了基础.《燕王渭苏代》中,燕王讨厌欺诈者,苏代立即以周地媒人为例,生动地解释了骗子如何在双方渔利,而人们之所以受骗就在于想坐享其成.于是,燕王为苏代的说法拍手叫好。《邹忌修八尺有余》这个故事家喻户晓.邹忌为了打动齐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成功地让齐威王相信他所处的位置易受到蒙蔽。总的说来举例切入是一种列举事例以说明道理的切入方法,它通过对事例进行阐释分析,归纳总结,用事实及其蕴含的道理来证明自己论证的正确性。这些举事明理的方式有理有据,理据统一,在进谏中能产生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进而达到使君主纳谏的目的。   二、陈述方式      好的切入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但对于要向君王进谏并使之采纳其意见的谋士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如何将自己的建议陈述出来,对能否被采纳也是至关重要的。《战国策》中的策士们面对高高在上的君主或诸侯,是该顺水推舟还是逆流而上呢?以进为退和以退为进这两种陈述方式正是其最佳表现。(一)以进为退:以进为退是指在进谏中顺着对方的意愿,迎合对方的心理,看似赞同或支持,转而退一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在《范睢至秦》中,范睢先运用了一连串的情感攻势,引起一连串的反问:“……臣何患乎?……臣何忧乎?……臣又何耻乎?……”表面上看是在说明自己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表现了自己的大无畏精神,其实不过是范睢为自己戴的安全帽,使得秦王重用自己,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如在《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中,王斗知道如果直接指出齐宣王不好士的缺点,若齐宣王不接受,自己不但无功说不定反倒落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所以王斗一开口就是“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貌似赞了齐宣王一顿,将其放到与齐桓公同等的位置上,接着话题一转,着实泼了个齐宣王满头冷水,指出了“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的事实。如此的坦诚,宣王也不得不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进谏中先顺着对方的意愿,迎合对方的心理,转而反戈一击,从而展开说服的进谏技巧实在高明,令人不得不折服。(二)以退为进:以退为进就是在进谏中不直接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转而言及其它,以避免与对方正面交锋,在这里“退”是表面的,“进”才是内在的。以退为进要求在言语中采取迂回委婉的方式,有时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达到让别人接受自己建议的目的。典型如《靖郭君善齐貌辨》,靖郭君与宣王不和,齐貌辨为了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在宣王面前列举靖郭君因不听自己的规劝所犯下的种种过失,落到今日被宣王冷落的下场。齐貌辨表面上是在指责靖郭君的一意孤行,实是对宣王讲述靖郭君的忠心耿耿,宣王听后大为感动且后悔不已。齐貌辨的进谏并不是直接地夸靖郭君的大恩大德,以免引起宣王的反感,而是把自己一番丑化,从而衬托出了靖郭君的忠心和伟大来。以以退为进的陈述使宣王听起来觉得真实可信,起到了很好的进谏效果。在《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中,从表面上看,苏秦贬低了自己的出身,看似完全站在燕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在为燕王打算,“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其实是抓住了燕王前后矛盾这一弱点,作为鄙人的苏秦能有今日的地位全因燕王的推荐,这说明燕王认可他是个人才。如今若是因人进馋而不相信他则会引来非议。这样一来也就使燕王信服自己了。《邯郸之难》中,当齐宣王与众臣商议要不要救援赵国时,段干纶并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退一步陈述出自己的看法,针对齐宣王“军于邯郸之郊”,说出了“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全也”,道出了救赵的真实用意,接着进一步阐述他的“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的这一主张。必要的退却,一时的损失,在进谏中使自己处于劣势,往往能为最终实现进谏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修辞方法在进谏中要讲究语言艺术,就不能不提到修辞的运用。修辞,就是运用各种巧妙而有效的方法,把言谈话语修饰得情真意切、理头言明的表达技巧。修辞运用就表现在要运用各种修辞格上。不管是哪一种修辞格,都不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进谏语言的说服力。这里就介绍《战国策》里谋士进谏最常用的几种修辞格。(一)引用:引用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格,引用的内容有经典、史事、寓言和民间谚语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引用,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增强论证效果,提高说服力。1、引用经典在战国时代,《诗经》、《易经》、《尚书》等是当时最具有权威性的经典。如果在进谏中引用这些典籍上的话语,不但显得有文化韵味,还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如《范睢至秦》中,范睢为了向秦王说明果断地铲除那些干扰、分割最高权力的乱臣贼子的重要性,就引用《诗》中的“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使得秦王“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又如《秦客卿造谓穰侯》中,秦客卿造就引用《书》中的“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来说明消灭齐国必须彻底。不管是《诗》还是《书》,在当时来说就是金科玉律,古人圣贤的权威不容置疑,引用这些经典,在进谏中无疑如虎添翼,更具说服力。2、引用史事: 借古讽今、以古例今,也是《战国策》中策士所常用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之一。策士们为了阐明某种看法,往往借助史事的引述,引述过去曾有的现实,使今人得到启发。如《秦客卿造谓穰侯》篇,“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秦客卿造就引用虞舜、商汤和周武王的史事来说明要抓住机会攻齐。《蔡泽见逐于赵》中的蔡泽为了说服应侯范睢功成身退,引述了史事,说明商鞅、吴起、文种没有达成理想的原因一方面是象比干、伍子胥、申生一样没遇到贤君,更重要的是不知盛极则衰、不会功成身退,同时他又举了范蠡这个正面的典范,最后剖析了范睢目前的处境,得出了范睢必须马上隐退的结论。一幕幕的历史摆在了应侯面前,很快地应侯便向昭王推荐了蔡泽。引用史事例证观点的篇章在《战国策》中频频出现,可见其作用在进谏中不可小觑。3、引用寓言:寓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比喻的扩大。适当地特别是在进谏时运用些妙趣横生、形象生动、意味无穷地寓言故事,既能使听者易于理解,又增强了说话的生动趣味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魏王欲攻邯郸》中,季梁为了打动魏王,引用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又如在《昭阳为楚伐魏》中,陈轸毫不逊色于苏秦、张仪,用一个成语故事挽救了一个国家。引用“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根本在于向昭阳说明不要画蛇添足而要适可而止道理。诸如“狐假虎威”、“三人成虎”、“江上之处女”、“两虎相斗,一举两兼”之类的寓言故事,不但在当时的进谏中起了很大说服作用,而且流传至今。在进谏中,语言陈述毕竟不能详尽所有微妙,而用寓言故事却能十分贴切地点明一切,直观明白且颇耐人寻味,使听者更易明白。4、引用民间谚语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的劳动结晶,是以凝练而形象的语言,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所作的概括和总结,在进谏中引用民间谚语,可以使理论通俗化,易于理解。如《庄辛谓楚襄王》中,楚襄王由于不听庄辛的劝告结果战败流亡躲藏在城阳,面对楚襄王“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的悔恨和无奈,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庄辛用“亡羊补牢”这一谚语鼓励了楚襄王,他从最普通的现象、最寻常的事物谈起,然后一环扣一环地剖析人们都熟知的那些现象或事件,从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道理,使那种由于利害冲突引发的生存竞争、相互残杀的现象,同楚王自身联系起来,令楚王触目惊心,再也不敢等闲视之。又如《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中,苏秦为了说服韩王,就用了“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一谚语。这是一句叫弱者不依附于强者,独立自尊的格言,形象地道出韩王归附秦国的下场,引起了韩王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尊自强精神,顺利说服了韩王完成了合从的任务。这些生动形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佳语妙句,省却了长篇累牍式的叙述,着着实实帮了策士们的不少忙,使得进谏更易为君王所接受。(二)比喻:语言不同于文字,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在进谏中对效果的要求是立竿见影的。战国谋士的说辞无不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只有形象化的语言才能使讲出的话栩栩如生,使所述之事历历在目,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从而产生动听、感人、传神的艺术魅力,起到增强说辞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喻便是其有效表现方法之一。《战国策》里的谋士可谓精通此道。如《杜赫欲重景翠于周》中,杜赫为了说服周君重用现在落魄、将来必成大器的人,于是“譬之如张罗者”,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中,淳于髡对齐宣王说:“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葫、桔梗于举泽,则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睾黍、梁父之阴,则郄车而载耳。”他以所谓的“物各有畴”喻己为“贤者之畴”进而吹嘘“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尽管这不过是说士的诡辩,但其比喻之生动形象,实在非同一般。又如《天下合纵使魏加》篇中,赵国使者魏加就曾以惊弓之鸟比喻遭到秦军打击的临武君的身心状态,说明了那位被秦军打败的临武君不能担当合纵抗秦的主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进谏中巧妙运用一段形象生动、恰当贴切的比喻,往往具有惊人的说服力,甚至胜过许多抽象的论证,能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黑格尔说:“艺术的要义一般就在于意义与形象的联系和密切吻合。”穷根究底比喻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其说服力又在于它表面上言说的事例中包含深刻的道理。《战国策》中的比喻多以动物、植物等常见事物为喻体,使得其通俗易懂。诸如“譬如虎口”、“譬犹抱薪而就火也”、“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痈也”、“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雪”之类绝妙的比喻,在《战国策》中可谓俯拾皆是。(三)对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更加真实地把握事物的本性,常常需要将其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在进谏中,通过正反比较,更有利于说明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卫鞅亡魏入秦》中,卫鞅落得个车裂的悲惨下场,直接原因就在于小人在惠王前对其进行的毁谤:“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一“皆”一“莫”形成了一个强烈对比,使得商君大为惊恐,感觉君王宝座摇摇欲坠,等到卫鞅回来立刻将他处于极刑。《秦昭王谓左右》中记载了中期为了提醒秦昭王不可轻视韩、魏的威胁性就运用了对比:“今秦之强,不能过智伯;韩、魏虽弱,尚贤在晋阳之下也”,从而达到“愿王之勿易也”的目的。中期这一番说辞紧紧抓住了秦昭王的心理,句句击中要害,可谓拥有千钧之力,说服秦昭王也是情理之中。在《战国策》中,对比有时也表现在“利”与“害”的比较、“得”与“失”得比较上。例如《秦客卿造谓穰侯》记载,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进攻齐国成功,陶邑就能成为一个万乘之国,反之,陶邑就会被占领。通过秦客卿造对进攻齐国的“利”与“害”的比较,穰侯立刻感觉到必须要攻下齐国,否则就会丢失陶邑。在进谏中使用对比,除了能说明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还能使君主明显地看到对比中的优劣。让好的更好坏的更坏,这样一来促使君主作出选择自是轻而易举了。 (四)夸张: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常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在《战国策》策士们的进谏语言中,语言夸张的影子随处可见。而夸张这一修辞格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或削弱心理压力,从而利于进谏的成功进行。在《战国策》的开篇《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就以生动的个案显示了语言夸张的魅力。颜率为使齐王的非分之想落空,极力渲染了运九鼎之难:“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夸张的语言在这里起了强大的心理作用,使齐王望而生畏。《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中苏秦夸耀齐国的国力强盛时道:“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若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 而苏秦的死敌张仪的说辞与苏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张仪为秦破从连横》中,张仪为了说服楚王不要参加合纵,首先就直言不讳地对秦国军事力量作了耸人听闻地夸张描述。他的话是这样的:“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秦国比楚国实力强大这是事实,但张仪所作的过分渲染与夸张,让人觉得两国的力量对比显得更加悬殊,目的在于以咄咄逼人给楚王造成心理压力,以利于言辞的说服。可以说,夸张这一修辞格在进谏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或削弱心理压力,滔滔不绝、极尽夸张铺陈渲染之能事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一种说话技巧,显示了说话者的热情和力量从而利于进谏的成功进行。(五)假设:在进谏中,为了使君王采纳意见,往往需要把预期的结果也呈报上,以增加可信度。这时,就需要假设的出现。《东周欲为稻》中,东周与西周的利益发生冲突,作为东周说客的苏子“乃往见西周之君”,在西周君面前利用假设的手法摆出了放水与不放水的结果:“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这样一来西周君便觉得“放水”更符合自己的利益,苏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秦客卿造谓穰侯》中,秦客卿造运用了一连串的假设:用假设的情况说明消灭齐国必须彻底;用假设攻击齐国的情况说明消灭齐国会得到各国援助;用假设已经消灭齐国的情况说明消灭齐国后的巨大利益。特别是把假设的巨大利益摆在眼前,穰侯怎能不心动呢? 而《秦攻魏将犀武军与伊阙》篇章中的说客为周最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 种种可能发生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一一摆在了君主或诸侯的面前,选好的选坏的就由君主自己决定了。可见,假设这一语言艺术手法在进谏中的说服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四、副词运用进谏中,不便、不忍或不许直说己见的事常有发生,有些问题不宜直接给予肯定或否定,这便对策士们的进谏语言提出了新的挑战:表达语言的迂回。此方面在《战国策》中主要体现在语句中副词的巧妙运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谦敬副词的运用二为肯定副词的运用。我们先来看看谦敬副词的运用。进谏,是对君主或长辈的规劝,因此谦敬副词在进谏中是必不可缺少的,一来表示自己谦虚的态度二来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尊重。在《战国策》中,“窃”和“恐”这两个常见表谦副词并不是在同一篇文章中频频出现,而是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中,且都是出现在作为总结性的词句中,表示对君主的谦敬。例子如下:(一)窃:1、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齐人有冯谖者》)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3、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二)恐:1、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秦武王谓甘茂》)2、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者,非王之子也。(《范睢至秦》)3、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窃”还是“恐”都是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和诸侯时用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的。在这些进谏中,且抛开换取功名利禄的目的不说,策士们就好像完完全全是站在君王或诸侯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在这样设身处地的语言中,君王或诸侯很快便成了情感的俘虏。      策士们在进谏中除了注意表达对君王或诸侯的恭敬之外,也在不断地肯定强调自我观点。因此,起强调作用的肯定副词也是屡见不鲜,其中以“必”字的运用尤为典型,请看:1、且先出地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齐助楚攻秦》)2、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秦败魏将犀武军于伊阙》)3、王不察,因欲中立,梁必怒于韩之不与己,必折为秦用,韩必举矣.(《或谓韩王》)肯定副词“必”在进谏语言中可以说把它肯定强调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表肯定的“必”绝大多数是用在假设语句中的。为什么要把起肯定强调作用的肯定副词“必”用在并非现实的假设中去呢?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究其根底,不外乎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增加假设内容的可实现度,使君王信服自己的观点,继而达到进谏的目的。                                                     结语本文尝试从切入方式、陈述方式、修辞方法、词类运用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战国策》进谏语言艺术及其作用。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策士们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论证主张和如何说服君主和诸侯。在今天,这些语言艺术经验,仍值得我们为之神魂颠倒,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都如苏秦、张仪般语惊四座,口吐玑珠,但根据环境、对象的差异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避免“恶语伤人六月寒”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书目:[1]、宋韬译注战国策[M]北京: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2]、欧阳友权口才学(修订本)[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3]、熊宪光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M]研究生论文选集·中国古代文学分册(-)[C]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1—19[4]、王晶雄,商景龙,管秀《战国策》与论辩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007-06-13 22:37:41 作者:幸福白粥
    • 0
    • 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