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高达750万元的巨额奖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读者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红遍大江南北的先锋派代表作家马原宣布:文学已死。随后他放弃了写作。30余年后,因为莫言的获奖,中国作家的生存状态再度成为关注的话题。当今的作家是否能够像当年的鲁迅一样,凭借稿费在北京买下一座四合院?莫言有望登顶“作家富豪榜”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称想用奖金买房子,而有人马上计算出,以莫言得到的750万元奖金,用于在京买房的话,可能仅够买120平方 米。对此,“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表示:“事实上,莫言曾以3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第20位。而现在,随着他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整体销量都会上涨。我预计他的全球版税在2013年会出现井喷,有可能突破亿元,冲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相信买大房子已 不是问题。”当文学遭遇生活 作家沙漠舟死前馒头充饥谈到作家生存状态的话题,避不开“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吴怀尧告诉记者,“中国作家群体的贫富差距令人震惊,现在有的作家一年收入远超1000万元,而有的作家辛苦一年挣不到10万元,还有作家全部存款不足5万元。应该说,绝大多数作家收入比不上公司白领。作家沙漠舟去年因病去世,去世之前他最穷时,一天只能吃一个馒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5年内销量超过3万册就可以称为畅销书。起印数能超过10万册的作家不到50人,开机能印到上百万册的,记录只有 3人:郭敬明、于丹和钱文忠。有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家,即使著作有幸出版,销量也极其有限,5年时间只卖了两三千册的作家极为普遍。当文学遭遇商业 文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钱文忠接受采访时,对当下文化的发展表示了忧虑:“归根结底,推动文学进步的重任,最终还是要作家来完成。但问题是,面对市场诱惑和生存压力的时候,作家们还能耐住寂寞烹文煮字、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吗?”先锋派“射雕五虎将” 之一的作家格非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学是需要供养的,可是现在除了还在体制内的作家,作家靠供养的时代结束了。《版权法》出现后,文学开始进入一个自己养 活自己、跟市场发生复杂关系的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导致了文学空前的繁荣,但是我认为文学的隐患实际上在那时也被埋下了。现在,文学最重要的赞 助商也撤退了,文学被重新抛到市场化的境遇当中。”争议 作协是否需要存在 作家是否需要供养几年前,韩寒在网上公开叫骂作协体制,称作家由国家财政拨发工资养活,是体制弊病,作家被圈养后根本无心创作。长期以来,围绕此说法的争论不 断。可是现在大家也看到了,莫言作为体制内作家,并以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身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告诉记者,“文学是需 要供养的,莫言的获奖,对那些诟病作协体制的人,是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么作家是否需要供养呢?文坛“射雕五虎将”之一的作家洪峰曾因生活窘困走上沈阳街头乞讨,昨日,记者试图联系洪峰,想了解一下他的生活现状, 由于当事人不愿接听电话,记者最后采访了同样是“射雕五虎将”、洪峰的朋友马原。马原告诉记者,因为洪峰现在有了正高职称,生活不会再有问题,起码不会像 2006年那样上街乞讨。由于版税太低,纯文学的作品市场销售有限,单靠写作,一个作家很难维持生计。转机 商业运作提升稿酬 有望迎来光明前景茅盾文学奖评委、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和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谈到中国作家生存现状时,分别表示,“在中国当下,大部分畅销书是没有文学价值的,有一些仅有负面价值,严重误导大众。”“目前有一种状况,市场标准取代了文学标准,精英作家和汉语整体水准都在下降。”相比严肃文学,青春文学渐成热点。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后起之秀,通过各种商业运作,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广泛影响,每每推出新作,皆能一呼百应,动辄发行过百万册。2009年后,随着民营出版商的崛起,事情开始出现变化,一些传统作家的严肃作品也开始遵循商业模式运作。麦家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其新作《风 语》被北京精典博维公司以500万元的天价买下,而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则被北京凤凰联动以1000万元的价格买下。在民营出版商的推动下,中国作家的版 税有望迎来光明前景。 (通讯员 吴波)
当代诗歌在中国教育中严重缺失,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学生们在学校里能读到的当代诗歌很少,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当代诗歌是不了解的,除了少数特别喜欢的人之外。因此,当代诗歌在传播时就需要有一个慢慢进入的过程,要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吸引他们。当代诗人需要探索新的诗歌传播形式搜狐文化:您如何看待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或者说在当代语境下诗歌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翟永明:这些年,我在“白夜”一直做一些实验,比如诗歌与音乐、现代舞及其它艺术形式的互动表演,这样的演出已经做过很多次了。当今这个时代想让更多人去接受诗歌,不能仅仅是诗人写完就完了,必须探索新的传播形式。当然,传播方式比较多样:出版诗集、诗歌朗诵会等等。过去诗歌朗诵的活动不是太多,主要受到各种原因的局限,在社会空间比较小的时候,不太可能有民间朗诵的氛围;现在城市里面的社会空间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因此诗歌朗诵活动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怎样让诗歌更广泛地被一般人所接受,还需要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当代诗歌在中国教育中处于“失语”状态搜狐文化:当代诗歌在教育上似乎也是“空白”状态,到80后、90后这一代上学时,高中语文课本上出现了海子、食指的诗,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翟永明:对,中国教育在这方面非常缺失,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学生们在学校里能读到的当代诗歌很少,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当代诗歌是不了解的,除了少数特别喜欢的人之外。因此,当代诗歌在传播时就需要有一个慢慢进入的过程,要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吸引他们,这正是我在白夜做的事情。在网络上,很多人对现代诗完全不了解,思维完全固定在古体诗,对现代诗读不懂,读不懂就反感,但他又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读不懂,是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个训练,古体诗你从小受了训练,知道它好在哪里。现代诗你没有接受这个教育,你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但你不能因此就否定它。微博为诗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搜狐文化:微博的出现对诗人写诗有没有带来一些新的变化?翟永明:对诗歌传播途径有了很大的改变。微博上,很少有人愿意去看长篇大论的东西,虽然有长微博,但很多人在微博看长文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诗歌形式短,在微博上反而成为长处,大家愿意看,很快可以读下来,对诗歌传播有一定的推动力。如果在微博上诗歌能够得到很好传播的话,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影响到诗歌的繁荣,通过微博的传播方式,会有更多的人对诗歌发生兴趣,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搜狐文化:您最近有什么诗歌创作计划吗?翟永明:最近在写一首长诗《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灵感由《富春山居图》而来,还在创作当中,部分已经发表在了《今天》。
今天,中国有3所大学有“驻校诗人”,这三所大学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 驻校诗人制是很多著名大学常见的文学与大学教育沟通互补的方式,在美国已纳入大学教育体制之中。作为“美国式”的培养人才的方式,成为美国大学英文系学科机制的一部分,被称之为创造性写作项目。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去美国密西根大学当驻校诗人时,美国有评论家说,“一个驻校诗人胜过多少个教授”。并且,这种制度的成效颇为显著,活跃于美国当代文坛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许多都出自各大学的这种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 2010年,王家新在美国柯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驻校诗人任期结束,回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负责新成立的“国际写作中心”,他提出参照世界上一些大学的模式,建立驻校作家、驻校诗人制度,得到学校支持。那么在中国,驻校诗人制度运作如何?是否能像国外纳入大学教育体制?[NextPage]“驻校诗人”进高校遴选标准各不同9月18日,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入校仪式在首师大举行,来自辽宁的宋晓杰成为该校第9位驻校诗人。在中国,驻校诗人的制度其实是首都师范大学首开先河。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导吴思敬介绍说,在美国有两种驻校诗人,一种是名气很大的诗人进入学校成为教授,可以带研究生;另外一种没有教学任务。首师大为驻校诗人提供创作条件,举行小型的对话会、交流会,在他们离校时举行有关他们诗歌创作的研讨会,为诗人的下一步创造提供好的氛围。究竟以什么标准引进驻校诗人,曾经一度引起诗人们的争论。吴思敬说,进入新世纪以后,各地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青年诗人,如何采取一种形式为青年诗人提供有利的创作环境,他们与《诗刊》社共同酝酿了这种驻校诗人的制度。“当初酝酿驻校诗人制度,是从《诗刊》‘华文青年诗歌奖’的获奖诗人中遴选,基本都是优秀的青年诗人。”为何不选择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吴思敬说:“不必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设立任何奖项和制度,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面向更多的年轻诗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驻校诗人的选择标准是另外一种。在国际写作中心负责人王家新看来,驻校诗人的选择应该体现一种比较高的、严肃的文学标准,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要能被认可。他们选择的驻校诗人,比如多多,是一个对中国诗歌做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诗人,蓝蓝也很优秀,且具有很大的创作发展潜力,并且善于和学生交流,她的讲学很受学生欢迎,“在大众文化的时代,诗歌是边缘化的,不为时代所注意,我们请这些优秀诗人来做驻校诗人,即体现了我们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对文学价值和标准的坚持。”当下的文坛已成为一个炒作的市场,那些流行性、时尚性、通俗性的作家,再有名我们也不会请。王家新这样强调。在这样的标准下,德国诗人、学者顾彬成为第三位人民大学驻校诗人。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和中文系合作,承担了“驻校诗人”的系列活动。研究院院长谢冕表示,北大的“驻校诗人”强调的是资深,为期一月,期间举行三场讲座。自2010年起,他们先后邀请到叶维廉、余光中到北大担任驻校诗人,大学生能得到诗歌的营养和熏陶,大学氛围对诗人创作也有帮助,这是双赢的举措。[NextPage]驻校诗人会产生何种影响驻校诗人的到来,不仅给校园带来一种诗歌的氛围,还有助于学生走近诗歌、理解诗歌,在多多诗歌读诗会上,很多学生的发言和作业就很出色,他们对诗的敏感性被唤醒了。王家新说,古今中外,文学都是以诗为核心的,但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号称是学文学,其实离文学越来越远,学到的是一些空洞的文学知识和理论,大学毕业后还不知诗为何物。在这种情形下,驻校诗人会对改变大学的文学教育产生一些作用。去年举办的多多驻校诗人朗诵会,就有二三百名学生和社会上的诗歌爱好者参加,气氛庄重而热烈,一些学生很激动的说,他们第一次在这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诗歌的尊严。吴思敬认为,一方面,驻校诗人给学校带来当下诗坛鲜活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北京特殊的文化氛围,对驻校诗人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首诗大给驻校诗人提供住房,使诗人保持独立的写作空间,不干涉其创作自由,但没有报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有一些活动经费,但驻校诗人没有授课任务,报酬了了。但即便如此,在人大文学院院长孙郁的印象中,国际写作中心写作老有活动,诗歌朗诵会、研讨会……不止是文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的学生也都慕名参加,开展得“轰轰烈烈”。“驻校诗人”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它能够促进大学教育与诗歌的结合,诗人在高校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时大学也可以与当下的创作者沟通,为研究者与创作者的全面交流提供机会。驻校制度会给诗人创作带来深远影响,身份的转换有助于诗人收起局域的棱角,充分吸收诗学营养。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王家新表示,毕竟真正特别优秀的诗人终归很少,也很难请到,比如他们想邀请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这是继米沃什之后最优秀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诗人,却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不但需要机制、资金的到位,也要时间上以及精力的大量支出。人大成立了国际写作中心和创造性写作教研室,有很多工作要做,而王家新本人还承担其他教学工作和研究课题。王家新表示,目前中国的“驻校诗人”还处在“游离”状态,一个是学术机制,二是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不够,总之,需要和文学教育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把驻校诗人制度坚持下去,并把它有机地纳入到国内的文学教育机制之中。(本报记者 舒晋瑜)
【深圳商报讯】(记者 刘良龙 实习生 邵凡凡)9月28日晚,曾以短篇小说《吉祥如意》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宁夏作协副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杂志主编郭文斌,做客深圳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在深圳大学新图书馆(南馆)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文学的祝福性》的讲座。 文学的祝福性是指文学作品所显示出的希望人们活得更幸福、更纯洁、更高尚、更体面、更有尊严的一种伟大而崇高的伦理境界。郭文斌认为,具有祝福功能的文学作品,“既能让天下父母推荐给孩子阅读,也能让天下孩子推荐给父母阅读;既能给大地增益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则是根”。而要实现文学的祝福功能,作家要有“父母情怀”,要抱着祝福的心态来写作,让读者通过阅读其文学作品使心态变得更加安详。郭文斌说,安详是一种不需要条件作保障的快乐,是一种根本快乐、永恒的深度的快乐。相比而言,物质所带来的快乐则是短暂的浅层次的快乐。目前,不少人患有焦虑症,非常需要安详文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深圳比自己所生活的银川节奏快很多,这里的人压力更大更不容易获得快乐。所以他选择来这里传播自己的“安详文化”,他说自己在全国到处“赶场”做演讲,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安详。郭文斌说自己很意外也很开心自己的散文集《寻找安详》成了一本畅销书,但自己的理想则是几百年几千年之后还会有人读自己的书。他说,获得安详的方法就是“在现场”,也就是活在当下。吃饭时知道自己正在吃饭,睡觉时知道自己正在睡觉,走路时知道自己在走路,像佛家一样心无杂念。睡觉时躺在床上,如果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说明内心已经足够宁静安详。这心跳声就是“人籁”之声,是非常美好的声音。如果懂得倾听这生命之声,还怕失眠吗?但安详不是安于现状,它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达到安详的境界就会拥有由内而外的自信和从容。不焦虑不钦羡他人,这样自己人生的目标才会更加的清晰,自己也会更自信和坦然。郭文斌认为,作家要有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应带着功利为迎合某些报刊的需要而写作,而应带着祝福的心态来写作,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观点,都可能影响读者的一生。(原标题:文学作品要让读者更加“安详”)
这个话题说出来,肯定有人说我很二,这个世界上各色天才都有,为什么没有写作天才呢?你看,弹琴的有天才,记数的有天才,踢球的有天才,下棋的有天才,怎么会没有写作的天才呢? 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各色的天才,比如弹琴的天才,记数的天才,踢球的天才,下棋的天才,但没有写作的天才。要是拿写作的天才与弹琴的天才,记数的天才,踢球的天才,下棋的天才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弹琴、踢球、记数、下棋基本上是不需要生活阅历也可以做的,甚至生活阅历太多了还不行。比如记数和下棋,它更需要智商而不是需要生活观察和人生体悟,有些人早慧,智商发育得早,他就能够早早地成名,成为所谓的少年天才棋手,这样的例子很多,相反,一个人年龄越大,智商可能不断走下坡路,要不然怎么说越老越糊涂呢。所以,老年棋手未必下得过年轻棋手,人家年轻人思维敏捷嘛。 但是写作就不同,它某种程度上说不是拼智商,它是拼综合实力,是拼文才、智慧、品性、思想、观察、感悟、想象等等。并不是说像下棋,你懂得规则就可以了,因此,写作不是说你会遣词成句就可以了,都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倘若连生活都没有,写作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人年纪轻轻,就能写出阅人无数一样的老道文章来,你相信吗?反正我是不相信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人生阅历,就是笔头灿若莲花,也只能堆砌毫无意义的华丽的词藻。我们不要忘了,文章总是要打动人心的,它需要里面有某种力量,一堆泡沫是没有力量的。同样是写作,少年奇才想随便超越老作家,谈何容易! 也有人说了,写诗或者写魔幻小说是不需要你说的综合实力的,是这样吗?写出的诗或者魔幻小说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一定要可以为人间理解才行,最终要落脚在生活本身。不为人所理解的,与生活毫无关系的,天书般的作品,甚至不为未来人理解,那样的天才只适合在火星上生活,不适合在地球上生活。 历史上确实有“七步为诗”的美谈,也有仲咏的哀叹,但古诗这东西,有韵律可求,其实也跟下棋相似,马走日,象走田,只要步子走对就OK,我看当不得什么写作天才,归于下棋一类的天才倒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可以说某个人特别有文字天赋,也就是擅于驾驭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仍然不能说是写作天才,天赋不等于天才。一个人固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自己内心空空,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仍然是空空的吗?一个人内心丰富无比,但无法下笔为文,那更不是一个写作天才。 现在有一种流弊,喜欢把智商高比作天才,向人炫耀自己智商高,有意无意地表明自己是天才,或有天才的潜质。在这一点上我是最害怕的,我从未进行过智商测试,我也不相信自己能拿高分,所以我见到说自己智商高的人就只有佩服的份。其实不只我,很多人听说某某智商高,就容易瞳孔放大,以为是天才,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望尘莫及,其实世上哪有那么多不经努力的天才,名人不是说了么,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汗水才是天才的最好注解。 当我们仰望天才之时,尤其是写作天才之时,可能早已忘记了背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当我们仰望写作天才之时,我们已经在无视基本的常识。而当这个社会“天才论”风靡,一个个少年天才群星般冒出来时,说不定我们的常识已崩溃,没有人去相信常识,尊重常识了,大家都想着“不走寻常路”,那就更多的是在走邪路。
作家洪峰曾因窘困乞讨街头。沙漠舟去世前曾一天只靠一个馒头果腹。周国平诺奖奖金只够在京买120平方米房子作家生存状态引关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高达750万元的巨额奖金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读者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红遍大江南北的先锋派代表作 家马原宣布:文学已死。随后他放弃了写作。30余年后,因为莫言的获奖,中国作家的生存状态再度成为关注的话题。当今的作家是否能够像当年的鲁迅一样,凭 借稿费在北京买下一座四合院?文/图 记者吴波[NextPage]莫言有望登顶“作家富豪榜”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称想用奖金买房子,而有人马上计算出,以莫言得到的750万元奖金,用于在京买房的话,可能仅够买120平方 米。对此,“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表示:“事实上,莫言曾以3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第20位。而现在,随着他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整体销量都会上涨。我预计他的全球版税在2013年会出现井喷,有可能突破亿元,冲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相信买大房子已 不是问题。”当文学遭遇生活作家沙漠舟死前馒头充饥谈到作家生存状态的话题,避不开“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昨日,吴怀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6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当年度共 有25位作家上榜,余秋雨、二月河、韩寒位居前三。”截至目前,根据“中国作家富豪榜”统计,稿费收入超过百万元的作家只有30人。吴怀尧告诉记者,“中国作家群体的贫富差距令人震惊,现在有的作家一年收入远超1000万元,而有的作家辛苦一年挣不到10万元,还有作家全部存款不足5万元。应该说,绝大多数作家收入比不上公司白领。作家沙漠舟去年因病去世,去世之前他最穷时,一天只能吃一个馒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5年内销量超过3万册就可以称畅销书。起印数能超过10万册的作家不到50人,开机能印到上百万册的,记录只有3 人:郭敬明、于丹和钱文忠。有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家,即使著作有幸出版,销量也极其有限,5年时间只卖了两三千册的作家极为普遍。如果是专业作家还好一些, 因为可以在作协领工资。如果只靠稿费生活,大多数作者依然处在清贫的状态。[NextPage] 当文学遭遇商业一些作家选择另类生存钱文忠接受采访时,对当下文化的发展表示了忧虑:“归根结底,推动文学进步的重任,最终还是要作家来完成。但问题是,面对市场诱惑和生存压力的时候,作家们还能耐住寂寞烹文煮字、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吗?”关于文学已死的话题,著名出版商、作家蒋一谈说:“我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北京情人》,发行量达到70万册,可我拿到的稿费仅有1.5万元。我 觉得我的人生如果没有经济基础的话,在北京是没有梦的,这个梦绝对是破碎的,于是我就把文学之梦给按下来,开始当出版商,还好我算是比较成功的”。先锋派“射雕五虎将” 之一的作家格非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学是需要供养的,可是现在除了还在体制内的作家,作家靠供养的时代结束了。《版权法》出现后,文学开始进入一个自己养 活自己、跟市场发生复杂关系的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优点就是它导致了文学空前的繁荣,但是我认为文学的隐患实际上在那时也被埋下了。现在,文学最重要的赞 助商也撤退了,文学被重新抛到市场化的境遇当中。”争议作协是否需要存在作家是否需要供养作家沙漠舟临死前,仅靠馒头充饥,令人叹息。几年前,韩寒在网上公开叫骂作协体制:称作家由国家财政拨发工资养活,是体制诟病,作家被圈养后根 本无心创作。长期以来,围绕此说法的争论不断。可是现在大家也看到了,莫言作为体制内作家,并以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身份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不愿意透露姓名 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告诉记者,“文学是需要供养的,莫言的获奖,对那些诟病作协体制的人,是一记响亮的耳光!”那么作家是否需要供养呢?文坛“射雕五虎将”之一的作家洪峰曾因生活窘困走上沈阳街头乞讨,昨日,记者试图联系洪峰,想了解一下他的生活现状, 由于当事人不愿接听电话,记者最后采访了同样是“射雕五虎将”、洪峰的朋友马原。马原告诉记者,因为洪峰现在有了正高职称,生活不会再有问题,起码不会像 2006年那样上街乞讨。由于版税太低,纯文学的作品市场销售有限,单靠写作,一个作家很难维持生计。记者了解到,洪峰创作了相当多优秀的作品,如《生命之流》、《湮没》、《瀚海》、《极地之侧》、《走出与返回》等,如果没有体制为他解决生存问题,他能否坚持写作,还是疑问。[NextPage]转机商业运作提升稿酬茅盾文学奖评委、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和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谈到中国作家生存现状时,分别表示,“在中国当下,大部分畅销书是没有文学价值的,有一些仅有负面价值,严重误导大众。”“目前有一种状况,市场标准取代了文学标准,精英作家和汉语整体水准都在下降。”相比严肃文学,青春文学渐成热点。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后起之秀,通过各种商业运作,已经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广泛影响,每每推出新作,皆能一呼百应,动辄发行过百万册。2009年后,随着民营出版商的崛起,事情开始出现变化,一些传统作家的严肃作品也开始遵循商业模式运作。麦家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其新作《风 语》被北京精典博维公司以500万元的天价买下,而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则被北京凤凰联动以1000万元的价格买下。在民营出版商的推动下,中国作家的版 税有望迎来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