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预示着这是独特的一年,疫情的爆发,打破了岁月静好的景象,我们为了战胜疫情,积极配合国家领导的防控措施。由于疫情并未完全战胜,所以,学校对暑期三下乡的活动进行“创新”。故,有了这特别的三下乡体验。学校为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做出指导,而我加入的“归鄉”实践队主要是了解精准扶贫典型村落的脱贫工作的进展,我们队伍的调研地点是广东省清远市英德九龙镇河头村。由于疫情还未结束,我们队伍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作为线上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线上推文工作。与师兄师姐们的三下乡活动相比,我们的三下乡活动在线上的部分占据的比例较大。不仅仅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更是因为地域的差异太大,有的离调研地点较近,有的离调研地点相差十万八千里,从而使得线下活动人员较少。线下工作人员较少,有利也有弊。好的方面是对于计划的调整可以灵活多变,遇到计划外的变故,在统一意见方面可能花费的时间较少;不好的地方是人员少,在调研过程,队员们往往要兼具多重身份,她们可能是拍摄人员也可能是采访人员。虽然我们线上人员不能亲自去调研地点,也不能为线下人员分担采访过程的艰辛,但作为线上人员的我们,还是要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让整个队伍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三下乡”的号召,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岭南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科学学院多名同学折中选择参与“万人支援线上辅导”活动。7月21日,由19级烹饪1班二十名同学组队开展的暑期线上辅导“云辅导”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在活动期间,实践队员首先通过“线上教学岭师志愿服务联盟”小程序联系到需要辅导的学生,通过微信语音通话、腾讯会议等线上途径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业辅导活动。实践队员们利用自身多年的学习经验,为广大中小学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的在线辅导,致力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解决学生们在网络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谈及为什么要参与“云支教”活动时,实践队员表示,学校老师授课是针对大多数同学的,而思维较慢、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就会感觉吃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这次的“云辅导”是一对一的在线辅导,针对性较强,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在暑假期间,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同时,这也是一次师范生很好地锻炼自身的机会,不仅可以学习到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还可以增强教学能力,增加教学经验。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举措。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正确认识国情,丰富社会阅历,进一步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民族使命,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2020年的这次疫情,更是能使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发光发热,虽然不能战斗在前线,但我们心系社会,在这次线上辅导中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才是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做的,心系国家,不忘责任与使命,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能使劲发出自己微薄的光亮,像一只小小萤火虫,聚集起来能照亮整片黑暗。 这让我想到了民国时期的李大钊,陈独秀同志,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青年代表之一,看起来力量微小,但实则能撼动整个时代的根基,拉动整个社会的思想进步。我们青年人就是要满怀一腔热血,永远饱含激情,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方贡献,如此,人生才更具有意义!
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三下乡“摇光”队伍分队于2020年7月25日在阳江市阳西县鸡乸㙟村展开实地调研。夏日里,艳阳高照,鸡乸㙟村人来人往。村子的人家都很热情,在向他们介绍过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他们很乐意配合我们展开工作,为我们悉心讲述当地过往的故事以及经过改建之后生活上的一些变化和他们的内心想法。鸡乸㙟村的第一产业是海洋捕捞业。他们家家户户基本都有渔船,也基本上都织渔网。有些人家会去到很远的地方捕鱼,比如浙江,南沙群岛等等,甚至印度洋、太平洋,人均收入很高。其中,我们采访到一位很健谈的爷爷,他以前也是从事捕捞工作的。同时,当谈及儿子的年收入时,爷爷面容带笑,露出了骄傲的神情。大多数村民都像这位爷爷一样,他们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该村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成了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码头、进村大道、篮球场、羽毛球场、村民文化活动室、渔家文化展示馆、休闲公园、文化广场、污水处理等等,同时进行了美化绿化,使整个村子呈现出一幅全新的模样。利用环海优势以及世代捕渔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鸡乸㙟村还发展起了渔家风情旅游业,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率先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2007年,该村就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1年获“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全国文明村”称号;2014年获“广东名村”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了“广东省改革开放示范百村”名录。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该村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建设和改造,推动“厕所革命”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鸡乸㙟村在2017年便开始了垃圾分类处理,村民门前都配置了2个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村中建设了垃圾屋,垃圾屋内摆放了不同颜色分类垃圾桶。发挥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村民负责对自身房屋周边垃圾进行清扫,并对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放进不同的垃圾桶,方便保洁员收集垃圾。村中配置保洁员2名,负责每天上门分类收集村民垃圾集中到垃圾屋,并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厕进行清扫维护管理。县的转运公司对垃圾进行分类转运,全村每天约产生生活垃圾0.39吨,做到日产日清。走在改建过后的平坦小道上,我们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望着被轻轻吹动的道路旁整齐的树木的枝条,心生感慨:专心致志跟党走,扶贫攻坚是正道!我们坚信,各个乡村紧跟着党的指挥和步伐,努力建设文化乡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来源:教师教育学院“摇光”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文字:吴丽珍
经过几天前期工作的准备和分配,还有台风的影响后,“I山药”社会实践队正式开始了线下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我们的第一站——农业站。 很可惜的是,今天农业站并没有开门。据村民们说,平常他们会来这购买一些农田所需的肥料。从它古朴的砖红外墙和陈旧的铁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斑驳和村民们对其浓烈深厚的长情。 说到山瑶村的基础设施,这个拥有“全国文明村”称号的村庄,是如何在不到十年时间内,从普通村庄建设成文明新村的呢?其中,原因种种,最受人关注的应该是山瑶村的知名企业家龙观生,心系家园,积极捐资建设村内的基础设施。我们“I山药”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也慕名来到了这个龙观生独资捐赠的山瑶学校。 整洁干净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特别贴心设置的校车……无一不体现出山瑶村教学设施的齐备和用心。参观时发现,原来不只有小学,幼儿园的基础设备也挺齐全的,还有供小朋友玩乐的滑滑梯。山瑶村里无论是村委会干部、学校老师还是淳朴的村民们,都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并为孩子们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我们相信,山瑶村的教育事业会欣欣向荣。上有老,下有小。山瑶村里不仅有学校,还有敬老院。敬老院同样是由龙观生先生独立资助,村委会协同管理。敬老院中还有供老人们阅读的图书室、娱乐的棋牌室以及饭堂。最后,“I山药”社会实践队线下工作的小伙伴漫步到了山瑶村的文化广场和山瑶驿站,带着我们的队旗和横幅,在这美丽新村留下了我们社会实践的足迹。
线上辅导备课历程7月22号23点04分,我第一次接到线上辅导的订单,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我内心异常激动。23号10点,我尝试联系辅导对象成功。我和她相互问好,并且商量正式上课时间。距离正式上课时间还有6天,我着手准备上课材料,到淘宝网站购买电子版教材和习题。并且阅读教材,重温高中的历史知识。粗略检查习题,查看是否有错印漏印。距离正式上课还有4天,我结合教材梳理大概的历史时间表和重要历史事件。翻看自己高中的历史笔记,了解每件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作用,每一项政策的目的等等。再结合自己众多次考试会考到的考点,划出重点预习学习的知识。我还自己做了一遍习题。距离正式上课还有3天,我开始准备PPT。PPT的制作有些麻烦,我必须要使重点突出,还要画面精美。鉴于我较少制作PPT,所以我向同学请教,借鉴他们的课件。然后取长补短,完善我自己的PPT。距离正式上课的最后一天,我自己试讲,寻找讲课感觉。可能是紧张,我的讲课语速有点慢,会出现莫名的断句。但是我相信勤能补拙。 岭南师范学院教科院青鸽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甄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