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小葵花”多彩乡村文化实践队正式开展线上三下乡活动。“小葵花”由十一名来自机电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队伍,队伍邀请舒瑶老师作为本队的指导老师。活动开始前队伍进行了讨论与计划,最终确定以河南省林州市的井头村以及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的城里村作为本次“小葵花”社会实践队三下乡的乡村对象。由于疫情的影响,三下乡的形式不得已由线下转为线上,比起线下开展三下乡活动,线上进行三下乡活动似乎多了不少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好各类问题,“小葵花”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采用了队中队形式,将队员们根据个人能力、现有条件划分成三支小队伍,部分队员进村调查、采集材料,部分队员制作海报、推文。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小葵花”是由本队队员商讨一致后得出的队名,“葵花向阳而生”是一个极好的寓意,我们希望队伍中每个人都能如“小葵花”一般向阳而生,在本次线上三下乡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小葵花”向阳而生,我们的线上三下乡活动定能顺利完成,焕发勃勃生机!
8月5日,“小葵花”多彩乡村文化实践队正式开展线上三下乡活动,在林淑瑶老师的指导下,队伍搜集并整理了有关河南省林州市井头村的资料,观看与红旗渠相关的影片了解井头村的历史,为接下来的制作视频、海报以及推文做准备。8月6日至8月9日,由张晨烨同学和程康辉同学组成的线下实践小队动身前往河南省林州市井头村,进行实地拍摄。前往了当地的红旗渠纪念馆,学习红旗渠精神,走访村中向老人询问当时吃水困难的情况,了解现代井头村村民吃水情况及生活变化,并且实地前往红旗渠以及红旗渠景区青年洞,拍摄红旗渠美丽风景的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 线下实践小队实地拍摄的过程中,线上小队也在快马加鞭,整理文件,制作推文、海报以及剪辑视频。 相信“小葵花”多彩乡村文化实践队的作品就能与大家见面了,一起期待吧。
目前“小葵花”多彩乡村文化实践队关于河南省林州市井头村的线下考察调研、线上整理、汇总材料并制作海报、视频的部分已经顺利完成。现“小葵花’多彩乡村文化实践队线下小组再次动身前往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上的城里村。吴阳镇是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辖镇,坐落于鉴江下游平原,濒临南海,其为广东省中心镇、状元故里,文武古迹众多。2005年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称号。历代吴川县城就处于现在的城里村内。因此,城里村保留有很多历史古迹、古建筑等。“小葵花”线下实践小组先是去了著名的学宫,吴川学宫曾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是古代文人读书学习的地方,属宫殿式建筑、砖瓦木柱结构。据了解,学宫目前的保护较以前重视了许多,实属令人欣慰。队伍后面还去考察拍摄了南城门、中山纪念堂以及延华井。此次探访城里村,线下小组收获颇丰。不仅有机会与古迹面对面,体会历史,还体会到了保护古迹的重要性!物古迹代表着我们祖先的精神,是历史文化研究和现代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依据,是我们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正史、借鉴以及教育等重要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它们!此次城里村之旅,不赖!
岭师三下乡 本次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xx县xx乡的一名留守儿童。为丰富这名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也为给他们法相伴于父母左右的生活增添一丝光彩。我们在8月9日开展了包括防疫安全常识、兴趣手工、英语英标教学三项特点鲜明的课程。其中防疫安全常识课程是支教过程中的一大亮点,此课堂开设的目的及意义是想通过网络进行知识宣传与教学,让他们掌握简单有效的防疫技巧,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另外,兴趣手工可以在教学中与孩子互动,给孩子陪伴的感觉,弥补缺失的情感。而课业的教授也能帮助孩子提升成绩,从而唤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更加热爱学习。
实践随笔不知不觉间,10天的支教生活悄然地结束了。今天上午我们组织全体学生举办了主题为“艺展童心,逐梦远方”的文艺汇演。同学们的节目有健美操、独唱、手势舞和手工作品的展示,表演结束后,校长致谢幕辞。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示了十天以来的学习成果,彰显了小学儿童年少的独特魅力。校长在谢幕辞中请全体同学起立向我们10名支教队员表示感谢,同时要求同学们好好复习十天以来所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为陈家小学争光。10天的支教生活最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结束后,我们分别和学生们拍照留念。十天里我们培养了深厚的情谊,我们舍不得离开陈家小学,舍不得离开这些可爱的同学们。十天以来,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也互相在对方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后,我们都与孩子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相对于“老师”这个称呼,我们更像大哥哥大姐姐。明天我们就要离开陈家小学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在以后有一个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