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 忽培元:延安红星园记(之一)

      “红星园”这个名称,听起来很提气。这几年早就听说延安马逸飞创办了一个红星园,成为全国首个“民间外交”的平台,也是全国和省上对外友协指定的“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和国内外斯诺研究机构纷纷聚焦之所。当然也隐约伴随着一些不同声音,甚至是噪声。这些口头传闻和国内外报道使得红星园就像当年的《西行漫记》渐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并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包括官方和民间人士,纷纷慕名而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大家看了真景实情,无不惊叹喝彩,不少人情不自禁地问马逸飞先生,你是怎么想到要建设这样一个特别的项目?作为民企行为,你们设计的“营利模式又是怎样的?”“营利模式?”马逸飞瞪起一双陕北后生特有的大眼睛,显出疑惑不解。“就是靠什么挣钱呀?”“挣钱?!”马逸飞淡淡一笑说:“我压根就没准备挣钱!”“那你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情?资金从哪里来,如何求得商业回报?”马逸飞被问得满头雾水,心想提问者和自己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呀。然而雷同的问题不断有人提出,他每次都重复着同样的表情和心情,显出无可奈何的尴尬。可是就在这双方都莫名其妙的提问声里,红星园的名气却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中外宾客越来越多。笔者也算是其中的一位吧,因此才有了如下的切身体验和感慨。当你走进今日的红星园,你就穿越到了昨天的延安。你感到周围一切既新鲜又亲切,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甚至是幸福,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朋。你住的窑洞或房间里,书架上摆着的各个年代的书,无论是亲历者自述还是后来的研究者所著,都是讲的当年国际友人在延安乃至红区及各个解放区的故事。那些真切而鲜为人知的描述,营造出的特定环境就像一张张黑白色的历史旧照,留住了一个个珍贵而迷人的传奇瞬间。这些书籍,你只要拿起来就会爱不释手。你发现自己对于红色历史是那样的着迷。它们大多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斯诺和海伦-斯诺等西方新闻记者采访西北红区和外国友人,冒险支持中国人民抗日和解放事业的传奇经历和动人故事。那些独立不群的人物与事迹就像一条长长的河流,把昨天与今天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也把走进红星园的每一个人,无论年龄职业经历政治观点如何,都难以避免地带入了红色经传,感受到历史的陶冶。这种“带入”的感觉,远不是你走进博物馆参观所能感受,也不像在看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和电影故事。参观与观看电影,你总感觉自己是置身镜外,是冷眼旁观者,而此刻你所感受到的是切身体验那年那月那日那时的感觉。你甚至觉得,自己就像是斯诺和海伦本人,是白求恩或马海德,是杨早或寒春,或是来自印度的柯桦华医生……当你翻阅着这些装祯朴素的书籍,你的耳旁和周围,随即时隐时现地响起了熟悉的背景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还有热情洋溢的《南泥湾》《绣绵匾》……那深远的红色意境,与质朴文字营造出的特殊氛围,牵起一根红线,令你一下子即陷入无限美妙的遐想。你如同走进了一幕实景的戏剧,整个身心都化入了历史的风云演义之中。那就是昨天,久违了的当年延安岁月,宝塔延水,石桥与古城墙的装点,延河清澈流水中,呈现出的国画一样生动的流云与清凉山、凤凰山清晰的倒影……幻觉中的诗意,一直飘逸延展,流向远方的黄河,汇聚成举世瞩目的天下奇观乾坤湾……而这一切,又绝非仅仅幻境,而是变作了精巧构思,成为红星园里魂牵梦绕的主体思维元素。难怪你进入红星楼的大厅,迎面而来的,即是两幅对称高悬的巨型绘画:桃花盛开的古城延安和春潮涌动的黄河乾坤湾。这就像是红星园的入口,亦真亦幻,半实半虚,曲径带你通幽:“山丹丹那个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甘,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歌声伴随四周立柱墙上红彤彤的陕北剪纸图案,盛开的山丹丹花和扭打得翻天覆地难分难解的陕北秧歌腰鼓说书道情,还有纺线织布开荒种地收秋,……边区军民大生产的热闹场面,更是热火朝天感天动地。蓝天的云黄皮肤黄土地,统统都被太阳的光辉染红。红绣延安,活力无限。而在这跳动的音符和活跃的人群中,那些个高鼻子大眼睛的外国友人,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显得更加抢眼。这些精心设计,足以深入人心的每一处装饰点缀中的图式,构成了延安红星园浓墨重彩的开台锣鼓。序曲拉开之后,大戏随即开幕了!你这才发现,自己的身心早已完全融入其间,成了历史大舞台中的一份子,体现着那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

    2021-10-15 22:42:10 作者:忽培元 来源:义耕堂主人
    • 0
    • 10117
  • 创作谈 | 忽培元:愿为“三农”歌一生

    从《乡村第一书记》到《花开山乡》,不仅是人物塑造上的一脉相承,更是主题上的延续和深化近期在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改编自我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电视剧开播以来,各方的热烈反响使我深受鼓舞和教益。我出生在延安,在农村长大。我的父亲是一名基层水利干部,常年带着村民修渠建坝,工地在哪里,我们就把家搬到哪里。19岁那年,我到延安川口公社插队,这段经历进一步加强了我和农村、农民的紧密联系,铺就了我一生熟悉农村、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的情感底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身为党员和作家的我没有置身事外。我先后奔赴江苏、安徽、海南、贵州、甘肃等地农村考察调研,接触到许许多多舍小家为大家、勇于“驾辕拉车”甚至付出生命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感人的言行、卓著的实绩激发我创作的灵感,将我心中积淀多年、围绕“三农”问题的调研和思考化成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经过近两年的打磨,我创作出“三农”题材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以此作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农民的回报。《乡村第一书记》紧扣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讲述主人公白朗从中央机关来到扶贫一线,团结村民攻坚克难,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二者从生活中撷取素材的取舍原则不同,刻画人物的途径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二度创作来说,导演可以从小说中获得启发,继而运用电视艺术手段,达到比原作更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剧演员则可以从小说人物描写中获得角色塑造的启示,找到“戏眼”,把握表演上的分寸。一幕大型交响乐开启,起首第一个音符的高低及情感指向十分重要。《花开山乡》的前3集是展开戏剧冲突的重头戏,主人公驻村第一书记白朗始终处在矛盾旋涡的中心,演员演得投入,观众看得过瘾,充分体现了电视剧的叙事优势。“白朗、石坚、刘秦岭、王石子、牛兰花……个个都是身着当下服饰的‘生旦净丑’,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小说中的人物走进剧中显得更加厚实,原著丰满的文学典型成就了影视人物的表演。”观众的留言让我倍感欣慰。从《乡村第一书记》到《花开山乡》,不仅是人物塑造上的一脉相承,更是主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小说中的“上牛湾村”即电视剧中的“芈月村”,经过严格验收,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接下来,巩固扶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这一新的任务摆在村党支部和全体村民的面前。芈月村刚“摘帽”,驻村第一书记白朗来了。其实芈月村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没有解决,白朗此时进村,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有如一块好铁,正被置于铁砧之上经受锻打,这位处于矛盾中心的年轻共产党员,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吗?戏里戏外的人们都替白朗捏把汗。正是在这样的戏剧冲突中,全剧情节逐步展开,故事富有看点的同时,凸显主人公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艺术地再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火热,激发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奋斗意志。“脚踩泥泞,手捧真心,你像远方的亲戚,来到了这小山村。挨家挨户串门,你走得那么勤;同坐一条板凳,你情浓意更深。东家送暖,西家解困,为搬走那一个‘贫’字,你鼓舞人心添干劲……”如同电视剧主题曲《党派来的亲人》所唱的那样,从《乡村第一书记》到《花开山乡》,白朗代表的是千千万万正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干部。无论我年岁多大,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中都装着自己热爱的农村、农民和农业。质朴无华的父老乡亲是我的亲人,我愿赞颂他们、讴歌他们!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21年10月3日第8版。

    2021-10-11 19:52:27 作者:忽培元 来源:人民日报文艺
    • 0
    • 9845
  • 转载|延大要闻:我校优秀校友忽培元小说《乡村第一书记》 改编的电视剧《花开山乡》热播引发文学院师生热议

     【按语】由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改编的连续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播出之际,母校延安大学师生热议剧情及创作背景,现予以转载。本网讯   近日,由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我校原中文系优秀校友忽培元创作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在央视一套播出。《花开山乡》由高希希执导,王雷、李小萌领衔主演。8月29日,该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以来,收视率直线上涨,热度持续攀升。《乡村第一书记》讲述了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带领干部群众脚踏实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保卫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曲折故事,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美妙华章。《花开山乡》的改编保持了小说原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以乡村振兴为主旨,塑造了新时代年轻共产党人的形象,也塑造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人物谱系和新农村的人物谱系。《花开山乡》播出后,在文学院师生中引起了热议。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刘鑫观看后认为:“《花开山乡》对原著《乡村第一书记》的改变中将主要人物白朗带领村民开展乡村振兴的壮举搬上荧幕。这一文学作品的影视传播方式让白朗作为乡村第一书记的奋斗者形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希望读者尤其是文学研究者去对照阅读原著中的白朗形象,即白朗‘读书单’中的知青形象,深度洞悉作者忽培元先生的文学造诣,体会原著《乡村第一书记》比之《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经典现实主义文学的传承与创新之处。”延安大学文学院刘芳芳博士指出,白朗这一“乡村第一书记”的形象原型不止如作家说,是“河南省淅川县银树坪村一位风风火火的八〇后驻村第一书记”,他身上还有作家忽培元先生自己的投影。更重要的,白朗也是梁生宝(《创业史》)和孙少安兄弟(《平凡的世界》)等“新人”形象延长线上的人物。尤其是看王雷(饰演白朗),包括李小萌(饰演麦西)的表演,让人不禁想到二人在2015年出演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田晓霞的形象,他们的“新人”气质是一脉相承的。2019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党云青观看后认为:“第一书记白朗凭着特有的信念与智慧,不畏困难、勇于创新,逐渐影响并改变了这个古老质朴的山村,在基础设施简陋、环保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带领村民大力发挥资源再生、玫瑰养殖等新兴产业,共同走上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第一书记的奋斗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张之豪和刘浩观看后说到:“剧中的主人公白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乡村振兴政策不断推进与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加强的今天,《花开山乡》无疑是对我党广大农村基层扶贫干部和更为广大的乡村居民工作成果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赞扬,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畏艰难险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青年更为具体的诠释了梦想前行的方向。”师生们普遍认为,忽培元校友作品《乡村第一书记》是一步同现实生活连接生命脐带的长篇力作。主人公白朗的实践与思考,彰显了当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作品深接地气、发人深省,具有开拓基层工作、引导青年干部成长的教科书意义。当下,正值乡村振兴关键时期,对作品的改编播出,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2021-10-11 19:43:55 作者: 来源:义耕堂主人
    • 0
    • 10009
  • 赛跑与慢行

                             三八五旅到庆阳后,战士们自己动手克服了无数困难。驻在庆城的三八五旅旅部的八路军官兵往返百里砍柴,便是生动的例子。庆阳没有煤,乡下靠烧柴禾,城里靠烧木柴。由于庆城周围山沟里的树木快砍光了,为使剩下的小树长大,方便群众就近烧柴,三八五旅就组织旅直单位干部战士,分别到离城四五十里的刘坝沟、玄马湾等地方去找。有的地方来回得走一百多里路,当天无法返回来,他们就让一些人带着干粮、工具,先去砍柴,再让另一些人专门搞运输。这些搞运输的同志每天早早起来,拿着扁担绳子,赶往砍柴的地方,当天再把柴运回来,无论干部战士,都争先恐后,抢挑重担。当时,一个小学教员,亲眼看到过许多感人的场面。一个礼拜天,这个小学教员在距庆城不远的封家屯麦地畔上砍柴禾,忽见一队挑着担子的八路军飞奔而来。小学教员凝神望去,心想,他们担那么重的担子为啥还跑的这么快?不一会儿,他们先后来到了地畔,都擦着头上的汗水,说说笑笑地歇下了。小学教员走到他们跟前,问他们从哪儿来,为啥跑的那么快?一个操四川口音的同志说:“从刘坝沟回来,刚才是赛跑呢!”我赞叹地说:“你们担着柴,走了这么长的路,还赛蹦子,真行啊!”他们说:“好同志哩,这比起我们在长征时候出的力气,确实算不了什么!”说着,大家又热烈地唱起了歌子,几个战士还要小学教员给他们教唱陇东民歌。休息了一会儿,他们经过麦地里的一条小路回庆城,只见他们一个挨一个,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柴担把麦苗碰坏了。

    2021-10-04 00:23:35 作者:程占功
    • 0
    • 9900
  • “军民团结”

    一九三九年以前,庆阳县由国民党统治。国民党县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使广大贫苦农民受尽了熬煎。三八五旅到庆阳后,深入群众,访贫问苦,采取了多种措施救济和照顾生活贫困的群众,并且同地主交涉,向他们买地,把地买到后,就分给农民种。与此同时,部队号召老百姓抗捐抗税,反对高利贷剥削,要地主减租减息,缓和同农民的矛盾。老百姓在三八五旅的宣传教育下,再也不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了。他们纷纷起来利用多种形式,抗捐抗税,抗粮抗款,坚决反对高利贷剥削,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九三八年后季,国民党庆阳县政府加紧征粮派款,拼命向广大群众敲诈勒索。他们名义上筹集军饷,实际上除了贪官污吏装腰包外,所谓军饷,也只给国民党军队发,根本不给八路军。三八五旅掌握到这些情况,就让旅部的民运科通知四乡的群众组织,发动大家坚决抵制。当时的高营乡团支部书记就动员乡里的老百姓同土桥、赤城等乡村的贫苦农民共一千多人联合起来,带着木杈、连枷等农具,进城向国民党县政府示威抗议。县政府的那班人闻讯后,吓得慌了手脚。县长跑到南城门,对站岗的八路军哨兵说,千万不可把些野民放进城里,要不,就是破坏国共合作,破坏抗日。哨兵请示旅部,王维舟旅长决定让这些群众都进来。国民党县长见如此,吓得抱头鼠窜,躲了起来。一千多人进了城,天色已晚,大伙走了一天路,又饥又渴。三八五旅民运科的同志给大家安排了住宿,王维舟旅长还专门派人送来粮食,叫大家造饭吃。第二天,一千多农民兄弟把所带的农具拿上,来到国民党县政府。县长早已向西峰镇逃跑,农民兄弟找到其他人员,对国民党县政府不管群众死活,巧立名目,敲诈勒索,提出严重抗议。然后,农民们指着带来的农具,对他们说:“要钱要粮都没有,若要这些农具,都拿去吧!”农民兄弟所以拿着这些农具,一是让那些贪官污吏看到这些东西想想粮食的来之不易,二是用来做武器。最后,农民兄弟提出了反对苛捐杂税,反对高利贷剥削,实行减租减息的具体条件。国民党县政府人员在觉醒了的人民面前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农民兄弟提出的全部条件。一千多农民兄弟这次对国民党县政府示威抗议取得的胜利,无疑对全县人民是一个鼓舞,同时也使那些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再也不敢藐视“野民”了。

    2021-10-04 00:21:12 作者:程占功
    • 0
    • 9916
  • 王旅长表扬自卫军

    三八五旅在庆阳,不仅对部队抓紧军训,而且还加强对地方武装自卫军的训练,旅长王维舟还亲自检查自卫军的训练情况。在一次全县自卫军负责人会议上,王旅长到会作指示时,强调自卫军要在防奸反特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说:“今天我要特别表扬教子川自卫军的路岗,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接着,他就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王维舟要到驿马关检查自卫军训练情况,早饭后便同警卫员骑马上路了。他们走到教子川(距庆城三八五旅旅部十多里地)时,被当地自卫军的路岗挡住了。路岗向他们要路条,由于旅长和警卫员都疏忽了,没带路条,路岗便不让过去。警卫员着急地指着王旅长对路岗说:“这是咱们三八五旅的旅长,有要紧事去驿马关。我们实在是忘了带路条,下次来一定补上,请放我们过去吧!”路岗说,“不行!”并解释道,“我们自卫军遵照三八五旅旅部的指示,这个时期没有路条的任何人都不准在此出入。”王旅长笑了,说:“你做得很对。”说完便策马返回庆城取路条。旅长和警卫员往返二十多里地,把路条取上又来到教子川自卫军的路岗前。路岗接过路条,对王旅长抱歉地笑了笑,说:“首长,耽误您的事了。”王旅长夸奖他:“同志,有你这样认真负责的自卫军,汉奸和特务在边区就会寸步难行,我们也就放心得多了。”

    2021-10-04 00:18:58 作者:程占功
    • 0
    • 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