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片会实际也就是剧组雅集,是主创团队的一次聚会,我事后想。一年功夫没见面了,见了大伙都很激动。早来的见面问候聊天、也有的接受媒体采访。导演高希希很快就被演员们亲热地包围。大伙儿回忆起去年在淅川三个月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气氛突然间由热烈变得凝重。《人民日报》记者向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何以要决定写原著《乡村第一书记》,且写得那么真实生动深刻,人物内心世界那么丰富?我还是那句话,因为我本人就是第一书记出身,一路又交了那么多不同时期的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朋友……全是脱口而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精确回答记者朋友的问题,只是一闭上眼睛,书中的人物,也是生活中的人物就在我面前活了起来。令我高兴的是,看了一个小时长度的浓缩又浓缩的样片,书中的人物同剧中的人物完全重叠吻合,这是最令我欣慰和高兴的。我挨个端详着演白朗的王雷,演麦茜(蔡金凤)的李小萌,演王石子的郑玉,演刘秦岭的葛四,演牛兰花的田玲,还有反派金占川……面对那一张张质朴而又熟悉的身影和面孔,我感到了十分的亲切。正如大伙发言中讲的,主创团队在导演高希希现实主义和创作民主主张的导引下,呈现出的团结紧张又自由大胆的艺术创作氛围,为每位演员创造了大舞台。令我感动的是,除了改编剧本,导演和演员在创作过程中,对原著给予了十分的尊重。高导说,反复读原著一直是他确立导演方针和寻找创作思路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抓手。特别是书中的主题立意,不仅确定了创作大方向,对剧中人物的成功刻划和塑造也很重要,使我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思想脉络和人物个性发展趋势的定位,不至于走弯路。王雷和李小萌都讲到了做案头功课:手里一边是书,一边是剧本……总之,是一次愉快而难忘的聚会,两位制片人所做的幕后努力和墙内柱子般默默地付出的大量劳动心血,显然得到了大家认可和尊重。我为剧组的祝词是“花开山乡,香溢九州”。我的堂弟黑娃是个枣农,他发来微信说《花开山乡》这个剧名好,乡和香还是谐音……但愿所有的农民兄弟都是这么认为。忽培元,祖籍陕西大荔,1955年生于延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现任国务院参事。主要作品有文学传记:《苍生三部曲——群山、长河、浩海》《耕耘者——修军评传》《百年糊涂——郑板桥传》《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刘志丹将军》《谢子长评传》《阎红彦将军传》等;长篇小说《雪祭》《神湖》《老村》《乡村第一书记》;中篇小说集《青春记事》《家风》,中短篇小说集《土炕情话》;散文集《延安记忆》《人生感悟》《毛头柳记》《大庆赋·铁人铭》《地耳集》《生命藤》《京密河札记》《秦柏风骨》《山秀珍》《义耕堂笔记》;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和诗集《北斗》《开悟集》等。《群山》《耕耘者——修军评传》分获第一届、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长诗《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获中华铁人文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外出版。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力作《乡村第一书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已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由国务院参事、著名作家忽培元创作,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植、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反映乡村振兴和干部成长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即将由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曾担任过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原著作者忽培元亲自参与了编剧、著名导演高希希精心执导、著名演员王雷演男一号,即驻村第一书记白朗。该剧作为全面反映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伟大工程及强力"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重头戏,在央视综合频道隆重推出,艺术地呈现正在推动中的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驻村第一书记和各级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奋斗的智慧干劲和业绩。其中充满了各种现实矛盾和复杂尖锐斗争,是一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在文学名著基础之上强强联手打造的精品力作。该剧8月29日晚8时58分将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敬请大家收看。
传承红色之魂,发扬革命精神1940年抗战局面严峻,党的组织和军队在从化南受挫开始往从化北迁移。吕田镇处于从化最北端,且地形多山、荒林密布、易守难攻,无疑是当时党的最佳整顿地。于是党的部队和组织开始在吕田镇活动和发展,其中三村村、莲麻村、塘基村为党最主要活动场所。 三村村为从北第一党支部成立地,莲麻村黄沙坑为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塘基村为从化县委成立地。三个村庄相辅相成、互相支援,在抗战时期为党提供支持和隐蔽,帮助党挺过最艰难的岁月。01从北“井冈”,星火燎原之地三村村的白石嘴胡氏公屋是从北第一党支部成立旧址,党在三村村开始从北的组织和活动。党积极在当地发动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为抗战提供思想支持和群众基础。党在白石嘴胡氏公屋胡斯增家举行了第一期党训班,从北的星星之火便从此燃起。这点点星火经每一位党员的奋力传递,使从北有了燎原之势。如今的白石嘴胡氏公屋在沉寂多年后,已经重修了一番成为了三村村红色文化展馆及教育基地,红色之火重新燃起。02从北“延安”,敌后保卫根据地如果说三村村是从北“井冈”,那么塘基村便是从北“延安”。燎原火苗从三村村燃起,塘基村为其提供载体,让星星之火茁壮成长。塘基村是当时的抗战根据地,游击队在此建立了武装根据地,发扬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那坚韧的意志仿佛依旧燃烧在塘基村的巢德麟小楼里,塘基村也因此有了不息的红色之魂。03东江之军沙场,黄沙坑上不灭之魂莲麻村的黄沙坑是东江纵队主要活动点之一,当地许多青年受东江纵队的影响积极加入部队参加革命。东江纵队所带来的不只是炽热的抗战豪情,更是不灭的红色精魂。黄沙坑在莲麻村一直延续着红色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体现在莲麻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莲麻村保存着黄沙坑旧址,并将其改造成红色文化景点延续着革命精神。同时莲麻村还建设了全广东第一所党章学习基地,将红色文化和党的精神发扬光大。莲麻村村委文书付女士表示,必须贯彻红色文化精神为民服务,践行着党的章令和纲要。她说道:“我们村民从来没有假期,我们的手机一直保持着通讯,为的就是村民们发生状况可以立即找到我们。”时至今日,吕田镇延续着红色血脉,将三个大村革命老村打造成红色文化景点,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吕田镇也在三个大村中建设党校教育基地,鼓励人们继续深入学习党的文化和历史,将党的精神发扬光大,加强党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不止于此,吕田镇的红色文化教育从未落下,每年都会积极开展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动。莲麻镇的红色文化讲解赛,三村村的党课教育都是对吕田镇红色文化的一种传承。吕田镇的红色文化产业措施让红色文化不再是冰冷的景物建筑,它盘活了红色文化的灵魂,让红色文化如血液般流淌在吕田人民的骨子里。百年历史恍如昨日,仿佛那不朽的红色文化精神正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吕田镇在赓续红色文化,讲好吕田故事之后。吕田镇以红色文化为引擎,驱动绿色产业发展,响应广州市政府保护青山绿水要求,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将三大村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同时鼓励当地发展民宿和农家乐,提升游客体验,带动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今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来到吕田镇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给为烈士们献花。指导老师黄诗雯带领我们对烈士碑鞠躬,向烈士们表达深切的敬意。我们会将红色文化的火炬继续传递下去,将红色文化之魂铭记于心。
SUMMER2021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期待云开雾散雨后彩虹在这个炎热的盛夏与知行在三村村追寻乡土的足迹日出的时候总是会令人期待如三毛所说:“清晨的出发总是充满冀望”清新的空气和温和的晨风像是全新的生命洗礼山雾雨后现恍然若仙境炊烟飘渺起人间烟火里也曾漫步山间小路也曾驻足村间美景阳光流连荷花久久不愿离去鸡鸭鹅狗们在巡视领地蜻蜓回转立于尖尖,不染尘气果树满山,蔬植满园一口而过连着自然气息一并沁入心田再忆起这几日的日出日落雨后虹光还有夜晚星空与白云蓝天人生山河万里,来往江流大荒炎炎夏日有你有知行足矣
三村烟袅人间清欢舌尖上的知行夏天可以是海边的热浪翻涌少年的气息扑面而来也可以是绿林花间里的静谧安好空山鸟鸣入耳清明心如流水般浅淡舒雅这个夏天,在山林里下乡的知行er们每天早晨与太阳一起出勤,工作到深夜与月亮一起入睡。下乡的日子疲累而充实,知行队伍们围着餐台,说说笑笑,期待后勤组今天会变出什么花样的菜式和新奇的口味。饺子谐音“交子”,有着交好运发大财的意味。按照中国民俗之意,饺子又象征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的美好景象。备菜、剁馅、和馅、抹边儿、包起、捏边……步骤缺一不可,缺一则无法组成饺子的诞生。人们对于美味的向往是持续、是悠久、是不间断、是无法割舍的。外表看上去就越是朴素的食材、越是美味、越是真挚、越是弥足珍贵。营养丰富的玉米胡萝卜肉馅和香味诱人的韭菜鸡蛋肉馅让知行er们一饱口福,饺子数量更是多得三餐都还没吃完! 丰盛的饮食让知行er们想不开心都难多巴胺溢满了整个夏天!
-来日方长,夏日可期 -最后说一声下课昂你们实在是太调皮了以后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走出山村知行义教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天!这一天和以往的每一天有所不同孩子们格外开心也格外留恋今天的第一节课是孩子们的最后一节舞蹈课,香蕉老师带领孩子们重温这几天学习的舞蹈。起初,孩子们跟不上投影视频里跳舞人儿的节奏,最终在香蕉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成功地将整套少先队舞蹈跳了下来。第二节课是动物常识课,橙子老师最后一次带领同学们认识新的动物——全身鲜红的火焰鸟、长得像猫的猫头鹰、跑得飞快的鸵鸟、不像鸟类动物却又是鸟类的企鹅……同学们看着新奇的动物,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积极地向橙子老师提问有关鸟类动物的问题,使橙子老师应接不暇。第三节课是画画课,香蕉老师带领同学们画爱国抗疫医生的图画。孩子们的画画天赋可圈可点,下面就呈上几幅画给大家欣赏欣赏孩子们的创意吧!下午是体育游戏课,四位老师组织孩子们玩抢水杯和夹气球游戏。对向来调皮贪玩的小孩们来说,玩游戏是他们最拿手不过的了。很快,熟悉游戏规则的孩子们在场上如鱼得水,他们轻轻松松掌控了全局。体育游戏课上完之后,知行队员全部到场,与孩子们以及儿童之家负责人茵婷姐一起为这个夏天的义教活动合照留念。拍完照后,孩子们和老师们一起手写寄语并互相赠送。每个孩子都收到了老师们的礼物和寄语,每个老师也收到了孩子们的真切谢意。大家收到礼物高兴的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告别的小伤心,虽然这个夏天知行义教班只有短短五天的课程,但每一位知行er都认真对待着每一天,用心和每一个孩子相处。尤其是知行的四位义教老师,她们起早贪黑、为每天的课程禅精竭力,她们想方设法让课程多元多彩,让孩子们对课程感兴趣。感谢老师们的细心教导和耐心陪伴,来看看她们此次义教活动的感言吧。这次下乡的义教给我的感受比较特殊。这是我第一次接触6—14岁这么大年龄跨层的一群孩子,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义教的过程中,虽然会发生各种情况,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难。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各有特点,有的会比较听话乖巧,有的会比较调皮好动,因此在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每一次与他们的互动都是和童真的触碰,时而他们懂事得让我欣慰,时而他们调皮得让我头疼,时而他们的话语和行为让我生气,时而又令我感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适当的微笑,适当的严肃,适当的宽容,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橙子老师这一身份暂时告一段落,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橙子老师苹果老师2021年6月20日确定加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三下乡知行实践队的义教组时,我便肯定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旅程、一次经历。在我们正式开展下乡活动前,我们义教组便提前开了几次线上和线下会议,积极讨论义教的内容和行程安排。在这次的义教活动中,我主要负责语文和历史课程的教学,其中还有素拓课程。此外,义教课程还有手工、书法、美术、音乐、手语、舞蹈等课程,我们为此准备了许多上课资料。2021年7月19日正式开启了义教活动,第一天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介绍了从化吕田镇三村村的红色革命人物胡斯增和邓澄心两位同志,让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历史的意义。接着在穿插的其他课程中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在第三天,我们带着学生到三村村的历史长河墙壁中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三村村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的红色历史遗迹。在最后一天的素拓课中,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下告别了为期五天的义教活动。孩子们的每一腔热情、每一张笑脸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都充满了感动,都书写着成长的意义。五天的义教活动,在今天下午的一声“放学了”中结束。我儿时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知行的伙伴们的支持鼓励下,我如愿以偿。在这里,我更懂得了孩子的童真与顽固,体会了孩子们在父母外出工作时的孤独,和他们调皮爱玩的天性。虽然他们常常让我恼羞成怒,但他们追着我叫“香蕉老师,香蕉老师”时,真正到了离别时,我才意识到,我已经喜欢上与他们相处的感觉了。第一天上课时,我有些紧张,害怕自己语无伦次,但站上讲台那一刻,看着孩子们求知并专注的眼神,我心中的紧张感已然消失,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任务就是教授他们课外的有趣知识,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带领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抗战英雄和抗疫英雄的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 能在吕田三村有这样有意义的义教活动,我收获满满。希望这里的孩子们都能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2021/7/23 tomyteacherz 香蕉老师西瓜老师这个夏天因你的“告白”而变得有意义。初见第一天时,我拉着你的手。我问:“你最喜欢什么水果呀?”你说:“西瓜。”我说:“这么巧,我就是你们的西瓜老师噢。”你说:“那我喜欢你。”如果说这个夏天有什么收获,那可能是因为有西瓜,有你们,有我们吧。虽然有时候很闹腾,很不听话,但是有时又会感觉很暖很甜,就像蕊琳小可爱第三天时突然伸出小手给我的一颗糖。倒数第二天,我们做一个约定吧。你说:“西瓜老师,你大学毕业了吗?”我说:“西瓜老师还没有毕业,你要好好努力考大学噢。”你说:“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考得上。”我说:“别害怕,只要一直坚持,你一定可以。”认真的孩子总会在无意间给你一些触动,或许义教的意义就是给他们带来一些正能量和力量吧,就像他们说的,等他们考大学的那一天,我差不多已经30岁了,但我们的约定,我会永远记得的!天很蓝,太阳很暖,故事很短,夏天有点长。再见,三村村的孩子们! 这五天短暂而漫长一路充满顾虑和担忧,但也开心快乐,充实而富有意义。希望孩子们可以记住我们,记住这个夏天的义教夏令营,同时我们也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