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关于《激荡的岁月》

时间:2016-02-25 00:05:37     作者:映山红      浏览:9689   评论:0    来源:原创


一、关于特殊方言注音

宜春的,也是祖国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鉴于此,作者在本作品中倾注了浓重的乡情,因而无可避免地带有方言的色彩。与普通话相比较,记述方言的字词在形音(包括声调)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变。因此,为了传递出当地方言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神韵,有时候,作者会对作品中的某些象声词辅以注音的方式,偶尔,也会对形音义改变较大而又有必要注音的重要词语加以注音。

注音时,作者会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声韵调,重新组合成该字词的方言读音,并用圆括号夹注以示区别。

具体标注方法,视其形音义异同或近似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如果该字词仅语音与普通话的不同,如“啪!”,则标注为:啪(pià)!

其二,如果该字词只在意义上与普通话的相同或近似,其余均不同,则在上述基础上,再于括号内、拼音前夹注意义相同或近似的字词,如“月亮”与“冇亮”,分别标注为:月亮(晓xiāo);冇亮(晓xiáo)。

其三,如果普通话中没有(有时也可能是自己一时没能找出替代字词),则在这个字词应处位置标注相应的拼音,其后再使用括号,并在括号中夹注与该字词相同或相近的意义。

 

二、关于“引子”与“楔子”

本部作品将采用在正文前置以“引子”,必要时,在引子后或正文中插入“楔子”的形式。它们都是小说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先说楔子,它在小说中所起作用是什么呢?

金圣叹大师删改《水浒传,将原本的引首第一回合并,楔子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通俗点说,就是以一种事物引出另一种事物的意思应该说,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甚至颇有些狸猫换太子的意味。

在之前长达数千年的社会时期,木工等手工业繁荣发展,楔子就是木工制作木器产品时一般都要用到的部件之一。一般来说,楔子的材质与其他部件或组件相同,它上部呈矩形,下部呈锥形,两侧呈或近似锐角三角形,作用于榫眼及其中的榫头,不同楔子的宽窄、厚薄并无统一要求。在宜春话中,楔子就叫“尖”,相应地,木楔子就叫“木尖”,木工作用的过程就叫做“加尖”。在整个产品中,楔子形体虽小,但作用却不可小视,它是连接、组装、固定相关部件使之成为优质产品的重要部件,由于它的加入,并与榫头、榫眼团结一致、同心合力、各显神通,使得产品整体方圆有致、曲直分明、结实稳固、增添强度,提高了产品的性能与质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木工产品都必须使用楔子,即便相同的产品,因受木工师傅自身的技术所制约,有的不加楔子,产品就会摇晃甚至散架,而有的不加尖也摔不坏。例如,书中也记述了我自己,曾经挑着木工担走四方,一般的矮婆凳等家具,我就无须使用楔子。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文学创作中,并非每篇作品都须有楔子。但是,当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引入木工行业中的术语“楔子”一词时,显然是着眼于其在产品制作中所起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楔子在所有的木制品中,它都不会处于最边沿,即从不位于最前列。否则,楔子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现在再让我们回过头去,我们将会发现:无论是楔子概念的表述,还是楔子功用的实现,都不符合金圣叹大师的解释;而符合金圣叹大师之解释的文学术语,莫过于被大师自己改掉的名词:引首!至此,作者不得不实事求是,还其本源。

    其实,“引首”并不止于这一种称谓,在现在的文学创作中,多数人使用“引子”这一称谓,就是明证。本作者认为:鉴于书画作品中也有“引首”这一专有名词,为了让术语不致混淆,小说作品不妨就择“引子”而用之,藉以引出小说主题与内容发生发展之土壤、之萌芽、之情势……总之,引出的事物,就犹如“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引子之外,必要时尚可再添“楔子”。如同木工产品,所用楔子,多数不止一处,插入人物或故事,藉以起到补充与连接、固定与稳定的作用。

    

三、关于书中人物

鉴于文学性与时代性的需要,书中人物除了作者本人更具真实性以外,其余多为虚构,或者多为虚构成分。作者在感恩父母与同胞、老师与同学、邻居与朋友,以及下放地各级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和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们的同时,既认真记述事实,又力图超越生活。为此,作者恳请各位:请为时代鼓掌,切勿对号入座!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