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不要因贫困而埋怨--读<<落泪是金>>有感

时间:2016-01-31 20:31:00     作者:吴颖欣      浏览:9615   评论:0   

不要因贫困而埋怨--读<<落泪是金>>有感


曾经的我,十分羡慕富人的生活。我总是思考为什么富人们就能随心所欲,丰衣足食,而我就不能的问题。因此,我开始埋怨自身家庭的贫寒。直到读了一本书——《落泪是金》,我的观念才有所改变。

《落泪是金》,这本书讲述了出身贫寒的学子们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学梦,不屈于命运,勤奋学习,克服生活中的层层障碍,打破金钱隔阂,最终成才的故事。但是,在我看来,他们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每一位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社会人才的寒门子弟的父母都有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省吃俭用,倾尽全力,不遗余力地供自己的孩子上学。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的孩子能考上大学,将来找份好工作,出人头地。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我不禁想到我父母是如何供养我上学的。

我出身在一个低收入的家庭,家里有三个孩子念书,平时家里的收入也不高。我父母平时都不买新衣服,他们穿的都是十几年前的旧衣服。但是,倘若我们几个孩子中有人提出要买新衣服,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们去买,而他们自己的衣服却是缝了又穿。我们在家的时候,父母总会买很多菜回来做饭。但是,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告知他们我要回家。回家后,我发现他们的饭菜只有几条青菜。顿时,我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因为,我从来没有发觉我不在家的日子,他们吃得那么差。尽管父母在家吃不好,穿不暖。他们却总会叫我们在学校里要吃得好,穿的暖,没钱就打钱进卡里。可是,这些钱都是他们省吃俭用,不分昼夜辛苦劳作攒下来的血汗钱。我又怎么用得心安呢!每到开学的时候,父母明明为学费而发愁,我却总强装镇定。他们跟我们说,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只要你努力学习就行,钱的问题我们会解决的。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不止一次发誓要努力学习。在我印象中,父亲还经常开玩笑说,还没到砸锅卖钱的地步,大不了问别人借钱。可是,我心里凉了一大截,我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玩笑。为了供养我们学习、生活,父母欠了别人许多钱。所以,我希望,等我工作后,我能尽快赚钱把债务还上。

在农村贫苦家庭求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两种现象,一是读书有用说,二是读书无用说。读书有用说既是父母觉得上学能让孩子出人头地,尽管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也要供孩子上学。二是读书无用说则是父母觉得上学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孩子出外打工赚钱。上了大学也未必有工作,还不如用上学的成本来做生意。许多农村的孩子本来读书成绩就不错,但却因为父母对学习的这种错误观念不得不放弃学习,踏入社会。农村的人们本来文化程度就比较低,必须通过教育才能有所改善。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许多早早放弃学业的孩子,没能很好地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人才,资本这些要素。而农村本身就欠缺资金,倘若年轻一代也不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连知识,人才也将缺失,最终只会恶性循环,穷人就变得越穷,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有人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读书却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没有没有上一辈的财富资本,你就只能踏实地靠文化,靠能力。如果你想说你可以白手起家,不读书也能创业,那么试问中国能有多少个像李嘉诚这样的人。

在我看来,农村家庭应该要改变观念,鼓励孩子去上学。减少贫富差距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只有政府一边拉,家庭一边推,问题才能解决。否则,读书无用说持续存在的话,只会导致某些农村家庭更穷,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除此之外,贫苦学子们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不要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习。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和父母的支持之下,上大学将不再遥不可及,与此同时,贫苦学子们一定要懂得感恩,发愤图强,以后为社会作奉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知识改变命运。命是天注定的,但是命运是自己决定的。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不要因贫困而埋怨,相信自己,你想要的,一定会有的。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