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潮汕美女雅姿娘(二)——潮汕古代美女传(之一)

时间:2016-01-03 16:59:20     作者:源河      浏览:9675   评论:0   

潮汕美女雅姿娘(二)

1 潮汕古代美女传

 

爱娶雅牡苏六娘(牡:音mou,义妻子)


潮汕地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欲食好鱼金针鲳,欲娶雅牡苏六娘”,借以表达出苏六娘的美貌。苏六娘自幼天资聪慧,貌若天仙,文静贤惠,在清朝谢巢云长诗《苏六娘歌》有言:“卓女远山羞眉黛,丽娘吹气胜兰香。天然十指麻姑爪,红玉雕成增窈窕。惭煞唐宫染凤仙,落花流水难成调。”苏六娘喜欢从东门外宋代石桥出入乡里。每当六娘过桥,绿竹小桥流水美人,风清裙摆花香蝶舞,互相映衬,行人驻足。待到六娘二八佳龄,成为时人争先追慕对象。

苏六娘历史上确有其人,其故里在揭阳县雷浦村。话说其先辈自北宋时期便在潮州府当官员,后至此择地造府,并请潮州知府起名雷浦,意为雷震万物,福泽桑浦(山)。到了明代,苏员外操守祖业,苏安人林氏勤劳持家,苏府倒也家资殷实。苏员外其妻子林氏曾怀胎五次,相继夭折,苏员外请来风水先生查看蹊跷,被告之苏府为鹰地,应于房前屋后广种树木,让其繁衍才能人丁兴旺。苏员外照做,果然,不久之后林氏便再生下一女,员外怀念之前夭折的五个孩子,因此取名六娘。

六娘自小便在榕江对岸的潮阳西胪外婆家寄读,有一个表哥名叫郭继春,与六娘年龄相若,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从小与六娘一起伴读,同研墨,起书写,青梅竹马,互生情愫。

一日,六娘在外婆家,接到父亲来书,急命六娘回家商议要事。六娘不舍表哥,随命贴身丫鬟桃花给继春送去诗柬,内书:“红杏出墙倚东篱,君子折花须及时。莫待落尽深红色,绕树惆怅望空枝。”

随后两人相约后花园,继春答诗:“风趁约到东篱,淑女献花正及时。春山有情颜色在,并发萧墙连理枝。”

园里面彩蝶穿花,六娘和继春双双起舞,互换信物私定终身。

随后六娘辞行回家,得知爹爹已经将做主将自己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许配给饶平秀才杨子良。

原来事因苏员外与外人争夺墓地,惹上官司,托族长请了潮州府杨书办帮忙这次打赢官司。不日,苏员外设谢宴招待杨书办。其子杨秀才早已爱慕六娘,借机托族长做媒说亲。苏员外一时高兴便答应下来,双方甚是欢喜。

六娘得知之后痛不欲生,母亲林氏也实在不忍心将唯一女儿远嫁饶平,同时看六娘精神恍惚甚是痛苦,也怕强行迎娶六娘反抗或生死念。最终父母之心还是向着女儿的,便没有逼女儿出嫁,反而三番五次推脱杨子良的迎娶计划。

最后,杨家忍无可忍上门强行迎娶,在族长的计划之下,谎报郭继春早已经另选他人为妻。六娘闻知,万念俱灰,整天躲在房间里哭泣,昔日一个美娇娘,如今凄凄惨惨戚戚,伤心过度,无力支持。可是六娘心里还幻想着如果有一天表哥能亲口过来告诉她这些都是假的都是假的……

苏员外迫与杨家和族长压力,不得不开始张罗婚事。就在六娘出嫁的前晚,她还派桃花前去外婆家探听虚实,并且嘱咐桃花如果情况属实可以不必回来报信了。

到了三更,仍然不见桃花消息,想必情况属实,六娘留下一份绝笔书信,跳窗而出,直奔江边,准备投江自尽,以酬知己情深。

汩汩江水瑟瑟夜,凄凄凉风阵阵泪。就在六娘迈入江水的那一刹那,忽听见渡船划到的声响。原来,桃花陪同继春已经连夜赶来,连忙拉起六娘。六娘知道继春的真心,转悲为喜。桃花献计,让他们两人前去渡伯家里避避风头,待她安排。

桃花脱下六娘绣花鞋,目送小姐离去,把鞋子放在江边。待到,杨家、苏家及族长找人至此,家丁发现鞋子,众人纷纷认为六娘已经跳江死去。苏员外和林氏更是伤痛不已,指责杨家逼婚害命,杨家惧怕主动矢口否认婚事,仓皇逃走。

从此,继春与六娘过着隐姓埋名,世外仙人般的生活。

 

以上就是广外流传的苏六娘的故事,最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被编成剧本,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在潮汕当地,有民谣唱道:“东畔出有苦孟姜,西畔出有苏六娘。”拿其与四大民间传说相比,可见其故事流传之广,人物形象之深入民心。 

现在的雷浦村还保存着苏六娘的故居(四房厅)、古寨门口古榕、古寨门(古更楼)等历史遗迹,以及在这些遗迹之后所潜藏的传说。


·关于苏六娘美貌

更多时候,苏六娘是以一个情女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据说,在苏六娘故事发生之后流传一句话,叫做“北门开,美女出”。原来,雷浦村有东南西北四个寨门,其中北寨门正对着“桃山”,只要北门一开,村里面定会出绝代美女,必定多情。雷浦村人们信以为真,便一直把北门紧闭。

在许多传闻里,苏六娘被临近乡里当中传奇、情女,但是对于雷浦村来讲,尤其苏氏族人来讲,尤以为耻。有记载,相传有戏班到某苏姓聚居的乡里演出因不察演了《苏六娘6苏姓族长命人冲上戏棚焚烧戏服扣留戏箱。戏班不服上诉官府县官原本开明判戏班无罪判词甚妙曰:“荔浦荔浦苏某乡某乡苏苏秦东坡你不认却认六娘做祖姑。”由此可见一二。


·关于苏六娘才情

这一点没有正面的记载和描述,但是民间流传一个关于六娘摆谷成凤的故事。那时,六娘五岁,就已经可见美人胚子,长得聪明伶俐,一日在谷场灰埕用谷粒摆出凤凰图案,活灵活现,犹若真凤,树上鸟雀都不敢下来啄食。最后,六娘摆出凤眼之际,谷凤竟然腾飞入天。时人以为仙女下凡,广为传播。据闻当年晒谷灰埕尤在。


·关于苏六娘下落

上述讲到苏六娘最后于表哥继春过着隐居的生活,以幸福为结局,这个仅是流传剧本的说法。笔者并非为了还原历史原貌,仅是为了给读者介绍一两个古代的潮汕美女为代表,仅此而已,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于此。关于,苏六娘的下落,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如剧本说言,隐居过着幸福生活;另一种是说六娘出逃后被族长抓到,隔日宣读族规放入猪笼沉入江中,继春闻之殉情,两人尸体相互紧抱漂至白屿海面,同葬于凤山顶上。现在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人们为苏六娘建起墓园,成为一处旅游景点。还有一种说法是将杨子良因为苏女友拒婚之意思,因此怀恨在心,迎娶之日踢轿子的时候故意下重脚,六娘当场玉陨。

 


陈三五娘—— 一段从泉州到潮州的爱情


这里还有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古代潮汕美女的故事,叫做“陈三五娘”。五娘,丰姿艳丽,体态清奇,人称国色,是家住潮州城西显贵黄九公的女儿。是日,恰逢元宵佳节,五娘同丫环益春出得深闺到灯市赏花灯。街上灯如星,天上月似镜,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如织又潮涌。

在古代,大家闺秀只得在元宵夜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出得闺房,或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或是邂逅了那个郎,想那灯火阑珊处,多少姻缘元宵牵。所以古代元宵灯夜,也有女子的相亲会的意味。

在这人来人往中有一个书生,叫做陈伯卿,在家中排行第三,左邻右舍皆称他陈三,也是一表人才。今夜,从泉州送兄嫂到广州任职,路过潮州府。

五娘同益春驻足灯屏前,五娘正在给益春将灯屏故事,五娘熟读诗书,谈吐优雅,令人生怜。恰好这一幕被陈三撞见,两人邂逅,一见钟情,念念不忘。人流之中,陈三不慎遗落了手扇,被五娘拾得,五娘读其扇上题诗,见其诗情奔放,才思横溢,顿生爱慕之情。

陈三心中朝思暮想灯下丽人,到了广州立即告别兄嫂,六月回程到达潮州府。回到潮州府,万分想念昔时等下相会的佳人,却没有丝毫线索可牵引,不免辗转难耐。六月,正是岭南佳果荔枝上市的时节。那日,五娘坐在西门绣楼之上。绣楼,为古代女子学习乃至制作女红的固定场所,一般都饰以木窗,垂以纱帘,平时也可以当作休闲娱乐的场所。五娘,手剥荔枝,六神无主,相思成病,想必那荔枝再甜入心也成酸。恰见陈三经过楼下,含羞之下毅然将一枝并蒂荔枝包在手绢下投掷楼下,匆匆下楼。

五娘,这一举动在古代也是相当大胆的,主动投递信物暗示情谊。并蒂荔枝之意,想必妇孺皆知,更何况陈三是一届书生,自然晓得其中深情。陈三拾得信物,只见手帕上留有“黄碧琚”三字。

原来,这五娘真名叫做黄碧琚。不过大多数人都只记得五娘。至于为什么叫五娘,这个我还真的无从考证。这样子一来,陈三就知道了线索。

过了几日,陈三在仙街头与李公学得磨镜营生,然后前往黄府讨活干,意为接近五娘一睹芳容。不料,在磨镜时失手打破黄家宝镜,惊动黄员外,被卖入黄府当三年家奴作为赔偿。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流传的最早的刻本叫做《荔镜记》的原来,“荔”指荔枝,“镜”指宝镜,分别是陈三与五娘的定情信物。

在黄府的日子里,陈三异常惨凄,由于大家望族内外有别戒备森严,陈三一年来也难得见五娘一次。而五娘此时也迫于林家逼婚,不愿嫁与林大,朝夕盼病愁死,同时又因为陈三在咫尺有弄得心烦意乱。不就还真的病得不起。陈三不理解五娘的处境,心灰意冷想要回去泉州,多亏益春相劝,才留下了他。

陈三修书暗中交给五娘,他于是修书托益春交给五娘。五娘看信后, 深受感动, 随即召见陈三。两人这才互诉衷情, 山盟海誓, 表示永不分离。不料, 由于五娘借病拖延林家婚事, 引起林大十分不满, 就来到黄家, 限于三天内成亲。五娘听到后, 马上告诉了陈三, 二人决定远走高飞回泉州。中途, 林府差人追到, 陈三被捕入狱。后来幸得哥嫂相救, 才得获释, 并与五娘终成眷属。回到泉州过起幸福生活。另有一说林府人没有追得五娘,五娘和陈三私奔回到泉州过起幸福日子。

如此动人的故事,一直在闽南地区和潮汕地区流传。闽南漳浦鹿溪有首《祭江歌》唱道: “ 六月荔枝叶尾红, 陈三骑马过城关,五娘荔枝投落去, 打破宝镜得团圆。”在民间同样也有歌谣唱道:“ 东畔出有许孟姜,,西畔出有苏六娘, 北畔出有英台共山伯,南畔出有陈三和五娘。” 把陈三五娘的故事与我国四大民间传奇故事相提并论,可见一段从泉州到潮州再从潮州到泉州的爱情在人们心中是多么动人的。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诸多资料,包括网络资料,在此致谢)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