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哈姆雷特,我的感觉是悲喜交加。我的“悲喜交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层“悲喜交加”来自对时代演变的感叹。莎翁以丹麦王子的复仇记影射出当时英国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在哈姆雷特的故事中,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国王的亲弟弟窃取了王位,王后向夫弟投怀,群臣趋炎附势,朝野杀机四伏,时代秩序在人的贪念驱使下被连环破坏,道德的虚伪昭然若揭,纵观世界各国,历朝历代几乎都经历过类似的破坏,这令我感到悲伤。然而,如果没有了人的贪欲,新的事物将难以产生,社会秩序的更新同样是基于人无穷无尽的欲望,国王死后,阴谋家上台,阴谋家死后,新的政权又将诞生,如此循环往复,人类穿过千年来到现代,我喜就喜在时代总的趋势是向前的。
第二层“悲喜交加”是对人类情感的脆弱性的正视。人的感情并非像诗歌中写的那样伟大而恒远,许多诗人在写完一首爱情颂歌之后便出门与情人厮混。在《哈姆雷特》中,感情的脆弱和虚伪也是随处可见,格特鲁德对波洛涅斯的夫妻之情轻而易举便被取代,哈姆雷特对母后的亲情在复仇的焰火中炙烤,哈姆雷特对奥菲利亚的爱情仿佛仅仅是为了给别人观赏而作,克劳迪斯与波洛涅斯的兄弟之情在权力的诱惑面前弱不禁风,臣子的忠诚针对的是权力本身而不是权力的执行者。人类情感之脆弱让我感到悲哀,同时,能够正视自身的脆弱,这让我欣喜,因为即使无法克服自身的劣根性,正视它也比矫情粉饰要好。
第三层“悲喜交加”是对自己的无能的确认。许多评论家都说哈姆雷特身上体现了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哈姆雷特的反抗和挣扎体现了作为自由个体的可观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让我感到悲惨的是,即便一个自由个体用尽心思,费尽千辛万苦,也未必能得到一个好结果,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但是,我并不认可命中注定的说法,也不赞同人定胜天的盲目自信,当人们谈论命运时,往往是将前人既成的所作所为和对应结果解释为命运,大有事后诸葛亮的作风。在这点上,我的喜正是由于在确认了自己的无能之后,仍然还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哈姆雷特的悲剧恰似人类整体的悲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