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初中,才会念念不忘家里菜肴的美味,这就好比一句话:不要等到离开家才想起妈妈的饺子。第一次离家外出读书,面对陌生的环境,心中必定是彷徨惆怅的,尤其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以前记着的是一家子温馨脉脉的画面,再平淡无常的菜肴也会变得美味不已,而在学校食堂里,面对再昂贵的菜肴也会食之无味。我想,对于学校食堂的种种不满、指责和谩骂,除了食堂本身存在问题之外,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
如今的食堂已经不同于五六十年代“公社化”、“大跃进”运动兴盛一时的“大办食堂”了,那时候的食堂是免费吃喝的,材料由各家各户收集而来,最初那几年还好,人们可以放开肚皮使劲吃,后来公社入不敷出,经济体系遭到破坏以后,公社食堂才慢慢关闭。关闭的结果呢,自然离不开一个饿字。如今的食堂也多叫做饭堂,多集中在学校里面,大多由私人承包,材料由市场供应,饭堂统一购销、烹煮、售卖,学生们只要付钱便可了。早几年打饭时用的是饭票,纸质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以后,饭卡便开始盛行,有时甚至不需要人工充钱,绑定银行卡转账便可。要打饭时,只需要往机器上刷一下卡便可,十分方便的,只是当饭堂师傅把五块钱的菜打成五十五块的时候,你才会把笑脸转成无泪的苦瓜脸。
自离开家里以后,此后的十几年学习生涯里,都是学校食堂哺育着我的,至今读大学也仍然享受食堂的供养,本人至今仍健康快活地活着,脾胃肾五腹六脏等还在正常运转,身材也毫不费力保持苗条,对于这些本人心存感恩。尤其要对那些在饭菜背后无私奉献的味精、鸡精以及各种添加剂们道声谢谢。
学校食堂虽不比家里饭菜可口,但也是有好处的。首先是菜式方面,你看着一盘盘菜整整齐齐地摆在窗口前,一个个窗口堆砌着小山式的菜,但你总会像挑猪一样眼睛定定的,边看边走直到最后一个窗口,然后从最后一个窗口往回走,直到你的盘子终于有了可怜巴巴的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美女如云让你一睹为快,平时那些爱宅在宿舍的美女是抵不过饿着的肚子的。下雨天更妙,湿漉漉的食堂,正在吃着饭的你,偶尔抬一下头,看见某个汲着拖鞋的美女走着走着,突然“噗通”一声扭一下倒下去,接着又扭一下站起来,若无其事地继续去打饭,其淡定情状实在让人惊叹。在食堂吃饭,若是到打饭高峰期,人流像一条鱼儿似的窜入饭堂,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举目四望,只见一颗颗脑袋占据着一个个座位,一摇一摆,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真有万人同进食的气势,场面蔚为壮观,还顺便让你领略一下众人进食时的千姿百态呢。这样想想,学校食堂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