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悲凉的《呼兰河传》

时间:2013-03-13 21:50:41     作者:莹光山色      浏览:9610   评论:0   

萧红有着一个寂寞而伤感的灵魂,她的一生痛苦短暂。在她所经历的一切表层的酸甜苦辣的背后,有着一种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就是以清新秀丽的文字揭示出让人颤惊的永恒的悲凉。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这样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这是《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话,表面上是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实际上是渗透人生状况的沉郁。离开的悄无声息,留下的又备受折磨,这正是悲凉人生的体现。  

写到七月十五放河灯,开始是写那一派喧闹和繁华:“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呼呼、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都看出了神了,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但是后面又写到:“可是当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等流过了自己,也还没有什么,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去的时候,使看河灯的人们,内心里无由地来了空虚。不禁感叹道‘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这是繁华过后的悲凉。热闹过后,是内心的极度空虚。不知漂到哪里,是人生悲剧性的暗示。  

同样的,《呼兰河传》的结尾想到精彩:“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人生苦短,人无法一辈子依靠着另一个人。祖父年老的时候,我才诞生,我长大了,祖父就消失了。这是一条残酷的公式,不仅运用在“我和祖父”之间,而且毫无例外地运用在一切人身上。萧红用简单却又极富哲理的语言写出了生与死的“单调的重复”,这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悲凉。  

此外,《呼兰河传》第四章:“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语句段落的重复,不仅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也强化了小说中无所不在的悲凉韵味。  

可以看到,萧红时时以自己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关注着生活的苦难和生命的无常。伤感的灵魂加上明丽、超常规的语言使《呼兰河传》蒙上了一层悲凉的底色。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