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走进基层,关注民生

时间:2013-03-10 12:33:28     作者:谭勇娇      浏览:9612   评论:0   

走进基层,关注民生

湛江师范学院  谭勇娇

 

三农问题,一直位居“两会”期间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前列。在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百姓民生,于细微处体现着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关切。  

 他提出一是要转变作风摸实情。他要求全体执法人员转变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通过走访群众、基层调研、驻村蹲点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和基层执法单位,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交流。二是解决难题办实事,着眼群众急盼忧怨,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的要求,解决一批群众关注近期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惠及民生求实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把解决问题的措施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的利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  

尽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政府给了农村很多经济和生活上的帮助:学生减免学费;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行优惠政策;并且政府人员经常走访贫困家庭,发放衣物和救济金……可是我们村的总体情况还是比较落后的,比如说家乡的路依然是天然的‘黄泥路’,下雨天村里想要运送货物依然十分困难……  

为了进一步走进基层,关注民生,我和班上几位同学进行了“走进农村调查民生”的实践活动。经过调查,我总结了几点我的家乡高州深镇的几个民生问题。  

一、养老问题突出,老龄化的问题严重  

面对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上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养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现在农村依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一方面,“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农村依然盛行。绝大多数家庭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没有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的意识。到了老年,由于年龄增长使得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很多人丧失继续操持农活的能力,尤其是高龄老人成为明显的弱势群体,加上自身积蓄不多或没有积蓄,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09年底还只能在百分之十的县开展试点,绝大部分农村尚未推广。一直以来,村委会只是负责大方面的政策指导,对于妥善安置老人的工作没有经验,对自身将要扮演的角色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村委会单方面不具有收留、照顾孤寡老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2、病有所医差距太大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留守儿童和教育问题较为严重  

在农村,由于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3、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因此,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三、农村医疗没有保障  

在农村中,看病难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也很难享受到国家的医疗救助。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贫苦的农民得了大病,只有求助于江湖郎中和本地的土方医生。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农民看病不是根据病情看病,而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看病,按照农民的话说,就是“有多少钱,看多少病”。  

针对以上的民生问题,个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二、政府加强传统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发展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和推广医疗保障制度,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三、要着力解决看病难。要大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要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由于农村的很多现实条件,比如说外出青壮年太多,留在当地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村委会成员的监督很难到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选的"村官"反过来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情况。因此三农问题可以说是关系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有效治理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的问题。因此,我们普遍都认为三农问题是当下以及今后中国的一个长久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