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高昂的时代乐章

时间:2013-02-14 15:34:13     作者:丘文辉      浏览:9603   评论:0   

高昂的时代乐章  

——柳宗元《江雪》崇高体验初探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诗人被贬永州后写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幅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画面,艺术地概括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的黑暗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抒发了傲岸清高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举世皆浊我独清”崇高情怀。全诗气贯如虹,体现了诗人的崇高感。下面,通过抒情内容和抒情话语两个方面初步探讨诗人崇高体验的生成及表达过程。  

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大都是艺术家遭受挫折时的异常体验。本诗无疑是崇高体验很好的例证之一。柳宗元二十岁中进士,面对日益衰落的唐王朝,他要“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成为“永贞革新”的中流砥柱,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而有所革新,但革新遭到权贵的疯狂破坏,他因为“不能媚权贵失御史”而被流放永州。仕途的失意坎坷,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面对“冰雪封锁”的黑暗社会,他有“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的畏惧感。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如同那独钓寒江的渔翁一样,傲然挺立、顽强不屈、凛然无畏。  

(一)生成过程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着一“雪”字,然而铺天盖地的大雪场景如在眼前,刺骨凛冽的寒气咄咄逼人而来。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此时,奸臣当道,小人得势,政治的黑暗腐朽令人发指,他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感觉冰天雪地的严寒与恐怖,很自然地对黑暗现实产生了敬畏之情。当他心中的压抑达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形成一种反弹,诗人看到在白雪皑皑的苍茫、肃杀的江面上,傲然挺立着一位独钓寒江的渔翁,任尔天寒地冻,我自岿然不动。顿时激起了一种肃然起敬的感情,精神为之一振,情感得到洗礼和升华,产生了一种孤高傲岸、凛然无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怀。  

(二)表达过程  

诗人在表达他的这种崇高体验时是一气呵成。全诗节奏紧凑,表现了诗人心潮澎湃,孤高傲岸。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写事,不是没有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融情入景,借渔翁抒写自己的崇高情怀。开篇两句写出了大雪的肆虐:“千山鸟飞”,言山之多,山峦林立,本来应该是禽鸟麇集、碉啾争鸣、展翅飞翔的生机勃勃的美景,然而加一“绝”字,生机顿失,空寂突现;“万径人踪”,言路之多,暗示平日往来行人,络绎不绝,然而著一“灭”字,人影杳无,凄冷异常。“绝”、“灭”两字,把大雪的寒冷、肃杀表现得淋漓尽致。万物噤若寒蝉、销声匿迹、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给人以极大的压抑感,这正是当时政治形势的写照,同时也为渔翁的出场做了反衬。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渔翁依然傲然挺立于孤舟中,独钓寒江,毫不畏惧严寒与肃杀,给人一种阿昂扬向上、豁然开朗的生命力感,而此前的压抑感早已消失殆尽,被无畏的斗志所代替,形成一种内心的狂喜的激情。全诗从一开始对景物的描写所展现的压迫、肃杀,到后来表现的傲然挺立、顽强不屈、凛然无畏,把崇高体验的完整过程逐一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通过对《江雪》的观照与解读,可以看出诗人从压抑到狂喜的崇高体验过程。诗人“虽万受摈弃”,“以滴而出”,而他“不更乎其内”,“至死不服”。“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的哀怨处,他并未丧失“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信念,而是在“鸟飞绝”“人踪灭”之际,“独钓寒江雪”,这是他对导致“材不为世用,道不行时”的邪恶势力的蔑视,对腐败的权贵的痛斥与抗衡,因而表现出崇高的体验。柳宗元的这种崇高体验也是他生的人生体验,这种人生的崇高体验是与众不同的光彩夺目的“大美”,是一种就极至的美,“充实而有光辉”的美。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奏响了高昂的时代乐章。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