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外政党制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互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就需要对两者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领导党 执政党 多党合作制 西方政党制度 比较
政党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它对一个国家政治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党政治是指政党影响国家政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政治类型。可以说,民主政治时代就是政党政治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约20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党外,其余的都有政党在活动。没有政党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寥若星辰。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法律规定的或在具体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活动规范和执政参政的方式和程序;事实上形成的政党执政参政方式、党际关系、党团关系;政党自身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等。狭义上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合法方式,即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历史所形成的。具体来说,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的程度、政府体制、选举制度、文化传统和国际坏境等,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中西政党制度的相同性分析
中西政党在本质上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代表和维护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西方政党有的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有的是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以这个标准出发区分不同的政党。中国共chan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是它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它的原则。
中西政党都是为了争取执政地位,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党。西方国家通过竞选活动选举出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中国共chan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中国共chan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带领着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西政党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任何政党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政党的自由也是相对的自由。任何政党都必须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其规定的活动范围内开展活动。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分析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分为政党基本制度和政党具体制度。政党基本制度是政党本质规定的总和,指各政党的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政党具体制度指政党基本制度在不民族国家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中静态的结构形式称为政党体制,动态的运作方式称为政党运行机制。以下将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比较
1、政党与代议机构
代议制是民主政治的标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一般是“议会”或“国会”,我国的代议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在任何政党制度下,代议机构都是政党活动的主要舞台。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主要包括:政党在代议机构中的地位和确立方式,以及政党制度如何在代议机构中活动。
在西方国家,政党是在资本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制度建立后,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而创建的,是适应议会政治和选举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不论是议会制国家还是总统制国家,议会都具有独立的地位,拥有立法、财政、弹劾等权力。政党一旦进入议会,就拥有了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力。各政党能否进入议会以及在议会中的地位,完全由选举决定。选举结果分晓后,政党会在议会中设立议会党团,议会党团由议会中同一政党或政党联盟的议员组成,是政党在议会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控制议会的多数党可以对国家大政方针起决定作用,利用议会为本党谋利益。政党主要通过议会党团把本党或联盟党的议员联合起来,贯彻本党意志,维护本党利益。一般来说,与总统制国家相比较,议会制国家的议会党团对本党议员的约束力更强。
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在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确立起来的。在我国,中国共chan党是领导党,也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机关。作为领导党,中国共chan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党组织,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进行领导。作为执政党,中国共chan党与各民主党派一样,采取广泛推荐和民主协商相结合的方式提名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并通过选举确定人大代表。这种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选举制度,是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与西方议会政治最大的差别是,我国的人民大表大会不以党派组织开展活动,不是各党派竞争的场所。中国共chan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人大上没有西方式的议会党团,其党员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地区代表团中参加人大的各项活动。
2、政党与政府
在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是组阁的政党,其执政地位是竞选的结果。在议会制国家,通过议会大选获得多数依稀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就是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以一个政党为执政党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该政党的领导人物组成。以及各政党为执政联盟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领袖人物联合组成。执政党与政府不仅在人事上一致,两者的职能也相同。在英国,人们习惯地将执政党直接称之为政府。在总统制国家,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总统所属的政党为掌握行政权的执政党。执政党直接以政府的名义行使政府的权力,履行政府的职能。
在我国,作为领导党,中国共chan党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党对政党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领导,如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或直接拟定重要人事任免等;二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干预,如以建议形式就党内对国家发展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经通过后交给国务院贯彻落实;三是通过领导干部在政府起作用,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职务一般都由党的领导骨干担任,当通过这一干部优势实现其领导。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chan党与国家机构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大体相互等同的。我国执政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全方位掌握和行使全部政府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军事权、审判权和检察权。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并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在政府工作中,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chan党领导国家的权力是政党权力而非政府权力,而作为执政党所掌握和行使的权力是政府权力。
(二)党际关系的比较
在西方政党制度下,各政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各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利益的竞争。这种竞争关系首先表现在选举上,各政党围绕各种政治选举展开激烈的竞争。
选举结果一旦揭晓,政党间便形成了新的政治关系。在两党制国家,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成为执政党或反对党,没有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就是普通的政党。执政党与反对党形成特定的关系,它们都不再是国家机器之外的普通政党,而是国家机器的两个特定组成部分。执政党是正在执政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应对并击败反对党的挑战;反对党是潜在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取代执政党的地位。执政党的职责是行使立法权或行政权,反对党的职责就是监督执政党。执政党要组织议会通过它的法案,使议会将政府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反对党则要把议会变成论坛,通过这个论坛向公众揭露执政党的错误政策,并鼓动公众反对政府的错误。在多数党国家,政党之间会基于相似的利益要求而结成执政党联盟,出现政党间的合作现象。但这种合作是权宜性的,这是因为一旦政党间的利益出现分化或冲突,政党间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
中国共chan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在政局动荡、社会失序的特殊环境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它们有相同的斗争目标和相近的革命追求,最终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中,形成了共chan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chan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国共chan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在政权之外,共chan党与其他政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政权之内,共chan党与其他政党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执政党对参政党坦诚相见,与之协商执政。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不是要取代共chan党的执政地位,而是以不同方式协助共chan党的执政活动。在政权内外,共chan党与其他党派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民主监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chan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实现互相监督。
(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途径比较
在西方国家,一个普通政党要成为执政党,必须通过唯一的途径,那就是赢得选举。政党通过选举获得执政权,人民吧决策的权力授予被选出来的代表,委托他们代行权力,形成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通过人民授权的方式,强化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执政党一般都是淡化作为普通政党的意识形态,注重通过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提高执政的合法性。
在我国,党获得领导权的合法化途径与获得执政权的合法化途径是不一样的。党的领导权的合法化途径与选举无关,它奠基语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学说,完成于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和理论,印证于历史的和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权的合法化,遵循的是相互结合的两条途径:其一,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必须获得执政地位。党只有掌握了执政权,才能实现它对国家的领导权。其二,通过选举是执政权合法化。我国的政治选举不实行以政党为单位的竞选,这是区别于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最大特点。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无不是经过选举程序或人大的决定、任命程序而产生。党的执政权也是通过选举程序而实现的。虽然我国的选举制度尚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革完善,但并不能否认党通过赢得选举而获得执政权这一事实。
(四)政党的内部组织
在西方国家,除了民族主义政党倾向于集权外,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西方政党组织的内部结构总体呈现出松散状。第一,西方政党一般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也没有非常严格的组织纪律,对党的组织和党员行为没有严格的规定。政党领袖对党员没有直接发号施令的权力,职能通过协商、讨论等方式来寻求党员的支持。第二,没有“核心性”的领导群体。西方政党的领袖常常不太固定,在不同的选举中发生变化,通常没有“核心性”的领袖人物,更没有形成领袖式的集团。第三,从上下结构来看,西方政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的联系总体上并不紧密。西方政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基层组织之间,多数没有严格、等级分明的上下级关系。西方国家的政党组织机构大多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机构,一般只有在竞选活动中才对下级组织进行领导。
中国共chan党是紧密型政党,是核心性的结构,其组织的内部结构总体上呈现紧密状。第一,组织体系紧密。中国共chan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党章》用严格的组织纪律来规范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活动。第二,有较为固定的“核心性”的领导群体。党内实行“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第三,从上下级结构来看,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联系紧密,上下级组织存在着较强的制约关系。党的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纪律制度、干部委任制度等,都对上下级组织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从不同层面上强化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领导关系。
总而言之,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项有着巨大优越性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既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固坚定的政治权威,满足社会在转型期对公共权威的需求,又能扩大社会群体利益的表达渠道,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当然,多党合作制的构建并没有在现实政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制度的政治资源,通过制度创新来逐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比较中区分了领导党与执政党的不同运作方式之后,可以更好地借鉴西方政党制度中作为执政党规律的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在缓和社会矛盾、保持政治稳定方面的效能,以及它在处理政党与政府关系、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等方面的优点,
从而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的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文献】
唐晓、王为、王春英:《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第一版,2000年6月1日
王韶兴:《政党政治与制度论》,《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4期
周淑真:《政党与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1日
蒋劲松:《中西执政党理念及制度比较》,《人大研究》,2001年第4期
郭亚丁:《中西政党组织结构比较分析》,《理论期刊》,2004年第7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