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当我们没有明天

时间:2012-12-21 14:07:11     作者:黄柱      浏览:9585   评论:0   

    肇庆学院 黄柱

 

曾经有不少人在谈论2012世界末日,现在2012年也接近尾声了。如果世界末日的预言成立,我们都将没有了明天,我们都将死去,而我没有其他心愿,我只愿能够坦然去面对死亡面对灭亡。

在没有明天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死亡。人活着总不免会有些遗憾,而最大的遗憾是总有一天会死去。我们在希望能够懂得怎样生活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当我们没有明天,我们要怎么去面对死?

倘若我们没有明天,那么,你会怎样去对待去走完今天呢?你会怎样去面对今天的自己呢?你又会怎样去向你的人生说再见呢?……我觉得这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很多有意义的问题,譬如我们会想到关于生死的问题,会想到人生的意义,会想到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完美,等等等等。

王蒙曾把人类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即生存问题;一个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问题,譬如探索人生的价值或生命的意义。我想人类还应该有第三个问题,就是吃饱了撑着给撑死的问题,即是死亡的问题,以及对死亡的思考的问题。

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一个人如果不了解死,不懂得死之意义,那也很难真正懂得活。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说:未知死,焉知生。只有了解过死亡、思考过死亡,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才能够更幸福更完美的走完自己的人生路,这时才算得“知生”。

想象世界末日的到来,我不禁想起一本书——《追逐日光》,书的作者尤金·奥凯利的世界末日出现在他53岁的一天,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花上一些时间来考虑自己生命的终结,考虑临终前想要做些什么”。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怎样幸福的完美的走完生命中最后的岁月,看到他是怎样死的——怎样思考死亡、理解死亡、面对死亡。

《追逐日光》是一本独特的令人震撼的书,书中讲了一个不寻常却又真实的故事。当我看完这本书,我能够想象得出作者死前的那一份幸福以及死时的那一脸安详。幸福是自己创造的,安然是把心全然放下,这真是“完美的时刻”!

尤金·奥凯利,他是世界级的会计师,他担任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然而,生命无常,在他的事业到达顶峰时,他却意外的收到“一份礼物”——一份医生的通知、一份死亡的判决书,他被诊断为脑癌晚期,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作为一名出色的会计师,他拥有善于计划的职业技能,他也希望能够规划好最后的这三个月。这本书便是在他收到这份“礼物”后写下的,是他对自己规划的一个记录。

书中第一章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真的很幸运。”第二句话是:“医生说我还能再活3个月。”没听说过收到死亡通知书还认为自己幸运的,敢是出于做作之举?然并非如此,作者当然有他自己的理由。他说:“因为这份礼物,我不得不去认真地思考死亡的意义,也不得不更深刻的去反思生命的内涵——我从前并没有这样反思过。”因为可以预知死亡的来临所以有机会去思考死亡,“有些人之所以没有考虑死亡,是因为死亡往往来得太突然,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人生的尽头非得最灰暗的吗?能不能给生命的最后岁月添上一些亮色,甚至让它成为人生最美妙的时光呢?”作者给出答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为此,他拒绝化疗,以至于别人认为他放弃最后的生存机会。而事实上,他认为化疗不但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反而会阻碍他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化疗只是将已经缩短了的生命在拖长一点而已,“既然我的生命轨迹不得不缩短,那么我就要努力让这段轨迹变得更加美好。”

既然有了这样的选择,那么有一件事显得很重要,那便是要“结束”之前的人际关系。为此他写下一串打算联系并安排见面的亲友的名字,当他写着这些名字的时候,他的思绪便会在每个名字上徘徊许久,回味过往,这种回味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了将这些名字分类,他画了一个有趣的关系同心圆,同心圆共有六个圈,按与自己关系的亲疏,由内到外是由亲到远,最外圈的朋友就有1000多人!这个圈是分享过自己经历和激情的人,让彼此生命变得更加精彩的人。为跟这些人告别,或者写封信或者打个电话。这些告别能给彼此带来更多的心理安慰和更多的快乐,而不是伤悲,尽管这么做有多么悲伤。这些说再见的时刻便是作者所说的“完美时刻”。作者也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得了这场病,他就不会感受到那么多的“完美时刻”了。

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个癌症患者,他也在生前给我们留下一本书,他也在收获病痛给予他的一切,他在16岁时“提前完成任务”,他便是子尤。他同样的把癌症比喻成上帝给他的礼物,他在他最后的一篇文章里写到:“生病以后,我渐渐认识到,人或活着是为了感受人生,明白人生的意义,明白怎样活比活本身更重要。”

是啊,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明白活着的意义,那虽生犹死。然而,恰恰是因为我们对死的思考,让我们也明白活着的意义。而面对“2012”,我想最应该思考的便是:死亡。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