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那片永远蓝的天

时间:2012-10-26 19:11:45     作者:朱恒炜      浏览:9576   评论:0   

    我们战时的省委,就要像一把特殊的钢刀,在最困难的烈火中,绝不弯曲,绝不断裂。  

                                                ——题记  

        难忘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一部感动夹杂着各种纠人镜头的视频,把战时广东省委干部的工作展现得淋漓尽致;犹如穿梭在历史岁月的星河,张文彬,他,用青春,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使命,守望着广东那片永远蓝的天。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不是应该经常问问自己,可以为那些死去的人做些什么呢?一句令人揪心的话语,让是否继续饰演张文彬的郭天雨狠下进行到底的决心,更是张文彬在千百磨难中选择走下去的理由,因为彼此都肩负着赤裸裸的责任,为党和人民发出来自肺腑的呼唤。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背负太多的责任,太多的不能够去周全,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是责任。现实是残酷的,如果没有扛起,再回首,只能是痛苦连带着一系列的愧疚。责任就像瀚海的领路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革命时代,有太多比生命还重要,勇于挑起心中最沉的石块,成就最美的事业。责任,两个铿锵有力的字眼,无形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张文彬如此,我们每一个人更应该如此,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脆弱的肩膀,扛起那片永远蓝的天。  

如果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苦,是无法理解别人内心那一份最强烈的痛。影片中的省委干部还是我们生活的现代,所历经的痛苦,是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甚至误解或批判。省委干部们的忍辱负重,有的抛妻弃子,背负着叛国叛党的骂名,确在为党和人民奋不顾身。依此,最伟大的精神并不是不怕死,而是在所有所有的人的误解下,或是在许多严重摧残自身节操的罪名之下,依然提起早已被一枪击死的爱国爱党之心。很多人都做不到,伟大的人也很难做得到。是的,我们没有经历过别人所承受的一切——他们为了人们的幸福,为了党的事业,在大敌当前,果断抛弃一切,就算是千古的骂名,也义无反顾。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正是当心这或那,失去很多再也挽救不回的最美结局。只要我们坚信那片天还是蓝的,我们就应该雄起,哪怕是痛苦伴随这一生。  

    战争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残酷,人心也不例外。影片许多党内高干,都是政坛的佼佼者,文化的代言人,就是在决策的过程中迷失的正确的导向,一旦跌足,必是堕入万劫之地。战时的省委,在张文彬同志的带领下,开展的秘密大营救等七大事件中,足以讴歌他们对党事业的忠诚,对生命的认可和珍惜。  

    继往开来,我们说自己热爱党和人民,往往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罢了,一旦有什么风暴,心里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那是我们对党爱的不够深。可以这样说,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里,一切拿来都是如此之容易,一有什么和幸福相违背或相冲击的反常,我们往往是选择批判和辱骂,从来都没想过幸福是如何得到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好自己,或者说我们更应该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弃其糟粕,为了那片天更蓝,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战时省委》对我们进行了很好的价值观教育,从爱国到为人处事,就像当时的情形再现,给予我们一次很大的顿悟。一年的大学生活在无声的烟云中飞过,我们成了大学的老人了,一切都是我们在指引,一切都是我们在创造。坚持自己内心最完美的一面,肩负起那份早已该扛起的责任,把握自己道德的底线,为下届或未来的新生们撑起一片永远蓝的天。  

你好,我们尊敬的张文彬同志,感谢你们在那战争的年代视死如归,无私奉献,诚心在我前进的道路上邀你同行! 

【编者按】:一部电影,引发了作者的思考。《战时省委》讲述的是特殊时期的爱国影片,它塑造了一系列爱国勇士。一部好的电影,不会因为时代的更替而失去价值,而会与时俱进,起着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作用。作者文笔流畅,有条不紊,有思想深度。问好作者。

 

                                  ---陌路故知

                                 2012/10/26 

 

责任编辑:
下一篇: 20年后的人类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