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寻找陈独秀3(赛)【编辑推荐】

时间:2007-12-27 10:21:18     作者:一个人的村庄7      浏览:9532   评论:0   

三、

“声名晦已久,不挂齿颊间。时乖遂入市,曲尽宜归山”。1938年8月3日出狱不到一年的陈独秀携妻潘兰珍来到了小城江津,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中国往日这颗“光焰万丈的大彗星”已失却了“汝南晨鸡”的翘首。这年离陈氏逝世也只有短短四个年头,五度入狱,已使陈氏病痛周身。可怜的老人,在这个陌生的小城,也许就像姑苏城破在即的夫差一样,一生的轰轰烈烈过后,所剩的还有几许,于是干脆困守孤城,坦然面对失败。夫差老了,老到即使有机会迁都淮左,假以时日又可东山再起他也放弃了。越军攻破了姑苏,站在曾是手下败将的勾践面前,夫差举起给吴国带来谋略和智慧的伍子胥自杀时用的属缕剑自刎了。想起十年前赐死预言吴国将被越国所灭的伍子胥,夫差也许早已悔恨难当。回忆对于某些人来说实在是艰难的苦闷的。《长河如烟》的作者夏坚勇先生在评及夫差最后的失败时说:经历了一生的轰轰烈烈和成败得失,这时候的思考往往可以触及到生命甚至哲学的某些本质。老实说,夏先生对历史有着他独特的诠释语言,不得不令人折服和惊叹。晚年的陈独秀,开始反思自己动荡多变的一生以及中国雄伟悲壮的革命事业,多少仁人志士牺牲了,多少亲朋挚友倒下了,李大钊,自己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再想起现在身边的孤寂,孤楚的老人可谓万念俱灰。比起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陈独秀潸然泪下,于狱中献酒祭先烈,祭自己的儿子,晚年的陈独秀却更显超然。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先生在香港逝世。消息传来,陈老徒增悲痛,在哀悼蔡先生的文章中,陈独秀用了“后死的我”四个字。到最后,死也变成了一件平常的事。

“古来何物是经纶,一片青山了此身”。一生漂泊在外的陈独秀,临死之前终于想起嘱咐自己的儿子陈松年把自己的棺木带回老家。虽说同是青山相伴,可也许家乡的山会别有一番亲切。怀宁县城,了解陈老的也许不多。这也正好,童年时的陈独秀是倔强得那么安静,那么祥和,那么死后也应该归于青山绿水,归于自然,归于纯朴。也许就像布伦海姆庄园里呱呱坠地的丘吉尔,幼儿时他穿着巴掌大的背心,在偌大的庄园里发出他沉睡的声音,而晚年的这位政治泰斗,也一样在讨论关于国家大事的会议上酣然沉睡。两者浑然一体。关于人的诠释,也在这里得到最有趣味的延伸。

陈独秀像神出鬼没的勾魂使者一样,气势汹汹的来到了人间,本想在世间多勾走些许灵魂,但没想到气急败坏的阎罗大王嫌人间太过混乱和嘈杂,于是早早的召他回去。但陈独秀毕竟是真真切切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发现人,解放人的时代。抛开政治上的错误不说,陈独秀无疑是中国来辛式的人物。即使就陈独秀整个人生而言,历史评价也不应该是势利的舞台解说词。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是可以讲一讲的,他是有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等,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们是他那一代人的学生。”毛主席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对陈独秀的极好的评价,可我总觉得有点刺耳。这样的句式,这样的字眼,饶有兴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清晰的师生脉络。他们三人都是史上有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成就如此巨大,可每个人的成就层面却是多层次的,宽领域的。更重要的是柏拉图深深的理解了自己的老师苏格拉底,而亚里士多德也景仰着他的老师。

歌德说:“今日的一切/不过是盛世祖先/凄凉的余响。”观看今日的文化,有多少值得我们拿出来傲视历史的浅薄?前些日子在上“西方经济与政治”课的时候,有幸聆听了老师在谈及现今社会状况时的妙语。其间老师提出了一个极富价值的命题:文革失败后,中国分别在政治与经济层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那就是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中国在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进步是明显的,卓有成效的。然而30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些许问题。近几年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口号。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社会文化,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如何弥补文化层面上的缺失,也许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使命。

既然我们可以在政治和经济层面进行改革,那么我们可否在文化层面也进行一场有益的尝试呢?如果可以,那将是多么快意的事。如果有那么一天,那历史是该在这时候为具有浑厚功力的陈独秀划上厚重的一笔。到那时候,历史也许就多了些许无可厚非。

 

 

 

 

 

【编者按】

   追忆并剖析一个产生过影响的人物,带动对历史的思考。三篇归一,斯推荐之。

                                           ——徐尚瞻

                                           2007/12/27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