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文科生?理科生?

时间:2009-10-11 14:27:29     作者:陈肽洧      浏览:9587   评论:0   

                         文科生?理科生?  

                               /陈肽洧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即时我们平时所说的文科生。而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即是所谓理科生。关于文理科学生的使命,自古以来都分界清晰差别明显。某日夜,和一好友相谈甚欢,讲到文科生的使命缺失问题,感慨甚多,故作此文,聊记。  

一、文科生的使命及其缺失  

文科生的使命是什么?  

“其实,文科生更应该探讨的是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精神和灵魂的高度,艺术和美的层面问题。他们承担着提高整个社会群体的精神修养和素质,推动整个人类向更高的文明阶段前进的历史使命。可是,现在整个社会的一个大趋势,就是文科生不断向理科生看齐了!”  

“同意!现在的文科生们 ,不再致力于学术的探讨和个人素养的提高了,他们更热衷于掌握一些经验性的、实用性的技巧,譬如说,公文写作的技巧、秘书工作的技巧,掌握一门外语,等等。也就是说,文科生本应该承担的使命,正由于总总原因,慢慢地被丢弃!”  

二、原因何在?  

        作为一名文科生,和千千万万文科生一样,或许你也会担心以后找工作困难 ,也会想要在大学期间学到更多更有实际运用价值的东西,而并非那些不可触摸的所谓的精神财富。的却如此,这是整个社会环境所逼迫的。在西方,或在古代,读文科的人远远比读理科的人精英化的。读文科需要一种超乎寻常人的独到的领悟能力,一种不同于寻常人的独特眼光和间接,一种更深层次的灵魂深处的东西,甚至是与生俱来的潜质。而现在呢,情况恰好相反。我们所标榜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我们这些文科生中,不少人是因为学不好理科才转而学文科的。必然,这部分人是不具备学文科的先天条件的,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学到那些技术性的东西。而且,目前很多大学都用就业率的多少来“提升自己”“回报社会”。所以,只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会专业技巧,才能提高其就业率,而大部分文科专业,是无技巧可言的。文科专业更多的是讲求内心的领悟和个人的素养,以及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气质。这也就导致了整个文科不断向理科靠拢,文科生使命被逐渐丢失的问题。  

三、深层原因  

其实,在人类不断进化、人类文明不断啊站的过程中,物质文明和财富是在不断增加和进步的。但这并不能否定,人类精神文明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诸子,远远比我们现当代的所谓学者深刻得多。似乎目前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就是“大师缺失症”。随着老舍、巴金、冰心、郭沫若、季羡林等人的相继去世,我们社会上的大师级人物正在趋向于零。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人都恐慌:没有了大师,我们该怎样生存?虽然目前社会各界加紧了大师加冕的步伐,各种千奇百怪的所谓大师去不断撞击着我们的眼球,譬如说“国学大师”“美学大师”“室内设计大师”“甚至发型设计大师”等等。然而,事情的真相是,这些所谓大师们相继登台亮相,却又被相继识穿。打着大师旗号招摇撞骗的人太多,以致围观群众的眼睛也越来越犀利了,真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很显然,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让我们精神境界有所提高,相反,许多人被金钱铜臭迷了心性,人,似乎也愈来愈肤浅和低级了。这也恰恰应证了,意识具有独立性,并不完全受制于物质条件。或许,我们所处的时代太安逸,我们的灵魂已经失去了领悟深刻的能力了。  

回归到最初,所讲的关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问题。在理科生眼中,文科生多是不理智的娇柔的无用的虚浮的。而在文科生眼中,理科生则是机械的低级的死板的形而上的。(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文理科学生,分界并不是决绝的一刀切式的。我并不否认,在一个理工科学校或者学员中,你可以发现某些情感细腻思维活跃的文人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科生的机械式技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为整个社会生产出物质产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层面的需要,这当然是很伟大的。而文科生呢,我认为,正如篇首所说,更应该立足于人、生存、价值、灵魂等高度的问题,为整个社会引领一种积极正确乐观健康的认识观念,这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于文科逐渐被理科化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加以遏制,以便让整个社会在既有的正常轨道运转,让人类的发展进入更加进步的阶段。 

 

【编辑按】文理分科,纷飞万里隔千山,离泪似珠欲滴盈在眼!为何当今教育要当此恶手!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