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
文/生物科学专业 黄文达
大学就像培养基,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大学因为包装不同也分等级,有培养皿,试管,锥形瓶,培养瓶等等,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器皿也好,大学的本质是培养基,我们的本质都是那微小的生物,物物都有其价值所在,人人生来平等。
的确,大学培养了我们,但是培养器皿外的社会,总体上看到的是一大堆混杂而聚的菌落,却还是看不到我们的每一个,我们不是个个都可以得到肯定。社会中也有不同的地域区别,普通玻璃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等。
现在的培养基只教会我们如何贪心的摄取其中的营养。活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只得到了表面性的养分;半固体的,只是半桶水:液体培养的,游走在知识的海洋。
但是我们该如何得到外界的接受呢?事实证明,我们很少能够真正的“红杏出墙”,得到外面的灿烂阳光和柔和春风,因为社会中的营养不是现成得可以直接吸收的,必须应用超过书本上的能力去获取。
当我们被培养基一定的供给能力抛弃的时候,社会不一定能够容得下我们,我们不是每一位都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在社会中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领)。有的凭着自己的寄生能力,继续寄宿在寄主上,寄主虽然不一定会死亡,但是负担是何等的沉重啊;有的行腐生方式继续“活着”,它们拥有另类的生活行为,他们歪曲的利用在培养基中学到的摄取营养的方法,腐蚀着社会的他人的辉煌成果(破坏道德,违规甚至犯罪)。我们不一定要会光合作用,却可以是化能自养,或者互利共生等等。
社会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显微镜,只看我们会不会找到那台适合自己的显微镜被发现就是了。
同学们,未来的某天,你被发现了吗?愿大家实现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