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要不要脸

时间:2009-03-29 12:33:52     作者:陈敏      浏览:10961   评论:0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脸面这玩意,就是人的门面,只可往上面贴金,由不得人往上抹黑。打蛇要打七寸,骂人却不能伤人脸。倘若骂架,有三句话骂不得,一是*你祖宗,二是*你老母,三是不要脸。谁要是骂他人不要脸,那对方定当面红脖子粗地要和你理论一番,甚至还有重拳出击的可能。脸面之学问不浅,既要挣脸,又要给脸。唱罢黑脸,还得唱处红脸。说话不能伤脸,办事不可丢脸,为人不可不要脸。面子薄,受人夸,脸皮厚,千夫指。要脸的实质其实是人的自尊需求和体现,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明传承。不过要脸也得量体裁衣,不可过分,打肿脸充胖子就有点过了。

要脸应该说没有不妥之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受到新思潮的考验和冲击。过去许多错的东西,现在似乎对了;过去许多对的东西,现在似乎又错了。对错是非本有标准,然那把老尺子丈量今天的一些事情,也有产生偏差。话说某些作家应邀参加为落后之革命老区宣传造势的活动,各路英豪齐聚,群计群策。主办方虽然费尽了脑筋筹集了一笔经费,但还是按照惯例很大方地给了与会者一个信封,言之为车马费。大家自然接受,唯有一老作家站起来激动地说,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建下奇功,现在还是这么落后,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不能要这所谓的车马费,不然面对老区百姓我这张老脸都丢尽了。与会者听他这么一说,顿时面面相觑,好不自在。少顷则各自品茗,权当没听见。老作家所作所为诚然正确,为党,为人民,为自己挣了脸面。但是开会拿个车马费在如今已是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之事,即使诚心不要,也可在会后私下拒绝,要不其他人定当尴尬。老作家挣脸的同时伤了人家的脸。所以会后有人调侃,以后凡是有类似聚会,拒绝共产党员参加,尤其是拒绝老共产党员参加。细细品味个中滋味,孰对孰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君子,自然要脸。现在赚钱的,好多不要脸,越是脸蛋漂亮点的,越不要脸,要脸的不赚钱。女的漂亮秀颀就去做二奶,当情人;男的白净生猛就去傍富婆,做小白脸。层次高点,运气好点的进入演艺圈,个别人也是傍大款,陪吃陪喝陪舞陪睡。许多心高气傲的女孩子曾经瞧不起这种不要脸的赚钱方式,立志在工厂埋头苦干。一月下来也就千儿八百,居然比不上给人家捏脚推背的同龄人。倘若与那些二奶情人们相比,简直一个在地狱,一个在天堂。这种巨大的收入反差令她们痛心疾首之后,终于明白了要脸的不赚钱,赚钱的不要脸的道理,于是有的人就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改旗易帜,加入赚钱行列。其实,官场亦是如此,大同小异,不便细说而已。要脸的,绝对能当官,也能当个清官、好官,但是很难升官,当大官。在官场,只有一张脸,那就是领导的脸。即使自己有脸也得剥了皮儿往领导脸上贴,领导脸上变晴闪光了,哪怕自己没脸,不要脸也不紧要,一定有好事情在好头。当然大官里面还有许多好官、清官,虽然他们的脸也是人家给的,不过给他们脸的人是爱戴他们,拥护他们的人民。他们的脸面才是最大的,脸上的光彩也是最长久的。

世态畸形。要脸的大多囊中羞涩,官运衰微、不要脸的却日入斗金,仕途通达。到底要脸?还是不要脸?

 

 

作者简介:

陈敏,笔名桃花江。籍贯湖南省桃江县,文学学士,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萝岗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广东校园文学网顾问。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广州文艺》等。著有散文集《无韵》、杂文集《无声》。现致力于军旅长篇小说创作。

 

                  感谢陈敏顾问向广东校园文学网惠赐大作!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