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探索教育与传媒的桥梁

时间:2021-02-25 10:08:43     作者:张洪瑞      浏览:9663   评论:0   

探索教育与传媒的桥梁

  是优衣库忠实的粉丝一次随手翻看在它自己的杂志《LifeWear》里一次做了村上春树和安藤忠雄的两大采访。

  那一篇《你好,春树》里,问了72岁的村上春树26个问题,有些很有趣,例如他说到自己常年穿T恤和短裤,一次被人招待在银座吃饭,被店员拦下来,说你这着装不行,于是在众目睽睽从包里拿出了一条长裤,把店员吓了一跳。“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时候,才一直在包里塞进差不多大小的长裤的。”

  又说早在20年前,就计划过如果写不小说了就在青山开一间爵士俱乐部,店名和菜单都想好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源源不断有故事想写,店就一直没开成。不知道为什么每个写作者都有个开店的梦想,不过村上还有另外一个梦,他说自己要是不当小说家的话就想当二手唱片店老板。

  写作和音乐的问题说了很多,例如《地下》之后为什么不再写非虚构,因为实在太耗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有非常想写的主题,很难下定那个决心。说写小说就是在等待腹部的水位一点点涨到胸口,“所谓小说家,等待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等待水位的时候就像是农闲期做麦秆工艺品的人们一样,就写写散文做做翻译。

  王小波《写给新的一年》一文中这样做结也很契合我想要探寻的东西。

  我们读书、写作—一九九五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样提到过去的一年,带点感慨的语调,感叹生活的平淡。

  过去我们的生活可不是这样平淡。在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现在就是这样一句话:读书、写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动荡的年代,另一方面,我们也喜欢平淡的生活。

  对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够了。

  年轻的读者在邮件里写,“当然很多时候想法总是年少轻狂或者是天马行空,也许以后我不再有这种冲动和热血,但至少我现在是真诚地有这个梦想。相比于媒体经验,我更多地拥有的是对媒体的热爱,或者说是对探索世界的热爱。”

作为新闻学专业大三年级学生 ,不经想起作家王小波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作时曾说,“写作是一种趋害避利的危险行为”。因为据他所知,这世界上有名的严肃作家,大多是凑合过日子,没名的大概连凑合也算不上。但他依然选择投入到了这份“危险事业”中。

  最后,王小波只得把这种行为归结于“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

  作为普通人,这个问题的指向则更实际一些。许多人都经历过职业规划与发展带来的困扰:

  “日常有阅读习惯,看了一本书当下觉得写得很好,想做笔记,但却不知如何落笔,回头再看对这本书完全没有了当时的感觉,一本好书就像白读了”;

  “想要做斜杠青年,在工作闲暇时间找到其他可能性,写作投稿是否能成为一种选择”;

  “做为新媒体编辑内容相关工作者,如何持续高效地写出稿件,是件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沈从文先生一段话时刻激励我前行,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一个人行为或精神上有朝气,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计较,不拘泥于物质攫取与人世毁誉;它能硬起脊梁,笔直走他要走的道路,我爱这种人也尊敬这种人。
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他不能避免失败,他失败了能再干。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后仍然即可以爬起。

  古往今来,回顾多少文人墨客都有思考,思考是进步的潜在因素与动力,不分专业彼此年龄性别,诚然,阅历不同包括思考的程度深度都有影响。前段时间闲来无事翻看胡适在一本自传中表达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山本文绪这样谈也一定层度上表达了其思考的比拟性质。消耗体力也好,花费金钱也罢,我都要找回我的“没有理由就是开心”。

  当斯通纳在收拾屋子,当屋子逐渐变得有模有样时,他意识到,很多年来,自己并不知道,他有过一份憧憬,一直锁在内心某个地方的憧憬,就像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这个憧憬表面上是一个地方,其实就是他自己。

  所以,当他在打造书房的时候,他打算定义的是他自己。当他为做书架打磨这些旧木板的时候,当他看着表面的粗糙消失,灰色的风雨侵蚀消失,露出基本的木质,最终露出花纹和质地的纯粹时,他逐渐打造成形的是他自己,他要置于某种有序状态的是他自己,他想创造某种可能性的是他自己。

  这样的话令我倍受鼓舞,并且十分感激。为了那份鼓舞与感激,主编特意回复了邮件,并在周刊公众号上刊登了出来。今日情景重现,决定再次分享来往信件。祝年轻的读者们,永怀梦想,永有热爱。

  还有个消息,早稻田大学的“村上图书馆”计划在2021年秋天开业。里面收藏了村上各部小说的原稿及相关资料,例如《挪威的森林》的第一稿,据说是写在意大利随便买的一个笔记本和飞机便签纸上的。不仅如此,村上还把收藏的几万张唱片一起捐赠了,说是想把这些东西留给人们存档,反正自己也没孩子。

  在这所有的问题中,有一个瞬间启发了我的。我要把它记下来。

  上面文章质量大致都不是很好。读好的文章、听好的音乐,对我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大的事情。因此,反过来说,还是尽量不要听糟糕的音乐、读糟糕的文章为好。

  路遥先生也在《早晨从中午开始》 中曾试图探讨人生中远航教育的理念。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

传媒风尚

  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体食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当代青年人对媒体的认知需要重塑,自媒体不能是唯一的渠道。

  所谓何为三联?生活,读书,和新知。我想最出色最纯粹最本源的媒体出发点就在于要真实全面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你周围所正在经历的最熟悉的最迫切想要感受的的东西。

  中学时期,无意间在报刊亭买萌芽(想来也是很多人青春启蒙文学艺术创作的殿堂吧,扫到在众多花花绿绿明星模特儿杂志中看到红色字刊头的三联,很醒目惹眼,赶忙拿过来翻了几番,只记得是李鸿谷先生作为主编撰写的国外的新闻时评。这一看不得了,本就好奇这国内的报刊杂志编辑于国内外时事有什么高见呢?谈起来与他的缘分,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音乐作曲家偶然听到街坊巷缝中哼着若隐若现的轻松惬意的调子。还记得倒过去看书角。于遥远的沪港也有发行这种时髦大胆自由的杂志,更是一见钟心。看样子是那个时代我就已经以这样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同这本主观幸福感杂志握手交谈了!

  底下的评论也会追着看,毕竟身处于这个机器塑造的拟态环境,那就是意味着一丁点儿小看法也会被无限放大。无论老朋友新朋友,无论年纪和性别还有阅历。诸位的读者都是一水儿好评!闭眼不禁遐想,当下的媒体的赞美。

  托马斯·潘恩曾言:“新闻让我们以他者的眼光看问题,以他者的耳朵听问题,以他者的思想思考问题。 脑中浮现Oscar Wilde(奥斯卡·王尔德)的那句话:“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译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不只是看着星星的人,这些人是建着梯子,想要摘星星的人。

  也许你不喜欢其中的某本书,或者不认同某本书中的理念。这不重要,但可以从这些书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或关注的社会热点,去观察和理解当下社会的本质,充实我们的知识,疏理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

  应该去结交和认识这样的人:出于某种难以名状的原因,他们会让你充满力量,会带给你新的思想,或者更不可言喻的是,会带给你充满自信的感觉。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这样表述也即是我所追求。

生活阅读与思考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

  在我视光所及之处。于普罗大众中的一员而言,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张两难需要抉择勇气的地方。反倒认为是给了一个普通灵魂上台阶的珍惜机会。

  就像是严锋教授所谈及的种种。人真是最奇怪的东西,哪怕已经看破红尘,哪怕已经知道一切都毫无意义,也还是会好好活下去,会努力把事情做好。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身上有一种植入很深的程序,里面至少有两个关键性的指令:一个是生存,另一个是职业精神。也许还有第三个隐藏更深的指令:希望。   打个比方譬如,搭积木 。你知道它一定会塌,可是还是会兴致勃勃玩 。是因为这个社交场景很舒服 也是因为陪你玩的人很棒 以及 本身足够有趣抵消无意义感。

  我的看法和主张还是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什么情况下什么年级都不要放弃和停止阅读和思考。从历史命题的意义和角度入手,希冀不应该是无奈的,起码应该是无障碍的,甚至是轰轰烈烈的。

 


责任编辑:校园文学君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