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捕鱼与捞洪水

时间:2008-12-31 17:34:55     作者:蒋任南      浏览:9601   评论:0   

捕鱼与捞洪水  

[散文]  

作者:蒋任南  

我的家乡,可谓山青水秀。村庄后面是绵延起伏的青山,村庄前面有一大一小两条河流交汇。大河叫永乐江,是从罗宵山脉发源的;小河叫七宝河,是从巍峨的七宝山麓的岩缝中流淌而成。小的时候,我上山砍柴,与青山为伍,可谓近山知鸟音;闲暇时,常到河边玩,常在水中游,可谓近水知鱼性。  

我的父亲,是一位既有好奇心又有上进心的老实农民。刚解放也就是土改时,他拿着梭镖站岗放哨,是土改积极分子;他六十年代入了党,后来就当了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文革”时,一场暴风雨的来临,一夜之间,父亲就成了“走资派”,戴着高帽子游洞,挂着黑牌子挨批斗,从此就靠了边站;七十年代,父亲复出,又担任了大队长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八十年代,父亲年纪大了就“退”了下来,我通过选举接替了父亲的职务。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有时令我害怕得不敢接近。父亲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和爱好,唯一的嗜好恐怕就是喜欢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撒网捕鱼,这些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不可忘怀的印记......  

父亲打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到他在农闲时,将一根粗粗的棕绳头绑在桌边,然后拿一根竹梭,牵引着苎麻绳,巧妙的织着鱼网。苎麻绳是母亲在春夏之交将苎麻一根根用工具扒下皮后,用手慢慢地在大腿上搓捻成的,然后将绳晾晒干,待网织好后,蘸上猪血后又晾干,就显得结实耐磨了。一副撒网,零零星星的织,要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网织好后,在其底部还要缀上几十颗的用生铁铸造的网子,这样,一副完整的撒网就编造成功了!  

小的时候,我很爱玩水,一年四季,除冬季外,其他季节都是我和小伙伴们与水打交道的日子。春季来临,在那“白毛浮绿水,红掌荡清波”的时刻,我就会邀一群小伙伴到七宝河里玩耍,捉鱼摸虾,玩得不亦乐乎。有的时候,干脆脱下裤头解下红肚兜,一个个扑通扑通的像下饺子一样跳入水中,打着狗刨,下着猛子扎入水里,溅起的浪花好高好高;一会儿又分为两派,相互打起水仗来,一时场景壮观,稍事休息,继续再战,悠哉乐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到永乐江戏水游泳,这里水深没顶,鱼虾特多,更加刺激有趣。  

父亲身体强健,每天劳作后,就会拈起撒网往永乐江跑,撒上几网,也能弄几斤鲜活的鲤鱼回来改善伙食。有时运气好,一两小时就能弄上十多斤。有一天中午,就在我们游泳的大石头边,父亲劳作路过,发现一群鲤鱼正在沙滩边觅食,黑压压一片,估计有百多条鱼儿。父亲大喜,急忙赶回家中,取下撒网就往江边赶,我二哥拿着鱼篓紧跟其后,我也跟上来了。来到江边,那群鲤鱼还没有走,我们暗暗庆幸着,谁也没有吱声,生怕一有动静让鱼儿跑了。我和二哥猫在一棵松树边静呆着,父亲拈着撒网,蹑手蹑脚的靠了上去,双脚踩在一尊巨石上,左手撑网,右手不停的往左手上捋网,看看差不多了,父亲的脚站成了一个微型弓步,运足底气,屏住呼吸,“嗖”的一下,将网撒盖于鱼群里,溅起的浪花银白一片。父亲慢慢的顺着黑色棕绳起网,网一点一点的拖了过来,混浊的河水冒着气泡不停的往上翻......这一网共网上来十几条鲤鱼,抖落在岸上,还不停的蹦跳着,我和二哥像逮兔子一样的抓捕着,有一条鲤鱼因我们顾不及了,又跳到水里,父亲叹了一声表示着遗憾。随即,父亲又接二连三的撒出去几网,均有收获......  

父亲对撒网是上了瘾了。春暖花开时节,特别是桃花汛的时候,父亲撒网一般在上水处,因为鱼儿溯流而上要去田间或沙滩边繁殖产卵,这时撒网,定能捕到不少鲢鱼、鲤鱼、鲫鱼和细鱼。夏天,鱼儿喜欢在回水湾处停留,父亲就会趟水往那里撒网,常能捕到鲤鱼和大头鱼,运气好的话,还能捕到一两个团鱼或乌龟等。秋天来临,鱼儿大都隐匿于深潭中,偶尔也会到浅滩觅食,这时捕鱼难度大,深潭撒网遇有杂物,往往网破鱼无,往浅滩撒网,鱼儿很敏感,人刚一涉足,鱼儿早已逃之夭夭;既然这样,父亲还是有办法对付,深潭撒网,如遇羁绊,父亲不会着急收网,而是俯下身去或干脆脱下衣服潜入水中,慢慢的排除杂物,以至于网不破还有鱼儿网住。对付浅滩的鱼儿,父亲也有一套办法,他只要看准了鱼群,就会憋足全身的力气,在远处撒网,一撒一个准。冬天来临,水里冰凉,鱼儿藏得更深了,捕鱼更加困难了。这时,父亲一般不出去捕鱼,但是如果是下了米粒雪或鹅毛雪,他就高兴了,天刚亮,他就会叫醒我们,名曰去打“雪鱼”。因为随着水里温度骤降,有些鱼儿抵挡不住,就会浮上水面或在水里缩着不动,去撒网捕鱼则为最佳时期。父亲去捕“雪鱼”,往往不吃东西就走,只喝几口白酒暖暖身子,回来再喝几杯白酒祛寒,然后吃饭,也不会感冒发烧,我真佩服父亲的身体质量。  

父亲撒网捕鱼最重的一条是五斤三两,在我们这个小村庄的捕鱼史上是创造了纪录。那一天清晨,父亲喝了两口白酒,又到永乐江捕鱼,从绑松垅到杨箭垅段,没有捕到一条鱼,父亲很是懊恼,准备收网打道回府。这时,杨箭垅下段一片宽阔的江面上,有些小鱼不时的在水面上跳跃着,引起了父亲的兴趣,他又拈起网张开网罩,想再撒几网碰碰运气。这段江面,平平稳稳,水深达三四米,足有三四十米长,宽度也有十几米,因水深,曾经淹死过人,一般人不敢涉足。父亲定了定神,瞄准了一个碧绿的水域将网撒去。本来父亲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也就漫不经心的准备收网,刚把网绳抖了抖,突然,网中升腾起一股巨大的水柱,约有几米高。父亲见此情景,心中“格登”了一下,心中暗暗叫好,知道有大鱼入网了。父亲想,此事不能着急,千万要稳住,稍有不慎,将有鱼走网破的后果。父亲不愧为是捕鱼场上的老手,他镇静下来,两手轻轻的拽着网绳,慢慢的倒着,费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将网拉到浅岸边。然后,父亲摸索着下到江里,慢慢的将网收紧又盘缠好,才长吁了一口气,抄底一起网,嚯,是一条足有五斤多重的红白大鲤鱼。父亲激动之余,双手紧紧捏住鱼鳍,往鱼篓装时,还是死劲摁进去的。父亲收拾好鱼网,吹着口哨,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大鲤鱼放于脚盆中,就像一只仔猪躺在那里,引来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观望,人们摸摸这摸摸那,发出一片啧啧的赞叹之声......  

受父亲的影响,我也爱好了捕鱼,不过对他那得心应手的撒网,我怎么也不能驾驭好它,不是撒不开,就是撒的面积不大,效果不佳。不过,我捕鱼的方法也很多,遇有干旱时节,就邀一群小伙伴来到永乐江边的叉水口进行堵江,然后拿石灰或茶籽饼捣碎进行“药鱼”,运气好的话,每人也能分到几斤鱼。  

受父亲的影响,我还喜欢用捞网捞鱼。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学会用撒网捕鱼,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又不愿意扫我的兴,于是,他从菜园边的竹林里砍来竹子,组装好了网架,花两天工夫织好网,一个造型精美又耐用的捞网鱼具就形成了。从此,每逢春汛或秋汛来临时,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扛起捞网,从七宝河一直捞到永乐江,那些回水湾处或漩涡边,是最藏鱼的地方,我往往能捞到小鲤鱼、鲫鱼、花肚鱼和少量的泥鳅......  

随着时间的流驶,父亲的两鬓已开始白了,他很少出去捕鱼了,也没什么鱼可捕了。农田施用农药,流到河里,鱼虾不见了;现代化的打鱼机,连刚孵化出来的小鱼仔也不能幸免。父亲的撒网年久失修破了,父亲也懒得补了,将它随便一扔,束之高阁了。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不去捕鱼了,就拼命的干农活或上山打柴,用以打发那没有鱼捕的寂寞难熬时光。  

八十年代初,我从部队退伍回乡,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外,也无鱼可捕了,昔日常依常伴的捞网也不见了踪迹,据父亲说,留之无用,当柴火烧了。我对捞网也没有什么眷恋之意,只不过在记忆的轨迹里留下一道流星般划过的痕迹,不痛也不痒,毫无所谓。家乡的天还是那块天,家乡的地还是那块地,村庄依旧,七宝山的河水依然不停的流淌着,灌溉着田野,滋润着亘古千年留下来的土地;永乐江水依然缠绕着村庄,那哗哗的流水有如“涛声依旧”的不停地向家乡父老乡亲们诉说着什么。春天来了,岸柳依依,桃花儿盛开着艳丽的脸膛,洪水从山里各个角落冲刷下来,涨满了小河,涨满了大河,各种瓜果随洪水而下,一路哀歌,一路呼喊,悲天呛地,但无可奈何......这时,凭着我良好的水性和坚韧的性格,甩掉褂子,穿着短裤,赤着壮实的身子,一跃洪水中,与风浪捕击,捕捞着灾难中落下的“果实”,我们当地人名曰“捞洪水”。有一次,我连续在永乐江里捞出十几个大南瓜,筋疲力尽之时,被大水冲入一个荆棘蓬里,拼搏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到岸边,我没觉着什么,岸边观望的人们却吓出了一身冷汗。秋汛来临,一些木材也会随波漂流而来,我也能捞上一两根。记得是九十年代末,我回家看望父亲,正好涨大水,第二天清晨我正搭车返城,早起的父亲发现永乐江边有一根杉木被岸边的荆棘挂住,忙赶回来告知我和二哥,三人在江边忙乎了一阵,这根大杉木竟怎么也摆弄不上岸。我有些急了,说,我下去把它绑了,然后再拖上来。面对滔滔洪水,父亲不同意,二哥没有我的水性好,不吱声。乘父亲不备,我咚的一声跳入水中,游过去,抱住杉木,然后接过父亲抛过来的绳索,将杉木绑缚牢了,我才游上岸。三人拽住绳索一起使劲,大杉木乖乖地上岸了......  

前些年,与我们隔水相邻的波水乡境内兴建起了一个大水电站,拦河坝就建在我们村庄下面永乐江的马古龙,家乡门前已是平湖一片,足可泛舟。水深了,鱼儿有了,成群的白鹭也在水面上飞翔着,壮观极了。我欣赏着家乡美景的同时,不无感叹道:昔日捕鱼是件乐事,今日临湖赏鱼观鸟更是一件意蕴深远的幸事。过去“捞洪水”是件险事,今日衣食无忧谁还会去冒这个险?!  

   

通联:湖南省资兴市晋兴路西边村马路边154号信箱  

作者:蒋任南(湖南省作协会员   中国自由撰稿人)  

电话:0735-3331694   13786567808  

邮编:423400  

             2008-12-31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