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动感校园

教育部门表示保护粤语不应成为学生负担

时间:2008-11-28 15:13:14     作者:佚名      浏览:9601   评论:0   

    昨日,一篇名为《禅桂小学生校内粤语沟通时间持续下降》的帖子在佛山本地一知名论坛上引起网友热议,一名自称为“粤语协会”网友的帖子中罗列了一系列数据为佐证,称今年进行的第六次中小学生粤语使用情况调查表明,在校小学生每天粤语沟通时间只为7%,也即不超过33分钟。帖子随后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称自己的女儿甚至不知道“盏鬼(好玩、有趣)”的意思,平时用粤语交流起来变得“鸡同鸭讲(听不明白)”,对粤语的发展前景“忧心忡忡”。而教育部门表示,在校园里并没有要求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对粤语的保护是应该的,但不应该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   

   

  网帖:   

   

    学生在校粤语沟通时间7%   

   

    记者在天天新论坛上见到,这篇名为《禅桂小学生校内粤语沟通时间持续下降》的发帖者为“粤语协会”,帖子中称,“粤语协会”持续15年对禅城桂城中心区小学生的校内粤语沟通时间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校运用粤语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少学生的粤语表达能力下降严重,“粤语协会”对此表示忧心。其认为造成此类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强制学生校内只讲普通话。其二,统一规定老师用普通话上课。其三,外省学生大量增加,同学间沟通需要。   

   

    根据“粤语协会”提供的数据,学生在校的标准时间是480分钟,以下是禅桂学生粤语沟通时间下降数据:1993年第一次调查,粤语沟通时间占总在校时间的92%。往后几年,学生用粤语沟通的时间占比逐年下降。至2005年第五次调查,这年各学校大力限制粤语的使用,老师上课时也绝大部分用普通话,所以粤语沟通时间数据暴降,为12%2008年第六次调查,粤语沟通时间只为7%,小学生基本习惯在校内使用普通话。   

   

  调查:   

   

    教育局称没听过“粤语协会”   

   

    而对于“粤语协会”的发帖,有网友对其真实性表示质疑,就该帖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在校说粤语的时间不超过33分钟,有网友表示这一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太少”。“孩子们下课后还是用粤语交流的较多。”市民林先生说。但也有网友认为,这个调查结果绝对不是“无风起浪”,应有一定依据。   

   

    随后,记者试图与发帖者取得联系,以对该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但截至发稿时间,发帖者并没有给予回复。随后记者通过搜索引擎、114查询等多种方式,对“粤语协会”这一机构进行搜索,但得到的回复是“无此协会”。而多家小学的老师也告诉记者,并没有收到粤语使用方面的调查问卷,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称,“没有听说过这个协会”。   

   

    各方观点   

   

    网友:倡议孩子多用粤语交流   

   

    帖子发出后,随后引起本地网民的关注。不少网友纷纷倡议,应该鼓励孩子多用粤语交流。而在QQ群内,有家长“二月的风”表示,自己现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的粤语说得很差,有一次跟她说“好盏鬼”,她竟然半天没反应过来。家长“笑笑”称像一些粤语的俚语,例如“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自己的女儿根本不懂,交流起来有时就像“鸡同鸭讲(听不懂)”。   

   

    记者发现,论坛上的回帖者支持使用粤语的,基本上都用粤语作回复,以本地人为主。虽然大多数人对粤语的发展前景表示忧虑,但也有网友表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抹杀其发展的可能性比较低,不必杞人忧天。   

   

    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家长都表示,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小孩粤语发音越来越不标准,但这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果,无法改变,只要孩子们沟通交流没问题就行了。不过,也有家长希望后辈能够讲好传统的粤语,而这部分家长主要是不大会讲普通话的爷爷奶奶辈。   

   

  学校:课堂之外无要求说普通话   

   

    记者昨日走访禅城区多所小学,发现课堂内外学生们大多使用普通话。佛山九小副校长张丽琴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课堂教学都要使用普通话,课余时,老师与学生讲话也大多用普通话,但课堂之外并不强制要求。   

   

    人民路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已有20多年教龄,据她回忆,以前课堂上还常听到广东话,但近年来基本都统一为普通话教学了。她表示,这也跟该小学有较多外来工子女就读有关。而城南小学读三年级的小冲告诉记者,自己在课余的时候,和同学们聊天还是会用粤语。   

   

    相关部门:   

   

    保护粤语不应成学生负担   

   

    佛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谭苑雯介绍说,按照《教育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中小学的“教育语言”和“校园语言”必须是普通话。“教育语言”指的就是上课时师生所说的语言;“校园语言”则是师生在校园内集体交流或者参加社团活动、兴趣活动等所使用的语言。“但是,学生之间私下的交流,即使是在校园里,我们并没有要求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谭苑雯说,此外,有些课程比如“唱粤剧”等,要求使用粤语教学的,也是允许用非普通话教学的。   

   

    至于部分网友对粤语走向消亡表示担忧,谭苑雯则认为不必过于担心,“语言的作用本来就是用于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也不断发展,一些少用的甚至没有用的词语,会渐渐消亡,而一些新生人类逐渐接受的词语会被固定下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谭苑雯认为,对粤语的保护是应该的,但不应该把它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记者 陈昕宇)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