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原创

  • 烟火气里看广州

    在那个晨光还未全然舒展眉眼的清晨,我仿若被一种莫名的期许唤醒,早早起身,于是,便有幸撞进了广州那最为真实且动人的怀抱。生活宛如一枚硬币,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演绎着人间百态。其中一面,弥漫着热腾腾的烟火气息,炙烤着尘世里的琐碎与奔波。这便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的日常写照。曾见过地铁站台人头攒动,一片涌动的人海。上班族裹挟在人群之中,只能随着人流缓缓挪动,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之色。待地铁门开启的刹那,潮水般的蜂拥而上,挤得歪歪斜斜的身子,手中那原本就攥得不太紧的包子,差点掉落。那一路匆忙的脚步声,夹杂在人群的嘈杂声里,伴着早点给的慰藉。而生活的另一面,则是那诗意的留白,是一片尚未被尘世沾染的纯净雪地,藏着对世间深情的期许与寻觅。在广州的晨曦里,大街小巷间早点的烟火气息悠悠而起,一首悠扬婉转的古曲,一曲晨风中的生活赞歌。音符跳跃间,满是生活的韵律,满是人间的温情,仿佛能将人的心灵都轻轻抚慰,让人在这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处宁静的港湾。彼时,天色尚在朦胧的怀抱里缱绻,宛如一位眷恋梦境的孩童,不愿彻底醒来。而早点铺的灯火却已如点点璀璨的星辰,在暗夜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这些灯火,恰似广州城新一日的守望者,它们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眷恋与深情,静静伫立在街头巷尾,宛如在耐心等待着一场与老朋友们的重逢。犹记得那老街上,有一家早点铺,暖意在其间氤氲着。老板是位和蔼的阿伯,岁月在他脸上雕琢出的,唯有那醇厚的善意,那慈祥的笑容,恰似春日暖阳,静静洒落,暖人心扉。每日晨光未启,阿伯便早早悉心备下各类早点。那灯火透过窗棂,在幽暗中晕出一片明亮,宛如黑夜里的一颗星子,照亮了行人的来路,也牵引着他们的脚步趋近。阿伯曾笑意盈盈地谈及,这铺子一开便是数十载,瞧着一批又一批老顾客携着小儿女前来享用早点,心底便盈满了无尽的温暖。那一盏盏灯火呀,可不就是这座城市黎明前的轻吟序曲吗?在仍带着夜之静谧的空气中,悠悠奏响,轻柔且笃定地宣告着新一天生活的帷幕就此拉开。当你踏入那寻常巷陌中的早茶店,一步便跨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烟火缭绕、情趣盎然的世界。店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可那热闹里,却又透着一种别样的井然有序,宛如生活的画卷,虽斑斓多彩,却自有其内在的和谐韵律。晨练者们总是早到的。记得有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每日公园晨练结束,便踱步至附近早茶店。点上一碟晶莹剔透的虾饺,再沏上一壶香茗,而后便慢悠悠地品咂着。大爷常言,这晨练后的早点时光,是他一日中最为惬意的辰光,既能舒展身躯,又能在美食间,细细咂摸生活的美好滋味。老者们悠然自得,寻得一方角落,围坐在那略显古朴却擦拭得光亮的桌椅旁。他们手捧香茗,轻翻报纸,神情从容闲适,仿佛时间于他们而言,只是一场可以随意把玩的游戏。我曾与一位老者闲聊,他说他在这早茶店里已经坐了几十年了,每天来这里,和老朋友们聊聊天,看看报纸,品品美食,感觉日子过得特别踏实。茶香袅袅,与早点的香气缠绵交织,在空气中氤氲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模糊了岁月的痕迹,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隧道之中,既能感受到当下的热闹,又能回味起往昔的悠悠岁月。他们静候着热气腾腾的早点上桌,这份等待,既是对美食的尊重,也是对生活仪式感的珍视,仿佛在这等待的过程中,能重新品味一遍人生的滋味。孩童们自是别具一番模样。他们的眼眸纯净无比,仿若未经尘世沾染的清泉,透着澄澈与灵动。那双眼眸里,好奇的光芒熠熠生辉,如同跳跃的小火苗,急切又热烈地打量着满桌精致的早点。孩子们的脸上,期待与欢喜毫不掩饰地展露无遗。那神情,仿佛是在迎接一场盛大而神秘的冒险,满心满眼都是对即将开启的“探索之旅”的憧憬。他们一会儿凑近瞧瞧这盘,一会儿又歪着头瞅瞅那碟,小鼻子还忍不住轻轻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身子也微微晃动着,按捺不住想要立刻动手去探寻、去品尝的冲动。每一个孩童面对早点时这纯真无邪的模样,恰似一阵轻柔的春风,轻轻拂过人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里这份简单纯粹的美好与温暖。也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大人们自己小时候对美食那种热切渴望与满心期待的回忆,仿佛时光就此倒流,回到了那段同样充满童真的岁月。我在早点铺穿梭着,品味着,感慨着,这烟火气中的广州,让我的心也蒙上了一片温热的雾霭,那雾霭里,仿佛弥漫着这座城市的所有故事,所有情感,所有的烟火与诗意。广州的早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食物范畴,它们是这座城市生活的缩影,是广州人生活态度的具象体现。坐在这充满烟火气的早茶店里,耳畔是此起彼伏的粤语交谈声,那声音里透着亲切与熟稔,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故事。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人们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与疲惫,只沉浸在这早点带来的美味与温馨之中。平凡中透着深入骨髓的暖与诗意,让人心生眷恋。每一口早点,都饱含着广州人的热情与勤劳。当阳光洒满街头巷尾,人们带着早点给予的满足与力量,踏上各自的征程。而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早点香气,依旧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中飘荡,等待着下一个清晨的到来,继续书写着这座城市的烟火传奇。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去品味,去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的真谛。【作者简介】‍韩诗雨,女,苗族,广东深圳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生。作品见深圳校园刊《翰林》,曾获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三等奖等。

    2024-11-18 11:55:19 作者:韩诗雨 257 0

  • 广州早茶

    广州喝茶文化,别具一格,“饮茶”亦是“啖茶”。散文家杨羽仪在《水乡茶居》中,对广州人啖茶的“啖”字做过详细的解释:水乡人饮茶,又叫“啖”茶。那个啖字是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广州人啖早茶的传统,据考证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张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发展到后来,这样的场所就逐渐地变得专业起来,内容越来越丰富,场面也越来越豪华,并最终促成了广州人的“早茶”习俗。广州人饮早茶,有的是当作早餐的,一般都是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有的喝完早茶即去上班,有的则以此消闲。消闲族大多为街坊退休老人,他们一般来得最早,离去最迟,从早上茶馆开门可以一直坐到早茶“收档”。所谓喝早茶其实是吃点心,虾饺,酱萝卜糕,蛋散,叉烧包,干蒸烧卖……茶自然也是要喝的,大红袍、龙井,在点心未端来之前,举杯落盏之间与好友谈笑天地,让尚未清醒的胃在温暖的茶水下睁开双眼。点心均是整齐地躺在竹制的蒸笼里,侍者端来时腾腾地冒着热气。若是在冬天,光是看着这一缕热气便足以抚慰那急不可待地胃了。老广标配的“一盅两件”则是广州早茶的典型代表和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所谓“一盅”即为茶杯里那红的绿的液体,这是早茶的必要条件。若无茶,早茶便仿佛让人抽掉了脊梁骨。“两件”则是各色各样的茶点,如凤爪和叉烧包,又如烧卖和蒸饺。在早期,一早起来谋生的市民凌晨四点即起,吃过茶点后储备好一天劳作的能量,因此,早期的两件主要是大包等粗粮为主,例如鸡球大包、西关的三星包。后来衍生成一种饮茶文化,寓意一壶茶几块点心,一品一叹。我有段时间因父母外出,故在外公外婆家住过许久,期间天天早上都与外公一起上酒楼喝早茶。其中有一次我记忆尤为深刻。早晨七点,天还刚亮不久,带着雾蒙蒙的感觉。路旁的花花草草挂着昨晚留下的水珠,在太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走过几条街,我与外公来到茶楼前,“丽华酒家”四个大字分外耀眼。那个时候我对早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坐下后无所事事。外公开始熟练地开始拿出茶叶煮水开始泡茶,冲好两杯后递给我一杯。“别东张西望了,这可是上好的西湖龙井,尝尝。”我端起茶杯,仰头一饮而尽。不料被烫得大声乱叫,引得周围一众老人都扭过头来看我,有的还笑着摇了摇头。外公看着我的狼狈样笑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道:“喝茶,之所以是广州人休闲的方式,关键就在于不能心急,这一杯茶要慢慢地细细品味。一把茶叶能喝出五个味道才算过关,切忌像个粗汉似的。来,我再给你倒一杯,按我说的。”看着杯里那绿色的液体,我犹豫了一下再次端起,按照外公说的,小小地抿了一口。一股清香浸透了我的口腔!“真的诶!”外公笑而不语,端起茶壶再给自己倒了一杯,十分享受地喝了起来。我看着外公和周围一众老人出了神,不经意间望向窗外,只见人来车往,喧嚣嘈杂。又想想外公刚才那番话,好像明白了点更深的含义,如今大都市的人们都是快节奏地生活着,但难得广州将早茶这一悠闲自得的活动保留下来,想到这,我不禁为我在繁忙之中寻找到一份悠闲而高兴。我曾在广州老字号陶陶居与人喝过一次早茶。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而老字号“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写道:“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想来应是绝大部分广州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在江南一带也有早茶的习俗,不过那一带据了解对于菜品点心功夫过于追求精致讲究,导致速度很慢,常常等得急不可耐。相比之下历来务实的广州人的早茶既有身份必要的精美,但更多的是对于人间烟火的真实写照,更多的是对于普通生活的追求,体现广州人在世俗中仍追求一份心灵的慰藉。这也许就是广州作为与北上深并列的大都市却生活节奏最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生活,不仅有所谓的功名利禄追求,在有些时候,还要学会享受,学会让自己慢下来。细呷一口茶,细品一碟菜,在繁忙中找回悠闲,在茶香中品味不一样的生活。【作者简介】兔小糖,广东广州人,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省级文学奖项,擅长景物与抒情类散文,曾在校刊发表多篇文章。

    2024-11-18 11:47:29 作者:兔小糖 240 0

  • 日落其阳朔,星河起桂林

    我素来倾心于大海的壮阔无垠,醉心于日落的绚烂夺目,却未曾料到,在温柔的四月天里,阳朔这片遗世独立的仙境,以其独有的雄浑山水,深深俘获了我的心,引领我踏上了一场寻觅心灵栖息地的壮丽旅程,谱写一曲青春与自然的壮丽交响。漓江,作为阳朔的灵魂,以其水的清冽与山的巍峨共同编织了一幅震撼人心的自然画卷。立于江边,耳畔是风的低吟,它携着阳朔山川的古老传说,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未来的期许。眼前,漓江水碧绿如翡翠,潺潺流淌间透露出一种不可言喻的庄严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乐章。江面上,竹筏轻荡,留下一串串涟漪,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见证。抬眼望去,群山巍峨,它们或峭壁如削,直插云霄;或连绵起伏,宛如巨龙蜿蜒。这些山峰,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的守护者,它们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山与水相依相偎,共同绘就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雄壮山水图,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肃然起敬。漫步在阳朔的山间小径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自然的芬芳。郁郁葱葱的树木,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有那些在林间跳跃嬉戏的小动物,都在用它们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美好与和谐。偶尔,一阵清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与鸟鸣,仿佛是大自然在耳边轻声细语,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与传奇。而当夜幕降临,阳朔的山水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月光如银,洒满大地,给这片仙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此时,站在江边远眺,只见山峰的轮廓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清晰与峻峭,而江水则波光粼粼,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此情此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喧嚣,只想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这片沉睡的土地时,阳朔的孩子们便开始了他们充满活力的一天。他们踏着晨露,沿着蜿蜒的山路,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林间小道,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与心跳。沿途,野花烂漫,鸟鸣声声,为他们的求学之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乐趣。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孩子们或在漓江畔嬉戏玩水,感受水的清凉与自由;或坐在岸边,以石子为笔,水面为纸,进行着一场场简单而又充满乐趣的比赛。他们的笑声,如同山间最动听的旋律,回荡在漓江之上。及至傍晚,夕阳渐沉。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彼此分享着一天的快乐和烦恼,他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渐渐消失在金色的地平线之后。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跳跃。此刻的阳朔,更显宁静与庄严,让人忘却尘嚣,只愿沉醉于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之中。此行阳朔,我不仅见证了漓江的静谧与山的雄壮,更深刻感受到了阳朔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这份质朴与纯真,这份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为宝贵的记忆。我相信,无论未来我走向何方,阳朔的山水与人文情怀都将如影随形,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灯塔。【作者简介】李天锐,广州华立学院学生,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长安镇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省级一等奖,第六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2024-11-18 11:40:10 作者:李天锐 280 0

  • 外公家的池塘

    秋日天气晴朗,天空深蓝,旷野一片明净。阳光斑驳地穿透林间,洒下满地的光影与诗意。这秋日,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极致呈现,是丰收的欢歌,更是团圆的温馨。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晨曦的薄雾,我早早起身,独自漫步在外公家池塘边。绿荫浓郁,为我提供了一方静谧的天地,让我得以静赏这秋晨的细腻与温柔。露珠自繁茂的叶间悄然滑落,如同天空洒落的星辰,轻吻着绿树与灌木,为它们披上了一层晶莹的外衣。层叠的细叶里,竟悄然绽放着几朵色彩斑斓的小花,白的纯洁、粉的柔美、蓝的深邃,还有那一两抹明媚的黄,它们交织在一起,如同调色盘上的斑斓色彩,为这秋日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花儿们沾满晨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仿佛是在欢迎这新的一天的到来。阳光温柔地照拂着它们,使得它们更加娇艳欲滴。外公家的小池塘,是我童年的欢乐之源,那里承载着我无数美好的回忆与欢笑。池塘位于外公家的屋舍之后,池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四季更迭,景色各异,宛如一幅幅流动的油画,美不胜收。池塘中,鱼虾嬉戏,大白鹅时而梳羽,时而戏水,它们或悠闲自得,或活泼灵动,为这宁静的池塘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记得那时,我常和外公一起在池塘边的香椿树下采摘新的香椿叶。外公站在矮凳上,菜篮悬于臂弯,右手轻握烟斗,他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香椿的嫩芽,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怕惊扰了香椿树的宁静与美好。每当采摘完毕,外公总会用那粗糙却温暖的大手,轻轻拍打着我的头,眼中满是慈爱与满足。外公偏爱香椿炒蛋与凉拌香椿,每当这两道菜上桌,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放入口中,那独特的香味瞬间在我唇齿间蔓延开来,让我回味无穷。至今想起,还会忍不住咽口水,仿佛那美味依旧在舌尖跳跃。外公外婆偶尔会在边上的菜园里除草浇水,他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出颀长的身影。而我,则坐在池塘边嬉戏玩耍,享受着这份无忧无虑的时光。外婆不时叮嘱我照看嬉戏的大白鹅,见到它们下蛋了记得捡回家,好给她腌鹅蛋……下午的时光,总是感觉过得飞快。我正在玩耍间,一抬头便看见夕阳西下,那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在池塘上,为小小池塘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那一刻,仿佛置身于美轮美奂的电影场景中,让我沉醉其中,难以忘怀。如今,每当想起幼时那天的时光,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温暖与感动。夕阳下,外公摘香椿、外婆除草的身影依旧历历在目;他们亲切交谈,而我则在等待大白鹅下蛋的喜悦中度过。这些生命中的美好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心灵的深处。外公家后那片绿意盎然的池塘,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温馨的画面总会不经意间浮现心头,如轻风拂过心湖,泛起层层涟漪。世间每一缕光芒都仿佛蕴含着外公外婆的爱与教诲,也承载着我们对他们的深深感激与怀念。这些光芒,穿越时空的长河,温暖并照亮我们的一生。【作者简介】李光明,1986年出生,江苏连云港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苏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从事摄影设计工作,著有诗文集《时间的密语》,作品发表于《天津诗人》《唐山文学》《连云港文学》《三角洲》《扬子晚报》《江南时报》《桂林日报》《沧州晚报》《绥化日报》《淮河早报》《苍梧晚报》《凤凰资讯报》《重庆法治报》《西南商报》《宝鸡日报》《临沧日报》《山西晚报》《黄海晨刊》等。

    2024-11-18 11:34:28 作者:李光明 222 0

  • 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

    我从昏暗的废墟中醒来尘封在无人的孤岛如同一座灯塔在黑夜中闪烁着微弱的星光只有海鸥偶尔驻足停留可是候鸟啊,终不长久海边吹来湿润的暖流温柔擦拭我止不住的泪滴融化了蒙蔽双眼的情绪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我感到内心安稳丰盈它是爸妈的叮嘱和关心路费够不够要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陪伴我一个人出门旅行我知道,那叫作亲情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它是朋友的吐槽和安慰今天过得好吗不要哭泣我给你带了一个伴手礼陪伴我一起成长和大笑我明白,这叫作友情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它是前任冰释前嫌的释怀祝你生日快乐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好好生活,祝你幸福谢谢你,陪伴我学会好好珍惜我领悟,这叫作恩情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它是一双发现美好的眼睛写一段记录感悟的散文诗奏一支如沐春风的圆舞曲逗一逗可爱黏人的小猫咪我感受,这叫作热爱爱生活,更是爱自己当我真正开始看见爱世界都变得明媚起来我才明白爱有形也无形它不是泡沫般脆弱,一触就破而像一张大网,稳稳兜住我不坠入深不见底的海域爱永远在我心里以陪伴之名,和你们在一起备注:配图为作者个人画作《变》【作者简介】温豹豹,本名朱绮琳,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95后新闻媒体人,在广州长大的潮汕人,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心理学。

    2024-11-18 11:23:43 作者:温豹豹 345 0

  • 微光如炬 亦可燎原

    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决定去家门口的湖心公园,用慢跑的方式舒展舒展筋骨。没成想,刚一迈入公园,便被铺入视野的满眼的翠柳所吸引,不知什么时候,这些柳树悄悄萌新吐绿,一条条长长的丝绦,就如同女孩子蓬松而茂盛的发丝,灵动地展现出了她的温柔与明媚……忽然,远处的音箱里响起了嘹亮的口号:“健康健走,利国利民。”抬眼去看,只见一群身着靓丽鹅黄上衣白裤的老年人,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向我这边走来。在队列的一旁,还有带队人员随时矫正着排面。因为这样磅礴有力的气势,队伍后面尾随了许多穿便衣的群众。大家就这样在一群老年健步团的带领下,从一个孤独的锻炼者,变成了有团队有向心力的运动者。我情不自禁地也尾随在了队伍的后面,跟随着清亮的口号,踏着轻快有力的步伐加入了他们。不知不觉间,我就健走了五公里,身体虽微微出汗,但整个身心格外舒畅。正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一转脸却看到了一起经常跑步运动的李老先生和他的儿子。跑友李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他告诉我:因为常年在外做生意,家庭里的饮食结构很不合理,也正因此,一家人身材发福都很厉害。不曾想,因为长期的饮食疏忽,他的儿子得了重疾需要骨髓移植,而他又是仅有配型成功的那一个人。他不得不运动起来,挽救儿子的生命。在他苦苦的坚持之下,他从一个两百多斤的大胖子变得精神矍铄,身材匀称,健康爽朗;而他的儿子也在他的帮助带领之下不仅摆脱了病魔,还迈向了健康,他们一家人在运动中获得了很大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了运动带来的深远影响。打那以后,李老先生便带着儿子一同成了义务的运动宣传员。他和他的儿子熟知健康饮食、科普运动的常识,他也经常对周围的人说“我因为运动改变了家庭,现在我退休了要充分发挥小小的光亮带动更多的人运动起来,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后来,他和儿子建立了社群,义务地分享科学的饮食和知识,帮助支持那些想运动却懒于运动的人。周围小区跟着他们动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状态也越来越好。李老先生父子俩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有光亮的人。他们的光亮如同涟漪般,一层层地传递到了更多人的心间……看着队列整齐的健走团,依然整齐划一地喊着口号“一二一,一二一!”逐渐走向远方,我内心也豁然清晰敞亮,像是突然有了方向——尽我所能,助力更多的人。是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李老先生父子俩一样的人,哪怕是一点点微光,也可成炬,用行动点亮千万家……【作者简介】王锋,女,中共党员,宁夏银川市人。不断地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吉光片羽,见证着自我的成长和蜕变。作品散见于《海口日报》《陕西工人报》《山西晚报》《四川教育导报》等报刊。签约长篇小说:《守住》《守望》。

    2024-11-18 11:19:27 作者:王锋 2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