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 杂文·评论·奇章

杂文·评论·奇章

  • 影评:十七岁的单车

    影评:十七岁的单车狼图腾一部单车,两个青年,一块板砖,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年人的一种状态,这就是《十七岁的单车》。整个片子关于青春,关注成长和现实,单车作为第一线索贯穿其中。在那个最青春的年纪,他们却要开始承受成长的真正烦恼。这辆单车带有青春的味道,他们的执着便是对于青春的宣泄。影片中,小贵和小健在一番你争我夺之后,选择学习如何共同拥有十七岁的单车。黄昏的街角,等待交车的身影,这个经典镜头也许深刻地烙印在观众的心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他们对理想的坚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小贵而言,单车承载了他立足北京的梦,而对于小健而言,单车承载的既有和同学一起秀车技的梦,更承载了他对追求爱情的梦。一辆普通的单车,却在他们各自的青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小贵摆脱贫困得以生存的必需品,又是小健求得暂时虚荣的代名词。影片中那些贫苦人无知的话语或许会博得观众的笑声,但要知道这是在嘲笑贫穷,侮辱自己。这辆普通的单车,折射出两个命运的差距,也体现社会的冷酷无情。当小贵和小健他们在小巷中进行血腥的打斗时,那些旁观者却是司空见惯,若无其事。影片最后,被痛打之后的小健看到被打的小贵和不成样子的单车,茫然地跌坐在地上。周身伤痛的小贵却坚强地站了起来,抗起那辆支离破碎的单车,消失在滚滚人流中。这是一种对现实最直接的表达,也是一种对青春最直接的自白。谁会愿意冷静下来思考,十七岁单车故事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要说的寓言?十七岁的单车,更多地在于能够让观众和社会有一次自省的机会。影片中的小贵和小健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时刻挣扎、抗争,时刻追求着自己所奢求的东西。为得到那辆单车,十七岁的他们尽可以固执,尽可以无视周围的人的感受。一块带血的板砖,便是他们斗殴的物证。十七岁的单车,便是他们理想追求的矛盾焦点。当我们追求梦想时,我们是否要尊重一下别人的梦想?当两代人有代沟时,家长是否要给孩子们多一份理解和关怀?最后,社会是否要自省,对于青年一代是否缺乏人文关怀?

    2007-11-07 18:41:29 作者:狼图腾
    • 0
    • 9520
  • 对“买官卖官”要治标治本

    对“买官卖官”要治标治本                                         狼图腾时下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买官卖官则是最大的吏治腐败。贪官唯利是图,颠倒黑白,简直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成儿戏!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买官者和卖官者眼里都只有权和钱,“官是用钱买来的,权是用来卖钱的。”一旦满足不了贪欲,他们就干起无法无天的勾当来,以为天有多大,“买官卖官”的舞台就有多大!买官者看中权力的价值潜力,卖官者也深知权力的含金量。“买官卖官”被他们视为一种特别的利益交换。官场就这样成为商品市场,并遵循着“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既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潜规则!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以致“买官卖官”屡禁不止!另外一些为官者一旦有了可以乘凉的“大树”,就以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然而这又使某些原本正直的公务员看透官场,他们为理想、为前途感叹:官,单靠干是干不来的!说到底还是“官本位”思想从中作怪,它支撑着整个“买官卖官”舞台。为官可以光宗耀祖,腐败官员巴不得一步登天。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演艺超绝,一切向官靠,权钱交易就水到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恐怕是“买官卖官”之所以得逞的主要原因之一。上面要求任用贤人,唯才是求,拒绝腐败,严惩买官卖官。可是到了地方,山高皇帝远,自己说了算。腐败分子就自封“总裁”,为“买官卖官”开通绿色通道,甚至自己也干起跑官卖官的勾当!那么“买官卖官”这个社会毒瘤什么时候可以根除?答案恐怕是遥遥无期。但不等于我们对此失去信心,甚至袖手旁观。那么怎样根除这个毒瘤?关键是要“让想卖官者无官可卖,想跑官者无官可跑,想买官者无官可买”。具体说来,既要严惩腐败,也要任用贤人。既要完善制度,也要依法办事。既要舆论监督,又要确保得力。当年诸葛亮误用将领马谡以致失街亭,最后还不是挥泪处死马谡,自己主动官降一级。这就是军法如山!时下买官卖官者无视国家法律,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应当严惩!另外最为关键的是,为官者要有“吃人民的饭,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拔干部要“唯才是求,为能是求”,并且做到“诚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最后就是为官者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也要确保人民有说话的地方。毛泽东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为官者经受得起人民的“检阅”,方才是好官清官!希望为官者,能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洁身自好,做个真正的大丈夫!   

    2007-11-07 18:39:21 作者:狼图腾
    • 0
    • 9525
  • 是“败家讲坛”还是“百家讲坛”(参赛作品)

    是“败家讲坛”还是“百家讲坛”狼图腾 在网络中,易中天和于丹老师被称是“学术超男”、“学术超女”,这等事却不是空穴来风!因为“百家讲坛”节目时不时搬上我们中文系课堂上来了,我不得不承认《百家讲坛》已经为大众所接受了,人们正高度关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百家讲坛》是于2001年7月开播,它是央视“科学教育”频道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节目,曾几乎为零收视率差点被央视淘汰,然在数年后的今天又有了“万人空巷”。《百家讲坛》以电视平台和专业学术结合,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也成了一种众说纷纭的文化现象。不难看出,民众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急切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处在这个精神困惑的年代,社会浮躁,人心浮躁,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再读什么名著。老百姓不愿意研读天书,就需要一批人能够深入浅出地把那些高深的传统文化,转化成他们容易接受的精神粮食。《百家讲坛》正是迎合了时下文化交流的平台,架起一座让专家、学者通向大众的桥梁。它强调学理性与实用性、权威性与前卫性并存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于丹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能够把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变成大众的语言(诸如易中天不时口吐“帅哥”、“很酷”之类的言辞),通过电视告诉观众。《百家讲坛》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义,绝不是打打闹闹,更不是为娱乐而娱乐,因为它能够满足受众内心深层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此同时,它使到学术界有了不同的声音,也预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即将打开。“学术”放下架子,《百家讲坛》成了传统文化的速成教材,也成了老百姓愿意接受的文化快餐或麦当劳。在市场广告营销、名人效应、功利目的等多重影响下,先后掀起了易中天热、刘心武热、于丹热,我们也不得不发问: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底能走多远?《百家讲坛》一出,在一些学者看来,有些地方并不科学,还有观点认为“不够专业”、“甚至是在亵渎”。更有甚,北大、清华十名博士联名发帖《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竞恶言“再不要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败家讲坛》一词便油然而生。一系列的市场商业炒作,偏偏让《百家讲坛》披上了一层功利主义的黑纱!当下教授们乐于在电视屏幕上传道授业,“粉丝文化”也一道走红,网上开始出现许多“教授粉丝”——“乙醚”(易中天的拥戴者)、“鱼丸”(于丹的拥戴者)、“年糕”(阎崇年的拥戴者)、“海飞丝”(纪连海的拥戴者)。时下《百家讲坛》的“热”与学校讲座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难怪有学者说,《百家讲坛》与其说是学术文化讲坛,不如说更像是一场由媒体、学者和观众共同参与的极富娱乐性的集体秀。画家陈丹青更评论说:“孔子要活到今天,绝对霸占电视台。胡适、鲁迅活到今天,坦然上电视。”呜呼哀哉?其实,《百家讲坛》也是一把“双刃剑”而已!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百家讲坛》也必然拥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正如易中天说,“为什么观众会被吸引来看这些节目呢?归根结底是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方式。”学者李泽厚则说,之所以产生这种浅思维的历史热,一方面是有市场,读者需要;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众“没有更好更多的选择”。相对于过去师徒面授的方式传递文化知识来说,《百家讲坛》能借助互联网络平台传播传统文化,至少也是一种创新!故此,让我们保持中庸吧!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思辨,对待《百家讲坛》如此,对待传统文化如此,我们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学术本是严肃的问题,我们允许学术争鸣,但不允许学术炒作。希望《百家讲坛》不是一档打着文化旗号的娱乐节目,而是真真正正地普及和推广传统文化! 【编者按】文化传媒对于文化流向总是责无旁贷的,而经济生活的多元化也正是文化流变的根源。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度远远不够,以致它必须借助娱乐化来使自己获得广泛的接受。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好事。《百家讲坛》无论如何比别的许多文化节目要好,而真正的学者是孤独的,普通的观众不必苛求,但学者的呼声应得到尊重,这是两方面的问题。——徐尚瞻2007/11/11  编者按:传统文化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呢?严肃还是娱乐?这是一直困扰文化传播者和学者们的问题,本文以比较全面的角度思考和探讨了这个问题,观点深中肯綮。——编辑:昊岸

    2007-11-07 18:35:32 作者:狼图腾
    • 0
    • 9519
  • 漫雪诗社新旧干部交流会的演讲

    2007-11-04 17:01:02 作者:漫天雪
    • 0
    • 9519
  • 一诗一世界,一字一天堂

     历史的车轮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辗来,历史长河荡涤着往昔的文化烟云。翻开华夏灿烂文明厚重画卷,睁亮炎黄子孙千年的视野,我们仍然可以仔细感受到文化墨客轻车熟路的文字驾驭魅力,洞烛细微的眼力,与众不同的独特感知和细致周密的揣摩分析。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们才发挥出凌空的创作水平,为中国的文化留下一页页灿烂的篇章;正是由于他们对妙句佳词信手拈来,他们才为中华文化筑就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杜甫登上泰山之颠,写下《望岳》,中有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意气风发的心态,也阐明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刘方平《月夜》诗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抓住“春气暖”和“虫声透窗”,给人一祥和的气息;蒋仕铨《岁暮到家》中“低头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表达了天下游子归家时的百感交集;李白《独坐敬亭山》“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将思想与自然高度融合,创设出新颖的意境。正是由于他们知道好诗是需要在平凡中见新奇,抒发真是的内心感受,他们才能随心所欲地笔走龙蛇,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历经“吹”、“过”等字的反复琢磨、推敲,最终选定“绿”字清炼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神奇;杜甫的“身轻一鸟过”,“过”字的准确运用就比东坡、佛印等人的“疾”、“跃”要妙,全诗顿觉精彩异常;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穿”字生动逼真地呈现出远征将士身经百战的战争磨难;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涌”两动词的大胆运用,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悲凉的月夜之景。可以说,诗人们都熟悉炼字技巧,才给读者留下足够的联想空间;也只有真正掌握作诗的精义,他们才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不衰的好诗。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诗人们用笔记录所见所闻,同时也灌注了自己一腔的真情实感。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真挚地表达自己对爱妻的牵肠挂肚;陆游《诉衷肠》“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淋漓尽致地写出诗人对国事时局的忧虑,抒发了报国无名、壮志难酬的悲愤;南唐后主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一个亡国之君的屈辱、失意、愤懑毫不保留地爆发出来;元稹“曾进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情真意切,塑造了诗人用情专一的形象;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抒胸臆地袒露对“登高处”的山东兄弟的思念。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精心场景。感动来源于细微、平淡的生活和人生感悟。诗人们正是由于对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思索,才使诗章通篇饱蘸深情,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翻阅、诵读、体味唐诗宋词文化,掩卷沉思,不得不深深叹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出神入化。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和龙人血脉的延续,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所有华夏子孙去赞叹、去热爱、去学习、去感悟的!一诗一世界,一字一天堂。诗人们的足迹已经模糊在历史的道路上,但他们的名字已彪炳青史、万世流芳,而且他们的作品也会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扬光大,永远绽放着中华诗词的耀眼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2007-11-04 08:17:44 作者:黎华帅
    • 0
    • 9528
  • 玫瑰香气的时光

      玫瑰香气的时光 ---我在华工社团联合会新闻部工作一年的收获和感悟                                       文/黎华帅   窗外依然是蓝格格的天,菁菁校园。日子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大一的光阴悄然滑纵。蓦然回首,我在社联新闻部当记者也差不多一年了。酸甜苦辣,忙碌奔走的背影,都已定格在时间的底片上……                             岁月风铃声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在新闻部的一年,闪烁着许多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我们经常要对各协会的讲座、比赛、晚会、特色活动等进行全面的采访和详尽的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学会了交流、快速拍摄和写新闻稿的技巧。我们社联举行的“飞扬舞台,飞般精彩”社团活动月开幕式、“Let’ssix”社团活动月闭幕式暨社联成立六周年晚会、“千人环岛游”等大型活动的现场采访报道,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每次去执行采访任务的时候,我们都要穿上黑马甲和戴上工作证,拿上相机。发布的社团新闻都必须经过认真撰稿和细致修改,不能出现错别字、语病句,所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不允许出现纰漏。所选的照片要角度全面、质量清晰,而且内容要紧扣活动的主题。其实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社团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有机会亲身融入其中,我们所得到的更多是收获欢乐。虽然有时候会很忙,但是苦中有乐。                                朋友缘 在我们新闻部这个鲜活的团体当中,有我们的掌门人李骐大姐姐,待人和蔼可亲;风流倜傥的黄建凯师兄,“CS反恐精英”杀个天昏地暗;“贪吃”的王纱纱和态度温和的孙泽田,给人以敏感的温差;傻乎乎的杨晓畅一脸天真,抬起头来,目光是晴空中的潮汐;肖潇的新闻稿文采飞扬,或是惊涛骇浪,或是小桥流水人家;王苗很爱笑,一微笑,温柔就婉婉约约……在共同的爱好下,很高兴能够有机会认识你们,诠释着同样的光荣和梦想。我觉得我加入新闻部,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大群的好朋友。正因为是如此吧,也许当许多年以后真正懂得拥有的难得珍贵,就谢谢彼此的,听到看见了。                              幸福到想哭 楼宇栉栉的远处,散射着太阳的光束。我记得我加入社联的那天,也一样充满着这样的魔力阳光。穿上这身黑马甲,就意味着我们的形象和行动代表着社联,就意味着我们要发扬社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全心全意地为社团服务,为促进社团蓬勃发展、繁荣华工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工作着的人是快乐的。我深深喜爱着这种工作的氛围和使命。其实我们每一个社联人都会有着同样的信念和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同时我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周华健深情地唱:“至少我们有一起吃苦的幸福……”虽然我们有时候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无怨无悔。我在社联的一年,我就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和感动,感动于执着的汗水和激情澎湃的青春本身。但愿我们华工的学生社团更加欣欣向荣,社联的明天更加蓬勃辉煌!我睁亮双眼,展望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我摊开十指,祝愿串串海阔天空的未来!  

    2007-11-04 08:04:01 作者:黎华帅
    • 0
    • 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