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下乡活动形式与以往不同,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因为遇上了新冠,小伙伴们也因此无法一起到乡村实地进行调研,也对这种形式不了解,但大家工作时遇到问题会相互理解,相互解答。这就像习近平书记说的:“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我们的三下乡也如此,不可能一说干就干完的。我们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但绝不能松懈。虽然只能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我还是能感受到大家对三下乡那种认真的态度和看到那不怕困难的干劲。 通过线下同学的实地采访,我们线上的同学了解到更多的乡村中贫困家庭的情况,也知道线下同学调研的艰辛。比如村民不愿意接受采访。但线下的同学依然坚持地外出采访。线上的同学负责把线下组收集到的材料弄成新闻稿之类的上交,这也让我们这次活动留下一些回忆
七月的一天,我与我所在的三下乡“摇光”队伍一起,前往了广东最富裕的渔村之一——鸡乸㙟村。汽车驶过漂亮平整的沥青路,而后一转眼,就见到了“鸡乸㙟”巨大的石碑伫立在村口小路的一旁。 刚下车,一阵风便迎面吹来,夹带着海的味道。三四层高的楼房进入视线,高低错落,规矩的现代居民楼,因于县里已见过不少,故并未给我多大惊喜感,甚至不禁好奇疑惑起来:说美却也比不过外边,怎就这么多人喜欢到这逛? 往前走几步,就是鸡乸㙟村的地图了,我用手机把图拍下来,决定看着地图在这儿遛一圈弯。 首先走到的是村史馆,馆内陈设不多,大略地介绍了鸡乸㙟村“渔船的发展历史”,由最初难经风浪的木制小船到如今可驶向远洋的现代化船只,直至几近散布中国海域乃至印度洋、太平洋,着实使人惊叹!一条巨大的帆船模型被摆在村史馆的正中间,想必是寄托着人们祷愿出海一帆风顺的期盼吧! 出了村史馆,走过弯弯的小桥,继续前行,荡漾在水里的一朵朵碧绿在炎炎夏日下往人们的心里注入了几丝沁人心脾,几朵荷花藏在绿叶之间,用含苞待放来形容再适合不过。莲瓣粉质,粉至花尖而变浅,如无邪少女脸上生起的几分娇羞。我与友人坐于荷塘旁的长蓬,等这酷热褪去,身旁是两三只与地面材料一致的烧烤台,做工简单,却又与环境恰好的协调,倒生出了几分融洽感。 看熙阳舞着那时最是金黄得温暖的阳光,打在荷池上,水面闪烁着依稀的粼粼。大概是从码头方向,送来了一阵凉风,我与她、她起身,沿着脚下还未走过的路,踱步而去,道路两旁树木排列,沿着沥青道路延至,枝干粗壮高大,又如龙虬,伸展着的枝丫似盼与天际交接。码头多是黄沙,偶有绿草参差地扎根在乱石边边,听当地人讲,未来,码头通过国家建设项目后,将被改造成当地的又一观光处,在此之前,码头这一块地方,村里不可先私自改造。 就这么一路慢慢地走,不刻意找寻方向,就踱步到了渔家古屋,古屋的前身是旧时的渔民房屋,修旧如旧,土墙青瓦,木门小院,透着几分古色古香。一旁,两位游人与一位奶奶(奶奶看样子是当地人)交谈,游人认真地听着,时而又提出了自己所好奇的,奶奶热情地讲解,告诉他们自己所知的。鸡犬相闻,四下是和睦的安宁,似乎被环境渲染,此刻,我慢热的那颗心却毫无芥蒂,所见事物也都变得平易近人。我进入了他们的对话,如饭后闲聊,是不惊异的自然感,其中原因,许有很大部分源于当地人的热情以及这儿具有的包容度吧。 落日执着细鞭,轻轻驱赶着最后的一片余晖。我在一天的黄金时刻里,踱步在鸡乸㙟村的街头。楼房排列在崭新的沥青小路两侧,高低错落,个别人家家里还建有院子,院里的青植似好奇于外边的世界,偶有几枝枝丫探出隔栏。携带着海的味道的风,不时吹来,浸浴其中,是海风味的凉快。 好像一切都很安宁,可同时又觉得极富生气。织网的阿伯拉着渔网站在门口,招呼过后乐呵呵地笑着;穿线的阿姨边忙手里的工作,边谈笑聊天;而我,与前来此处散步的游人不时碰面。就这样走着,我看到不知谁家的青柚树从围栏里边探出了枝丫,我踮起脚尖,一伸手,就触到了枝上结出的一只可爱的青柚。
经过这几天短暂的社会实践我明白了我们不就应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社会实践的磨练,让我更加深深地认识到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我们正确的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所以我认为今后的工作就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社会实践是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认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学习科学发展观,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使学院给了我机会,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带给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因为疫情原因,原定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直接换成了“万人线上辅导”,而这一次的辅导也同样让我感触颇深。 疫情原因,很多学生几乎整一个学期都是在网课中度过的,只有后面几个星期才能回校上课;但一回到学校,一考试测验,每个人的在家学习的效率便一览无余。就连我那位可爱的辅导对象也同样;她很可爱,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一年级的数学每次都是一百分,就连二年级第一学期也几乎每次都满分,但为什么这个学期开学后我的成绩都是八十几呢?我看了看她父母跟我的对话,还真是呢。后面我问了她,网课的时候认真听了吗,是不是拿着手机在玩了呀?她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她听着听着就困了,为了不睡觉,就去玩了。 这就是她成绩只有八十多的原因啊,每个人的进步是相对的,你努力或许未能进步,因为每个人都在向前走,但你不努力,就永远在走下坡路。所以,让我们一起加油,向前冲!
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不但给当地的村民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技能保证,同时更是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生存斗志,使他们明白了自我奋斗,自我脱贫,自我致富的重要性,以自主劳动实现长期、永久性的脱贫,而非一味地被动等待国家的扶贫补贴,脱贫一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老师常常强调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授人以‘渔’反馈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其第一要义便是自主学习。本科教育是为了树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大学生今后的社会就职做准备。然而迫于教学任务及课程的安排,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抓重点,抓要点来进行授课,对于细节上的知识往往只能是粗略地进行介绍而不能够一点一滴地进行讲解,同时,仅凭每周一两节的专业教师授课,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均不足以巩固好大学生的知识基础。这就意味着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时刻谨记并坚持做到自我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下浏览相关书籍的方式来巩固并拓宽自己的知识系统,真真正正地形成完固的知识体系。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和同学一起参加了县乡下的贫困乡村,在村委的介绍下,我和同学们站在不同的视角,带着自己的疑惑和不解向村支书等前辈们讨教基层扶贫的实践工作技巧。当问及如何解决当地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时,村支书们道出了实践工作的无奈。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工作不定、担心追究、对扶贫工作了解不清等原因,他们往往都不说出具体情况或者直接拒绝上报自己的外出务工情况。这一方面阻碍了劳动力外出调查表的填写,给村干部的扶贫档案建设工作带来了麻烦,另一方面,当外出人员的劳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又因为缺少相关信息资料的证明而致使劳工合同无法生效,使得原本已经贫困不堪的家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资金支持,雪上加霜。此问题反映出了部分村民对于村干部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戒备心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对子女安全的保护。受限于文化层次低等因素的影响,村民们害怕如果如实汇报子女的去向会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便采用模棱两可的答案来应对档案的建立,给基层工作建设带来了阻碍。
完成大一学业的我们,在这个暑期要完成我们学校的“三下乡”活动,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学校大一大二的学生没能开学,所以这次的“三下乡”活动不仅有线下活动,还有线上活动可以参加。因为我离学校比较远,所以我参加的线上“万人辅导”活动,这是我第一次辅导别人学习,心中有许多话想说。这次我被分配到的是一名高中的学生,她是学文科的,数学不太好。一开始还没了解情况的时候,我以为她说她的数学很差,就是差一点就合格的那种,然而了解之后,她的数学是真的挺差的。她说她的数学从初中开始就学不好,学不会;然而越学不好就越不想学,最后死循环,然后数学考试每次都考的很低分。所以她要打好数学基础,慢慢的把数学成绩提上去。教了她之后,我发现了她真的不喜欢数学,基础也比较差。我说的概念她不怎么理解,练习题也做不出来,然后没有做出题的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所以她学不进去。这样的她让我有点无力感,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辅导人学习;但是,很快我就否认自己教不好的想法;我相信在教她的过程中,慢慢的了解她,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她去探究数学,去了解数学,然后慢慢的喜欢数学,把成绩慢慢提上去。我会和她一起努力的,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