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隆重颁奖

     本报讯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颁奖典礼于2007年4月7日下午在广州花园酒店隆重举行。韩少功凭借《山南水北》一书荣获年度大奖——“2006年度杰出作家”。北村以《我和上帝有个约》荣获“2006年度小说家”,雷平阳以《雷平阳诗选》荣获“2006年度诗人”,李辉以“封面中国”系列散文荣获“2006年度散文家”,王德威以《当代小说二十家》荣获“2006年度文学评论家”,乔叶以《打火机》、《锈锄头》等作品荣获“2006年度最具潜力新人”。 获奖者、终评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领导及贾平凹、饶芃子、刘斯奋、蒋述卓、黄天骥、欧阳光等一百五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本届颁奖典礼,共同见证了一年一度华语文学的美好时光。获奖者在现场发表了精彩演说。 “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又名“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于二○○三年二月斥资设立,是国内第一个由大众传媒创设的文学大奖,也是国内第一个邀请国家公证人员参与评奖全过程、年度奖金最高的文学大奖。它坚持“公正、独立、创造”的原则,以“反抗遮蔽,崇尚创造,追求自由,维护公正”为宗旨,推崇一种真正的创造精神。在创立之初,“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就因其鲜明的民间立场、透明的评审程序而备受瞩目。 每一届的评奖,终评会议的讨论实录都全文在媒体公布且选票都署上评委实名,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样做,一是为表明评委们对获奖结果承担具体的责任;二是可以抑制人情和私心在其中起作用;三是切实抵制当下文学评奖秩序中的黑箱操作。 本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推荐评委与往届一样,由海内外近三十位最重要的华语文学传媒(文学期刊和专业报纸)的负责人组成;终审评委则由马原、程光炜、林建法、王尧、程永新、李敬泽、谢有顺等七位专家组成。 “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之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一届在广州颁发,获奖者分别是史铁生、韩少功、于坚、李国文、陈晓明、盛可以;第二届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发,获奖者分别是莫言、韩东、王小妮、余光中、王尧、须一瓜;第三届也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发,获奖者分别是格非、林白、多多、南帆、李敬泽、张悦然;第四届在广州颁发,获奖者分别是贾平凹、东西、李亚伟、徐晓、张新颖、李师江。每一届的颁奖典礼都隆重、纯粹、朴素,成了当年度影响海内外文坛的盛事。(小田)

    2007-05-25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0
  • 建设和谐文化与广东文学研讨会

            5月11日上午9时,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建设和谐文化与广东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召开。研讨会上,三十多位在国内文学批评界举足轻重的特约广东文学顾问,从不同角度、不同文学范畴作出了各自的理论探索,并与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和广东省作家协会代表们切磋争鸣。这场研讨会,不但在全国文艺界引起瞩目,而且还是广东乃至全国文学界响应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成果。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功,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健宏,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廖红球,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吴赤峰,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担任广东文学顾问的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有关专家等三十多位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北京与外地专家有:陈崎嵘、吴秉杰、范咏戈、潘凯雄、王必胜、张陵、李敬泽、杨志广、冯敏、胡平、王干、牛玉秋、李炳银、雷达、阎晶明、曾镇南、白烨、陈晓明、张颐武、贺绍俊、孟繁华、胡守文、李师东、骆军、张懿翎、胡殷红、张燕玲等。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广东省作家还有:伊始、廖琪、谢望新、温远辉、杨克、谢有顺等等。金炳华、方健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功和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吕雷担任主持人。研讨会结束后,各位嘉宾还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厅,参加由著名侨领庄世平先生倡导,由中国作家协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广东省作家协会、《澳门日报》社主办,由广州市宝盛建设有限公司协办的“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展”的开幕仪式。 

    2007-05-25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70
  • 粤作协副主席力捧农民工作家

     南方日报    新华网广州3月4日电(严丽君徐林戎明昌)“作家协会从来不排斥优秀的农民工作家!”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吕雷呼吁取消“农民工”称谓,在网络上却招来了“作协歧视农民工作家”的骂名。昨日,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大呼冤枉,并一再强调了上述观点。也有很多代表就此谈到,整个社会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农民工,要为他们晋身白领创造条件、消除障碍。        “农民工不能永做体力活”    “对于农民工作家来说,发表作品是没有障碍的,作协也很想让他们参与,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他们必须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入会。”吕雷向记者解释了作协的无奈。尽管农民工中出现了很多优秀写作人才,却很难进入主流文学和体制的队伍,更难以被文艺单位和刊物聘用。也就是说,农民工希望通过写作晋身"白领"的机会微乎其微。他列举:“户籍、学历、工作资历等对他们来说,都是一道道的门槛。”    这些门槛打击了很大一批有志通过写作“出人头地”的农民工作家的信心。一位农民工作家这样阐述自己的困境:“写得再好,一辈子也只能做‘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体制外作家。”    “不能老让他们做体力活!"吕雷分析,中国有2亿多农民工,其中大多是青壮年,占全国青壮劳力的1/3。因此,他们的素质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很重要。但是,目前这2亿多劳动者面临的状况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层面都较难有上升的空间。    但实际上,农民工当作家也有自身的优势。目前,有不少农民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国内著名的文学刊物上,质量甚至比某些专业作家还要高。    因此,他建议,对于一些特别出色的农民工,无论是作协还是高校,都应该给他们一个破格录取的机会,并形成机制。        “晋身白领”还是要读书?    那么如何为他们创造条件,晋身白领对农民工又有哪些要求?全国人大代表章杰春强调:"还是要读书!"对此,他有着由衷的感受:"我从事的行业,和农民工打交道比较多。我们需要的是有一定技术的农民工,在招聘的过程中特别感觉机械类人员比较缺乏。"他坦言,其实企业也特别想从这些农民工中间“拔"出一些人才,所以也会有意识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但是,他在培训过程中发现,许多农民工连初中都没有念完,基本的知识结构存在不足。“如果他们自己没有基础,企业很难进行基础的提升,培训难度很大。”他认为,完成技校、高中对于农民工来说,是未来获得提升的最基本的要求。“说到底,还是要读书,让自己完成基础教育。”    但另一方面,不少农民工表示限于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完成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难度。“如果能有书读,就不做农民工了。”有农民工如此说道。因此,代表们在讨论时强调,国家有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应为农民工提高群体素质做出努力,为他们“晋身”白领创造条件 

    2007-05-25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81
  • 作家呼吁让孩子多读经典

            昨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创立文学社,到场的两位儿童文学作家,在欣喜之余慨叹:小学课堂的作文,没有“文学味”。老作家韩辉光说,自己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投稿,可从来没有发表过,当时他很不解:“我的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为什么就不能发表呢?”后来明白,这都不是好文章的关键。“好文章重在有打动人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在分段、总结中心思想。”他认为,现在的语文课,还没有完全改变这种评价标准。作家黄春华也认为,现在孩子们的写作,难见“文学味”,原因在于读的好书太少,“好书读得少,想象力差,文章自然干瘪无味,容易雷同。”黄春华建议,学校应该让小学生多读好的儿童读物,如果觉得一般名著难懂,可以读《夏洛特的网》、《秘密花园》这样的经典童书,体会书里的童趣和文学的多彩,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转自中国作家网    

    2007-05-25 00:00:00 作者:范宁
    • 0
    • 9554
  • 塑造新人与弘扬核心价值观

             一文学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一定时代的价值和价值体系,主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实现的。当代文艺要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同样需要通过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表现出来。深入研究新人形象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实现文学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时代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和通过文学创作塑造出来的不朽的艺术典型,往往是所属时代的旗帜和弄潮儿,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的脊梁,作为民族的魂魄和精灵,都必然体现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主导思想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每当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总会涌现出一批批具有超前意识的社会精英。他们体现着时代思想的精华,标志着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全新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历史性出场。一些文学经典中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历史转折时期所需要的全新的思想观念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20世纪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历史变革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欧洲的文艺复兴,具有类似的历史使命。中国社会的转型,从封建专制走向共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诉求,实际上经历了百年忧患和世纪阵痛。这中间,有20世纪初的悲壮与奋起。最近热播的《恰同学少年》塑造出一批寄托着爱国救民的理想、信仰和价值体系的先驱者形象。这些引领历史变革风气之先的一代才俊耸立于时代的高端,向历史宣言和发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关注和求索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命运。二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创作出一批批,如《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大雪无痕》、《分享艰难》、《苍天在上》、《人间正道》、《车间主任》、《抉择》、《英雄时代》等优秀作品,塑造出绚丽多彩的作为改革者和创业者的英雄群像。这些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承载者、践行者和宣扬者,对实施科学发展观,促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起到了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价值、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是层层深化、步步递进,逐次趋向更加成熟和自觉的价值形态。价值体系是价值的系统形态。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体系的灵魂,指其中最重要的、基本的、主导的,起组织、协调、统领和支配作用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的主导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趋近和实现的理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这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筑在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具有亲缘般的血肉联系。脱离价值体系的思想体系是空洞的,而没有思想体系支撑的价值体系是盲目的。价值作为一种基于物质属性对人的关系属性,是不能脱离人对事物的认知关系的。无论是理想精神,还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以谋求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为宗旨的。从民族精神而言,人民是民族的主体,民族精神实质上也是人民精神。祖国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从时代精神而言,人民是时代的主人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和动力源,时代精神实质上也是人民精神。从伦理道德层面而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目的同样是为了通过培育和提升大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情操,弘扬以人民为主体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红线和轴心是人民的价值和人民的精神。人民的价值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价值。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的价值是高于、统领和主导一切价值的元价值和母价值。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情所面对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提升和重建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动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投身到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当代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历史错位和时代反差,因此,盲目地笼统地宣扬世界“已经进入非英雄时代”的说法是不符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状态和现实需要的,至少是过于超前的。一些受到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的学人主张“告别革命”、“毁灭理想”、“躲避崇高”、“游戏人生”、“回归自我”,文艺评论中宣扬“融化信仰”、“削平价值”、“终止判断”、“消解深度”,都是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创作和大众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化、非英雄化、非崇高化的思想流弊和极端的个体化、欲望化、鄙俗化的价值低迷以及超商品化、超消费化、超功利化的价值畸变,都是不利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的。当代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作为创业者和改革者的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从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批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既平凡又伟大的新人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生动的、丰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人们有时从荧屏上所看到的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甚至比起作家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还光彩照人。观众从“感动中国”、“红色记忆”、“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对历史和现实生活里的先进人物的英雄业绩的写实性传播中,深刻感受到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勇士和志士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那些为了实现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付出的辛劳和智慧的民族脊梁和社会精英们所表现出来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境界。所有这些从革命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用自身所创造出来的胜过雄辩的事实,征服、温暖、滋润和激励着大众的心。他们是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中间的真实可信的淳朴而又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三作家艺术家们有选择“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自由。创作主体可以歌颂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揭露和批判假恶丑也可以从反面间接地肯定真善美,引导人们向那些丑陋的和龌龊的东西揖别,从而具有一定的预防、教训和警示作用,却不能从正面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只有塑造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新人形象和新人形象体系,才能更好地通过宣扬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的理想信仰、人生态度、体制认同、观念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伦理道德情操,从而充分体现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大众起到示范、启迪、疏导、规劝、镜鉴、陶冶、感化、鼓舞、救赎乃至提升的作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能否获得成功,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建设,期待于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素质的优化和全面提升。塑造新人形象对培育和造就适合于当代中国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价值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通过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产物。优秀作家非常关注和强调通过塑造新人形象倡导参与社会实践对变革社会现实和创造历史价值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等论著中,把能否改变社会环境确立为新人的重要标志。他们认为思想是重要的,但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必须“有使用实践力量”去“改变旧环境”的“新人”。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特别重视通过塑造社会主义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肯定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主导思想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代领导人主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工农兵服务,倡导作家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号召通过典型的艺术描写,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他们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第二代领导人主张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实现四化”和“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视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源泉和根本道路,提倡通过塑造作为创业者和改革者的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第三代领导人主张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认为人民的创造实践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号召作家艺术家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反映和引导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行动。因此,我们的文艺应当在通过塑造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和形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转自中国作家网 

    2007-05-24 00:00:00 作者:陆贵山
    • 0
    • 9553
  •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揭晓 

            第22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六一”前夕揭晓,作家任大星获得杰出贡献奖,李有干的长篇小说《大芦荡》获大奖。        任大星上世纪50年代就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处女作《吕小钢和他的妹妹》深得文学巨匠茅盾嘉许,其后的《双筒猎枪》《野妹子》等广获赞誉。新时期以来,已过盛年的任大星进入了创作上新的青春期,佳作如潮。        获得优秀作品奖的是:张秋生的童话集《新小巴掌童话》、李学斌的长篇小说《蔚蓝色的夏天》、韩青辰的报告文学集《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等11部作品,其中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而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占了较大比重。                                                                                                              转自中国作家网 

    2007-05-24 00:00:00 作者:闻逸
    • 0
    • 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