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荫,生机盎然。8月6日,岭南师范学院文传院19级“I山药”社会实践队队员们一同来到山瑶学校,在山瑶村村委龙木生主任的带领下进入校园参观。山瑶学校由龙观生先生独资兴建,校门口的石碑上,刻着的一句“重教方治国,育才可兴邦”,道尽了他对山瑶村教育的重视与期望。 走进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教室,摆放整齐的桌椅,盘踞每个角落的风扇,挂在天花板的投影仪,轻透严实的遮光窗帘,无一不体现了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真心关爱和细心呵护。教室后的“学习园地”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的精彩画作,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他们天马行空的结晶。 正值暑假,树阴底下的校车在安静乘凉,默默地等待着孩子们在不久后回归,重新为校园添上欢声笑语。 通过与山瑶学校校长的谈话,我们了解到学校目前只有十余位老师,一些老师还同时教学两个学科科目。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几年来,学校仍平均每年有两名学生考入吴川市第一中学(镇上前十名才可进入该校),这是老师们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最有力证明。 “学校的老师比较少,但平时的行政工作也很繁琐,我能做的尽量都自己做,让其他老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山瑶小学校长对我们说道。 也正因他们对于教育的坚持,孩子们一直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山瑶小学也得以在塘㙍镇24所学校中脱颖而出。厚德载物,看今朝,更续辉煌。 山瑶小学,这是承载了山瑶村一代又一代人梦想和希望的地方。 撰稿|杨靖婵、邹钰泳 编辑|邹钰泳 图片|“I山药”多彩乡村社会实践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8月4日,队伍就宣传扶贫措施的目的进行了一次走访。队伍走访到一家扶贫家庭时,队伍在简单的问候后开始了今天的任务——宣传扶贫措施。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四是教育扶贫,五是健康扶贫,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七是兜底保障。其中队伍着重讲解了兜底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以及贫困户的认定。队伍希望此次宣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一些真正贫困但不知道如何得到政府的帮忙的家庭。在队伍的讲解中,这家农户表示对于这些措施他们有了一定了解,也感叹到党的好。此时,一位86岁的老爷爷在门外走进来给队伍讲起了党的历史以及他对党的信仰,在结束之后他目含泪光地唱起了党歌,党歌里面包含的每个音符他都清楚地记得。可见,党不仅只是在我们的大学生心中,也更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牢记在记忆里。队伍在他唱完后要离开时,他还不忘提醒‘不要随便相信刷单之类地网络诈骗,更不要接触网络贷款’。队伍纷纷应了下来,满怀不舍与老人告别。队伍成员表示在此次的走访中受益匪浅,队伍在宣传扶贫措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60年代的老人对于党的忠诚,老人也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而处在热血青春的我们更要忠于党,跟党走,助力于回报社会,建设祖国!
时光飞逝,转眼间,调研即将接近尾声,为了让调研数据更加丰富,8月8日下午,系梦乡行队的队员们在村干部的指引下,8月8日下午,“系梦乡行队”的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的另一个贫困村--金沙村进行调查。在去寻找采访人员的途中,曾舒妮遇到了在田地里干活的刘阿姨,在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位认真干活的阿姨之后发现,虽然在这闷热的夏日辛勤的劳动之后的汗水已经浸湿阿姨的衣衫,但她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愉快的笑容。经过简单地交谈,她们了解到刘阿姨恰巧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在刘阿姨的讲述中她们了解到,早在2018年刘阿姨的房子便进行了危房改造,而其中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危房改造,按照以满足农户量基本需求为目的,优先改造最困难、最需求群众的量危险房屋的原则,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来总体规划,同时刘阿姨作为农村贫困户还可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刘阿姨的房子在政府补助修整之后,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不需要再为房子的稳固性而感到担忧。此外,刘阿姨还告诉她们,她的女儿现在在上大学,在她女儿的学习生涯中离不开这条幽静平坦的小路,与以往相比,村里的交通便利了许多,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由于有国家的支持,村里的贫困学子助学金解决了刘阿姨女儿的学费问题。并且家里老人也有成功申请到低保。目前她们的生活也在政府的扶持下慢慢变好,这些变化,无不让人感到愉快。刘阿姨生活上的变化,也都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国家改革的一些小成果,以及脱贫攻坚战的成效。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了解的农村生活的水平和人们的幸福指数,还获得了许多群众的意见:多到农村实地了解,提高扶贫攻坚精准度,加强扶贫攻坚责任和政策落实,注重扶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更加切实体会到群众的需求等。
2020年暑假期间,因在新冠疫情期间情况特殊,学校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在家较为安全,同时也能利用好时间,不放松学习,岭南师范学院灵活响应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将本应在线下进行的“三下乡”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改为线上进行。7月22日,在史老师的工作指导和带领下,由班为集体的线上乘风破浪社会实践队正式成立。该社会实践队主要针对线上志愿服务家教活动的辅导,这项志愿服务主要针对于初高中以下的学生,辅导内容为辅导对象的假期作业,科目主要包含: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等全部科目,为辅导对象带来一个别开生面的辅导方式。为保障乘风破浪实践队的活动正常进行,志愿者们自愿组建了打卡群,每天辅导完会进行家教服务的签到签退、拍照或录视频等认证,志愿者们也会通过服务平台(小程序)和求助学生(辅导对象)进行联络和视频教学,每天定时辅导,帮助求助者完成学业。此外,此项志愿服务家教活动将持续开展至各学校开学。此次学生志愿服务家教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锻炼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在实际当中,培养教师教育能力,为日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今天是参加万人志愿辅导的第五天,回想起来,只觉得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作为师范生,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在我们大一下学期暑假安排“三下乡”活动。但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尤为特殊。与时俱进,我校组织了线上云支教活动,万人志愿作为线上辅导项目,主要提高大一师范生的教学实操能力。在我决定报名的那一刻,我心中万分不安,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没有能力去辅导小朋友,一方面是害怕遇到挫折。但我明白,只有离开舒适圈才能成长,万事开头难,没有人天生就能成功。真正着手准备课件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清晰的计划并做好了一定的试讲。为了发现自己的问题,我还特意录了屏,在回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状态逐渐从容,讲课也有了自己的节奏,越来越注重课堂互动等等。除了学习上的感受,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了一些小朋友,她们在学习上很认真很自觉。在教学中非常有礼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很关心他们的学业,加上教学方面也给予很大配合,让我觉得很欣慰。在课后聊天中,我了解到我辅导的小女孩非常自觉,放假在家也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让我觉得后代的教育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平日心得今天A班上午的课是趣味语文和故事会,下午没课。B班上午没课,下午的课是写作指导和手工小能手。A班和B班的课都是叉开的,一个上午有课一个下午有课。今天我最期待的就是A班的故事会和B班的手工小能手。故事会可以畅所欲言,手工小能手也可以看到很多大家的折纸。故事会讲了董存瑞和宋庆龄的故事。讲董存瑞这个故事主要是要学生从这个小故事中学到董存瑞的勇敢精神以及为祖国、为人民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会主要讲了宋庆龄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说宋庆龄守住诺言的事。这两个故事一个告诉学生要爱国一个告诉学生要信守诺言。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多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学生正需要这样的营养,而不是浪费大量的时间玩手机,追星等等。这节故事会是极有意义的。 黄老师的手工小能手课很有意思。黄老师打开视频一步步教学生折纸。因为我们是在线上教学,很多东西都不是那么方便。像折纸这种需要全方面观察的就更是不方便,但是黄老师很耐心,会很耐心地回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就想有学生不会下一步怎么折,黄老师就会耐心地将下一步的整个过程全方位展示给学生。课后有很多学生都把自己折的东西拍照发在了群里,有很多学生都折的不错。他们会在这些折纸上画上笑脸,这些纸就像变得有生命了一样。真是一群细心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学生。现在离线上授课结束只有两天了,调研组的工作也在慢慢开展。我们调研组在晚上开了一个会,大致讨论了一下。我们的任务重且杂,我们首先要把前期工作做好。现在一切都有了进展。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