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星空夜话

毛泽东让省委书记挨饿

时间:2008-09-27 10:07:00     作者:卧松云      浏览:9672   评论:0   

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正值我国困难时期。各省省委书记在毛主席家里轮流向他汇报情况,会议开得很晚,管家吴连登问主席要不要给大家做饭,主席说:“一人一碗面条。”吴说:“您怎么这么抠门?人家来开会,您都不让他们吃饱饭?”主席说:“我就要让省委书记们尝尝,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他们整天吃得好极了,哪里知道老百姓都吃不上饭是什么感觉?平时谁敢饿省委书记?今天来我这就要让他们挨饿!”

这个故事是告诉人们,老一辈领导人是如何地具有民生情怀。什么是民生?《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老百姓关心的五大民生问题是: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

主席可以让省委书记饿肚子,从而体现对民生的关怀,现在没有谁敢让省委书记饿肚子,关键是省委书记如何保证在不让老百姓饿肚子的基础上,让方圆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仅仅吃饱了不算,还要有学上,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这样一来,在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资源极其不平衡的状况下,对很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决策者们就有些难。而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极其贫困的地区,腐败却是极其严重。有某腐败的官员,其贪污受贿的数字抵得上当地一年的财政收入,在这样父母官下面的老百姓能不饿肚子?安徽阜阳长期被抛在风口浪尖,有那么多的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阜阳到宁波都有打工专列,为什么?就老百姓关心的五大民生问题,有多少省份做得让老百姓十分满意?湖南某市市委书记为了体现亲民,承租了农民的土地,定期去种稻。可每次出行都要坐上丰田越野车前呼后拥,而且选择的是工作时间。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作秀,老百姓也不想要你这几个租金。政府官员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己清楚。老百姓希望真正过上好日子,不是市委书记种几亩稻就可以解决的。

当官难,确实很难,尤其是做一些贫困地区的父母官,做得好,人民感激你,做得不好,立刻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江苏邳州市委书记李连玉,是自吕日周、仇和之后的又一个地方强势官员。2007年10月23日,在京开完十七大的他,于回乡途中,路遇数千群众排起巨龙、夹道迎接,从而引来热议。在邳州,李连玉超常规的举措是:他出让市中心土地,卖掉旧区厂房、政府楼,换取资金筹建新城区;他严厉整顿官员执政,要求每天工作16小时;他力排众议公布官员手机。在李连玉执政的5年中,当地经济增速屡居苏北之冠。一位前江苏省委领导曾说,“邳州这五年的发展,超过前面二十年”。这说明了什么,一个好的和一个不称职的父母官,百姓心里都有一杆公正的秤。

民生的问题很大,甚至大过天。在许多人眼里,只要是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民生。意思差不多,但不够完整准确。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需求角度看,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本站声明:  

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