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漏的沙悄悄然流动着,盯着它的眼睛,无意间失去了方向。
周遭总有同学课间,倚案而眠。一部分确实睡眠不足,一部分仅仅是因为瞌睡而瞌睡。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个发困的时代,这时代的青年是发困的青年。我们不知理由地使自己的上下眼皮亲近,不知理由地让自己的眼神失去焦聚。所以,时间如朱自清的《匆匆》所说的,“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们又能如何呢?头涔涔而泪潸潸吗?狂吃后悔药三四天后,又重回瞌睡的轨道,香甜怡人。那还不如“得过且过”来得事先舒坦呢!
岁月流淌,四季轮回,一世人生,当有所思有所感。有人说,当代青年学子为何会得“瞌睡症”,无非是不想问题了。
不想问题?难道人的脑子不动了吗?我们可还是有生命迹象的人。
其实很简单,动与不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思考。
懂得思考的人,不是人肉机器,不是复印机复印生活。思考,让人获得一种思维、一种判断世界的观点。它如同放大镜,能放大事物,使人认知;如同法码,平衡天平,使人客观。
思考是一种本事、一种能耐。拥有它并不容易,掌握它也并不难,归功于习惯。历史车轮骨碌碌地碾过,思考寄寓于习惯、常驻于大脑、镶嵌于生活。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