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精灵
华老栓儿子的坟前,伫立着一只清瘦冷峻的精灵,他有着黑色的羽翼,那是一种神秘、冷酷的黑。他扑扑振翅,震落了一堆残叶,席起悲凉的风。这只黑精灵,是鸦。我喜欢鲁迅,是因为他是一只鸦。它见证着旧中国社会的愚昧和落后,一群行尸走肉般的魂灵,在鸦的注视下,都承受着心灵的拷问。
大一的时候,上殷鉴老师的课让我更深一层认识了鲁迅,除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两部著作的讲解外,殷老师还讲解了《伤逝》,《伤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体现了鲁迅对女性命运和爱情的认识,让我看到一个另类的鲁迅。鲁迅认为:“女性只要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就无法取得婚姻和社会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婚姻如果想继续维持,‘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一系列的认识,时至今天,仍存在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鲁迅这只肃穆冷峻的鸦,他比那些盲目沉浸在所谓幸福爱情中的人更早看到甜蜜外衣背后坠落深渊的事实,他,是人们眼中代表不祥和灾祸的鸦,但他却比谁都预先看到愚昧带来的噩梦,比谁都更清楚繁华背后的空虚。
然而,“先觉者得主张,往往不为周围的人们所理解,这是寂寞的根源,也是改革者的悲哀之处。”鲁迅这只黑精灵,曾无数次通过振翅和嘶叫来惊醒那群快要在梦中睡死过去的魂灵,可他们却对他投来了石头以驱赶他,任凭他如何撕心裂肺地叫,他们仍然无动于衷······最后这只鸦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福的;倘没有看到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这只特立独行的黑精灵,把他的心与中华民族一直相连着。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鲁迅明确地说他的写作,是抱着启蒙主义目的的,“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在吴中杰先生的《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中,看到了鲁迅这只黑精灵伫立在高处注视、思考到一切:社会对像孔乙己这种苦命人的凉薄;旧社会传统礼教和家族制度对阿Q的迫害;看客对就义的夏瑜的麻木;单四嫂子的苦命、落寞和无助;七斤经历传统人际关系与凉薄的人情世态;被艰难的生活折磨得憔悴得像木偶人的闰土;以及满口仁义道德假道学的伪君子四铭等等。我不但在惊叹着这只鸦对社会深度的思考力,而且还佩服他对人性、民族的深沉反思能力。即便这只鸦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忠告依然存有重大的社会现实价值,一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我喜欢这只黑精灵,还因为他敢于放开嗓子,喊出人们引以为傲的伪繁荣。他始终抱着那种“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信念。
鲁迅的杂文最能体现着一点了。比如说国人都引以为傲的部分国粹。当国人大都为着华夏五千年文化而妄自尊大时,这只鸦一针见血地说:“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示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是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即使是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回顾历史,中国在明清前曾排在世界前列的位置,但是由于闭关锁国,“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自恃着有国粹的夜郎自大,让这只昔日的雄狮渐渐沉睡下去,从此各个魔爪开始伸向中华大地。环观当今社会,学术界中仍有不少叫兽吹嘘着国粹的全能性。鲁迅所看到的,不是一个时期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可能延续甚至恶化的问题的存在。
我抬头看着天空,听到这只鸦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不妨打不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他一如既往地以一贯的坚定,尽管前方荆棘满途,完成自己的职责。说完,他振翅飞翔离开,天空中留下一条伟大者划过的痕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